linqifeng 发表于 2007-9-2 04:35:01

城堡式公祠雄踞深山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7-09/02/content_38685.htm
大洋新闻 时间: 2007-09-02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曹菁

  本报清远讯 (记者曹菁 通讯员谭宜伟摄影报道)身藏清远阳山深山80余载鲜为人知,单体建筑规模堪称粤北华侨建筑之最,阳山县七拱镇学发公祠这栋中西结合城堡风格的建筑受到越来越多摄影发烧友的青睐,逐渐向世人揭开其神秘面纱。

  记者从阳山旅游部门获悉,学发公祠已被阳山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这座神秘而庞大的建筑群至今还处于“三无”状态:无人造景观、无讲解导游、无门票收费。如此“原生态”的建筑景观引来省内外的摄影发烧友络绎不绝。

  据阳山县志记载,学发公祠是民国时期,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开采锡矿发迹的爱国华侨富商朱海均先生为光宗耀祖,也为纪念其在家辛勤劳累了一辈子的老父亲朱学发而特意建造的。关于学发公祠史料有记载:“其宏壮之规模,为北江数府所未有”。

  出洋采矿发迹的华侨出资建造

  在距离阳山县城不远的大禾岗村,沿着弯曲的山路,穿越一条清澈的小河,不经意间两旁的青山突然让开,前面一片开朗,山脚下,一座堡垒式的灰色巨大建筑出现在眼前。这座建筑设有三个大门,在中间的门口上可以看到四个大字:学发公祠。

  学发公祠正面宽90.8米,进深120.5米,整体建筑总占地面积10941.4平方米,分前、后座及东西两厢三部分。其中前为砖木结构平房,后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楼房,后楼还分有主楼及东西两附楼。

  学发公祠始建于1923年,基本落成于1932年,属于中西合璧风格的古建筑群,并保留有朱汝珍、陈济堂等历史人物的题词真迹。据阳山县文化部门介绍,他们曾请省里的文博专家前来考察,专家认为就单体建筑规模来说,学发公祠堪称粤北华侨建筑之最。

  看到有游人到访,一个自称九爷的老人踱步上前。老人告诉记者,这些珍贵的对联和额匾是他发现的,在上世纪80年代,他发现这里门口的对联给水泥封了起来,仔细一看,才发现有朱汝珍、陈济堂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的名字。九爷是名退休干部,自从发现这里以后一有空闲就来这里走走看看。他感慨地说,这座古建筑就像养在深闺的美女,外界知道的人不多。这宅子的主人,是晚清时期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开采锡矿发迹的爱国华侨富商朱海均先生出资建造。

  中西合璧有如城堡

  学发公祠为前辅后主式平面布局。辅房在主楼前面,后面的主楼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4层,楼顶仿城楼式造型,即4楼房顶设计为有护栏的平顶,又在平顶之上设置3座宫殿式的楼阁。这种有护栏的楼顶既有眺望的功能,又有防卫的功能。整个建筑群如同一座中西合璧的近代城堡。学发公祠融会中西、亦中亦西的建筑格调在粤北深山千篇一律的陈旧民居群显得格外突兀。

  1985年,朱海均的儿子朱汉湘回国观光,自愿将学发公祠的主楼(5659平方米)捐献给阳山县人民政府。阳山县人民政府则将此楼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学发公祠无论从建筑规模、建筑风格,抑或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角度看,都极具研究与开发价值。近年来,阳山县政府已将学发公祠开发成旅游观光景区摆上议事日程,正式对外招商开发。

  朱海均其人

  91年前,朱海均还只是一个七拱乡下年过40岁、靠蒸酒磨豆腐为生的中年农民,他漂洋过海到了马来西亚的一个锡矿当苦力。10多年后,朱海均成为锡矿的老板和商界大亨。1923年,朱海均开始兴建“学发公祠”。1925年至1930年间,他曾数次派人返乡引带乡亲300多人前往马来西亚谋生。

  抗日战争时期,朱海均十分关心祖国的存亡,热心宣传抗日救国,并带头捐献白银3万两。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7-9-2 08:54 编辑 ]

andrew 发表于 2007-9-2 08:53:59

城堡式公祠雄踞深山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7-09/02/content_38685.htm

南汉 发表于 2007-9-2 14:16:30

从建筑结构上看,是客家大围,同时又融合了阳山当地广府人的建筑风格和西洋建筑风格。就是全国来看,这么大型这么美观的民居古建筑是很罕见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城堡式公祠雄踞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