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砖窑”事件看中国媒体的“无能”
从“黑砖窑”事件看中国媒体的“无能”山西“黑砖窑”事件,从爆发至今已达一个多月。从一开始的国内各大小媒体“一窝蜂”地追着报道,到现在的各路媒体几喳无声息,这个变化不可谓不大。
记得事件之初,海内外的各类媒体、各大小网站,可谓都群情激动,声讨、批判之声不绝于耳。那个时候,我是不愿意出声的,因为我不喜欢跟风。到得如今,各大媒体都在经历“报道疲劳”,不在热炒之时,我却突然觉得有必要出来多言几句了。
记得在“黑砖窑”事件之初,许多人将其比之为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谓之可能由此推动中国法治化的进一步大发展。愿望不可谓不好,但是实现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
如今再转身回眸,却发现如果说这件事情跟有“孙志刚”事件有得一比的话,那就是当年“孙志刚”事件漳显了媒体尤其是网络的力量,打掉了一个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收容制度”,废掉了一项中国人“暂住”在自己国土的“暂住证”。而“黑砖窑”事件呢?除了凸显出中国媒体软弱无能的一面之外,还有什么呢?
山西“黑砖窑”事件爆发以来,虽然经海内外媒体热炒热轰多时,但是山西省依然没有哪怕一名官员为此出来担责,没有任何人为此下台,连犯事的村支书也仅是“开除党籍”了之,然后屁股拍拍,半点事都没有。犯事者竟然还对于媒体,高喊其为破案立过两项“大功”。是讽刺,还是幽默?
“孙志刚”事件与“黑砖窑”事件,一样的海内外各类传媒高度集中暴光,网络热炒;一样的举国读者、网民群情激动,但为何结局却如此不同呢?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年,应该有所进步才对的啊,但却为何反而大不如前?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看来媒体的力量确实被高估了。虽然表面上看,媒体可以掌握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如果那些官僚厚着脸皮不把你当回事,任你怎么报道就是稳坐钩鱼台,那中国的一应大小传媒也就彻底没辙了。况且山西省也毕竟不是广东省,所以哪怕是“高层”震动,社会群情激动,但只要当事的人厚着脸皮顶着,力挺几天风头也就过去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如今不过一个月时间,就早已风平浪静,好象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我到现在依然很奇怪的是:当犯事者在公堂之上高喊其有“立功”表现时,大多数传媒仅仅是将其当做一个“笑话”来报道,对其后面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为什么就没有深入去挖掘报道?
试想一下,一个国家公安警务机关的办案经费竟然要犯罪嫌疑人来掏腰包,这说明了什么?是否说明了该地区早就“警匪一窝”呢?要不然,国家每年财政下拨的那么多钱都哪里去了,怎么公安人员的办案经费竟然还要犯罪嫌疑人来掏?这还能保证警方查案的“公证”吗?
从“黑砖窑”事件来看,中国媒体的另一大弊病也暴露得相当彻底。那就是遇事喜欢“一窝蜂”地热炒,刚开始的时候各种报道、批判铺天盖天,但是“三板斧”一过,没过几天就立马疲软了,开始麻木起来。总的来说,缺乏一种追逐到底的职业精神。媒体们连年这样的作法,连带也把广大读者、网民也培养成了类似的习惯。一开始的时候,群情激动,连喊打喊杀的都有,但是没过多久,就开始出现“审恶疲劳”,开始麻木起来,开始对事情提不起劲来。
这种现象,在发生“矿难”、“洪灾”突发事件的时候,也屡见不鲜。由此可见,中国媒体、网络世界、读者、网民们,都到了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身的时候了。对于中国媒体来说,应该少一点急躁,多一点坚韧;少一点热炒,多一点求真;少一点好大喜功,多一点务实追求,这样才于国于民有利。当务之急,是要继续追击“黑砖窑”事件,绝不能任其不了了之,让那些该承担责任的人继续逍遥法外。(QQ:33079930)
幽壹
2007年7月14日于中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