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客家(作者陈婷)
合浦客家陈婷
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金三角”的东部,县城廉州镇离南宁市176公里,距北海市28公里,东与广东省廉江市和广西博白县接壤,西与钦州相邻,南临北部湾,是进出北海口岸的门户和大通道。
合浦县是著名的“南珠故郡,海角名区”,历史悠久。先秦属百越中的骆越。秦代为象郡辖地。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始设合浦郡(合浦,意为江河汇集于海之地)。三国吴大武帝黄武七年(公元228年),合浦郡改称珠官郡,后复称合浦郡。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合浦郡改称廉州。此后,几经演变,至明清两代,仍为廉州府治。1911年辛亥革命后,撤消廉州府,隶属广东省钦州专区。1952年随钦州专区改隶广西省。1955年8月划给广东省辖,为合浦专员公署所在地。1959年1月合浦专区撤消,隶属广东省湛江地区。1965年6月划给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隶属钦州地区。1987年7月该隶北海市辖。1988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开放县。
目前,合浦县总面积3062平方公里,海岸线307公里,辖16个乡镇(3个乡,13个镇),即曲樟乡,十字路乡,星岛湖乡;廉州镇,党江镇,沙岗镇,西场镇,乌家镇,石湾镇,常乐镇,闸口镇,公馆镇,白沙镇,山口镇,沙田镇,石康镇,共26个居委会,245个村委会,4609个村民小组,人口1031200人。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26%。汉族中的客家人口310000余人,占全县人口的30.1%。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公馆,曲樟,白沙,闸口,山口,常乐等乡镇。其中公馆12万,曲樟2.3万全部是客家人。白沙镇10万,山口镇8万,闸口镇4万,这三个镇80%是客家人。此外的沙田镇,沙岗镇,乌家镇,西场镇,党江镇,常乐镇,星岛湖乡,石湾镇,石康镇,十字路乡等地,也有部分客家人。廉州镇也有不少客家人,整个县城可以用客家话交流。
合浦的客家话,当地人叫“涯话”或“新民话”,与广东梅州的客家话有所区别,但都同属一个语系。据史料记载,西晋末年(十二世纪初)黄河流域大批人民迁移到南方,为了区别于本地居民,故称客家。合浦的客家人主要来自河南,江西,广东,福建等地,如陈姓的祖宗牌写“颖川堂上历代祖”,陈姓的原籍就是河南省开封府陈州颖川,因避乱移居福建省仙游县,明弘治年间,迁广东高州府,后迁廉州府。又如张姓的原籍就是河北清河县,南明王朝时南迁福建,明末迁广东廉州府。罗姓原籍江西南昌,祖先避乱,迁徙福建。明代由福建迁到广东高州,后迁廉州府。
合浦客家虽然祖籍不同,迁徙到合浦的时间长短也不同,但长期聚居一起,都形成了比较有特点的客家风俗习惯,如年三十晚家家贴对联,门神,烧长香,贡茶祭祖,晚上点长明灯守岁,年初一素食,见人道贺:“恭喜发财”“添福添寿”。少年儿童给长辈拜年,长辈必给“封包”答谢;如果青年给古稀老人拜年,要给老人“封包”。元宵节家家包汤圆,青年男女晚上到菜地去“偷青”。清明节家家用牲品“拜山”。祭品一般是三茶五酒,三牲(鹅,鸡,猪肉),有的用五牲(鹅,鸡,猪肉,猪头,鱼)或烧全猪。祭前,先将祖坟杂草除去,并加盖草皮,然后烧香,并用祭品祭祖。
客家人的明显特点之一就是重视教育。无论贫富,都要让孩子上学读书,受良好的教育。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十分注意用客家文化教化下一代。客家人很小的时候就可感受到客家童谣。家中的老人,父母常把小孩放在一个竹推篮中,边摇边用客家话轻快的念道:“厌儿儿(摇啊摇),担塘泥,塘泥崩,打烂毑公(外公)厅。毑公骑马去告状,毑婆(外婆)揽子上数望。望埋西(什么),望荔枝。荔枝跌落井,检只大烧饼。烧饼跌落河,捡只水老婆。水老婆跌落江,捡只猪子无食糠。担去卖,卖无了,担转(回)来炒,炒无熟,打B卜。”
大人和小孩一起在月光下乘凉时,大人会和孩子一起唱:“月光光,照地方;马来等,轿来杠。杠晚人(什么人)?杠老陈;老陈无哀夸(不在家),杠阿妈;阿妈爱(要)屙屎,杠大姐;大姐爱炒菜,杠老妹;老妹爱喂鸡,杠老弟;老弟会烂叫,杠空轿。杠到荔枝山,有张塘,捡条鲤鱼八尺长,阿公讲留来做生日,阿毑(奶奶)讲留来捞(娶)新娘。捞只新娘高天天,煮饭臭火烟。捞只新娘矮墩墩,煮饭香喷喷。”
还有一首童谣也是以月光起兴的:
“月光光,照屋背,鸡公砻谷狗踏碓,狐狸烧火猫炒菜,斑鸠死食绿(烫)疤嘴。”
前一首《月光光》是客家村寨的民俗民情的写照,后一首《月光光》则是令人神往的童话世界。
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客家儿童玩的游戏也很有特点,如排令子和跳大海等,特别是“点子农扭”更是趣味盎然。这个游戏有一首童谣:
“点指农扭,盆盆石狗。石狗庆框,牵牛过径。径子弯弯,牵牛落山。山子曲曲,牵牛落屋。红鸡公,检稗谷。捡到晚人A新舅(媳妇)男女着摁扑。”
一个小孩一边念,一边用手指在众小孩的脚上点过,当念完了,手指也随之停了下来, 而手指停在哪个人的脚上,那个人就得把脚放出去。这种古老而又简单的游戏,娱乐了许许多多客家儿童的生活。客家童谣,它是“有声的母乳”,渗入到每个客家人的心中,血中和灵魂中,催萌了客家儿女的诗心,教化了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
来源:http://www.nongnei.com/bbs/read.php?tid=34269&keyword=%BF%CD%BC%D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