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指算来人的一辈子若活百岁实属少数,故才有一些人喜欢按年代细分人生,好比将一月分为上中下旬,如有人总结出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建党,四十年代末建国,六十年初文革,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等,也更有人喜欢将人群细分为50年代人,六十年代人,八十年代人等等。
吾辈万幸,出生于六十年代。说幸,就一般而言,是因为我们这一群人没有经历50年代人上山下乡的再教育,没有像张铁生们将学业彻底荒废。我们也没有父辈感受挨饿的日子,虽吃过多年的玉米,高粱,地瓜等粗粮,也没觉得比现在的生猛海鲜味道差。我们对于儿提时的记忆甚至至今也带有几分美好,不像老干部老知青们对当时文革那场动乱的“伤痕”记忆。当然,也有因家庭成份或遭到政治迫害的原因,留下了种种“伤痕”的。
那时候,我们的班级会组织同学上街学雷锋,做好人好事,会在收割时节帮农民伯伯捡稻穗,上课时会全体起立背诵毛主席语录,再大些会学解放军去野营拉练,受当时的教育熏陶,我们骨子里崇尚革命英雄主义,做梦都想当英雄,去炸敌人碉堡,堵敌人枪眼,一部《英雄儿女》让我们一辈子感动,王成的形象永远比施瓦辛格、黄飞鸿高大英武,有男子气。在我们的心目中的影星永远是王新刚,王晓棠,不是巩俐章子怡,歌星永远是郭兰英李双江,我们会时常哼唱革命样板戏的唱段,永远感觉比流行歌曲来得过瘾,让身边的20来岁的年轻人觉得我们是刚从火星下来的人。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我们亲历了文革时的大批斗,大动乱,物质生活的大匮乏,才格外珍惜今天富足安定的生活,才会珍视今天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富足强大,我们亲历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荒唐岁月,才格外珍惜恢复高考后走进大学的学习机会,我们亲历了计划经济年代人浮于事,消磨人生的岁月,才会格外珍惜今天踏踏实实做一点实事,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和平台。
也许我们落伍了,至今也不会消费,我们当中即使是亿万家财的人,但落在餐桌上一粒饭也要拣起来放到嘴里;也许我们观念落伍了,对国家对领导总要讲忠诚,对朋友总要讲厚道,对待工作总要讲认真仔细,对身边不良行为总要忍不住管一管。
也许我们文化水平不高,上过大学的人凤毛麟角,但我们有正统的中华文化情结,有强烈的中华文明自豪感,对四大发明,四大名著熟悉备至,对抗战、抗美援朝的历史如数家珍,在文化上我们永远不会哈美哈日哈韩。
而今、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上中学、大学的子女,会真真切切体会到“责任”的重量。为了家庭的这份责任,我们会把收入悉数上交而毫无怨言,为了工作这份责任,我们会加班无数。
一分钱一块糖果,两分钱一盒火柴,三分钱一支冰棍,五分钱看一场老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这一切都那么遥远,却又是那么历历在目。
六十年代对于我们上一代的人可能是家灾国难,对于我们的下一代的人却又是天方夜谭,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却决定了我们的信念,决定了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锁定了我们的人生密码,为了社会的大家,为了个人的小家,注定了我们还要怀揣这这份密码,抱定这一信念,执着地一路前行,义无反顾。
[ 本帖最后由 鹏城浪子 于 2007-4-20 20:4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