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136302 发表于 2007-4-6 11:25:39

赣南的客籍话和本地话(作者:刘纶鑫)

刘纶鑫《江西客家方言志》第一章第三节

二、赣南的客籍话和本地话
    在赣中和赣两北,属于客家方言的“客籍话”和属赣方言的“本地话”有较明显的差异,两种民系的差异则更容易区分。在赣南,情况就要复杂得多了。
    新修《崇义县志.方言》:“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王守仁率师镇压农民起义后,划疆立县。境内各原辖地的居民保留了当地的传统语腔。嗣后,外地陆续移民入境,特别是从粤北、闽西迁来大量客户,会同当地居民从事开发垦殖。县境西北部荒地多,是客户集中开发点。……全县语腔大致可分东南和西北两大片。东南片对西北片而言,他们自称为本地语腔。西北片则保留了广东梅县一带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上犹县的情况与崇义县相似。新修《上犹县志.方言》:“从人口来源和迁入年代来看,东南部的东山镇及其附近的几个乡居民迁入时间较早,他们便自称‘本地人’,说的是‘本地话’。西部的居民迁入较晚,被本地人称为‘广东人’,俗称‘广佬’,说的是‘广东话’。上犹方言分为两片,即东片和西片。西片的下陈陈氏和营前城黎氏,七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跟县城东山镇话相近的方言,他们也称之为‘本地话’。但是,上犹全境都属于客家话——客家人说的‘广东话’的客家话,本地人说的‘本地话’也还是属于客家话。”
    赣南在地理上与闽粤相连,居民之间的互相迁徙早已有之,“客户侨寓.流品杂沓”的现象本不足为奇。上文我们已经详述了闽粤客家入迁南安府、赣州府的情况,而民间谱牒也多有这类的记载。
例如:
    上犹县《张氏族谱。汝珍公自自述》:“予原居粤东惠州府嘉应州小都村,本巨家大富也。自明季迭遭兵火,湮灭磨殁,仅存者十之一二。予父自康熙二年癸卯岁( 1663年)与伯父诸人挈家奔豫章。至时居南安府上犹县枫树坝杨仙坑。又遇甲寅变乱,康熙十六年丁巳岁又来营前石溪隘桥头坝居住。” 上犹县营前梅口《何氏族谱》载:何氏系出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之后,食采于韩,封为韩氏。迨秦灭韩,韩之子孙遂更姓为何。……修公原居江南庐江县,传十八世孙大郎公讳亶,后梁开平进士,选授福建宁化县尹,遂家焉。再传十三世孙念四郎公讳全,明洪武年间自闽迁粤之兴宁县城。及后嗣孙繁盛,散居江西各县。而其迁居上犹者,大皆于清康熙年间来也。
    与明末清初迁入的客籍人相对,凡此前就在赣南居住的就属“本地人”。由于时代久远,赣南“本地人”的成分相当复杂。
    上文说到,春秋以前,至迟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的五岭之戍以后赣南就迁入了大量的中原汉人。汉时,为了征服东越与南越,朝廷曾多次派兵驻屯,梅岭、大庾因守将梅捐、庾将军而得名。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为了加强对赣南的管理,在秦代只有南野一县的基础上,在赣南增设了雩都(今于都)县和赣县。可见当时的人口一定不少。东汉时豫章郡的人口由全国第53位(公元2年)跃居于前4位(公元201年),净增人口居全国第2位。赣南在当时虽不是豫章郡中人口量稠密的地区。但我们也可以逆料其繁盛。
    目前尚有谱牒资科可查的赣南本地人,大都是南北朝以后迁入的。如宁都县城梅江镇赖氏在南朝元嘉年间由浙江松阳迁来,南康县蓉江岭岭吴吴氏、东门村千秋坪袁氏在隋代从河南开封迁来。唐宋时期迁入的更多,如石城县今存四十四姓,宁都还有四十六姓。明代初年,赣南人口流失严重,田地荒芜,而赣中一带人口密度大
至“肩摩袂接”,于是朱元璋下令奖垦。南昌、吉安等府大批人口迁到赣南。
    在赣南。由于居民迁入的时间和来源的不同,所以,到处可以看到同姓不同宗的现象。例如:
    上犹县城五福堂李氏始祖李钦来自新喻(今新余)泉塘。是唐西平王李晟第七子李宪的后裔。李宪也是来江西的李氏始祖。而同县的其他李氏则是明清之交从广东、福建迁来的,是福建上杭李火德的后裔。前者为本地李氏,后者为客家李氏。
    上犹县刘氏也有两支。《刘氏家谱》云:“始祖来自黄沙鸭子湖,从吉州庐陵迁来。”是为本地刘氏。另一支则是清康熙、乾隆年间从广末兴宁迁来的。是为客家刘氏。
    上犹县《朱氏族谱》载:朱氏七十二世来仕开,居吉安府:……至八十六世朱朝炳、朱朝焕兄弟又迁至江西龙泉(今遂川)。大约在宋末元初。有一支朱姓迁来上犹石溪洞定居,与本地李姓来犹始祖同时。今县城水南朱姓就是从石溪洞搬来的。是为本地朱氏。而营前大潭塅的客家朱氏则是清康熙年问从广东迁来的。
    再说上文所说的张氏乃客家张氏,清初从广东迁来。而上犹县的张氏却为本地人。县城《张氏六修族谱》载:张氏为刘汉文成之后,清河望族。始祖张彦功来自豫章吉水长滩头。
    赣南本地人说的“本地话”也是客家方言,它具有客家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基本特征。尽管它可能与赣方言有更多的联系,但是.我们不能将它归入赣方言。

hd136302 发表于 2007-4-6 11:51:24

许多本地话被纳入了客家方言的范围,如赣南的本地话,粤北的南雄、仁化东部的本地话,惠州、河源的本地话,等等。

这些以“本地话”为母语的使用者最无客家意识,如同潮汕人的母语属闽南方言但不认为自己是闽南人一样。人家潮汕人不认同闽南人也是情有可原,因为这是地名局限,“闽南”总会让人联想到福建闽南地区,广东潮汕人怎么可能是福建闽南地区人(“闽南人”)呢?!广东潮汕人与福建闽南人分隔大约在宋代,一千年了,而台湾“闽南人”与福建闽南人分隔才三百多年,他们还有自家人的彼此的认同。

各地客家人分隔最早的也不过是明代(总体而言,如桂南客家,相当一部分于明代由闽西迁来),大部分只是在清代而已。而客家人中的“本地人”在明以前的元、宋、唐……就是本地的“本地人”了,难怪人家不认同客家。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7-4-6 12:03 编辑 ]

level 发表于 2007-4-6 14:09:53

上大学之前,没走出过河源,一直以为只有河源才有本地话(蛇声)。上大学后,知道了惠州也有本地话,于是猜想跟河源毗邻的新丰、江西等地也应该有本地话,而且口音也应该很接近。来到社区后,大家印证了我的猜想。

这样看来,本地话更不可能是广府方言了!只不过是属于客家方言的本地话夹在广府和赣方言之间,靠南的部分受广府影响,靠北的则部分受赣方言影响,大部分还是保留客家方言成分,可以内部交流!

59758 发表于 2007-4-6 15:18:27

不知“赣县话”是否本地话?

赣县话具有梅州客家话的特点,但也有很多北方话的特点。比如,“五”读成“舞”。第一人称也是“捱”。

虽然能略懂一二成,但无法交流,属于听不懂的语言。是接近章贡区的官话呢?还是赣语呢?章贡区的官话我倒听的懂,不过据我观察,章贡区的官话有些词汇与赣县话也接近。似乎,章贡区的老土著(指农民)会双语(赣县话和章贡官话)。

hd136302 发表于 2007-4-6 21:02:41

赣县“客籍话”和“本地话”都有,不过,“本地话”还是占多数。

幽壹 发表于 2007-4-7 00:07:47

原帖由 hd136302 于 2007-4-6 11:51 发表
许多本地话被纳入了客家方言的范围,如赣南的本地话,粤北的南雄、仁化东部的本地话,惠州、河源的本地话,等等。

这些以“本地话”为母语的使用者最无客家意识,如同潮汕人的母语属闽南方言但不认为自己是闽 ...
呵,潮汕人还是属认是源于闽南的啦。不过潮汕人人口已太多了,势力也很强,所以往往只自称是“潮汕人”。以前有所谓几大商帮的时候,潮州商帮就与广东商帮、福建商帮等并立,,,

另一个能看出潮汕强势的,则是广东汉族三大民系,原来大多是说“广府、客家、福佬(闽南)”,其中“福佬(闽南)”包括潮汕、海陆丰、雷州话等,但是近年来,因为却往往被说成是“广府、客家、潮汕”了。雷州半岛那边四五百万的黎话人,却不知给归到哪里去了,呵,,,

hd136302 发表于 2007-4-7 13:59:58

所谓家庭大了就分家,就是这个理。
潮汕与闽南在海外是分立的两个不同群体,而客家、广府又是另一派。潮汕人承认起源于福建闽南地区,相当于广府人、客家人、闽南人、潮汕人起源于中原一样。和广府人、客家人、闽南人不承认和中原人是一伙同样道理,潮汕人也是同样不承认和福建闽南人是一伙的了(虽然直接起源是福建闽南地区)。

hd136302 发表于 2007-4-7 14:33:17

印尼和马来亚的华侨华人籍贯,潮州和闽南(福建)是分开的。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redirect&tid=9629&goto=lastpost#lastpost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redirect&tid=50557&goto=lastpost#lastpost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7-4-7 14:53 编辑 ]

幽壹 发表于 2007-4-7 22:07:09

原帖由 hd136302 于 2007-4-7 13:59 发表
所谓家庭大了就分家,就是这个理。
潮汕与闽南在海外是分立的两个不同群体,而客家、广府又是另一派。潮汕人承认起源于福建闽南地区,相当于广府人、客家人、闽南人、潮汕人起源于中原一样。和广府人、客家人、 ...
呵,我个人对将闽南与潮汕的关系,比喻为客家与东江本地的关系,对将相者类同起来不是很认同,,,两者并不是一回事,,,:lol

level 发表于 2007-4-7 22:34:32

原帖由 幽壹 于 2007-4-7 22:07 发表

呵,我个人对将闽南与潮汕的关系,比喻为客家与东江本地的关系,对将相者类同起来不是很认同,,,两者并不是一回事,,,:lol
所见略同:lol

hd136302 发表于 2012-5-13 01:39:53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2-5-13 02:00 编辑

潮汕、闽南,主要是地理位置认同问题,但是也包含语言异同导致的认同因素。
客家、东江本地,主要是语言认同问题,地理位置的影响无足轻重。梅、汀、东江本地,三地不同地理位置,甚至前两者不同省,但前两者语言相同相近,后者与前两者差异较大。
地理与语言因素,这是两者的主要差别。

事实上,潮汕闽语人有相当部分来自福建闽南,但也有许多不是来自福建的,这部分人的历史发展是和福建闽南人并列的,所以自然导致了不完全的认同。
梅州绝大部分来自闽西,和闽西互相认同为一个族群比较容易。但是以梅-汀为代表的客家与东江本地(客家方言部分,非粤语系的本地部分)在历史上是并列发展的,所以自然不认同。
潮闽两者有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同源,梅-汀与东江本地,源流基本并列。
源流差异,这是导致不同地区彼此是否认同及认同强弱的原因。

福州、莆田、闽南、潮汕,都属于闽语,往往按地理位置划分族群,后两者虽属闽语系的次方言闽南方言,但还是在认同上分立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赣南的客籍话和本地话(作者:刘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