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怎样判断阴入和阳入声调?
客家话有六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其中前四个声调都比较好判断,后两个比较难。试问该怎样区分?还有,为什么同一声调可以有不同的数字标法?? 古代的入声,带塞音韵尾 p t k等,往往比较短促。
到了现代,有些地点塞音韵尾 p t k完全消失了,声调也并入其他平上去调。
有些还保留,保留的有些根据早期声母的清浊分为两类,古代读...发音时声带颤动的那类(浊声母)读一种声调,读....(清声母)等的不带声读另一种。
例如 百,古代是帮母,属于清,早期是,后来还是这类字的声调,不论调值是什么,都叫做阴入。
例如白,古代是並母,属于濁,早期是,后来變爲等,这类字的声调,不论调值是什么,都叫做阴入。
也有些方言,清濁不分,凡是入聲,合併為一個調,例如揚州。 •五度标调法是赵元任先生设计的标写声调调值的一种方法。
方法是把一条竖标分为四段,由低向高分别表示为1低、2半低、3中、4半高、5高五度,在竖标的左侧用直线或曲线表示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5度最高,1度最低,其位置如图(参看板书)所示。北京话55指阴平,35阳平,214上声,51去声。
•五度制标调法。1930年他发表了A System of“Tone-le tters”(《一套标调的字母》),创制了一套五度制的声调符号,为记录和描写各种声调提供了实用简便的方法。赵元任先生在早期使用的声调线和标声符号的基础上,通过与刘复所做的大量实验,明确提出五度标尺,开创了用数字标调的新方法,这在标调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 •1、传统的音韵学中为汉字标调,采用的是在一个汉字的四个角上标注半圈的方式,其方法为:左下角为平声,左上角为上声,右上角为去声,右下角为入声。而区分阴阳则采用在半圈下加短横的方式,阴平、阴上等不加,而阳平、阳上则要加一短横
•Ú5阴平 Û5阳平 5Þ阴去 5à阴入
•Ü5阴上 Ý5阳上 5ß阳去 5á阳入
•2、也有采用数字标调类的方法,即在汉字或注音右上角加“1、2、3、4”等数字,表示其属于第几个调类:
•5 1阴平 5 3阴上 5 5阴去 5 7阴入
•5 2阳平 5 4阳上 5 6阳去 5 8阳入
有一点懂了,有待进一步琢磨。谢谢严老师!
是不是说,11,22,33,44,55调值的都属于阴平,而根据各地方言口音的音调高低、音韵长短来标上不同的调值??? 不是,陰平不過是他們都來自古代清聲母平聲那類,至於調值五花八門什麽都有。
上海陰平51,北京55,梅縣44,汕頭33,饒平客家11,四縣 35.......... :funk: 那准确标上调值岂不是很难? 调值要根据实际读音,经过训练,也不难。
及其辅助:有个praat软件,录音输进去,编辑,很快可以判断音高曲线。 还是用小学读普通话时的拼音方式记录简单,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分别记作1、2、3、4、5、6),比普通话多两个声调而已,以梅州话(梅州市辖区话,以广州、潮州相对应,不称梅县话)为代表的大多数客家话都是凡韵尾是p/t/k的都属阴入和阳入调。
当然,这只是梅州话拼音方案,与楼主讨论的怎样判断阴入和阳入声调是两回事。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7-4-6 12:15 编辑 ] 厓正在看《新丰方言志》,发现里面的阴入和阳入声调不是很多。 梅县话的声调比较
夫 狐 虎 富 福 服
调值: fu44 fu11 fu31 fu53 fuk3 fuk5
调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阴入 阳入
回复 #11 adg 的帖子
《新丰方言志》中,阳平为42,阴入为1,其余相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