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古俗:清明不是扫墓上坟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年的清明时节,都会想起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名字的来历,按照《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名”。
清明,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八节”之一(八节为: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一般在阳历的4月4号到6号之间。
清明节的起源,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汉族和一些少 数 民族大多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配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祀,最后吃掉酒食回家。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和行孝的具体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明节成了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的24节气之一,由于24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用它来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云: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阳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古人说踏青)的好时候。古人在清明节时踏青,并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
谈清明节,还必须说说古代的寒食节。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寒食节的日期,距清明不过一两天时间,因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其实,真正的寒食节的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为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火的习俗。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要禁止人们生火。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寒食节,开始为一个月,因为不利于健康,以后日期缩短为七天、三天、一天。唐以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又相传,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的19年中,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继位,即晋文公。介子推背着老母,躲入棉山。晋文公寻找,找不到,便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不料,介子退却和母亲抱着一棵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棉山改称为介山(山西境内),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寒食节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拔河等习俗。寒食节时,天气尚冷,吃冷食,又禁火,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拔河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
本来,寒食节和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相差不过几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节中。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以后,寒食节的影响逐渐消失,但寒食节的一些习俗却传承下来,保存于清明节中。
每年的清明时节,如果我在山西的话,一定要回乡下老家,祭祖扫墓。
你看,杜牧的“遥指杏花村”和介子推的“棉山”、“介山”,都在山西境内(尽管杜牧的“杏花村”,到底在何处,尚有争议,但山西汾阳,是其中的说法之一)。如果,你能在清明时节,来到山西,我会用上等的“蓝花汾”酒,款待你。在一处细雨飘摇的酒肆里,喝着汾酒,你可以慢慢寻找那,牧童的手指。
2007-4-1 8:12:00 By: 弥沙塞 清明只是个农业节气
真正上坟扫墓的节日是清明之前一两日的寒食节
换言之:就是汉人古俗是要在清明之前把墓扫完的
在座各位家乡的习俗呢?? 厓介清明前中后左中右都不扫墓,扫墓是在八月进行的,就是所谓的秋祭。:lol 我是成都东山客家,我老家给祖先扫墓(産地)是在农历2月11左右。 也就是说每年都在清明之前半月的样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