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07-3-28 17:31:57

3-24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客家会馆共同举办客家研习活动花絮

国立大学中文系黄贤强主任(7月始任)本学期开办了客家文化研究课程,供硕士博士班选修。作为课程一部分,学生将选定十几个有关新加坡客家的专题来写报告。为此这次参加课程的30名学生与老师一起,租车访问客家会馆,大伯公庙,客家义祠,坟山等地,受到了客家社团组织的热情接待。

除了众多学生,来参加的有黄贤强教授,厦门大学陈支平院长,国立大学梁秉赋博士,访问教师严修鸿;会馆方面有陈波生先生、黄淼权先生、张振兴先生、谢世康先生、何炳彪先生、李振玉先生等。

路线:南洋客属总会-茶阳会馆-福德祠-应和会馆-碧山亭-双龙山义祠-三邑祠

了解了会馆的发展历史,参观了三个埋葬先人的坟山组织。

新加坡地少人多,建国之初,李光耀政府征用了坟山,最早是从 丰永大(丰顺-永定-大埔)坟山开始征用,据说早年会馆派高层与政府的几位客家部长及李总理磋商,希望减少征用。总理说,地少人多,不征不行,须从自我做起。即首先征用最亲密的 三邑祠,随后是双龙山嘉应五属坟山,随后是碧山亭,再及福建,潮州,海南等会馆的坟山。本来归还13英亩给丰永大,因为磋商,反而减半为6.5英亩了。

新国的开创,客家人的牺牲不少,为了表率吧。慎终追远,中国传统,为了政府征用而被迫迁移坟墓,真是涉及灵魂深处的痛楚。

在碧山亭

http://i14.tinypic.com/2ni1xxv.jpg

午饭由南洋客属总会承办

http://i13.tinypic.com/48qhsp4.jpg

专注拍摄
http://i11.tinypic.com/4i1pbx1.jpg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7-3-28 17:44:49

在大伯公庙听 高华昌先生介绍 大伯公庙的由来

http://mumayi1.999kb.com/pic/2007-03-28/1ms3glgsn8hx302s2wio.jpg

在茶阳会馆 ,何炳彪先生 介绍客家民居模型

http://i10.tinypic.com/49124b6.jpg

在应和(嘉应五属)会馆由陈波生先生介绍会馆由来
http://mumayi1.999kb.com/pic/2007-03-28/7trbtczpx077t1bbdwyp.jpg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7-3-28 17:53:13

南洋客属总会 座谈场景

http://i14.tinypic.com/344dytz.jpg

http://i14.tinypic.com/40o8fp2.jpg

在茶阳会馆前面大合照

http://i10.tinypic.com/2s9evwn.jpg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7-3-28 18:31:53

坟山组织与族群

新加坡的坟山组织,往往就是与一个族群相联系的。

早年是广客/潮州/海南/福建 四大群体。

与 广客 相对应的是 青山亭(1823 年成立),1840年延续为出新坟山绿野亭(广客);
1882年,双龙山(嘉应五属)从中分化而新设,三邑祠则于1882年成立(属于丰永大三地)。

其中 惠州 未能独立,继续留在 碧山亭。这是比较奇特的,因为惠州基本上是客家人,但是却未能算到嘉应州,又不算在东南部的丰永大。可能人口略少,不足于独立建设坟山。

新加坡惠州人,便有了两属的性质:在坟山上继续与广府一起,而在族群上属于南洋客属总会的一支。

惠州当年未能独立出来,可能是人口少,不便独立。也可能是与广府同属于一个出海口,比较亲近。在碧山亭,我们了解到一直使用广府话,对惠州人士,多少也是带来了不便的。

坟山组织与地缘更加密切。在地缘的区分下,潮汕-闽南分开,丰永大与嘉应五属也分开了。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7-3-29 15:22:45

族群与会馆/坟山

http://img125.imagevenue.com/loc430/th_53644_2007_3_24_010_122_430lo.jpg

大伯公庙前的傀儡戏

http://img125.imagevenue.com/loc553/th_53650_2007_3_24_022_122_553lo.jpg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7-3-29 17:35:06

碧山亭,岑先生讲解

http://img102.imagevenue.com/loc347/th_59995_bishan_122_347lo.jpg

碧山亭发展示意图

http://img126.imagevenue.com/loc462/th_59996_bishan2_122_462lo.jpg

嘉应五属义祠,像一个围龙屋

http://img139.imagevenue.com/loc470/th_60001_jiaying1_122_470lo.jpg

围龙屋前的池塘

http://img127.imagevenue.com/loc480/th_60007_jiaying2_122_480lo.jpg

三邑祠内部的地藏菩萨

http://img127.imagevenue.com/loc564/th_60012_dizang_122_564lo.jpg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7-3-29 17:40:53

政府征地后迁移集中的坟地

http://img111.imagevenue.com/loc482/th_61353_jiayingmudi1_122_482lo.jpg

嘉应总坟

http://img120.imagevenue.com/loc333/th_61359_jiayingmudi2_122_333lo.jpg

在三邑祠,黄淼权先生讲解
http://img44.imagevenue.com/loc434/th_61365_sanyi1_122_434lo.jpg

在三邑祠,从入土转为入瓮,安置在墙壁一个小方块,每个位置6000-12000人民币不等。目前还有2万多个位置。

http://img140.imagevenue.com/loc548/th_61370_sanyi2_122_548lo.jpg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9-10-2 14:52:38

怀念,看到这段文字,有点陌生,有点熟悉,原来是自己写的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24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客家会馆共同举办客家研习活动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