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重建孙中山祖籍纪念馆 打造文化旅游新景观
紫金重建孙中山祖籍纪念馆 打造文化旅游新景观时间:2007-3-21 8:47:48 转自:市政府信息网
<script src="count.asp?id=4102"></script>本文章已被查看:9
孙中山祖籍纪念馆重建效果图
3月15日,紫金县在孙中山入粤始祖开基地中坝镇发昌村孙屋排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于3月23日正式开工重建孙中山祖籍纪念馆,并邀请省、市有关领导和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博士参加开工奠基仪式。此举标志着该县对孙中山入粤始祖开基地的保护和建设步入新的阶段。
该县县委书记叶振云表示,重建孙中山祖籍纪念馆,对弘扬孙中山先生的伟大革命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同时,纪念馆建成后,作为一处文物史迹,将成为紫金旅游的又一文化新景观,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原纪念馆始建于1942年
据了解,紫金县孙中山祖籍纪念馆始建于1942年,位于该县中坝镇发昌村皇冠山(又称黄牛挨磨山)下,原为孙氏宗祠。馆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82平方米。馆内陈列有孙中山先生的家世源流、列祖考妣墓碑拓片、孙科先生赠送给祖籍的孙中山照片和寄来的一批函件等。1986年,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屈武亲笔题写“紫金中坝孙中山先生祖籍纪念馆”馆名,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时恢复陈列,民革中央办公厅发电致贺,台、港人士和美籍华人等都慕名前往参观。1987年,该馆被列为“紫金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于该馆系砖木结构建筑,且年久失修,部分已倒塌,现仅留下数间危旧的瓦房。因此,这一具有独特性质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同被掩埋在煤矿里面的金子一样,一直没有发出应有的光芒。
孙氏后人要求重建纪念馆
2006年6月,定居在美国的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孙穗芳女士先后致信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提出要求筹建纪念馆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省长黄华华,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妥善处理并答复孙穗芳女士。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分别作出批示,要求抓紧解决。
今年3月14日,副市长吴有必率人就此事专门深入中坝镇进行调查了解,要求该县要尽快制订方案,抓紧孙中山祖籍纪念馆的重建工作,同时要完善原有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旅游效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掀开了孙中山祖籍纪念馆建设的序幕。
据了解,2003年9月8日,孙穗芳女士曾率儿子王祖耀等一行来到紫金中坝镇孙屋排寻根祭祖,先后拜祭了孙氏先祖的墓地和祠堂,并亲笔题词“寻根问祖”和“国父孙中山先生祖籍在广东省紫金县中坝镇,希望恢复中山镇原名”等。这是百年来,孙中山后裔到紫金寻根祭祖第一人。在寻根祭祖过程中,孙穗芳看到孙氏祖祠年久失修,遂建议重新修缮孙中山祖籍纪念馆,使之成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中山精神发扬光大,并带动该县旅游业发展。孙中山祖籍纪念馆的重建工作也被列入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
打造成文化旅游新景观
据了解,紫金县历来重视孙中山入粤始祖开基地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自1998年以来,该县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当地,与镇村干部一起认真动员,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并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响应,使孙氏入粤始祖开基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紫金县县长曾路明说:“为弘扬中山先生精神,加强统一战线工作,促进紫金和谐社会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我县将孙中山入粤始祖开基地的保护和建设列入了我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县还将这项建设列为旅游重点建设项目,作为我县打造‘五彩缤纷紫金游’的主要亮点来抓。”
据悉,过去几年来,该县不仅大力筹资改善孙屋排的交通环境,将原来通往孙中山祖籍旧址的宽2米、长2.5公里的沙土路改造为6米宽的水泥路,还聘请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对该县旅游进行了科学规划,明确地将孙中山祖籍地列入《紫金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作为该县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进行建设。
今年初,该县大力加快孙中山祖籍纪念馆重建工作。特别是省、市领导批示后,该县、镇专门成立了孙中山祖籍纪念馆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分管旅游的副县长担任组长,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工作。3月2日、15日,该县先后在中坝镇召开纪念馆重建工作现场办公会,研究征地拆迁和重建工作,并确定在3月23日正式举行纪念馆重建动工仪式。
据该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介绍,至目前止,该县已投入资金约100万元,已完成征地拆迁面积1900多平方米,其他各项重建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得知紫金县全力加快孙中山祖籍纪念馆重建工作后,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女士倍感高兴,并专门写信给该县县委书记叶振云。信中说,孙中山入粤祖籍地在紫金县中坝镇发昌村孙屋排,此乃历史事实,不可更改。她表示,届时将亲自参加孙中山祖籍纪念馆重建的开工典礼,以早日推动并尽快落实这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