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寻觅厦门土楼
探索者寻觅厦门土楼
厦门网[海峡网]日期:2007-03-02
--------------------------------------------------------------------------------
近日,本报披露消息:“福建土楼”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重点项目。这些土楼包括了本省漳州、龙岩等地的土楼。福建土楼这颗“独放异彩的南方明珠”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旅游者,他们称赞福建土楼是“中国古建筑的奇葩”,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厦门有没有土楼呢?有。本报记者经过多方寻觅。终于发现厦门也有几处颇具特色的土楼。它们可谓是“藏在山村”,于是我们踏上了寻觅厦门土楼之路。
绿意又上旧墙头——“五峰土楼”德安楼
“庶安楼”内景(图见原帖)
“顶土楼”外观(图见原帖)
“店仔土楼”——在田野上讲述沧桑
我们的第一站是同安店仔,有关专家告诉我们这里有厦门最古老的土楼。来到同安店仔村田坂下自然村,村民们得知我们是专门从岛内赶来看土楼的,都热心地为我们指点迷津。就在村边田野里我们看到了这座方形土楼,当地人称为“店仔土楼”。远远望去,楼呈正方形,大概23米长,高约10米,好似一个碉堡,孤独而倔强地矗立在广阔的田野中,这就是传说中的土楼吗?我们有点不忍看到这片苍凉,默默地走近,想要更深刻地了解它。土楼的正门外有一株龙眼树,树下一口古井,沧桑可鉴。走到门口,抬头便是门匾上“庶安楼”三个字,据说是李光地题写的,寓意老百姓安居乐业,故名“庶安楼”。并有纪年“丁巳年”。而李光地当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相当于宰相,他为官期间,康熙皇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可谓显赫一时。据有关专家推测这座土楼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由村民李寿官始建,之所以能够得到李光地题写的门匾,据说是李寿官与李光地有亲戚关系。
推门而进,豁然开阔,整座土楼外观保存还算完好,细细看去,这座土楼属土木混合结构,非常坚固。据说当时这一带倭寇猖獗、土匪横行,人们为保护自身生命财产的安全,只好构筑像庶安楼这样的微型城池,抵御外部的侵袭。土楼为三层式建筑,偌大的院子里面,四周放置着年代久远的农用水车,我们数了数,共有十来架,每架水车的长度都有十来米。在正门的左侧,我们找到了楼梯口,阶梯已经岌岌可危了,踩在吱呀作响的楼板上,让人有种如履薄冰之感。上了二楼,楼板及一些门窗、围栏等明显记录着岁月的痕迹,破损严重。
二层的各个角落都有梯房,我们循着楼梯又上了三楼,这层楼似乎是“危机四伏”,但为看清这神秘的古建筑,大家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定下神来,仔细数了数,原来这里每层都有一个主厅,四面为一厅四房。共三层48个房间,村民们告诉我们,在“人民公社”的时候,这里住过18户人家,现在年久失修,里面的住户已经陆续搬走了。现在的庶安楼实际上是一栋空楼。但楼内精美绝伦的雕刻装饰,丰姿不减当年,对着日渐颓圮的现状,让人觉得心中一阵惆怅,但愿这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的古土楼。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和保护,重新展现出它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
“五峰土楼”——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出了店仔村,我们又赶到“五峰土楼”的所在地同安汀溪镇的五锋村,目睹“德安楼”的风采。与“庶安楼”散落田野间不同,这里青山耸立,绿水环绕,门前两条小溪汇聚于此,山水相连的环境相当优雅。德安楼外观呈长方形,长50米,高约12米,下半部以溪石垒砌,上半部为三合土,有1.7米宽的环廊,东、北各有一石拱门。而且外墙犹如城墙,全部由大卵石垒成,厚度达两米,相当坚固。据说是楼主许尚官发家后在清朝乾隆年间所建。德安楼的屋顶早就坍塌了,而有关人士利用这些历尽沧桑的土楼外形,营建起了一个颇有韵味的“度假村”。我们抚摸着岁月流淌过的墙壁,仿佛可以感受它坚不可摧的生命力。据五峰村的村民介绍,德安土楼还流传着一个“五峰出加纳”的优美传说。五峰是德安楼所在的村名,加纳是指加纳鱼。五峰位处山中,哪来的加纳鱼呢?原来当年许尚官的儿子看上了一位金门媳妇,亲家调侃许家:“我女儿喜欢吃加纳鱼,你们那有吗?”许家强撑面子,说“有”,为了争一口气,许尚官在鱼汛之初用高价在金门外海大量收购加纳鱼,然后送到亲家,而这时加纳鱼都还没上市,所以民间就传出“五峰出加纳”的这一说法,当然,金门姑娘最终也嫁到了五峰。
“回形土楼”——精美的石头不说话
我们辗转来到灌口,因为这里的“回形土楼”同样别具特色,据说位于深青村一带的土楼历史上有近10座,现在大部分已不见踪影,只存名称和遗迹。
在灌口镇坑内村前山社,这里原来有两座土楼,一座是前山东北面的“下土楼”,现在只剩下残墙断壁,而另一座就是“上土楼”,亦称“顶土楼”。虽历经百年风雨,仍大体完好,亲眼目睹,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回形土楼”啊!我们惊讶于它的神奇和大气,它以土楼为中轴向四周相等距离建平房,中间才是一座以天井为核心的两层土楼,从高处看,中间土楼好像“口”字,外围的平房也是一个大“口”字,这样就形成一个回字,所以大家亲切地称它为“回形土楼”。“上土楼”约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仰首望去,甚为壮观。
走进大门,一条大鹅卵石铺就的小径笔直向前,通向回字形土楼的内大门。环顾四周,我们发现院里四周通道全部是用鹅卵石铺就而成,墙基也是,甚至连通向外面的排水沟也用鹅卵石砌成,不知情的还以为我们进入了一片鹅卵石的世界呢!据村民们说这里不远处有条小溪流,盛产鹅卵石,于是就地取材拿来盖土楼了。想想要是去买这些建材,那可是一笔大开支呀?而且以卵石铺路,雨后干爽快,便于行走。迈步前行,就来到土楼的核心天井。面向天井正中的是祖堂,祖堂两边是厨房与库房,二层是禾仓,放置谷物和各种农具杂物。在土楼里,我们还看到当时各式各样的石盆、石磨,有些属于农业用器的石雕造型奇特,至今土楼内的居民说不出它们当年的用途。虽已蒙上了岁月的风尘,反而为当代人留下一道道谜团,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致。当地人说这里大大小小共有52个房间,最热闹时曾有130多人,足见当时人丁兴旺。据土楼专家考证,闽西南各地有许多土楼,但这种回形结构的古民居建筑,在闽南却较少见,因此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一趟寻觅厦门土楼之旅,与厦门土楼零距离的接触感受颇丰,回来后总是跟大家说,看土楼,不必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在厦门以上几个地方你就可以一饱眼福了!
提示
>>>欲看土楼,可沿以下路线
同安店仔村“庶安楼”:出厦门岛,到同安影视城之后,转至新溪方向到达五显镇,约五公里左右,注意左侧路标“店仔村”,然后插道进去即可。
同安汀溪镇的五峰村“德安楼”:沿路到达汀溪镇,过汀溪水库,进五峰村后左拐。
灌口坑内村前山社“回形土楼”:经324线灌口大道后北拐,途经坑内小学旁,达前山社。
名词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一般指墙体用生土夯造的土楼,是福建独具特色的生土建筑。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的永定、闽南的华安、南靖、平和一带,其他地方有不同风格的遗存。很久以前,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聚族而居。用当地的生土、沙石、木片建起厚实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土楼主要分圆楼、方楼、五凤楼三种,此外还有诸多变异的形式。福建圆楼约1100多座,绝大多数圆楼为3—4层,五凤楼主要分布在永定县一带,大约200多幢,历史最悠久,是一种中原四合院式民居在福建特定环境下衍变的产物。方楼是从五凤楼演变出来的一种。厦门现存的土楼可视为福建土楼种类中类似五凤楼中的一种,但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丁俊灵)
■文/卢志明 丁俊灵 寄奴
■图/郑宪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0302/200703/t20070302_142781.htm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0302/200703/t20070302_142781.htm 体验
客家孩子带我们看世界最大土楼
厦门网[海峡网]日期:2007-03-02
--------------------------------------------------------------------------------
如果说厦门的土楼在福建土楼家族中只是小弟辈分,那么堪称老大哥的平和大溪庄上土楼--世界最大土楼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客家孩子去看看吧……
土楼的孩子知道得很多
当我们驱车来到平和县庄上村时,天正下着小雨,甫下车,我们就被眼前所见到的景象震撼了:目光越过一汪碧绿的大池塘,可以看到一段长而恢弘的土墙矗立在热闹的蛙声之中,黑色的屋瓦绵延不绝,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庄上土楼,它在雨中显露出湿漉漉的沧桑感,一切都显得那么古朴而自然。举步穿过塘边窄窄的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来到土楼的“迎曦门”,三个正在土楼边玩耍的小孩子,看出了我们是外来的客人,便问我们:是不是来看土楼的?我们的来意一下让孩子们给猜着了,小小年纪的他们表露出了客家人好客的热情。一位年纪稍大,约十二三岁的男孩叫智贤,另外一对年纪约十岁的双胞胎叫做大智、小智,孩子们说,他们从小在土楼长大,对土楼十分熟悉,因而自告奋勇当起了义务导游,带领我们开始庄上土楼之旅。
进入土楼,智贤向我们讲述,土楼在明末清初建成,而且还跟郑成功有关系呢。我们颇感兴趣地继续聆听,他告诉我们,老一辈的人说,这里是明末清初天地会首领叶冲汉的祖居地,土楼建造者曾帮郑成功在当地办理军务,征招兵勇,缴收赋税。郑成功的部将曾驻扎在土楼里。走着走着,我们眼前矗立了一座名为“永思堂”的古老建筑,这里是土楼人家的宗祠。智贤说,听说当年“永思堂”是郑成功部队的指挥部。住在土楼里的人大多是姓叶的客家人,最鼎盛的时候还住着一千多人,许多人还跟着郑成功的军队到了台湾。现在土楼内还住有几百人,近年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外迁了。
我们问智贤读几年级了,智贤说,他现在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多少令我们感到惊讶:一个小学生能够讲述这么多的历史,的确不简单。后来,我们渐渐发现,这三个小孩不仅懂得土楼的古老历史,对土楼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能了然于心。原来,他们都是土楼人家的新一代,幼年时期就是在土楼里度过,虽已经搬了新家,但对土楼仍有很深的感情,仍深爱着土楼。虽然现在他们搬出去了,但还是会常回土楼看看。我们问:土楼有没有台湾客人来访?小孩说:有。你们怎么知道他们是台湾客人呢?大智和小智说,台湾客人说普通话和我们一样,有时候台湾客人也会跟我们聊几句,说他们是台湾的,有些台湾客人还会讲客家话。智贤还说,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的祖籍地,就在我们这里,最近他回来祭祖,他也会讲客家话。
土楼里感受客家人文
除了孩子们对故居的熟悉和热爱,他们的善良淳朴也让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我们进行深入采访时,雨还在持续下着,我们都没带雨具,在细雨中品读土楼之美。三个孩子本来是撑着伞的,后来也把伞收起来,陪着我们淋雨。雨渐渐下大了,当摄影记者专注拍摄他们所指点的精彩之处时,孩子们自发地把伞撑开高举到记者的头顶上,而让自己的大半边身子暴露在雨中;到最后,他们甚至不考虑自己是否会因此受凉,干脆把伞塞到了我们手里……客家人的淳朴、友爱、乐于助人,我们在这些小孩子的身上深切地感受到了。
土楼的范围很大,走了十几分钟还绕不了一圈。孩子们轻车熟路地带着我们在土楼里穿行。三个小孩所表现出来的对土楼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极度熟悉令我们惊叹不已:他们沿途指出了土楼中的一个个奇妙之处,在土楼里每回见到雕刻、楹联或牌匾,孩子们都会自豪地说这是什么年代的,老一辈是怎么传说的。墙上、门前、窗边的题字、石雕和图画,有的已经被岁月磨得几不可见,如果没有他们指点,我们十有八九会错过。
结束了庄上土楼的采访,我们不仅饱览了土楼的雄奇,更体验到了一种客家人文,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感动。那是淳朴的客家孩子所给予我们的。我们将要离开时,孩子们问,你们什么时候再来?我们无法给出承诺,但我们知道,这一段由可爱的客家孩童带给我们的土楼之旅,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
背景
庄上土楼 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可居住人口最多的土楼。庄上土楼始建清康熙七年,是该村叶姓客家人的聚居地,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土楼里仍居住着一百多户叶姓客家人。庄上土楼的建造形式十分少见,它将一座小山丘围在其中,整个建筑依山丘周围的地势而建。其外形也非常独特,作为方形土楼,却四角抹圆。土楼正面径长220米,北墙长190米,南墙长123米,东南北三面为直线,西面则呈弧形,似马蹄状。整个土楼有三层,共有147开间房,属全封单元式结构。楼坐西向东,共开5个门,有宗祠4座,水井4口,总占地面积为34450平方米。庄上土楼作为客家民系、福佬民系的文化象征,是中国传统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也为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化和民族的历史变迁提供了特殊的见证。(高歌)
文/卢志明 许丽秋 图/郑宪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0302/200703/t20070302_142780.htm 平和县庄上村,是属于哪个乡镇? 庄上在 平和县大溪镇,客家人为主的乡镇。
http://f2.anyp.cn/ud/server2/Data120/2195750/photoes/070208011035963.jpg
塔下土楼的图片www.txxll.com不错的地方
要到福建客家土楼玩的朋友可看看 http://www.txxll.com 塔下是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