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刘永福那良故居游
来源:红豆社区-防城港论坛http://hongdou.gxnews.com.cn/forumview.asp?topic_id=2123356作者:防柳男娜
刘永福那良故居坐落在防城区那良镇圩边那营村大厂坡,在那良镇客车上落点沿一小街巷走不到100米便到了。
据《防城县志》记载,刘永福那良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至今已历经120多年的沧桑。刘永福那良故居主建筑为砖木结构,二进十间房屋,中有天井,两侧为厢房,有回廊相通,屋檐以琉璃瓦装饰,极为富丽堂皇,是防城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点。刘永福昔日的辉煌,从其故居可以窥豹一斑。
朝阳下,刘永福故居这座古老的房屋更显得宏伟壮观。
刘永福故居雕梁画栋,飞檐叠楼,走廊曲折,建筑宏伟,布局典雅,自成具有特色的建筑群。那古朴凝重,深沉浑厚,简洁又粗犷的建筑艺术风格,是防城建筑艺术的珍品,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刘永福故居处处有让人流连忘返的雕梁画栋,字画,飞禽走兽等图案部分仍然清楚可见,尤以大门屋檐下的数幅最为保存完好,历经百多年,图案还是很完整无缺。我借来木梯攀登上去仔细观摩,见这几幅的内容多与《三字经》有关,“人之初,性本善”等话句的字迹清楚完好无损。那画工之精,无与伦比。惜乎众多图案因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部分已经全部脱落而无从觅认。
游刘永福故居,少不了要说到刘永福其人其事。民族英雄刘永福(生卒年1837—1917),又名刘义(又作刘二,因粤语义、二同音),字渊亭,出生于古森峒小峰(原防城区那勤乡小峰经济作物场,今防城区扶隆乡小峰经济作物场,2005年那勤乡撤并入扶隆乡),8岁随父母亲迁往上思县,晚年落籍钦州。
1857年,刘永福参加广西天地会农民起义军,被推举为领袖,刘永福“胆气过人,重信爱士,故所部皆死力之”。
1865年起义失败,受清政府镇压,率300人出镇南关(今友谊关),在中越边境保胜一带,开辟山林,聚众耕牧,后于归顺州安德在广西天地会起义军旧旅的基础上创建新军,号为“黑旗军”。
1867年率部入越南,刘永福率黑旗军驻越南二十余年,与越南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中法战争时,刘永福率黑旗军帮助越南政府抗击法国侵略军,“一战而法驸马安邺授首,再战而李威利分尸,三战而法全军焚灭”。因成功抗击法国的侵略而名闻中外。
1873年,法国侵略军头目安邺进攻河内,刘永福率黑旗军将士驰援,于河内西郊罗池阵斩安邺。
1883年,法国侵略军李威利攻陷河内等重镇,刘永福率黑旗军将士再次出师抗法,于河内城西纸桥击毙法军司令李威利、副司令韦确,赢得纸桥大捷,被越王封为三宣提督。
1885年,刘永福率黑旗军将士密切配合清军和越南义军,大败法军于临洮。
中法战争结束后,刘永福率黑旗军将士被迫回国。
1894年,刘永福率黑旗军将士帮办台湾军务,奋力抗击侵台日军,在抗日保台斗争中,因无援被迫内渡。
1898年,刘永福重建黑旗军。1907年,刘永福请辞还乡。1911年,刘永福出任广东民团总长。1917年1月9日,刘永福在钦州病逝,享年80岁。
民间流传的“刘义打番鬼,越打越好睇。”说的就是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将士抗击法国侵略军的故事。
说起刘永福故居,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钦州的刘永福故居“三宣堂”,不少人包括部分防城人都不知晓刘永福在那良镇还建有一栋更早的故居。其实,刘永福那良故居同钦州的刘永福故居“三宣堂”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规模比钦州的“三宣堂”略小。钦州的刘永福故居“三宣堂”成为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区,而刘永福那良故居却默默无闻无人识。曾几何时,曾经验证过民族英雄刘永福沧桑与辉煌的刘永福那良故居,在防城区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实在是防城人的悲哀!
那么,刘永福为何不居住那良故居,而是另外在钦州建新居“三宣堂”呢?这除了钦州地面大,交通方便,离祖籍博白较近,祭扫祖坟或探望亲朋好友方便外,更主要的还是从安全的原因慎重考虑的。
据民间传说,有一年的一个晚上,一伙匪徒杀死了一个百姓,并将死尸偷偷摸摸置放于刘永福那良故居的屋后墙角。对此,刘永福认为非常不吉利,意识到有歹徒要暗地里谋害自己,企图把自己诬告陷害。为此,刘永福的心情甚为不舒畅。
当年,刘永福养有一条狼狗,高大彪悍,颇通人性,经常跟随在刘永福身后做警卫。有一天深夜,万籁俱静之际,狼狗突然间汪汪叫个不停,把甜睡中的刘永福吵嚷致醒,刘永福觉得好奇怪,便咕碌爬起床,就看见狼狗把头伸入床底吠个不停,脚爪还扑个不定。刘永福赶紧一看,哇噻,不得了,只见床底有一支燃烧着的香火!香火头红通通的,刘永福急忙用“时的棍”把香火钩出来,竟然是一包炸药!这时香火距离炸药引信仅仅有半寸,好险!据说,这是法寇派出的奸细筹划已久的一宗暗杀刘永福的阴谋活动。但是却以失败告终。
又一次,刘永福的一个侍卫在那良故居门前拭擦枪支时,不慎走火,恰好把不远处带有身孕在劳动的一个妇女打死了。虽然事情得当妥善处理,但是一枪两命的事件凭空给刘永福无端增添了许多的麻烦。
刘永福明显觉得种种迹象表明那良故居不够吉利,更不够安全。这就是刘永福决定要在钦州另建“三宣堂”的主要缘由。
88年——2001年,我在那良中学读书时,曾多次游览过刘永福的那良故居,那时候,刘永福那良故居保护较好,故居左侧的文物保护碑碑文完整无缺。谁也没有想到,高考到院校就读几年后,再游刘永福那良故居,昔日的文物保护碑碑文已全文脱落,空余一方水泥碑块。天长日久,无人修茸的刘永福那良故居已严重污损,已呈现截截枯朽的景象,后进左侧一房屋的瓦面塌弛过半数,大门上的屋檐也已部分腐朽。重游刘永福那良故居,景情怆然。
转眼又几年过去了,不知刘永福那良故居情况如何了?几年期间,未曾听到过抢修刘永福那良故居的一丁点消息,可以想得到,刘永福那良故居更是日况日下了。
刘永福那良故居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已亟待修茸。我们殷切期盼刘永福那良故居早日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工程,一个供人瞻仰的美丽魅力景点,而不是变成为一堆废墟,永远也不再!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7-1-22 17:24 编辑 ] 1、1837,刘永福出生于古森峒小峰(原防城区那勤乡小峰经济作物场,今防城区扶隆乡小峰经济作物场,2005年那勤乡撤并入扶隆乡)。
2、8岁随父母亲迁往上思县。
3、晚年落籍钦州。 http://kejiawc.vicp.net/upload/UPFILE/2007/2007123002350001.jpg
http://kejiawc.vicp.net/upload/UPFILE/2007/2007123002351002.jpg
http://kejiawc.vicp.net/upload/UPFILE/2007/2007123002352003.jpg
http://kejiawc.vicp.net/upload/UPFILE/2007/2007123003260004.jpg
http://kejiawc.vicp.net/upload/UPFILE/2007/2007123003261005.jpg
http://kejiawc.vicp.net/upload/UPFILE/2007/2007123003262006.jpg
http://kejiawc.vicp.net/upload/UPFILE/2007/2007123004300007.jpg
http://kejiawc.vicp.net/upload/UPFILE/2007/2007123004301008.jpg
(图片均来源于红豆社区,原作者不详)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7-1-23 00:14 编辑 ]
刘永福声威留穗石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7-11/03/content_74804.htm大洋新闻 时间: 2007-11-03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梁 婵
刘永福像
刘氏家庙内景
广州大道北,大洲地2号。
从车水马龙的马路,穿过一扇斑驳的铁门,跃入眼帘的是一座具有典型岭南建筑风格的祠堂式建筑,石脚青砖,屋脊古朴的雕花装饰,略显斑驳。在落日的余晖中,它沉默地矗立着,在高楼大厦的包围中,显得有些落寞。
这是一座两进三间的房子。正厅里的木柱上,刻着这座房子主人题撰的对联:“策马从南越归来,构数椽用妥先灵,敢说声威留穗石;整旅入神京捍卫,把两字遍贻同姓,合存忠孝耀彭城。”
这里,便是刘氏家庙。它的主人,是我国著名爱国将领:刘永福。
刘永福,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传奇。他出身贫寒,所率领的黑旗军,在援越抗法战争中,却缔造了屡战屡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中华民族的士气。我国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曾说:“余少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
刘永福与广州渊源颇深。他把广州视作“第二故乡”,在此修建家庙,抑暴安民,为民请命,留下一段段佳话。
将军已逝,足迹尚存。回顾刘永福一生,那种豪迈的英雄气概,如山般厚重的爱国情怀,如火般炽烈的赤子之心,虽历百年时空,仍然震撼我们的心灵……
戎马一生抗外侮
“刘义”别名佳话传
刘永福,字渊亭,祖籍广西博白,1837年诞生于广东(现广西)钦州防城司古森峒小峰乡。刘家世代务农,家境清贫,因逢岁荒,赋重难捱,举家迁到广西上思县。
刘永福自小就仁孝聪颖,随父习武,技艺绝伦,且力气过人,11岁就上滩艇做帮工。刘永福继承了祖上“仁善为本”的家训。不论艇上佣工,还是劳役,每逢遇到困难,他就为他们请医捐药,或者用微薄的薪金相助,人们都称他为“义哥”,“刘义”渐渐地就成了刘永福的别名。
对刘永福来说,17岁,是一个痛苦的记忆。由于贫病交加,这一年,他8月丧母,11月丧父,12月叔父去世。叔父去世时,家里已是家徒四壁,只能草席裹葬。而此时的中国,则是风雨飘摇。农民起义的烽火,燃遍了神州大地。除了参加起义,刘永福别无选择。
20岁时,刘永福投奔天地会,开始了他的从军生涯。他骁勇善战,9年后,建立了黑旗军。清政府进行疯狂的镇压,他带领200多人,被迫进入越南。在他的统领下,黑旗军作战英勇,纪律严明,帮助越南政府铲除当地恶霸土匪,最后进驻保胜,以此为根据地,开荒屯垦,护商保民,十洲之地“烽烟不警”。
黑旗军到敌胆寒
19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加紧了在越南的殖民扩张步伐,它的野心是要以越南为跳板,打开中国西南大门。越南政府无力对抗侵略军,1873年和1883年,两次请求刘永福出兵抗法。刘永福率领黑旗军,第一次阵斩法军指挥官安邺,第二次击毙法军司令李威利,取得两次“河内大捷”。法军对刘永福闻风丧胆,“夜辄自哗,惊呼黑旗来,敌胆已落”。自此,“刘义打番鬼,越打越好睇”的民谣,传遍南疆。
法国孤注一掷,把战争升级。1884年,法军舰队攻占澎湖,袭击台湾,8月23日全线开火,重创福建水师,击毁马尾船厂。26日,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国难当前,刘永福接受清政府“记名提督”的封号,与清军联合抗法。1885年3月23日,刘永福在临洮布阵,击溃西进法军,取得临洮大捷,收复十几个州县。东线战场上,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这两个战役的胜利,直接导致了法国茹费里内阁的倒台。
悲歌慷慨守台南
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57岁的刘永福,奉命“帮办台湾防务”,驻守台南。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次年4月17日,清政府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刘永福对此痛心疾首,但他仍踞守台南,誓死抵抗。日军送来“劝降书”,用重金诱其内渡,他复书“驳降”:“若夫余奉命驻守台湾,义当与台湾共存亡!”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日军出动的兵力达7万多人。而台湾军民,只有老旧枪械。不仅如此,清政府“禁止接济台饷械”,经过四个多月的孤军奋战,台湾军民已经粮尽弹绝。刘永福发出椎心泣血的悲叹:“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
1895年10月,日军连日急攻,刘永福独守安平大炮台,从早到晚,炮声不断,到20日,城中起火,土匪抢劫,饥兵掠食,军心已散,他才在部将的簇拥下登上停泊在港口外的英国商船。
刘永福的一生,与抗击外侮紧密联系在一起,晚年也不例外。直至1917年1月9日,80岁的刘永福心力交瘁,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第二故乡是广州
刘永福一生中在广东度过了20多年。期间,从1897年到1911年,刘永福主要居住在广州,并修建了刘氏家庙。离开了战场,他却并未从历史舞台上退隐,他在广州做的不少事,至今在市井坊间流传……
“双龙会合”处建家庙
刘永福所建的刘氏家庙,于1898年动工。之所以选中沙河,民间有一个传说。据说某一天,刘永福漫步到这里,抬头看见白云山由西向东,蜿蜒而来,山头白云缭绕,林木葳蕤,远远望去,就像即将腾飞的巨龙。两道清溪从山顶湍鸣而下,在沙河坑处会合。刘永福便取其“双龙会合”之意,在此兴建刘氏家庙。
1900年,刘氏家庙落成,占地约3万平方米。刘永福在此居住,把父母和先祖的神位,供奉在祖堂。据李健儿《刘永福传》描述:每天早上,刘永福必定整理衣冠,在家庙正厅向祖先神位拜祭,寒暑不断。每逢父母生辰死忌,他一定穿上官服,守 到天明。
今年81岁的刘佩清,称刘永福为太叔公。她的父亲刘世忠十多岁时,跟随刘永福来广州,负责看管刘氏家庙。刘佩清曾听她父亲提起,刘永福住在刘氏家庙时,身边还有亲兵、马夫、理发师等随从,刘永福对他们很好,特意在家庙附近盖房子让他们住。
她回忆,上个世纪30年代,刘氏家庙比现在大得多,大厅正面挂着刘永福的像,东西厢房古色古香。家庙右边还建有一间忠烈祠,里面安放着很多牌位,是当年刘永福用来纪念阵亡的黑旗军将士的。家庙后面,还有一个很大的果园,种满荔枝、龙眼、榄树、菠萝等。抗战前,刘氏家庙曾被用作国民党军队驻扎地。上个世纪30年代初,刘氏家庙后面的马棚曾遭遇火灾,郁郁葱葱的果园毁于一旦。抗战时,日军侵入广州,在家庙养猪。抗战胜利后,刘氏家庙因饱经炮火蹂躏,破旧不堪。建国后,这里曾是沙河小学、沙河幼儿园所在地,后来又被用作五金交电仓库。2004年6月,广州市文化局将刘氏家庙移交给天河区政府使用和管理。区政府拨专款对刘氏家庙进行修缮保养,还有意把刘氏家庙“升级”为刘永福纪念馆,并建立一个大型广场。目前整个工程规划已经完成。
帮助越南革命志士
刘氏家庙还有一段显赫的历史:这里被喻为“越南民主革命的摇篮”。原来刘永福在越南有很高声誉,在他归国后,越南许多仁人志士都仰慕他的英名,登门拜访。越南抗法救国运动领袖之一阮述,便是刘氏家庙的常客。
1905年8月,越南民族民主革命先行者潘佩珠抵达广州,前往刘永福家中拜访。两人素昧平生,但共同的信念令他们一见如故。当刘永福听到潘佩珠讲述法军在越南所犯下的罪行时,义愤填膺,连声高喊:“打!打!打!”潘佩珠后来回忆与刘永福见面时的心情时写道:“余因忆法兵两次取河内城,使无刘团,则是我人无一滴血溅敌颈者……于此时崇拜英雄之心,不觉为刘倾倒。”此后,潘佩珠等革命者,便以广州刘氏家庙作为活动基地,最多时一次达50人。
1906年,潘佩珠与越南革命另一领导人潘周桢,在刘氏家庙进行深入商讨,这就是越南历史上著名的“两潘广州会晤”。他们制定会章,成立革命团体“维新会”。在辛亥革命影响下,1912年3月,他们再一次在刘氏家庙里举行代表大会,改组“维新会”为“光复会”,制定“越南共和民国”纲领,成立救国政府、建立救国军等,这些都得到刘永福坚定的支持。
调解异姓乡民械斗
刘永福1897年回到广州后,重建了一支两千多人的新黑旗军,仍驻军于小北门外黑旗军旧营盘。然而,清政府对刘永福始终存在戒心,刘永福抗敌无期,却默默充当起百姓的保护者来。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者在广州街头横行霸道。刘永福派出部下,装扮成老百姓的模样,守候在侵略者常常出没的地方,一发现他们作恶,就蜂拥而上,把他们狠揍一顿。
1897年,在广州府辖南海县罗格围,关、罗两姓为争地皮建将军庙,发生械斗。关姓乡绅捏造罪名,诬告罗姓“聚众谋反”。两广总督谭钟麟闻报,不问青红皂白,派清兵前往镇压,遭到罗姓乡民的激烈反抗,局面难以收拾。谭钟麟慌忙调遣刘永福率黑旗军千余人及官兵数千人,前往“剿洗净尽,绝其根株,免遭后患”。刘永福率部到达罗格围后,并没有大开杀戒,而是召集关罗两姓中有影响的人物,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谭钟麟以军令相逼,手下的清军将领也催他举兵剿杀“悍匪”,刘永福勃然大怒,喝问:“并无有匪,何必击乎?”他查明真相后,找来关罗两姓头面人物进行调解,严词责令双方从此不得积仇,促使双方立约,永不再斗。回到广州后,刘永福屡被谭钟麟指责违抗军令,他忍无可忍,与谭钟麟展开激烈争辩。他历数清兵此前给无辜村民造成的灾难,并对谭钟麟说:“刘某敢担保罗格围人等,并无聚众为乱,妨碍治安。如有者,请将刘某军法从事,以谢粤省人士是耳。”掷地有声,令人动容。
与黄飞鸿结成挚友
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黄花岗起义。对清朝统治已失望的刘永福,从起义烈士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了反帝爱国理想的微茫希望。这一年9月,刘永福加入同盟会,投身到民主革命运动中。辛亥革命后,由于他的巨大威望,刘永福应广东都督胡汉民的邀请,出任广东省民团总长。他又邀请黄飞鸿当广东民团总教授,当时黄飞鸿已年届55岁。而他们的友谊,早在1888年就开始了。
当时,从越南返国的刘永福患有脚疾,久治未愈。在广州已小有名气的黄飞鸿,在仁安街开设了跌打医馆“宝芝林”,治愈了他的顽疾,刘永福十分感激,送了一块木匾给他,并聘请他担任黑旗军的军医官和技击总教练,黄飞鸿欣然接受。1894年,刘永福率领黑旗军赴台湾,黄飞鸿跟随他抵台抗日。护台失利后,刘永福返钦州隐居养病。黄飞鸿与知己挚友分开后,闷闷不乐,自此只行医,不授武。他在“宝芝林”门前张榜说:“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至于他1912年为何欣然再度出山,担任民团总教练,史料语焉不详,但与两人之间长期结下来的情谊不无关系。 不知道原来两个广西防城港客家人刘永福(晚年落籍钦州也算是钦州人,祖籍博白也算博白人)、陈济棠(防城港人,祖籍也是博白)都曾在广州生活过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