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发表于 2007-1-1 00:52:14

怎么我家黄塘镇没有围龙屋?

向来都说围龙屋是客家地区的象征,可是我的家乡黄塘镇却没有一座客家民居像围龙屋(至少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也没有土楼、方楼,很是不解。黄塘镇的单间民居不会超过十家人聚居,规模都较小。仔细分析一下当地情况,我觉得可能有几个原因:
1.治安稳定。围龙屋的一大功能是防御,但是黄塘镇周围都是纯客家地区,不可能有土客械斗发生。解放前的治安较差,每当有土匪入侵,村民就迁到地势高,树林茂的山里,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2.漂泊不定。翻开我家的族谱得知,家族迁到黄塘时,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光是在黄塘本地就迁了2次!同一姓氏迁移的人数有限,有不清楚不久的将来又将迁到哪里,所以不可能大兴土木建造围龙屋。
3.寻找中……

level 发表于 2007-1-1 01:29:05

典型的黄塘客家民居是这样的:整间屋子呈对称分布,有三个正门,中间一个最大,叫大门,进门是两个厅,用于摆宴、祭祀,上厅大,下厅小,中间是天井,两边依次是下正间、廊间。两边稍小的门叫水门,进门左边是出庐间,右边是下正间,往里是厨房、角间,厨房正对天井,角间门前有个小门,叫巷门,通往屋背。水门与大门的辖区有一条小巷连通,也是上正间的所在,较大屋子有两个上正间,较小的只有一个。

巴人 发表于 2007-1-1 11:58:08

紫金是很少围龙屋的,就连迁来鹤山的先祖们都没有建围龙屋,在士客械斗时就已经站了下风,持久战之后就只能够才迁走。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7-1-1 16:18:08

围龙是比较正式的房子,需要人丁兴旺,财力充足。

很多则是围龙的变体,比较小型的。

level 发表于 2007-1-1 20:14:38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7-1-1 16:18 发表
围龙是比较正式的房子,需要人丁兴旺,财力充足。

很多则是围龙的变体,比较小型的。
没错,我爸也是这样说的。但就算是变体,也不至于没有围起来吧。我村里的房子非常分散,少有围在一起的。
下面这个最为常见,只会往两边扩建,成为我上面描述的那种,不会围拢。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7-1-1 22:15:02

你这个门口是水塘吗?

是的话,更加接近围龙屋了。

level 发表于 2007-1-1 22:39:47

有水塘的只是少数,禾坪多数是少不了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样的泥砖瓦房也越来越少了。最近几年兴建新房,清一色是红专平房,也就是所谓的“火柴盒”,我一点也不喜欢,冬冷夏热。客家民居多好,冬暖夏凉。不过不是人人都像我想的,不出几年,肯定所剩无几。:'( :'(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7-1-1 22:47:57

与自然相匹配的,还是原来的土房子比较好。

火柴盒子,我也觉得不协调。如果仿造原来格局,应该也可以弥补。

level 发表于 2007-1-1 23:29:25

仿造原来格局?已经没有可能了,不说别的,单是天井和瓦背就不可能了。其实大可把建新房的钱用在修葺还完整的老屋上,也可谓算是一件公德事了。得当的话,一样可以成为别墅。

[ 本帖最后由 level 于 2007-10-29 20:50 编辑 ]

阿文哥 发表于 2007-1-2 08:04:33

涯就见过黄塘某村有一座百年以上的老屋左右两边有炮楼有射击孔。

level 发表于 2007-1-2 19:16:25

回复 #10 阿文哥 的帖子

炮楼的断壁残垣还是有的,不过也不多,都是以前地主留下的。

厚阳的儿子 发表于 2007-1-2 20:24:35

在客家人的迁移史中,紫金是比较靠后的一站,历史也比较短.修建围龙屋首先要有经济实力,第二也要有必要.紫金地处山区,自然条件也较差,加上历史较短,很多以前客家人南迁遇到的问题,在紫金都可能没有.在客家人移到紫金时,那时的客家人也有了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那时客家人就没有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客家围屋.

level 发表于 2007-1-2 23:55:14

南岭的德先楼和龙窝桂山石楼(包括其相连的建筑群)就很有客家围龙屋的味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怎么我家黄塘镇没有围龙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