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矫
发表于 2006-12-17 22:54:06
仁化县
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北邻湖南省汝城县,东接江西省崇义、大余县,南距韶关市区50公里。仁化县历史悠久。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就在仁化北端隘口筑有“古秦城”;至南齐年间(公元479年至502年),始建仁化县,距今约1500年。全县辖丹霞、仁化、董塘、石塘、扶溪、闻韶、长江、城口、红山、周田、黄坑、大桥等12个镇,136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2.72万,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县政府驻仁化镇。
仁化县地处南岭山脉南麓,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约占70%,丘陵约占20%,小平原占10%。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冷,夏秋热,年平均气温19.6℃;年平均降雨量1619.6毫米;无霜期305天。
境内土地、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拥有大量耕地面积、宜林面积、有林面积,森林覆盖率78%,活立木蓄积量750多万立方米,毛竹面积2.3万多公顷,毛竹蓄积量3100万多株,年产毛竹400多万条。水力资源蕴藏量约16万千瓦,水电总装机容量达约14万千瓦。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铅、锌、钨、铁、铜、铀、锰、锡、硅石、磷、水晶、花岗岩等40余种,境内有全国最大的铅锌矿生产企业凡口铅锌矿和中央企业核工业部七四五矿,煤炭蕴藏量列全省第二位。境内的丹霞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地理学上“丹霞地貌”的命名地,风光秀丽,景色宜人,闻名遐尔。此外还有大批人文景观如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峰寨、唐宋古塔等。
仁化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供水、供电和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京广铁路支线直达县内,国道323线、106线和省道1949线贯通全县,县城至各镇公路全部实现了硬底化,镇至各中心村公路80%实现了硬底化。水路锦江河直达北江汇入珠江。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和小灵通无线电话。电力充裕。年发电量超过6亿千瓦时。县城日供水量达2万吨。县城环境优美,是广东省卫生城镇,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已进入验收阶段。全县治安形势稳定,民风淳朴,政通人和,是理想的投资置业、生活居住的宝地。
彭正矫
发表于 2006-12-17 22:56:03
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
彭正矫
发表于 2006-12-17 23:02:27
万时山坐落在粤、赣、湘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
彭正矫
发表于 2006-12-17 23:09:20
翁源
翁源地处大庚岭南丽、粤北东南部,因其处北江支流翁江之源而得名。 翁源县位于韶关市东南部,东南接连平、新丰,西北连英德、曲江、北与始兴为邻。现辖18镇156个管理区,总人口342995人。翁源交通便利,环境优越,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纵贯我县南北之交通大动脉106国道和正在兴建的京珠高速公路越境而过,距京广铁路大坑口站近在咫尺。
境内主要是山地及盆地,山地以中山为主,盆地多为台地。地势基本上是向西南倾斜。北部界山七星墩,海拨高1300米,是全县最高峰。主要河流是翁江及其支流,翁江横贯县境,流经英德汇入北江。
翁源山川秀丽,名胜石迹美不胜收。“东华山风景旅游区”、书堂石”、“芙蓉下角垄”、“葸茅岭八卦围”、“张光营自然保护区”、珠岩、梅岩和铁龙的“地下龙宫”等文化遗址和风景名胜。
[ 本帖最后由 彭正矫 于 2006-12-17 23:10 编辑 ]
彭正矫
发表于 2006-12-17 23:13:49
东华山风景区位于县城东郊5公里,总面积6.5平方公里.景区由东华寺、如珠岩、鸡公岭、灵通岩和五指山五大景区组成。
彭正矫
发表于 2006-12-17 23:15:38
“书堂石遗址”位于翁源县三华乡翁江河中心,是唐代文化遗址
彭正矫
发表于 2006-12-17 23:19:31
英德
英德市历史悠久,是岭南文明古邑,古称英州,以盛产英石得名。其境内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同时设立了浈阳、含匡两县,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始名“英德”。历史上曾设立过州、郡、府、路等行政建制。1949年建国后沿袭县制,隶属韶关市;1988年划归清远市管辖,1994年撤县建市,现辖24个镇(街道办事处)。现有人口103万,国土面积5679平方公里,是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
英德市地处广东中部,北江中游,位于珠江三角洲和粤北地区的结合部,地理条件优越,南距广州138公里;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穿境而过;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东联106国道,西联107国道,银英公路、英坑一级公路南通广州,北达韶关,已通车的英佛一级公路距广州新机场仅89公里,车程仅1小时。境内北江、连江航运发达,上游有白石窑水利枢纽、下游有飞来峡水利枢纽,北江已是一条黄金水道,500吨级船舶可由香港、澳门、广州直抵英德。
早在宋代,全国四大著名观赏石之一的“英石”,便是因英州的“英”字而得名,如今每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定购,用以制作山水盆景或作园林装饰。“英石”曾远涉重洋,作为广东省珍贵的礼物赠与美国和日本。“英石”盆景更是远销世界各地。
英德是中国红茶的故乡,“英德红茶”以其外形匀、齐、净,汤色鲜亮,香气浓郁,味道甜润等显著特点,享誉中外,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英德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文物古迹。历代的文人墨客,游历古代英州,留下了千古不灭,著称于世的摩崖石刻;历代留下的文物古迹,云岭狮石山中石器古文化遗址更彰显英德历史的深邃和古代的文明;英德的山青水秀,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造就了闻名海内外的特大溶洞--宝晶宫、南天第一峰林风光--英西峰林走廊、秀丽的长湖、神秘的琵琶山地下河和石门台原始森林风景保护区,众多奇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彭正矫
发表于 2006-12-17 23:22:05
观音谷位于英德市北20公里的北江河两岸。观音岩山形似龙,最初叫龙岩,后因附近居民奉上观音祭祀才叫观音岩。
彭正矫
发表于 2006-12-17 23:23:35
英西峰林走廊[英德国家森林公园]
彭正矫
发表于 2006-12-17 23:25:51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2260公顷,是广东省目前连片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已于2001年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广东省中北部,英德市北部
彭正矫
发表于 2006-12-21 08:59:19
陆河县是1988年初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处广东省东部沿海与兴梅山区结合部。东经揭西至汕头市140公里,南经惠州至广州和深圳分别为378公里和270公里。陆河辖八镇一场,全县面积1005平方公里,有29万余人口,纯讲客家话,是中国最年轻的客家县。陆河自古民风淳朴,人文蔚然,境内群峰叠翠,山清水秀,地灵人杰,是全国著名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县近十五年来,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陆可人民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拼搏图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县上下积极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实施“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攻方向,以发展外资、民营企业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全县经济总量“的发展思路,全方位发展山区经济,把社会各项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如今的陆河:交通发达大道如砥;通讯先进,广电、文教并驾齐驱;工业稳步增长,农业增产增收,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陆河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有青梅、青榄、油柑、荔枝、龙眼等水果,香菇、柿饼、茶叶等土特产久负盛名。地下矿产资源主要有优质矿泉水、花岗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和锡、锌、钛、钾长石、石英石等金属矿。水力资源可供开发水电装机容量10万千瓦,地表温泉布点多,泉量大,素有“泉乡”之称。
1988年3月29日,中共陆河县委、县政府在驻地原河田镇府正式挂牌。1988年11月24日在马娘凸举行县城典基仪式,并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从此,中国最年轻的客家县诞生了。
彭正矫
发表于 2006-12-21 09:00:13
陆河县地处广东省东部沿海与兴梅山区的结合部,汕尾市的东北面。东北邻揭西县,西连海丰、惠东、紫金县,南接陆丰市,北倚五华县,东南与普宁市接壤。东经揭西至汕头经济特区140km,南经陆丰至汕尾市70km,西经惠州至深圳、广州分别为190多km和300多km。
陆河县总面积1005平方米,其中山地面积7.87万公顷,耕地面积7333.33公顷,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境内群山连锦,河流交错,山青水秀,风光秀丽。
彭正矫
发表于 2006-12-21 09:01:45
建县16年来,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关心扶持下,全县上下紧紧把握改革开放和新县建设的历史机遇,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使山区新县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8.5亿元,是建县前1987年的23倍;工农业总产值20亿元,是建县前1987年的 21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35万元,是建县前1987年的 22倍;农村人均纯收入3403元,是建县前1987年的12倍。
彭正矫
发表于 2006-12-21 09:03:08
白水寨瀑布位于螺溪镇南和村,距螺溪——五华公路2公里处,属县一级景区。
彭正矫
发表于 2006-12-21 09:04:52
燕子岩风景区位于上护镇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胜文化风景区。景区内景点有百米穿石洞,又称天然十三洞;神秘的圣地情人洞、谈婚享、鸳鸯闺、仙人踏石;连串稀奇神的仙泉、猪头石,彭祖棺;文物保护景点观音寺,山上燕子岩纵立其间,奇迹聚集,岩润相依,岩里古藤缭绕,郁郁葱葱,依岩而生,观音寺建在燕子岩上、寺内天然而成,精妙奇绝。寺东边仙人骑鹤,西边佛祖袈裟、南边仙人造塔,北边十三石示瀑布,中间天然温泉贵妃池,站在寺前可俯视整个上护盆地全景,岩顶远眺陆丰、海聿、五华、紫金四县交界处,美丽迷人栩栩如生的景色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