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肺人”胡秀莹
“铁肺人”胡秀莹□胡赛标
1998年,一部名为《回首来时路》的回忆录,在海外华人中争相传阅,引起轰动,一版再版,并被译为英文、印尼文等多国文字。它就是华侨女性顽强不屈的典范、“铁肺人”“轮椅人”胡秀莹女士几次战胜死神,用颤抖的手一笔一画“涂”了二十年而创作的二十万字的生命杰作。
这位曾经担任印尼马辰中华总会副主席、中华妇女会主席、中华学校校长的杰出女性以她真实生动的文笔描述、蹉跎跌宕的多舛命运、直言不讳的人生态度、善良顽强的人格魅力、深邃睿智的人生思考,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为之震撼!这位普通却不平凡的巾帼英豪,用她近乎传奇的一生,演绎了一曲生命颂歌、灵魂焰火!
一、阿姆,我会为您争气!
胡秀莹的童年大半是在姑母家度过的。这要从她的特殊家世说起。胡秀莹1917年出生于中川村大光楼。父亲胡当和跟随医术高明的姐夫在吧城(也叫椰城、雅加达)开的全荷印最早最大的中药店里做店员。胡当和是秀才,聪慧过人,写得一手好字,凭自己勤奋阅读药书和姐夫的指点,已能行医济世,于是在姐夫的资助下,他来到西爪哇第二大海港城市井里汶开了一间中药店。胡秀莹的母亲是上川村抱来的童养媳,与胡当和婚后生下一女。因胡秀莹的祖母听算命先生说,这女儿与父亲的命相冲,于是这大女儿从小就送给别人做童养媳。1917年,胡秀莹出生了,但又是个女孩,很令祖母失望。那时,父亲胡当和的中药店生意不错,赚了大钱,祖母期望一子多孙,因而催促胡当和回乡再娶。这样,胡当和娶了二婆阿有妈。不久阿有妈就生了男孩,胡当和高兴极了,留下胡秀莹母女带着阿有妈母子去南洋了。胡秀莹的母亲张顺娘悲愤得要求离婚,但给祖母留住了。
胡秀莹四岁时,母亲带着她离开家乡,跟随水客飘洋过海来井里汶与父亲相会。母亲南来后,接连生二胎又是女孩,胡当和气愤地说:“不中用,不会生男孩!”竟从此不再与她同房。可怜的张顺娘简直气得要发疯了。想自杀,又不甘心!想把孩子送人,又舍不得亲骨肉!唯有日日叹息,夜夜流泪!张顺娘一有心事,就带胡秀莹来海边看一望无际的大海,看自由飞翔的白鸥,讲述她凄苦的童年!于是,胡秀莹小时就懂得了母亲的凄凉与不幸!二年后的一天,二婆阿有妈因为不满胡当和回国又娶了三婆,争吵起来。胡当和不得不回到温顺贤慧的张顺娘身边过夜。胡当和的目的是留三婆在家乡中川村照顾年老的母亲。不久,三婆、二婆、张顺娘都生下男孩,三喜临门。胡当和春风得意,笑声连连,大摆酒席,大宴亲朋!可是不久三婆忧郁病故,接着祖母也撒手尘寰。
胡秀莹读小学二年级的一天,母亲张顺娘偷偷地拉着她,神色忧戚地叮嘱道:“阿叔(父亲),这次要带我和阿有妈连同孩子们统统回唐山了!细妹,听阿姆话!你不要回去!留在这里好好读书!你要争气呀!我不识字才受尽你阿叔的气,若你跟随回去,你就会没书读了,知道吗?”“阿姆,我知道!”胡秀莹乖巧地偎在母亲身上,母亲夜夜悲泣的情景又浮在眼前,心里暗想:啊!母亲,亲爱的母亲!您的痛苦,您的委屈,女儿深深明白!我会听话,为您争光,让父亲对我刮目相看,让他知道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有用!
胡秀莹听从母亲暗中的安排,不吵不哭,在车站目送全家大小一个个登上火车,眼睁睁地看着火车渐渐远去……回到家,才嚎啕大哭起来,弄得周遭的人不知所措。父母回国后,胡秀莹即搬到平民小学与喜欢她的陈老师同住。没多久,父亲从中国回来了。令胡秀莹惊讶的是:父亲这次回国又单独带了新婚的第四房妻子回来,而把母亲、阿有妈等全留在家乡。四婆人很矮,鼻子很塌,但待胡秀莹很好,这使胡秀莹更加怀念母亲,更为母亲伤心,常常暗中偷哭!父亲见胡秀莹太孤单,三年级下期就将她送到吧城跟随姑母一家生活。慈祥善良的姑母待她如同亲闺女,起居饮食以及每日的零用钱同子女一样。胡秀莹与满表姐同睡,同上学,很快消除了寂寞孤单,给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温馨与快乐。
一天下午,姑母家突然热闹起来。原来阿有妈带了她一群儿女从家乡出来了。“怎么?不认识‘细姆’了?也不会叫一声?”胡秀莹被生分的阿有妈责备的口气吓坏了,静静地呆在那儿,喉咙哽咽,叫不出声。她想到遥远的母亲,悄悄地溜开,独自暗中流泪。井里汶天气热,大家都洗冷水澡,胡秀莹身体弱,常常感冒,一年几乎有十个月伤风,只好天天自己洗手帕。两年后的一天,母亲带着弟妹回来了。一家人回井里汶团聚,胡秀莹感到特别快乐与兴奋。弟弟贪玩,不爱读书,胡秀莹责备他反而被母亲喝住,因为弟弟是母亲唯一的亲生儿子。两个妹妹秀珊、秀波活泼,胡秀莹安静。有一回,到海边去学骑脚车,胡秀莹会骑了,却不懂如何刹车,只好一边呼叫,一边摔了下来,而两个妹妹却无师自通。胡秀莹因为在班上成绩优秀,名列榜首,生活淡泊朴实,深得表弟妹器重、姑母疼爱,但她身材纤细,多愁善感,不善斗嘴,常被小辈们气得哭起来,于是大家笑称她为“林黛玉”。因为有姑母的疼爱,胡秀莹的童年是美好的,但因为母亲的痛苦经历以及“女孩一定要争气读书”的观念对胡秀莹三姐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除胡秀莹大学毕业外,胡秀珊离家出走到昆明中学读书,胡秀波独闯上海到扬州中学、圣约翰大学读书,都是母亲发誓要让女孩读书的结果,这是后话。
二、鬼使神差读暨大
父亲不与连生四个丫头的母亲共眠以及母亲不识字的痛苦,使胡秀莹从小就有“我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让父亲看轻,为母亲争气”的强烈愿望。
井里汶中华学校一年级上期结束的前一天,老师把胡秀莹叫到跟前,看她太矮小,索性将她抱上讲台,对着全班同学说:“你们瞧,她在我们班上个子最小,但是成绩考第一!”胡秀莹面对众人羡慕的目光,害羞地低下了头。胡秀莹将练习本、图画书、铅笔之类拿回家展示一番,父亲笑得合不拢嘴。母亲叹口气说:“可惜你不是男孩子!”胡秀莹后来转入父亲任校董的平民学校就读。三年级下期转入吧城“八华中学”。初中、高中三年分别由张国基、李春鸣先生做级任,而对胡秀莹影响最深的是教物理、数学的韦国芳老师。韦老师讲课,生动有趣,韦老师还常常向学生讲述“红溪史话”(即1704年,荷军屠杀华人,血流成河,故名红溪),让胡秀莹发出感叹:啊,华侨,海外孤儿的代名词!胡秀莹立志学医,济世救人。高中毕业后,她果然考取了北京燕京大学医科。几经请求,父亲同意她回国升学。有一天,父亲由井里汶来到吧城,她问船票买了没有,父亲板着脸说:“不准去!女孩子何必读那么多书!”胡秀莹一下子呆了,泪珠儿簌簌落下,父亲见了呵呵笑起来:“跟你闹着玩的!这么容易就哭了。你看这不是船票?皮箱、手表都买好了,回到国内,好好用功!”胡秀莹惊喜交集。她克服了几天几夜的晕船,经香港于1937年6月27日抵达上海,住在族叔胡文虎永安堂店铺楼上。不久,芦沟桥事变爆发,上海顿时混乱起来。在香港的姑母拍电报催她赶紧回印尼。胡秀莹想:一回去,书就读不成了。于是决定不论局势如何紧张,也要留下来。但北上进燕京大学已不可能了,因为北方已成战乱地带。听说同济大学的医学院也很著名,所以胡秀莹于8月12日早晨搭火车到吴淞去参加考试。正考到一半,监考员突然宣布停考,说战争迫在眼前,叫大家领一块面包立即疏散回去。到了车站,避难的人不断涌进,一批又一批,胡秀莹挤不上火车。一直等到夕阳西下,她终于踩上了一辆列车上车梯台的最后一级,紧紧握着两旁扶手,庆幸没被甩下来,心惊肉跳地回到了上海。一进永安堂,经理桂庚叔就嚷起来:“你到底去了哪里?上海要打仗了,你知不知道危险?……”次日,八·一三沪战掀开序幕,日军以强大的海陆空三军攻打上海。好在永安堂位于公共租界内的宁波路,还算安全。可是,有一次胡秀莹从南京路先施公司门前走过,瞬间就听到身后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颗炸弹炸毁了公司顶上的两层楼。
九月一日各校就要开学了,学医美梦已成泡影,但胡秀莹要读书的意志没有动摇。这时,暨南大学迁入租界招生,胡秀莹以燕大生证件报名借读,因暨大没医学院,她只好选修理学院的物理系。可是,上课时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教物理的教授用宁波话讲课,胡秀莹一点也听不懂。而化学科的陶桐教授,用纯正的北京话讲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所以大学二年级时,胡秀莹又转读化学系了。
胡秀莹最烦燥的是学校没有洗澡间,连抽水马桶也没有,想想在印尼时一天能冲几次澡,而现在已经两星期没洗澡了。一位好心的同学带她到家里去洗澡,没成想同学家也没洗澡间。上楼进卧房,床边摆放一个圆形木盆,放了半盆水。胡秀莹没有抹身的经验,坐进木盆,很想痛快淋它一下,又怕水花溅出盆外弄湿地板漏到楼下,非常尴尬。1938年5月,胡当和扶老携幼,带着三位太太和一堆孩子,举家回到中川,一时成为轰动的新闻。1939年冬,胡当和在中川去世,1940年底姑母辞世,胡秀莹的经济即陷入困境。租界内物价逐日上涨,纸币日渐贬值,抢劫事件不断发生。有一次,她陪同学邓松贞去检验大小便,还发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邓松贞将装有大小便的小瓶子放入纸袋内,小心翼翼地在公共汽车站等车。猛然一阵风吹过,邓的纸袋被一个人抢去,那人箭一般飞跑而去。她俩忽然醒悟过来也不约而同地牵着手反方向奔跑。抢人的和被抢的都怕对方,向相反的方向狂奔。因为她俩怕那抢纸袋的人发现瓶子里装的是秽物时,会恼羞成怒,将瓶子原封不动的扔回来。她俩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宿舍,将这荒诞的故事一说,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而胡秀莹却为那可怜的抢劫者的不幸而叹息。还有一次,胡秀莹洗脸时,将父亲送的一块手表褪下,一不留神就被人“捡”走了。在最困难的日子里,胡秀莹唯有变卖姑母送的一枚金戒指和母亲送的金项链渡过难关。她和青岛来的同学张闻莲自理伙食,轮流煮一天饭菜。其间,还依靠韦同芳老师和多位八华同学的合力资助,方能勉强读完大学。为了读书,为母亲争气,胡秀莹忍受了战乱时期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三、动荡不安的教书生涯
四年大学毕业后,被同学称为漂亮温柔、酷似“金嗓子周璇”的胡秀莹被上海一间中学聘为理化教师。仅教了几个月,获知能够回南洋时,她好兴奋,可没想到全班学生竟集体来宿舍挽留她。感动之余,胡秀莹对教书充满了信心。
回返印尼吧城,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1月2日,经韦老师介绍,胡秀莹来到东爪哇玛琅中华中学任教。上课没几天,警报频频,学校只好迁到较偏僻的地方上课。校长许敏常常在窗口或门外看她上课,初出茅庐的她有时竟窘得连讲了什么也不知道了。1月底日军占领了婆罗洲,2月日本海军与荷美兵舰在爪哇岛附近水域发生大规模海战,学校不得不停课,胡秀莹只好到中爪哇的古城梭罗洪表哥处避难。3月9日,荷印总督在万隆向日军投降,荷印全落入日军掌中。没 几天,日军进驻梭罗。日军标榜“大东南亚共荣圈”,入侵不久就允许华校小学开课。胡秀莹经游表叔介绍到一间华校当小学四年级的级任。时局逐渐安定。1942年末,胡秀莹回到吧城姑母家,进入中华幼稚园的小学部当老师。这幼稚园的创办人是著名华教人士吴琦与李云琛。不久,日军准许华校教师开办一间数理化讲习所,于是胡秀莹上午在幼稚园教小学,下午到讲习所教化学、代数、三角,生活获得改善。
抗战胜利后,侨办中学纷纷开课,胡秀莹被介绍到日新中学任教。该校是其凤表姐创办的,也是永定客家人唯一开办成功的学校。校址在吧城最热闹的班芝兰街。有一天,胡秀莹应邀参加一个会议,会议决定新增办一所吧城中学,以满足华侨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的形势,并请刚从日本集中营出来的司徒赞先生为校长。这时,张国基和李春鸣老师创办的“中华中学”也复办起来。
1946年3月,婚后的胡秀莹跟随丈夫老谢(广东大埔人)回到马辰川社的家。大学生老谢娶了个大学生老婆,在马辰成为新闻,每日都有许多妇女跑来瞧胡秀莹。马辰的中华会馆学校(简称马华)是马辰唯一的华校。马华分小学和幼稚园两部分。7月1日后,胡秀莹进入马华,教四五六年级三班的算术,兼做五年级的班主任。由川社住家到马华,需要骑脚车上渡船过河。有一次,胡秀莹正专注地扶车弃船上岸,忽见岸上站着两位神色惊悸的学生。见老师安全上了岸,一个说:“我们怕老师不习惯扶车渡河,万一老师掉入河中,我们准备好立即跳进河里救您。”胡秀莹一听,感动不已。衣裙飘飘扶车过渡确实不安全,从此她宁愿绕道去学校了。在马华任教期间,原校长辞职他去,胡秀莹代理校长,一心一意献身教育,引发丈夫的不满漫骂,认为忽略了他的生意。胡秀莹认为:教学是自己懂了以后还要使学生懂,有时难就难在自己懂了而无法使学生懂。她记得念初中时,有位博士头衔的老师代上代数课,讲解了大半天,只有他自个儿懂,学生听得莫名其妙而打盹,所以光有学问而不懂教是不行的。她认为算术是活的科目,要使学生多动脑筋领悟关键所在,而地理课则不然,要把它上得生动有趣,非得丰富自己的见闻和多找课外教材不可。一科靠智慧,一科靠知识,这是胡秀莹的经验之谈;而她教学的急智更是有趣:有一次,新学期点名,学生依次报到。忽然一位学生的名字中出现了一个冷僻字,胡秀莹不认识。她跳过这位学生的名字,继续念下去。点好名,那位学生急了,自然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名字漏掉了?”胡秀莹一本正经地问:“你叫什么?”那学生就说出冷僻的名字来。“哦,我查一下。”这样,教师就一举两得:既懂得了冷僻字的读音,又不动声色地维护了老师的威信。到了1954年,经不起丈夫老谢的一再反对,胡秀莹才卸下了钟爱的教育工作,协助丈夫做树胶、烟花、藤条生意,但内心仍然感到巨大的失落与无奈。 四、阴差阳错的婚姻
“性格就是命运”,好像是胡秀莹婚姻生活的最好注脚。她在暨南大学时与一位张大哥谈了好几年,但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张大哥南来成为泡影。胡秀莹在众多追求者中,最终选择了谈吐幽默的广东大埔人老谢作为男朋友,但是有一次纠缠不休的“高个子”眼看求婚无望,竟老鹰抓小鸡一样强吻胡秀莹,恰好被老谢撞见。从此,这个镜头成了几十年婚姻生活挥之不去的阴影。高个子还在老谢面前恶意中伤诋毁胡秀莹。结婚启事交报馆的前一天,老谢的狭隘与暴戾就暴露出来,完全没有往日的温文尔雅、豪爽幽默,仅因为老谢有事商量,而胡秀莹有事迟归。看着老谢暴跳如雷,胡秀莹想叫妹妹秀珊去阻止报馆刊登结婚启事,但胡秀莹怕被人耻笑,最终只能痛哭一场,顺从命运之舟的摆布。老谢是典型的双重人格的人。可怕的是这人优点还不少,成为维系婚姻的最大绞索。他出身贫苦,很有才干,做树胶出口等生意,获利甚丰,当时在马辰、吧城、星加坡均置有房产,有几部小车。他为人正直豪爽,待友真诚,乐于助人。当时马辰银行行长沙哈、老警长苏迪呵、驻马辰的中国蒋领事等高官都是老谢的常来常往的好友。老谢对弟妹侄子侄女更是爱护有加,对患病后的妻子更是关怀备至。例如:其弟阿庇患胃病死去,弟媳一家八口均由老谢承诺抚养,侄子侄女先后完成大专教育,个个成家立业。但是老谢毕竟是好到极致、丑到极致的双重性格之人,他对胡秀莹被高个子强吻却耿耿于怀,而且嗜酒成性,成了一喝必醉、一醉必打人的“酒疯子”。婚后几十年,感情难以融洽,争吵与日俱增,大多由老谢嗜酒所致。如:有位朋友和他对饮,一言不合,立即被他掴了一巴掌,那朋友见他出言粗劣下流,人却不会东倒西歪,认为老谢是故意借酒行凶,对他十分反感。又有一回,不知何事争吵起来,胡秀莹被打得死去活来,还被赶出家门,狼狈地逃到小姑阿满家里。过几天,老谢又厚着脸皮找来,一再发誓说:“我一定改。”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渐渐又故态复萌。胡秀莹决心忍耐再忍耐,不反驳不理睬。老谢见她充耳不闻,安静地坐在沙发上看书,犹如火上浇油,抢走书,重重地赏了胡秀莹一个大巴掌,见她还是不出声,便抢入厨房,手里拿着一把大菜刀出来。胡秀莹慌忙跑到弟媳阿玲家躲藏起来。老谢高声咆哮:“贱货出来!出来!看我宰了你!”更让胡秀莹心肝俱碎的是:老谢曾 将唯一的过继儿子小福叫到跟前,指着胡秀莹说:“她不是你的母亲,知道吗?她不是生你的妈妈!”这又撕裂了胡秀莹内心的伤疤。原来,胡秀莹夫妻一直不能生育,奇怪的是经大医院检查两人生理都很正常。胡秀莹渴望有个亲生孩子的梦最终幻灭。夫家弟弟阿庇临死前,将几个月大的婴孩小福过继给胡秀莹喂养。胡秀莹对小福情逾亲生,小福是她唯一的精神慰藉。胡秀莹找到律师,请他代理离婚手续。律师说:“除非分居三年,对方没负责你的生活费才能正式离婚。”胡秀莹想:那就等吧!她在妹妹秀姗家躲了三个月,感到前途黯然,内心茫然。一天,好友苏探兰邀她到德雷德士旅游消闷散心,没想到这是老谢的计谋。胡秀莹说:“既然我在你心中一无是处,是你卑视的女人,让我们好好分手吧!勉强在一起,你我都痛苦!”老谢的眼神全是愧疚、酸楚、可怜。他低声下气,声声求和。身边的亲友都劝和,母亲也说:“丈夫是你自己挑的,要怪就怪你自己为何偏挑上他?”面对谢家几个孩子乞求的目光,胡秀莹想摆脱不幸婚姻的挣扎还是失败了!老谢多次因胃病开刀住院,胡秀莹都尽心服侍,但老谢嗜酒不改,最终胃壁破裂去世。胡秀莹写了一首诗哀叹了他们的婚姻与人生:“回首当年荷塘边,鹣鹣细语相依恋。原望白头同偕老,奈君撒手在余前!莫言恩怨卅余载,旧业落空一瞬间。人生原是艰苦多,何独残躯望云天?”这是胡秀莹唯一的诗,是血泪之作、生命之章:爱恨相加,恩怨相随,人生禅机,尽在其中。
五、总理接见与被传解释
胡秀莹的社会活动不多,但作为马辰中华总会副主席和中华妇女会主席,有两件事值得记述:(一)成立中华妇女会;(二)受到周总理接见。
印尼独立后,受过教育的马辰妇女很活跃,经常集会,上台演讲,口若悬河。胡秀莹常被邀请参加联谊会、座谈会、庆典会,代表华侨妇女讲话。演讲时先说华语,然后用印尼话译讲。1950年,鉴于印尼妇女运动十分活跃,胡秀莹联络学校女教师和要好姐妹发起成立马辰中华妇女会,购置会所,各界出钱出力,热心响应。她们设立缝纫班,开办扫盲班,举行婴儿健康比赛、会员宴会等。最让胡秀莹难忘的是:她夫妇俩作为马辰的华侨代表,在万隆会议时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1955年4月18日,万隆会议正式开幕。七天会议结束后,周总理将在吧城大使馆接见印尼各地的华侨代表。那天,蒋领事说:“周总理真了不起,几年来我们深感棘手的问题,他一来就解决了。他每日工作到深夜,睡眠只不过二三个钟头!”胡秀莹张着嘴惊叹道:“周总理睡眠时间这么少,哪来那么充沛的精力呀!”这时,胡秀莹忽然看见苏加诺总统笑容可掬地坐在使馆大厅内,手里拿着一支象征总统威仪的短棒,风趣地说:“你们瞧,周总理和我,谁更年轻?……”原来,他是特来会见周总理的。……苏加诺一行离开后,华侨代表才围立于大厅一座讲台四周,聆听周总理讲话。刚开始,总理的声音透过扬声机听起来略显尖锐刺耳不易听懂,渐渐地就清晰起来。话题是有关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总理说华侨居住海外,要嘛入居住国国籍,要嘛保留中国国籍,不能同时拥有双重国籍了。假使成为居住国的公民,就要忠于该国的一个好公民。他接着说:“印尼这个国家地大物博,印尼人民是勤劳的。”胡秀莹听到这最后一句,心里不禁嘀咕:这是不是总理的“外交辞令”?回返马辰后,胡秀莹因为说这“外交辞令”,有人报告领事。胡秀莹被领事传去解释。领事说:“周总理说得没错,这不是外交辞令。印尼人民是勤劳的,是真正勤劳的民族!”
当时胡秀莹心里仍然不以为然,后来她才觉得自己是幼稚的,周总理是政治家,说话是有根据的。她想起了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位新加坡的华侨买办一次到达宋巴哇岛,见海滩边无数鱼虾游来晃去,而一个渔翁闲坐海边不去抓鱼,走上前问:“喂,老伯!海边的鱼这么多,怎不去抓?”老伯悠然答道:“够了,我箩筐里的鱼已够我吃两天了!为什么还要去多抓?”不同环境造就不同的人,那位渔翁本质并非不勤劳,而是他用不着拼命工作即能生活呀!如果换一个贫困国家的渔人,不夜以继日抓到精疲力尽才怪!所以周总理的话是对的!胡秀莹的率真坦荡由此可见一斑!
六、无罪坐牢八十三天与逃难吧城
印尼是个不安定的国家,在这个华人只占3%的国度里,稍有风吹草动,首当其冲的就是华人。1962年秋,胡秀莹搬进了位于玉兰路宽敞漂亮的新家。不几日,接到一印尼青年的勒索信,要她二十万盾,不然就杀死她一家大小。好在苏迪呵警长是好朋友,最终解决了此事。胡秀莹忽然想起中国领事来访时说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要树大招风呀!”一波刚平,一波又起。1964年底新警长马可上任,他们夫妇突然被扣留,关进监狱。胡秀莹被关进市政厅对面的监牢。黑木片屋顶上有好多壁虎溜来溜去,好几次“扑”地掉下来,落在胡秀莹的手臂上,吓得她浑身发抖。监牢里有十几个女犯人,是杀人犯、盗窃犯、诈骗犯。有一个高高瘦瘦名叫米娜的老太婆,是个自愿永久坐牢的犯人。她每次服刑期满出去,总是设法再做坏事,以期再被抓进牢狱。老太婆告诉胡秀莹。“我在外面,没有家,没有亲人,没有工作,如何过活?进到牢里,有地方睡,有饭吃,有牢衣穿,打针吃药免费,编草席还有零花钱,比外面舒服多了。”
一天,胡秀莹呆立牢房窗前,内心的委屈无从排遣,怎么也想不到竟会与一群罪犯在一起。牢里的医生看见了,轻轻地在身旁安慰道“你感觉这里的时光很漫长很难过,是吗?但是比起你在外头过去的或者是将来的岁月,这里逗留的只不过是短暂的一刹那吧?”他的话富有哲理,让胡秀莹终身难忘。
原来,出口商的货物必须向“树胶合作社”和有合作社准许买卖树胶执照的胶商购买。这位新上任的马可警长要查出口商有无买卖私货就将人扣留起来了。胡秀莹万成货仓有一千多吨树胶,一万余捆烟花,但都是合法的,所以心安理得,不久老谢被释放了。但胡秀莹却被迁到宪兵部继续扣押。这晴天霹雳,震得胡秀莹差点昏晕过去。原来,那位爱显威风的马可警长,找不到七位出口商的错处,自己却受到报章的批评,说这次行动使马辰的出口停顿,使国家外汇蒙受损失。马可羞恼之下,只好找替罪羊胡秀莹来作下台台阶。继续扣押的原因是:经营树胶的印尼人阿斯拉寄放了两捆烟花在万成货仓,被查出来历不明。庭审那天,胡秀莹如实答道:“自有树胶合作社以来,我就没向阿斯拉买货。那天阿斯拉要求将两捆烟花寄放我店三两天,我一向认为他是诚实的青年,所以答应了他。仓管员也知道那不是我们的货,故没进入存货单,另放一角,容易辩认。至于阿斯拉怎么会有那货与我无关。”不到十分钟,法官即当场宣布胡秀莹无罪释放。可是胡秀莹却被冤屈扣押了八十三天,比七位出口商多受了两个月的罪。
1965年,印尼发生了震撼全国的“九卅事变”,即亲左派的禁卫军团队长安东发动的政变,最终被苏哈多少将率领的陆军部队粉碎,苏哈多取代了苏加诺总统。紧接着以军人为后盾的大中学生示威蔓延到印尼各地,他们指责中国政府支持左派政变。结果,示威人群捣毁华人商店、焚烧汽车,殴打使馆人员,当局下令关闭所有华校,禁止发行和入口华文报刊书籍,中印断 交。从此二十多年,新一代华人没有学习华语华文的机会。
胡秀莹的新家首当其冲。因为她家毗邻的学校和诊所是老谢捐土地给市政府建起来的。这次,游行学生首先冲进她家,敲的敲,砸的砸,抢的抢,烧的烧,汽车和吉普车四轮朝天,破烂不堪,一片狼藉。过了一阵,示威者很多一拐一拐地随大队走了,原来 许多人是赤着双脚的,地上的玻璃碎片割伤了他们。第二天,胡秀莹一家逃难到吧城,孩子们没有华校可读,只好进印尼学校。 七、患上罕见的麻痹症与顽强著书
1967年,胡秀莹移居新加坡。三年后,巨大的灾难再次降临。她由于针灸治头痛,不幸感染病毒患上罕见的麻痹症(多发性神经炎)。这种病导致胡秀莹全身器官都出现麻痹症状,丧失功能。如肺不能呼吸,咽喉不能咽水等。她脸呈青紫,嘴边冒白沫,命悬一线,被紧急送进新加坡密驼顿医院,被切开喉管,依靠铁肺(帮助呼吸的机器)来呼吸。此时的胡秀莹从头到脚完全不能动弹,只有眼皮还能开合,眼球还能转动。她成了一个“铁肺人”“植物人”。气管切口痰多,必须时刻抽除,一不留意,就脸色转青,昏迷过去,多次从死神中抢救回来。她住院510天,可谓历尽人间地狱。有一晚,她听见护士用英语埋怨:“好辛苦呀!也不让我闭眼休息一会,唉,真受不了!”另一位答腔:“不会久的!等她没了,你不就清闲了!”胡秀莹懂英语,却不能动弹。她是个很麻烦的病人:要留意她的呼吸,要时刻为她抽痰,要三小时从鼻孔给她灌牛奶,又要防备她突然失去知觉,昏死过去……
有一次,护士替她抹身,铁肺洞口没关紧,漏气,胡秀莹感觉呼吸困难,老谢慌忙找医生。医生感到奇怪:“她不能说话,怎么告诉你呼吸困难?”原来,老谢与胡秀莹约好了,利用还能活动的眼睛来对话:眼睛眨两次表示“是”,眨一次或不眨表示“不是”。
可是,有的时候问的人也只能干着急。有一次,室内电扇开得太大,吹得胡秀莹很难受。她只好从左上方望,眨眼示意,可老谢从头顶问到脚底,却不知她要什么?好心的护士长纪说:“这里曾闹过鬼,她一定是看到鬼了。”于是,纪将一串十字架念珠挂在铁肺上,胡秀莹依然望着电风扇,却无人理会。更可笑的是,老谢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念头,命女佣伊多烧了一盆闷烟驱鬼:伊多捧着袅袅香烟,绕着铁肺转了一圈又一圈,胡秀莹只能难过得默默流泪……又有一次,护士长金拔出由鼻孔进入胃里的树胶管却插不回去。医生只好将口腔拉开,由于用力过度,使胡秀莹痛得昏了过去。待她清醒过来,胶管插好了,然而上下颚骨已不像原来的吻合,下嘴唇歪向左边……
胡秀莹进行“自己呼吸”训练,其间不知昏死过多少次。训练是这样的:梁医生把铁肺关了,梁夫人手指捏着一片薄薄的棉花絮放在气管切口上,轻微的呼吸也会使棉絮上下摆动。如果棉絮不动而脸色转变,梁医生立即开动铁肺。头一天胡秀莹只呼吸了一次,次日再练。以后自行呼吸的时间由几秒到十几秒,逐渐进步到一分钟、几分钟,每次练习后都满头大汗。有一天,呼吸已超过了十分钟,或许太过吃力,胡秀莹又失去知觉,昏死过去。她苏醒后,见梁医生夫妇、护士们、老谢都怜惜地守护着,她双眼润湿了,心里默念道:我要活下去,坚强地活下去!就这样,她终于脱离了四个多月的铁肺生活和三个月的呼吸器生活。接下来,她在医生指导下又进行了手脚运动、手指运动、手臂运动、站行坐运动、握笔练习、发音练习、坐轮椅练习等康复理疗,以顽强不屈的意志重获新生,但也留下了无治治愈的后遗症,从“铁肺人”“植物人”变为“轮椅人”“残障人”。为了消减终日呆坐轮椅的苦闷。她接受治疗师的建议,决定重新练习写字。她的手指能够活动了,但伸不直弯不紧,双手颤抖,握笔不稳,要写片言只字,起初也难于上青天。但她不怕病魔,从一竖一横重新写起到能涂鸦,终于创作了二十万字的回忆录《回首来时路》,让生命爆发生璀璨夺目的光芒!
八、无私无畏的人格魅力
2005年7月28日10时58分,胡秀莹女士在新加坡溘然长逝,终年88岁。纵观这位华侨知识女性命运跌踬的一生,她兼具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与现代女性的超凡见识,焕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
她仁慈宽厚,乐于助人。她对亲人有求必应,对他人乐于相助。就是在最难相处的婆媳、妯娌、嫂姑关系中,她做得相当完美,关系融洽。(限于篇幅,不再展开)她患病三十多年,经济并不宽裕,但她仍然捐资几十万元捐建侨育中学当和路、印尼楼。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瑞昌先生给笔者的信中所评价:“我二姐最能体贴关怀别人,最热心助人,最宽厚仁慈待人,我们特别尊敬她 七、患上罕见的麻痹症与顽强著书
1967年,胡秀莹移居新加坡。三年后,巨大的灾难再次降临。她由于针灸治头痛,不幸感染病毒患上罕见的麻痹症(多发性神经炎)。这种病导致胡秀莹全身器官都出现麻痹症状,丧失功能。如肺不能呼吸,咽喉不能咽水等。她脸呈青紫,嘴边冒白沫,命悬一线,被紧急送进新加坡密驼顿医院,被切开喉管,依靠铁肺(帮助呼吸的机器)来呼吸。此时的胡秀莹从头到脚完全不能动弹,只有眼皮还能开合,眼球还能转动。她成了一个“铁肺人”“植物人”。气管切口痰多,必须时刻抽除,一不留意,就脸色转青,昏迷过去,多次从死神中抢救回来。她住院510天,可谓历尽人间地狱。有一晚,她听见护士用英语埋怨:“好辛苦呀!也不让我闭眼休息一会,唉,真受不了!”另一位答腔:“不会久的!等她没了,你不就清闲了!”胡秀莹懂英语,却不能动弹。她是个很麻烦的病人:要留意她的呼吸,要时刻为她抽痰,要三小时从鼻孔给她灌牛奶,又要防备她突然失去知觉,昏死过去……
有一次,护士替她抹身,铁肺洞口没关紧,漏气,胡秀莹感觉呼吸困难,老谢慌忙找医生。医生感到奇怪:“她不能说话,怎么告诉你呼吸困难?”原来,老谢与胡秀莹约好了,利用还能活动的眼睛来对话:眼睛眨两次表示“是”,眨一次或不眨表示“不是”。
可是,有的时候问的人也只能干着急。有一次,室内电扇开得太大,吹得胡秀莹很难受。她只好从左上方望,眨眼示意,可老谢从头顶问到脚底,却不知她要什么?好心的护士长纪说:“这里曾闹过鬼,她一定是看到鬼了。”于是,纪将一串十字架念珠挂在铁肺上,胡秀莹依然望着电风扇,却无人理会。更可笑的是,老谢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念头,命女佣伊多烧了一盆闷烟驱鬼:伊多捧着袅袅香烟,绕着铁肺转了一圈又一圈,胡秀莹只能难过得默默流泪……又有一次,护士长金拔出由鼻孔进入胃里的树胶管却插不回去。医生只好将口腔拉开,由于用力过度,使胡秀莹痛得昏了过去。待她清醒过来,胶管插好了,然而上下颚骨已不像原来的吻合,下嘴唇歪向左边……
胡秀莹进行“自己呼吸”训练,其间不知昏死过多少次。训练是这样的:梁医生把铁肺关了,梁夫人手指捏着一片薄薄的棉花絮放在气管切口上,轻微的呼吸也会使棉絮上下摆动。如果棉絮不动而脸色转变,梁医生立即开动铁肺。头一天胡秀莹只呼吸了一次,次日再练。以后自行呼吸的时间由几秒到十几秒,逐渐进步到一分钟、几分钟,每次练习后都满头大汗。有一天,呼吸已超过了十分钟,或许太过吃力,胡秀莹又失去知觉,昏死过去。她苏醒后,见梁医生夫妇、护士们、老谢都怜惜地守护着,她双眼润湿了,心里默念道:我要活下去,坚强地活下去!就这样,她终于脱离了四个多月的铁肺生活和三个月的呼吸器生活。接下来,她在医生指导下又进行了手脚运动、手指运动、手臂运动、站行坐运动、握笔练习、发音练习、坐轮椅练习等康复理疗,以顽强不屈的意志重获新生,但也留下了无治治愈的后遗症,从“铁肺人”“植物人”变为“轮椅人”“残障人”。为了消减终日呆坐轮椅的苦闷。她接受治疗师的建议,决定重新练习写字。她的手指能够活动了,但伸不直弯不紧,双手颤抖,握笔不稳,要写片言只字,起初也难于上青天。但她不怕病魔,从一竖一横重新写起到能涂鸦,终于创作了二十万字的回忆录《回首来时路》,让生命爆发生璀璨夺目的光芒!
八、无私无畏的人格魅力
2005年7月28日10时58分,胡秀莹女士在新加坡溘然长逝,终年88岁。纵观这位华侨知识女性命运跌踬的一生,她兼具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与现代女性的超凡见识,焕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
她仁慈宽厚,乐于助人。她对亲人有求必应,对他人乐于相助。就是在最难相处的婆媳、妯娌、嫂姑关系中,她做得相当完美,关系融洽。(限于篇幅,不再展开)她患病三十多年,经济并不宽裕,但她仍然捐资几十万元捐建侨育中学当和路、印尼楼。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瑞昌先生给笔者的信中所评价:“我二姐最能体贴关怀别人,最热心助人,最宽厚仁慈待人,我们特别尊敬她、怀念她。如果她不患重病的话,她会是我们兄弟姐妹中最杰出最富有的大企业家。”
她顽强不屈,不逊须眉。她的一生敢于挑战命运之神的捉弄,要读书,要幸福,要生存,要写书,坚忍不拔,硬骨铮铮,感人肺腑!
她正直坦荡,无私无畏。对人对事,她不偏不倚,秉笔直书,公正坦荡,无私无畏,让人敬佩。她在回忆录《回首来时路》中写到的真人真事有几百件,她不隐恶不溢美,给予准确到位的描写与评价。如:对恩重如山、慈爱宽厚的游姑母的封建守旧思想也给予善意的批评——姑母迷信:认为肖虎的人命硬会吃掉肖羊的炳表弟,坚决反对他们的婚事。炳表弟逃婚而去,小俩口生活得融洽和睦,数十年如一日。后来肖虎的她竟比肖羊的炳表弟先逝,如若气煞病逝的姑母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她睿智超群,见识卓尔。几十年的人生炼狱,使胡秀莹对社会人生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思索,往往能提出许多不同凡响的精辟之论。如她从自己的不幸婚姻中深切体会到:缺乏爱情而相互伤害的“捆绑夫妻”在中国是普遍现象。如何来解决“捆绑夫妻”家庭问题呢?她认为七十年代海外时兴的“婚前同居模式”值得肯定:“只要两情相悦,无所谓谁吃亏和谁不吃亏的问题,女人没有丈夫生孩子也能公开,女性真正迈进独立自主的时代,得到了完全的解放。”对于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婆媳不和问题,她认为男方入女家值得大力提倡:如母女不和,毕竟女儿还会叫一声“妈”,而且“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也是事实,女人天生是“小心眼”嘛!这些振聋发聩之论,让人颇有醍醐灌顶之感! (2006年7月13日完稿于侨育中学怀亲楼)
附本文参考资料:1、胡秀莹著《回首来时路》
2、胡秀莹2003年5月5日给笔者的亲笔信
3、胡瑞昌教授提供的书面材料,特此致谢! 有一本书在星加坡一出版就引起轰动,在海外华人中争相传阅,被译成英文、印尼文,一版再版。它就是铁肺人胡秀莹坐在轮椅上颤颤抖抖地写了二十年的回忆录《回首来时路》。
胡秀莹出生于大光楼。从雅加达八华中学考上燕京大学医科,因抗战爆发北上受阻,转读上海暨南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曾任印尼马辰中华学校校长、中华妇女会主席等。移居星加坡后,因针灸不幸患上麻痹症,全身除了眼皮能开合、眼球能转动外,其他器官完全麻痹不能动弹,成为丧失呼吸、说话功能的“铁肺人”、植物人。
被切开喉管、依靠铁肺机来呼吸的胡秀莹,只能用眼睛闭或开来表示“是”或“不是”。有一次,病室内的电扇开得太大,吹得胡秀莹头直晕。可是她头不能转动,只好用眼睛向左上方望,眨眼示意。丈夫老谢从头问到脚,都问不出什么,干着急。好心的护士长纪说:她一定看到鬼了。把一串十字架念珠挂在铁肺机上,胡秀莹依然望着电风扇,却无人识意。女佣伊多捧着一盆驱鬼烟,转了一圈又一圈,胡秀莹只能默默流泪……
经过几年的康复训练,胡秀莹不仅多次逃出死神的魔掌,而且用伸不直弯不紧的手指,一横一竖重新涂鸦,创作了二十万字的《回首来时路》。胡炎贤无镜可配,胡秀莹铁肺著书;一炬感天动地的生命焰火,一曲坚忍不拔的灵魂绝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