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洞口喝擂茶
每次旅游都是蓄谋已久,而此次却属于意外:和几个朋友从闽北的南平市租了一部吉普车,直奔泰宁的大金湖,不料走错了路,左寻右觅,发现公路边有一个偌大的指示牌——“玉华洞15公里”,于是喜出望外,将错就错!一路地貌平平,突然前面有座异样魁伟的青山平地怒耸,它草木披崖,奇岩突兀,气势雄奇,我想,应该就是这里了,呵呵,果不其然,于是车呼啸而上!
买了门票,每人抓了一瓶矿泉水就直奔洞口,不是急不可待,我可是钻过黄龙洞、芦笛岩、龙倥洞的“老山洞”了,全因为耐不住热,想快快进洞避暑:七月流火,一出了空调车就浑身燃烧,豆大的汗珠满脖子乱滚!可诡异的事情发生了,离洞口还有好几丈远,忽有阴风呼呼扑来,好一股经久不息的驱火之风,从头到脚,就这么阴凉阴凉地裹着你周身不放!关于这被称为“一扇风”的奇风,还有洞口倒流的潺潺冷泉,导游说了一句什么顺口溜,我没记住,大概面迎这“芭蕉大扇”,再朗朗上口的佳章妙语也要成为耳边风的。看来,这将乐的玉华洞算是来对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洞不在深,独具一奇就行。
进了洞就听导游一路指点江山了,什么“玉宇琼楼”,什么“苍鹰独立”,什么“牛魔王的老婆”,俗不可耐,全国皆然,原本可以让游人自己自由想象的天然怪石,却楞是要被人为地统一思想,大大败了我的游兴,只觉得置身玉华洞内,一路老是往上爬,石阶又石阶,累得老夫我腿肚子直打抖,幸好吸入的都是冷泉的凉息,得以多少缓解体力的不足……峰回路转,小径盘曲,埋头攀登,突然觉得有一柱灵光如晨曦高高在上,仰头张望,哦,出洞的洞口!进口在山脚,出口在山顶,此洞一如人体,流水潺潺,我们从下水道深入,往上,往上,黑乎乎左转,灯灿灿右绕,穿肠而过,九曲十八弯,手摸胃壁,足踏胆囊,还在宽阔的胸腔聆听回声,领受心跳,再感叹一柱如巨笔的气管,最后气喘吁吁,爬出“虎口”,迎来久违的自然光!
出洞后俯视玉华满山苍翠,只觉得人钻一洞如历三秋:山下赤日炎炎,乃酷暑;洞中阴风呼呼,谓倒春寒,现在置身山顶,焖热,遇上了的当是秋老虎了!此刻我不但足底发软,更因气温剧烈的变化而浑身不适,在“虎威”里虚汗淋漓。幸好山顶岩崖边有一“擂茶馆”,好似景阳岗的小酒店,正好歇脚。馆里有几张木桌,桌边有一位老婆婆和一位小姑娘。老婆婆和小姑娘拿着檑棒正在擂茶,在厦门的茶文化表演中我曾见识过也品饮过擂茶这厮,但现在却是客家妹子原地原器原汁原味的操作:擂钵是粗陶的,擂棒是樟木的,还未投料,我就已经闻到青山的体气了!擂茶的用料复杂,这个我懂,女主人的馆子里有一个备料的木橱,上面坛坛罐罐,盆盆碗碗:什么淮山叶,山梨叶、薄荷、艾叶、鱼腥草,茶叶是连着枯干茶梗的粗茶,还有一款水灵而鲜润的叫不出名字的草本,另有黄豆、芝麻和花生诸名堂,反正擂茶可以说是最老土也是最复杂的茶饮料了,是坚忍的客家人在长途跋涉中从大自然的心窝里淘出的救命茶!眼前演绎的一切都是现在进行式,现擂现冲现煮现喝,如果愿意,甚至可以现摘现拔,许多原材料就在这山顶的现场泛青吐绿呢,什么叫缘分,这就是,我急不可待了!
这是我与客家擂茶的第二次握手,那种热乎乎充满信任的感觉,与首次尝试的同伴一派惊颤之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们犹犹豫豫喝了半口就打住了,然后满腹狐疑地发问“会不会闹肚子呀?”真是令人又气又好笑!我很武松地连喝三大碗,一肚好水,汩汩有声,一时间神清气爽,困累全消,且胸生豪情:入洞处凉风飒飒,是“风包人”,出洞处痛饮擂茶,胃肠清凉,可谓“人包风”了!下山时我老觉得脚底生风,健步如飞,几度把同伴远甩身后,这当为擂茶的神效,或至少是擂茶暗示下蹦出的亢奋体能!你想想那擂钵里擂出的分明是一汪绿糊,而冲泡后却在浑浊中呈现出奶白的汤色,哦,擂茶,大青山滋养客家人的乳汁!
我突然想到了美国将军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说的话:“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地方,和一个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洋为中用,用在我喝擂茶正好:“我是在一个绝妙的时间,于一个绝妙的地方,喝了一次绝妙的擂茶!”
[ 本帖最后由 郑启五 于 2006-12-7 21:32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