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元帅的故居保持了川北客家民居的风格
位于四川北部的仪陇县是朱德元帅的故乡,从2004年9月起,该县开始对朱德故居纪念园进行全面的保护与扩建。扩建后的园区占地2.94平方公里,分为入口区、纪念区、民俗区、背景区四个部分。其中的纪念区是整个园区的主体与高潮,包括故居与故居纪念馆两部分。朱德元帅的故居保持了川北客家民居的风格,其间一桌一凳,完全按照原貌进行布置,游客可以坐在朱老总幼时坐过的藤椅之上,手拿《朱家家训》,体会一代伟人当年救国救民的一番心境;另外,为了扩建后的纪念馆为参观者展现更多朱德元帅的生平事迹,他在北京的亲属特意又捐献了一百余件朱老总生前珍贵的遗物。据仪陇县建设局副局长唐远寿介绍,整个翻修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了70%,到9月20日之前可全部完成。到时展现在游人面前的将是一个朴实大方、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纪念园区。
朱德元帅于1886年12月1日出生,今年年底将迎来他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
在总司令的家乡――朱德故里巡礼
廖毅文
四川仪陇,是朱德总司令的家乡,又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地域之一,位于川东北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
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还涌现了以张思德为代表的成千上万名英模人物,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在这里浴血奋战,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理位置的局限,这里山多地少,人口众多,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和人民的冷暖,牵动着共和国领导人的心。2004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仪陇时,作出了“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的重要指示。
近年来,仪陇人民牢记胡总书记的嘱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把精心打造以朱德故居纪念园区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品牌,走出一条新颖独到的经济建设发展之路,作为向朱德诞辰120周年的献礼。
他们根据仪陇群山环抱,松柏滴翠,人杰地灵的自身优势,把薪火传承的红色文化、浓郁的客家地域文化与省级琳琅山风景名胜区、闻名四川的内河四大离堆之一的新政离堆以及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墨宝《鲜于氏离堆记》石刻,“川北客家第一庄”的丁氏庄园等名胜古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补劣,进行以红色文化为龙头的旅游资源开发,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仪陇发展的首选模式。
为了打造富有仪陇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县委领导亲自带人赴延安、井冈山,湖南韶山和花明楼等纪念地实地考察取经,扬长避短,立足“生态和文化”的规划理念,按照“加强保护,注重修缮,朴实大方,自然协调”的要求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一项独具魅力的仪陇红色文化旅游系统工程已初步建成。
沿着仪陇新修的蜿蜒公路,翻过几座山峦,越过几处高坡,我们来到了位于琳琅山下的朱德故居纪念园区。新修的纪念园区近3平方公里,按功能划分为入口区、纪念区、民俗区、背景区。远处,山势雄峻,松柏蓊郁,溪水潺潺,给人一种灵山秀水育伟人的意境;近处,以朱德青少年时代生活的环境来布景,各景点自成体系,又环环相扣,相得益彰,突出展示朱德不平凡的早年经历。
在纪念园区的三星寨南边,有一座清代嘉庆末年修建的古朴素雅的普通农舍,面积约260平方米,背北朝南,正面的堂屋、卧室、灶房,与左侧的蚕房、作坊、农具房,右边的猪圈牛栏组合在一起,彰显出这个劳动之家的勤劳和俭朴,这就是朱德总司令的故居。
故居四周绿树成荫,慈竹吐翠,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波起伏的松涛中,让人睹物思人,引发出对朱德总司令无限的缅怀之情。特别是与故居相隔不远的两棵枝繁叶茂、苍翠挺拔的大柏树,像两个忠诚的哨兵日夜翘首期盼着朱总司令的归来。
沿着琳琅山往西走,便来到了朱德的诞生地李家湾――一座丁姓地主家大瓦房东隅的仓房里。这座小屋狭窄矮小,面积只有16平方米,屋内除床铺、箱柜、桌椅外,连人过路的地方都没有,整个仓房只开了一户简陋的栅栏式“牛肋巴”小窗,光线暗淡,空气极不流通,一代伟人朱德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婴孩时期的整整九年岁月,这里的一草一木仿佛都记录着他童年时代的身影。
药铺垭私塾是晚清时代由药铺商人朱世秦兴办的一所简陋民间私塾,位于琳琅山垭口的乡村小路旁,是一座土墙木椽矮屋。屋基呈“丁”字形,整个房屋面阔11米,进深5.5米,私塾教室只是右边的一间房屋,房屋前墙有两扇木栅栏窗户,显得十分拙朴,但又不失川北山乡房舍特色,朱德六岁便到这里读书,接受启蒙教育。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是整个纪念园区的一处重要景观,位于琳琅山琳琅村青杠嘴小山岗上,与朱德故居遥相呼应,只有一壑之隔。纪念馆南大门的广场上,矗立着朱德同志的全身汉白玉像。一年四季,这里的鲜花不断,来这里学习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纪念馆是在原馆址扩建的,为中西式砖木结构,占地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60平方米。中心建筑群由两个庭院型平房相连,白墙青瓦,赤柱赭门,翘角飞檐,庄严静穆,古色古香。
朱德的亲属非常关心纪念馆的建设,并为纪念馆捐赠了他们珍藏多年的朱德同志的遗物。朱德同志的中共七大代表证,他阅读过的书籍,他多年的积蓄作为党费交给组织的存款清单……这一件件珍贵的遗物,将进一步丰富展览内容,并使观众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
纪念馆的展厅内用大量的珍贵实物、照片、文献资料、塑像、碑刻和多媒体手段,全面生动地介绍了朱德同志光辉灿烂的一生,让人们从中看到了他“功高不自居、位高不自私、德高不自显”的崇高风范。
朱德总司令对他的家乡一往情深,无论是在戎马倥偬之时,还是在建国后的繁忙之际,多次写诗表达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特别是在1960年3月他在回故乡时作的一首《七律》中“五二年前别六亲,离时笑语记犹真。松青柏翠故乡景,桃红李白公社春。社会一新人享乐,乾坤两造政权新。连根蔓草芟夷尽,好种喜禾密且深”更是让人动容。
故乡人民对朱德也怀有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他诞辰120周年之际,以惊人的速度,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朱德故居纪念园区的改扩建工程。
――你以你坚强的意志无私地为她奉献一切,你的名字将永留青史。
――你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为人民操劳,建立震烁古今的功勋。
――你以博大的胸怀坚决地维护党的团结,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你以无畏的气概英勇地同敌人作斗争,既是总司令,又是普通一兵。
――在我们风雨同舟的岁月里,我与你同甘共苦,休戚与共,你革命到底的苍劲题词,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这是朱德的同志、战友和夫人康克清对他一生的概括,也表达了人民的心声。目前,纪念园区内的朱德故居、朱德诞生地、药铺垭私塾遗址、席家碥私塾旧址、朱德故里纪念碑、朱德同志故居以及朱德生父朱世林墓、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等十处景点已修缮完毕,与气势磅礴、奇峰叠翠的琳琅山浑然一体,美不胜收,使这里不仅是感受红色文化,学习朱德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殿堂,也是领略祖国秀美山川,进行红色旅游的最好去处。
朱德的家乡人民把对朱德的无限怀念用在社会主义新仪陇的建设中,他们以朱德精神为榜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与之配套的红色旅游服务项目等工程也初具规模,并以此为龙头拉动其它领域的建设和发展。现全县58个乡镇公路实现了油路化,电信、广播电视传输光缆化、交换程控化、通讯传输数字化,国际互联网联通海内外,手机信号全境覆盖,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90%以上。投资10.6亿元、装机10.8万千瓦,作为国家交通部最大的内河整治工程嘉陵江渠化工程之一的新政航电枢纽工程第一台机组已于今年4月竣工投产,其余两台机组即将竣工,省道唐巴路、仪北路穿境而过,与建成后的南新路以及成南、南渝、高广高速公路对接,构建起畅达、便捷的交通网络。26万人的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和思德水库综合建设、新县城建设都已顺利完工,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与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一大批对外贸易企业已经启动,可以看到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仪陇将屹立在巴山蜀水之中。
在谈到仪陇的发展变化时,仪陇县委书记任晓春、县长陈科和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来这里挂职的县委副书记王纪一都说道:“仪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革命老区人民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感情,对建设繁荣富强新仪陇的热望令县委一班人感动,我们有责任把朱老总的家乡建设好。”
如果朱总司令在地下有知,家乡的巨大变化一定会让他含笑九泉的。
《人民日报》 (2006-11-28 第08版)
[ 本帖最后由 温竞清 于 2006-11-29 08:02 编辑 ] 胡总书记亲自指示“把朱德故居保护好,建设好”
2006年11月28日10:56
朱德故居纪念馆即将开馆
中广网成都11月27日消息(记者邵立肃 郑轶) 今年12月1日是朱德诞辰120周年的日子,目前四川各项建设已如期完成。其中,作为“朱德元帅诞辰120周年”献礼工程的四川南充“两路一桥”工程,已于10月底正式建成并通车。
朱德纪念园内的虎啸潭
朱德纪念园区内保持原生态的风貌
按照胡总书记在2004年亲自下达“把朱德故居保护好,建设好”指示后,南充市专门修建的一条从南充市区直通仪陇县城(朱德故居)的快速通道,车程仅为1个小时,并大大缩短朱德故居与邓小平故里两地之间的距离。
为迎接朱德诞辰120周年,朱德故里琳琅山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目前创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已顺利通过“国检”,其核心景区是占地面积2.94平方公里的朱德故居、朱德诞生地和朱德故居纪念馆。
其中,由中央财政拨款5,000万元专门修缮的朱德纪念馆,将于12月1日朱德诞辰当天正式对外开放。该纪念馆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馆内存有2000多件文物史料。这些文物均是由四川省仪陇县有关方面派出南线与北线两个小组,沿着朱德曾经走过的足迹,寻找收集。为全方位展示朱德元帅不寻常的一生,朱德的儿媳、两个孙子及孙女和其他亲属,纷纷慷慨解囊,将朱德生前用过的手杖、收音机、水壶、花瓶,穿过的衣服,阅读过的书籍以及亲手写下的大量诗文,通通捐献出来。有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珍贵藏书,有不少还是绝无仅有的孤本。此外,还有大量的朱德亲笔书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物中有1台熊猫牌收音机,当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各有1台,如今,全国仅存这1台。这批文物将按照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制的陈列大纲精心布展。辅助展品有雕塑、油画等,并运用现代多媒体影视科技,详实而生动地反映朱德元帅光辉的一生。
朱德同志旧居
朱德元帅诞生地
在朱德故居纪念园区大垭豁停车场,由成都军区捐赠的军用坦克已经运抵马鞍,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随着朱德诞辰120周年日益临近,园区各个景点的建设已经结束,许多外地游客纷纷驾车来到园区,观神奇的朱德故里,吃具有客家风味的农家饭。
相关链接
朱德:中央纪委第一任书记
泸州纪念朱德诞辰120周年
在总司令的家乡――朱德故里巡礼
[ 本帖最后由 温竞清 于 2006-11-29 08:01 编辑 ] 毛泽东同志在和陈毅同志谈到长征途中同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作斗争时,曾深情地说:总司令当时是“临大节而不辱”。这是对朱总司令崇高而真切的评价!
张国焘公开进行反党活动,提出了反对党中央,反对毛泽东同志、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口号,攻击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是“机会主义”、“退却逃跑”。张国焘对坚定地站在毛泽东同志一边的朱总司令和刘伯承总参谋长,进行了残酷的斗争和迫害。在张国焘的策划下,召开了四川省委扩大会议,实际上是斗争朱总司令的会议。 稍知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人,没有不知道“朱毛”的。朱德同志和毛泽东同志,早已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名字也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旗帜和象征。我们这些追随“朱毛”几十年的老兵,一直把朱德同志称为“总司令”或“朱老总”。不论是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轰轰烈烈的和平建设时期,以至在动乱的 “文革”岁月中,只要一提起朱总司令,就从内心唤起一股崇敬、希望和亲切之情 朱德作为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李家,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党的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要领导者之一。
朱德曾经说过:“我们一切力量都出于群众身上,一切办法也都由群众创造出来”,“我们没有别的本事,我们的本事就只有同群众密切结合在一起。”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经济建设工作同样如此。 朱德同志的美德之一是崇尚简朴。他一生和旧势力、旧观念作斗争,为受剥削、受压迫的人民大众谋解放,一生中过的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生活。 1956 年有一天,朱总司令向卫士郭盛魁同志要一套灰色吡叽料中山装。小郭说:“那套衣服两只袖子已经磨得破烂不堪,不能再穿了。”总司令坚持说:“补一补,还可以再穿嘛!”衣服补好后,他很满意,高兴地说:“衣服不怕它破,破了可以补上,洗得干净,这样穿起有什么不好?中国人、外国人看了都好嘛!我们共产党员就是要带头艰苦朴素,做出榜样。” 2006年12月1日是朱德元帅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授勋50周年的重要日子。特出此刊以追思老一辈先烈的光辉业绩,并重申传统革命精神的不朽价值及其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