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06-10-11 13:41:37

走近灵溪客家大围 作者:陈桂汉

走近灵溪客家大围
作者:陈桂汉 稿源:仁化县侨务外事办

http://gocn.southcn.com/xqjj/gxfw/200606190016.htm
2006-06-19 16:19:17 

大围前门--仁义风度
http://gocn.southcn.com/xqjj/gxfw/200606190016_24508.JPG


大围后门--万古雄观
http://gocn.southcn.com/xqjj/gxfw/200606190016_24509.JPG

大围围墙
http://gocn.southcn.com/xqjj/gxfw/200606190016_24510.JPG

  广东侨网讯 灵溪大围位于仁化县周田镇灵溪村,属客家民居特色的建筑之一。虽然没有始兴隘子满堂客家大围的规模和知名,但那高耸延长、固若金汤的围墙令人为之惊叹,是人类的智慧和建筑工人的结晶。

  据史载,清朝道光年间,社会动乱,匪贼横行,灵溪各村寨常遭受匪贼侵犯。乾隆廿六年(公元1765年),当地村民黄见盖组织村民历时5年修筑大围。整座大围设有东、南、北三扇大门,每扇大门均是用21块大麻石拱成,形似小城门。传说该村最早的统领者娶有三个妻子,每个均为他生育了七个孩子,统领者于是在建造围屋大门时特意各用了21块大麻石。大围围墙基本呈长方形状,全长1625米,高7米,厚1米,在东南北三面分别建有三座围楼用于住人和议事,墙上部每隔一定距离开有射击孔。沿围墙内侧走廊建有房屋,由此把三座围门和围楼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犹如一座城池。

  围内的四口泉井离地面不过半米深,是过去村民用以抵抗匪贼侵犯时的饮用水源和防火水。今天,泉井之水依然清澈。随着农村的改水工程进村,现在每家每户都安装了自来水,人们便很少到泉井取水了。围墙历经了风霜雨雪和刀枪火烧的重重考验。今天依然固若金汤,不由让世人惊叹人类的智慧和建筑工人的伟大。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迁出围屋搬到山外安家置业,昔日人兴财旺、儒生辈出的大围已然不在。走进大围,一股沧桑冷清之感蓦然涌上心头。围屋内的房屋已颇显破旧,许多房子人去屋空,门槛和窗口积满了灰尘,留守家门的只是一把把锈迹斑斑的“铁将军”。

  据了解,该围屋已列入灵溪河森林度假公园旅游开发项目。但愿这座有着浓郁客家风情的古朴建筑能恢复原貌,尽早将当年风貌展现于世人。



作者:陈桂汉 稿源:仁化县侨务外事办
http://gocn.southcn.com/xqjj/gxfw/200606190016.htm

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6-12-20 16:12:34

我去看过,认为是属于围村性质的,祠堂在村中间。
像梅州的围龙屋风格,请看这个墙: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6-12-20 17:12 编辑 ]

andrew 发表于 2006-12-20 16:25:54

原帖由 兴宁阿哥哩 于 2006-12-20 16:12 发表
我去看过,认为是属于围村性质的,祠堂在村中间。
建筑风格有点似徽派,又有点像梅州的围龙屋风格,请看这个墙:

独具岭南特色的锅耳墙高高耸立。
http://www.guangzhou.gov.cn/special/2006/node_969/node_977/2006/02/27/114102670993664.shtml

andrew 发表于 2006-12-20 16:37:35

原帖由 兴宁阿哥哩 于 2006-12-20 16:12 发表
我去看过,认为是属于围村性质的,祠堂在村中间。
建筑风格有点似徽派,又有点像梅州的围龙屋风格,请看这个墙:

徽式_封火山牆
http://www.juree.net/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6

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6-12-20 16:52:37

对啊。
请再看看比这个围屋更加古老的粤北客家碉楼,可以说是上面围屋的前身。

[ 本帖最后由 兴宁阿哥哩 于 2006-12-20 16:55 编辑 ]

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6-12-20 17:00:51

以前的碉楼可真是防土匪的。

namlow 发表于 2007-1-3 11:23:44

枫朗镇溪背坪村的大围!新老三圈

http://bbs.514200.cn/viewthread.php?tid=54141&highlight=%2Bahakka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7-1-3 11:28 编辑 ]

一昌 发表于 2007-2-3 12:49:16

好图.
喜欢前面的1,2,3,4图.
好地方,好房子,要是能好好维护就好了.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近灵溪客家大围 作者:陈桂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