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调客家文化协会不是同乡会组织的一封信。
我们申请协会的时候,各方面都做的非常好,但是学校因为同乡会的原因,“建议”我们更改协会的名称以及性质,改成“地方文化协会”并以多种文化为对象,不可突出客家文化。我们当时慎重考虑之后大家还是决定坚持原来的方向,虽然面临着不接受”建议“就成立不了的危险。以下是我们当时给学校方面的一封信,主要是强调了我们协会不是同乡会组织。 尊敬的校领导、校团联:您好!
我们是客家文化协会筹备小组的学生。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和照顾下,协会的筹办工作得到了很大的进展,我们对此非常感谢。基于部分领导和同学可能对客家文化协会存在着某些误解,我们真诚地也大胆地给您写了这封信,希望这封信能让您了解到我们焦急的心情和拳拳的意愿。非常抱歉要占用您宝贵的时间。
我们想就客家文化协会做出几点必要的说明和解释。
一,“客家文化协会”不是同乡会—关于协会的定位和性质的解释
我们把客家文化协会定位为一个以满足会员要求为目的,灵活运用各种活动方式来学习、研究、弘扬、发展客家文化的一个学生自发成立的学术型协会,协会以文化宣传和学习为一般日常活动形式,以组队研究客家文化现世价值为最高活动形式。关于这个性质的定位,在客家文化协会章程的总则里有详细和明确的阐述。
“客家文化协会”是一个学术型的协会,她所研究的课题是客家文化。所以我们也不可否认的是协会预招的会员将会有比较大比例的客家人。但我们也非常希望非客家人的加入。而这将会使我们的协会更有意义。
协会筹备小组的成员的确大多是客家人,我们也很担心你们会认为我们在搞小团体或同乡会。正是因为我们是客家文化的载体,正是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甚少,我们决定组建这个协会,希望以此让感兴趣的同学了解这种文化,让这种文化在新世纪欧美强势文化之中寻找到她的现世价值。
我们认为,确定同乡会的性质不能简单地从名字,会员或是筹办者这些感性上的粗略认识来判断,而是我们协会的价值取向以及活动形式。我们协会的宗旨是“研习发展客家文化、继承弘扬客家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这就是我们的价值取向。作为一个学术性的协会,根据我们的宗旨,我们在学术上目标有三:第一,学习研究客家文化精神中的精粹所在,寻找客家传统文化与其它文化之间的共鸣之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二,通过学习研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的高速发展中如何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以免被时代所遗弃;第三,结合我们所学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探索和研究客家文化如何转化成生产力,如何推动客家文化为广东山区的文化产业建设作贡献,为客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软实力的支持。从我们的这三个目标上可以看出,协会的价值取向是符合国家号召和时代要求的,是对中华文化的理性认识,不是叙乡情,搞联谊,跟同乡会没有任何的关系。
另外,从活动形式上来说,协会第一年度的活动计划是根据协会的宗旨、学术目的还有会员的利益而制定的,这在计划书中可以看出来。由于我们的协会尚未成立,没有举行过任何活动,只空有一份活动计划书。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愿不能在纸面上充分的表达出来。我们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非常的希望校领导、校团联能给我们一个用实践来证明自己的机会。
另外,客家人遍布五湖四海,而广东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清远等山区,来自这些地区的人只有共同的文化背景而不拥有一个共同的故乡。现在,我们的筹备小组有来自这些地区的同学,我们并不是来自某一个共同的乡镇,所以同乡会一说,我们坚决的反对,也不允许在协会内部搞任何类似于同乡会的活动和组织。
不能避免地,有人会就一些表面上的或者说字面上的误解,对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我们非常感谢他们对协会的关心和注意,也很乐意听取不同意见。因为我们相信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为了协会的发展而担忧。而我们所要的工作是向他们解释和积极地接受任何人的监督。协会也应该会在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之中不断成长和成熟起来。
我们将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保证协会以后不会演变成一个同乡会。
首先,协会的章程保证协会正确的发展方向。客家文化协会章程对本协会宗旨、目标和前进方向的规定,确保了协会发展方向上的正确;章程中对协会活动的相关规定,确保了协会本身不会搞同乡会活动;章程中对同乡会活动的严令禁止,确保了协会内部成员不会搞同乡会,否则他/她将会被开除出会。(章程中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协会成员搞同乡会或类似组织的直接予以开除出会的严肃处理。)
其次,干部选拔制度保证协会领导干部思想正派。决不允许协会干部干事以协会或个人名义搞同乡会。第一点我们会做的就是“守好门”:在协会招新的过程中,我们会向每一位意愿加入协会的同学明确我们协会的性质宗旨目标,明确告诉对方不能以参加同乡会的想法参加我们的协会。第二点就是在干部选举上的进一步刷选:任何一位干部都应深刻懂得协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再次,协会指导老师的正确领导。我们协会的指导老师是英文学院的党总支部副书记何伟儒老师。何老师从92年开始就在我校担任辅导老师,拥有多年的指导技巧和经验,更有着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思想。他将会在本协会担任多年指导老师。我们会加强协会与指导老师的联系,从大局出发,相信何老师成为协会的发展的有力支持和保障,成为协会正确发展的强有力导师。在协会筹备的过程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也正是由于何老师的循循教导和我们积极的请教才使协会的筹备如此顺利。
最后,在协会成立以后,我们将会进一步加强我校客家文化研究所的老师的联系。我们会请研究所的教授老师们做我们的指导老师和顾问,为我们进行业务上的指导,保证协会科研项目的学术水平。“客家文化协会”是要学习和研究客家文化。我们以学生的角度,用全新、灵活和现代的思维对传统文化的研究。
我们相信,在学校团联以及其它部门的管理监督之下,在我们指导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在我们协会各种制度的保证下,我们完全能够长远地保证协会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二点,我们完全相信,文化之间完全可以和睦相处,互补共进。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地域广阔,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文化的特点。客家文化协会是由对客家文化感兴趣的同学来创建和经营的。它没有对外威胁性。我们的活动不可能对其它的组织产生影响。如果其他同学对某个地方的文化感兴趣,比如说,徽文化、吴文化、荆楚文化、广府文化、福佬文化等,也可以提交申请,审批后组建协会。这是团体管理办法赋予我们的权力。至于不同文化之间能否和睦相处的问题就不在我们身上了。我们相信以理性的和学术的思想来指导协会的发展是不会发生协会之间的摩擦的。
两千年前的百家争鸣为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繁荣强盛的封建社会打下稳固的思想基础,近一百年来各社会阶层对祖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在跌跌撞撞之中,在否定再否定之后,最终确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些都证明思想的交流对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协会非常乐意和其它的组织交流与合作,包括文化上的、学术上的、业务上的、协会管理上的和私人之间的交流。协会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是筹备小组各个成员的一致看法。我们希望在校园里看到的不仅是欧美强势流行文化的各种踪影(现代舞、音协、漫协等),还应有我多元的中华文明百花竞放的场面。
协会的性质决定我们不会以文化为名义搞小团体。协会之间的矛盾必然存在,但决不会是文化层面上的冲突,也决不会是协会之间利益上的对立,也决不会因矛盾导致的斗争。因为这种斗争是没有理由的和没有必要的。但是协会之间的友谊却肯定会越来越深。一个宿舍,或是由外省人和广东人组成,或是不同地区的人组成,多为生活中的细微矛盾,不会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对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主题。协会是兴趣集团,不是利益集团,之间没有利益的冲突。
第三点,把“客家文化协会”改成“地方文化协会”的认识
首先,从协会的宗旨目标上来说:
说到一种文化,是一个严肃而且渊博的问题。于是我们也应该以一种严肃的心态去学习研究她,这表现在我们专心地、深入地、全面地去学习研究她。“地方文化协会”要求我们对全广东甚至全国的各种地方文化进行研究。一种文化博大精深而我们精力有限,能研究多少呢?客家文化协会是一个学生兴趣团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并不宽裕的课余时间进行全国各地的文化研究,实是走马观花,没有实际效果。而这违背了筹备小组对协会定位,如果不坚持“研究”两字,那么我们协会的学术性价值简直为零,协会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另外,从会员的利益上来说:
从会员的利益上来说也不能改。首先,协会的活动开展难度加大,难以得到保障。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少,四处出击,每种文化都涉及的话,那么我们能学到的就是皮毛。会员的兴趣爱好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对协会失去期望。我们也愧对会员,更重要的是,失去会员的口碑,协会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对会员来说,他不会对每一种文化都有足够的兴趣。如果改变性质,协会就难以周全所有的会员。比方说,在某个时期我们决定学习一下江浙文化,但是在会员中对这种文化感兴趣可能只有一半甚至更少的人。改变会使我们在招新的过程中遇到非常多的困难。因为如果你喜欢篮球,你会选择篮球协会而不是一个大而泛的体育协会。
如果不能为会员做些实事,那么协会的存在就没有必要了。
而如果不改,继续“客家文化协会”,那么我们就可以避免以上两个问题。花所有时间在一个课题上,我们能学到更多更有用的东西,而会员在加入协会时,也是因为对客家文化感兴趣而进来的,于是我们围绕着客家文化所举行的活动就不会说没有多少人感兴趣。
2006年5月29日,《南方日报》转载了一篇由我省省委副书记蔡东士撰写的文章,叫《重视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主要的观点:一.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二.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
在我省,客家地区大都分布在粤北和粤东北方向,地处山区,经济虽然落后,但自然环境也因此非常好,因此,省政府的政策是:不鼓励客家地区发展工业,要客家地区建设成为广东省的后花园。因此,客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今重点放在了文化经济和旅游经济上,而文化,指的就是客家文化。
今天,我们要创立客家文化协会,也就是为了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就是为了顺应家乡地区发展文化经济的方针政策。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响应号召、与时俱进的正确做法。
客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许多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国外也存在着非常多的客家文化研究机构和团体,我们广外大也有一所客家文化研究所。作为一个学术性的学生社团,我们跟北校区的客家文化研究所是朝着同一个大方向前进的。老师们以老一辈的观点在研究,我们用新颖大胆的思想去探索去学习,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祖国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中华传统文化找出路、找接班人。
在这里,我们以十分的衷情恳请学校领导能批准客家文化协会成立。我们会以实际行动,继续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营造和谐的、活泼的、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
此致
敬礼
客家文化协会筹备小组
2006-7-7 很好的一个参考,客家文化有大家的努力一定能与时俱进... 真是越看越惭愧!:L:L:'( 好象用错了字了:“说到一种文化,是一个严肃而且渊博的问题。于是我们也应该以一种严肃的心态去学习研究她”
这句中最后那个字,应该是“它”,而不是“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