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06-10-6 21:03:19

赤溪客家

http://photo.southcn.com/bbs/F350012005.11.10.12.26.572.jpg

世界赤溪客属第五届垦亲会。
(赤溪客家人是在十几年惨烈的“土客械斗”后,由政府安置在赤溪(初期设置赤溪厅,民国后改为赤溪县,现已划入台山,包括现赤溪、田头、都斛等几镇)的鹤山客家人,其绝大多数来自梅州地区。)


台山赤溪半岛三面环海,毗临港澳,原是一块贫瘠的土地,是客属居民历经艰辛开垦出来的。   
    康熙七年,清政府号召内地居民南迁沿海地区,居住在梅州、惠州、潮州等地的客属居民携家眷来到广州府的新宁(今台山)、肇庆府的鹤山、高明等地。咸丰年间,赤溪改为厅的建置,后来又改为县的建置。赤溪是江门地区客家人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总人口3.5万人,而旅外华侨和港澳台乡亲有5万多人。全国政协委员、多次受周恩来总理接见的吴炳昌博士,岭南画派鼻祖杨善深先生,陈宇星将军以及著名的爱国侨领叶观盛先生等都出自赤溪。


赤溪简介 (杨焕勋)
一、概况与历史沿革
    赤溪,偏处珠江三角洲西端,居民全属粤中客族移民。自清同治六年(1867年),分设赤溪厅,历129年。民国元年(1912)赤溪改厅为县,首任知事(县长)为梅县客籍人江秉泰,第十六任知事为本县田头陈用敏。1949年解放后,由本县田头人何仲儒为赤溪首任县长。1953年撤县并入台山县改为第十九区。1958年成立赤溪人民公社,1978年复改为赤溪区,1986年改为赤溪镇,1992年5月划分为赤溪和田头两镇。

二、面积、气候和人口
    赤溪面积720平方公里;陆地533平方公里,海域187平方公里。 赤溪滨临海洋,几近热带,土卑而湿,热多寒少。夏秋多雨水或有台风,冬春有霜夫雪,气候宜人。
    原赤溪厅居民全是客族,共有3,625户,22,590人。解放初期,赤溪、田头人口不足2万,现两镇共有3万多人。

三、山川、海洋、岛屿与旧八景
    原赤溪县内多山,层峦迭峰,横亘全境,林木丰茂,鸟兽成群,水原丰富,溪泉处处。

四、古城墙、高宇与教堂
    赤溪旧有寨垣。分治后日渐倾圮。于解放初期拆毁,现已荡然无存。境内昔多庙宇:有城隍、北帝、关帝、天后、观音等30余间庙宇,分布各处。此等庙、祠在土地改革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尽毁无存。县内原有美国人办的福音堂3处,另有法国人办的天主堂4处。

(图:赤溪晨雾   陈沛霖摄)
赤溪简介 (杨焕勋)
一、概况与历史沿革
    赤溪,偏处珠江三角洲西端,居民全属粤中客族移民。自清同治六年(1867年),分设赤溪厅,历129年。民国元年(1912)赤溪改厅为县,首任知事(县长)为梅县客籍人江秉泰,第十六任知事为本县田头陈用敏。1949年解放后,由本县田头人何仲儒为赤溪首任县长。1953年撤县并入台山县改为第十九区。1958年成立赤溪人民公社,1978年复改为赤溪区,1986年改为赤溪镇,1992年5月划分为赤溪和田头两镇。

二、面积、气候和人口
    赤溪面积720平方公里;陆地533平方公里,海域187平方公里。 赤溪滨临海洋,几近热带,土卑而湿,热多寒少。夏秋多雨水或有台风,冬春有霜夫雪,气候宜人。
    原赤溪厅居民全是客族,共有3,625户,22,590人。解放初期,赤溪、田头人口不足2万,现两镇共有3万多人。

三、山川、海洋、岛屿与旧八景
    原赤溪县内多山,层峦迭峰,横亘全境,林木丰茂,鸟兽成群,水原丰富,溪泉处处。

四、古城墙、高宇与教堂
    赤溪旧有寨垣。分治后日渐倾圮。于解放初期拆毁,现已荡然无存。境内昔多庙宇:有城隍、北帝、关帝、天后、观音等30余间庙宇,分布各处。此等庙、祠在土地改革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尽毁无存。县内原有美国人办的福音堂3处,另有法国人办的天主堂4处。

(图:赤溪晨雾   陈沛霖摄)
http://bbs.southcn.com/forum/index3.php?forumname=guangdongjinshen&job=view&topicspage=60&topicid=69294

花奇参 发表于 2006-10-11 09:20:02

去过赤溪的龙潭和铜鼓湾.赤溪北靠群山南面大海,地理上和台山其他地区有群山相隔,这也可能是当年清政府把客家人集中安置在赤溪的重要原因吧.算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那里的客家村落和台山其他地区的本地人村落有很大区别.

caofeng 发表于 2006-10-12 02:22:33

回复 #1 yanxiuhong 的帖子

难得还有人关心我们赤溪.

chanverfoo 发表于 2006-10-22 09:17:07

请为赤溪的未来出一番力

有时间的话多D返来家乡走一趟吧,不一定要带什么礼物,也不要每人给多少钱,那一份淡淡的心意已经很好了。所以希望在家乡的赤溪人不要有那样的思想。

pengbobo 发表于 2006-10-22 11:56:50

有空来梅州聚聚....

ZHZ 发表于 2006-11-11 12:16:56

今天的赤溪半岛已充满商机,欢迎大家来商旅.

侯梅新 发表于 2006-11-15 05:58:29

去田头看过一次,交通不错,经济好像还是一般。

linqifeng 发表于 2006-11-15 10:24:24

定要到赤溪看望自家人!

ZHZ 发表于 2006-11-16 00:33:23

回复 #8 linqifeng 的帖子

赤溪镇位于广东省台山市东南部,地属珠三角,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万亩,其中水田1.46万亩,山地和丘陵面积34万亩;海岸线长76.6公里,海水养殖面积2.2万亩,可开发利用的海滩涂4.08万亩。总人口3.31万人,旅外乡亲6.5万人。赤溪既是华侨之乡,又是能源重镇。
   赤溪镇具有区位、资源、环境等优势,同时拥有两个大电厂(目前亚州最大的台山铜鼓火力发电厂、腰古核电厂),既是国家批准享有直购电优惠政策的所在镇,又是江门市委市府提出的“一区三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之“南线”开发属地镇,还有香港惰性建筑物料填海造地工程大项目在镇内的白宵湾建设,因此,赤溪镇备受广大人民的高度关注,是一个充满商机的风水宝地。赤溪镇能源充足,交通快捷,公路四通八达,陆路有新台高速公路与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交汇而过,到广州市只需2个小时的车程,到珠海只需1个小时,待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到香港更是近在咫尺。水路有国家一类万吨级港口——鱼塘港,距香港75海里,距澳门48海里,距国际航道仅12海里。镇内通讯发达,已建成有3000皮长公里的光纤电缆通达镇内各自然村,建立了两个联接国际互联网的信息交换平台,程控电话、无线传呼、图文传真等电讯服务遍及全镇。水源丰富,有4个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达3400万立方米;自来水管道直通渔塘港,供水管理贯通全镇,工农业和居民用水十分充裕。电力更是有计划装机10台机组,总容量为900mw的台山火力发电厂,装机600mw的腰古核电厂和11万伏的鱼塘变电站,并且享有国家批准的直购电试点所在镇。
   赤溪地属半岛,土地资源极其丰富。现经营有黑沙滩海浴度假中心、海角城度假中心、客家山庄旅游度假区、国华台电工业观光游等旅游景点,还有风光旖旎、景色迷人、具有古朴民风的大衾岛以及黄茅岛等大小岛屿18个,沿海岸滩环境优美,有“钦头湾”、“鱼塘湾”、“腰古湾”、“大浪湾”、“鹿颈湾”等;境内山峦重迭,有山清水秀,奇特迷人,闻名遐迩的“曹峰耸翠”、“龙潭沸墨”、“猪华石”等,特别是已被列为江门市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的大襟岛,都是兴办旅游度假区的胜地。
   赤溪镇是台山广海湾开发区的核心镇。高标准规划了长安湾工业园区3000亩,目前一期开发了500亩,已有方兴纸品厂、坚辉五金厂在此落户;二期开发的1500亩工业用地,已与农户签订了土地征用协议书,欢迎各位具有独特眼光的厂商前来办厂置业。目前,镇内企业有:东升塑胶厂、松宝木钟厂、三永玩具厂、方兴纸品厂、坚辉五金制品厂、联盛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朝辉制衣有限公司、佳利塑胶厂、东盈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永嘉盛塑胶原料有限公司、美成玩具有限公司、银惠日用制品有限公司、粟米加工厂、粮食加工厂等。
   展望未来,赤溪镇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依托大能源、大项目,早日铺成赤溪环岛公路,使之成为投资者的亮点热点,使赤溪镇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旺起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赤溪腾飞。

张柏林 发表于 2006-12-18 20:58:59

马来西亚张氏乡亲寻根

吾祖籍广东台山赤溪。清河堂,张氏。 玄祖,阿鼎公。 太祖,福昌公。祖,伙旺公。玄祖,太祖,皆为屠户。 祖与林氏结亲,三十年代始迁居海外。现居马来西亚吉隆坡。日寇侵华,太祖亦携妻来马,岁余卒,遗一女一男。今已传二世。与原籍乡亲互通书信至文革乃止 。伙旺公于六十九年卒。遗一子元发公 又名得胜公。元发公有二子二女。祖有从弟名海云公,妻黄氏,亦居马来西亚。祖谱早已失散,可考者为玄祖太组之名讳尔。吾乃元发公长子柏林,今欲寻赤溪张氏与吾有亲者,互告平安,以慰先祖在天之灵。望知情者告吾。在三拜谢。

ZHZ 发表于 2006-12-19 20:32:47

赤溪镇曹冲管区山边村很多姓张的。你上赤溪镇网站http://chixi.tsinfo.com.cn/index.htm问询下。

幽壹 发表于 2006-12-19 20:54:03

原来在粤西的一个客家县没有了,,,

namlow 发表于 2006-12-22 11:30:49

原帖由 chanverfoo 于 2006-10-22 09:17 发表
有时间的话多D返来家乡走一趟吧,不一定要带什么礼物,也不要每人给多少钱,那一份淡淡的心意已经很好了。所以希望在家乡的赤溪人不要有那样的思想。

好号召!!少见多怪.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6-12-22 11:38 编辑 ]

namlow 发表于 2006-12-22 11:34:29

原帖由 幽壹 于 2006-12-19 20:54 发表
原来在粤西的一个客家县没有了,,,
怎样会没有了,,, ?

ZHZ 发表于 2007-1-12 21:21:22

回复 #14 namlow 的帖子

台山客家源流考


广东台山学业中学初二 甘平乐 李奕文
前言

古代的战乱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也使中原发达的文化流传遍中华大地。
战乱,灾难,可歌可泣的往事……

客家人的来源

客家人,其先世俱是中州黄光间遗族,于晋汉间因中原板荡,五胡乱华,遂多渡江南于江,浙,闽,赣诸省。至五代南汉以迄宋室,播迁岭海时,因于根从护卫皇室避乱,复由福建的汀州,江西的赣州转徙南下,分居于梅州全属五县,潮洲、循州大部分地区,以及北江(珠江北部主要支流)流域所属区域。其后各地生殖日繁,于明末清初,又多迁移于广州府的番禺、东莞、香山(中山市)、增城、新安(宝安)……新宁(就是我们台山),肇庆府以至如今湛江茂名等地,或营商寄寓,或垦辟开基,都先后定居、入籍。
大埔县人林达泉所著《客说》:“岭表(梅岭南北)客家多中原衣冠(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之遗,或避汉末之乱,或随东晋、南宋渡江而来,其语多含中原之音韵,与土音不同,故概以客民视之,遂谓为‘客家’。”凡说客家话者,虽其声音各因水源之变异,微有高下,但一经接谈,一般都能互相听懂,与河南光州、光山、故始等县语言无甚差异。

客家人的一支血脉——赤溪
土客相斗

各县的土著原住民与客家人相处数百年来,一向并无互相猜疑。咸丰四年,红巾贼四起,恩平的土匪围攻县城,知县郭象晋专门招募客家兵勇抵御匪贼。后来他们还陆续攻破沙河、江门、长沙等贼营,并擒获土匪头目将其处斩。省宪听闻后,赞扬客家人英勇,嘉以奖赏,命地方率领客家士兵继续搜剿剩余土匪。那时为贼的多属于土著人,他们知道客家兵勇要歼灭自己的消息后不禁心惊胆战,于是四处散播谣言,谎称客家官民准备铲除土著人。其他的土著人被其迷惑,因自己的方言与客家人不同,无法沟通,故协助土匪掠杀客家人。客家人也不甘示弱,对土人进行挑衅,双方发生流血争斗。当时发生冲突的只有鹤山县,其他县安然无恙。然而土匪们变本加厉,其他县的土著和客家人也纷纷开始了惨不忍睹的仇杀。
客家人寡不敌众,弱不敌强,一些地方的客家人逃退到赤溪,如冲蒌、五十、四九(学业中学所在地)、深井、隆洞、三合等镇内居住着的许多客家人。那时赤溪为厅,直属广州府管。
咸丰五年九月,浮石士绅赵树藩等人,知道以自己的力量并不足以诛灭客家人,捏造“赤溪客家人多数属于红巾贼余党,他们窜聚在赤溪劫杀土著,声势浩大”等谣言,哄骗省县派兵前往赤溪剿灭客家人,还要许多人到各地宪衙门呈诉。总督瑞麟素知土著人与客家人因为方言各异才互相残杀,不被谣言所惑。只是巡抚蒋益澧刚刚上任,不知其中原因。他听见众多土著一同控告客家人的罪恶,于是相信客家人实为匪贼,批准剿办。二月官兵进攻田头(客家聚居地),不能攻克下来。六年三月,蒋巡抚亲自率领大军出阵,当他到冲金山眺望田头,每当战事结束,即农满天畴,妇任樵采,耕薪守御,咸来秩序,而且还有儿童读书的声音。所谓“耕田不做贼,做贼不耕田”,蒋巡抚看到此番景象后沉思良久,后悔不已。为补救过失,他到赤溪去劝服客家人放下手中武器,与土著联和。自此两者融合相处,共享春秋,省府更将赤溪厅改为赤溪县,就是今天的赤溪镇。

文化教育

几百年来,客家人在赤溪镇融洽地生活着(其他客家人多为一样),不断奋斗拼搏,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教育子孙重视文化,把客家精神发扬光大,世代流传。即使流落四方,也要处处无家处处家!终于开垦出自己的土地,创造出独特的文化,绘画出今天的辉煌!
风俗民情——“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诗中蕴涵的一种热情的欢待,钱中书笔下的《边城》更是描绘了一种特殊的民情。风俗,可见是一村一小异,一方一大变。而赤溪镇东西南三面濒海,北方山峦环叠,与内地交通隔阂,故风气习尚,亦颇殊焉。
立春日啖生菜,饮春酒,以迎生气;正月初一为元旦,天未亮皆背酒、牲醴祀祖先。遇人必拱手道喜。预备大笼糕(即元糕)、米堆、花生等,延接宾客。而是日,俗多食素,若食荤,初二日始行之。是早未谒祖,出门先向五行家所称吉方之神庙行香,谓之“迎财神”。初三日送穷鬼。自除夕至初三日,始扫地,携香纸送于路旁,谓之“送穷鬼”。是日男女不出门,恐遇穷鬼,迷信者也。七月七日晒书箱,浴衣裳。各妇女谓天女七姐降凡。于天未晓时汲河水灌贮之,经年不腐,谓之“圣水”,可疗热病,而无乞巧之事……
方言——每个地方都拥有自己的方言。中国传统的“八大方言”即北京方言(北京话)、吴方言(上海话)、湘方言(长沙话)、粤方言(广州话)、客家方言(梅州话)、闽南方言(厦门话)、赣方言(南昌话)、闽北方言(福州话),也包含了客家方言在内,可见客家方言自古流今,在中国影响之大,而且保留着古代汉语的成分。
父母,统称曰“爷娘”,亦曰“爷哀”;祖父曰“阿公”,祖母曰“阿婆”;曾祖父曰“公太”,曾祖母曰“婆太”;妇人称君舅曰“家官”,君姑曰“家娘”;子之妻曰“新妇”;妻父谓之“丈人老”;妻母谓之“丈人婆”;愚谓之“蠢”,亦谓之“戆”;啼哭谓之“噭”;吐,谓之“呕”;回,谓之“转”;立,谓之“企”;卵谓之“春”亦即“蛋”;凡鸟雀谓之“雕”;被一床曰“一欢”,席一具亦曰“一欢”。
客家民歌——唐诗传诵古今,宋词至今不衰,元曲流芳千古。诗歌就是中华文化生命中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河的左岸是我过去珍藏的记忆,河的右岸是我憧憬的希望,飞溅的河水拌夹着忧伤与欢乐浩浩荡荡奔向下游!我珍爱他们,他们给予我书海中的乐趣,,赋予我创作的源泉!诗歌是“生命”的精华!而客家民歌可以说是客家文化的精髓。她以诗句里蕴涵某种事物:
头哥岭顶坐(老虎),二哥下水摸田螺(鸭子)。三哥买鸡不用秤(老鹰),四哥买谷不用箩(老鼠)。
客家民歌体现出客家人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对任何一样事物的加以丰富的想象。客家民歌可以说是客家人的文化精髓,不过更准确的说,它是客家人性格和文化习俗的赞谱。
堂名——客家可谓是一个“百姓村”。其每一个姓都创造出一个特殊的代称——堂名。它并不是古代乡亲们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而是象征着一种特殊涵义,或是一些典故应变的,或是用来纪念一些功绩辉煌的祖先。新春在即,所贴对联就是多以堂名为义,希望子孙能看透文字里头的表达,感悟到祖先的遗志。
杨(四知堂):一个可能上过初一历史或政治的同学都知道的典故流传下来的。《后汉书》中的《杨震传》有说,杨震为官正直,曾举荐王密当昌邑县令。后来王密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带着礼金深夜去拜访他。杨震坚决不收。王密说:“深夜没人会知道的!”但杨震严肃地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后来,杨震的子孙为了缅怀祖先的高尚品德,将自己“家堂”取名“四知堂”。
其余还有很多,如:甘(渤海堂)余(凤彩堂)张(清河堂)黄(江夏堂)谢(宝树堂)刘(彭城堂)……
教育——自古以来文化教育是客家人生活中全部信仰。他们把一切希望寄托在读书上,教育子弟一定要捧书本啃出个名堂来。如现在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在几百年前,某两条村:穷到掉渣的“客家村”和富甲一方的“富人村”,一次他们两条村子相争一块尚未开垦的田地,“客家村”很想得到这块土地用以解决温饱问题,但“富人村”坚决不让步。事情越弄越大,惊动了官府。是时,该县的知县大派人力去调查两村的情况,虽然“富人村”把大箱大箱的银子送给知县,最后他把那块地判给了“客家村”。他绝对不是偏帮,而是他调查到客家村的人虽然温饱都成问题,却把子女送去学校读书,相反“富人村”钱虽多但却不让子女受到教育。他坚信富人村目前虽富,但不久的将来也会被子孙败光,那块土地肯定会被弄砸;而“客家村”的人虽穷,但他们的子孙学到了知识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那块土地肯定会人杰地灵!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海外侨人不忘祖先遗言,发扬客家精神!鼎力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用自己血汗凝聚的金钱捐建学校,成立奖学金基金会。师生们得到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到了鼓励,成绩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有成就的人饮水思源,又支持下一代的学业。不断的循环,校园越来越美,奖学金越来越丰盛,成绩愈来愈辉煌!如“赤溪中学”,可能这个名字没有多少个人听说过,因为这是一间平凡到不可以再平凡的学校,从前可能在全市的众多学校数来是第N名(虽说客家人很重视文化,但由于种种客观的因素,教学质量始终不能提高)。但最近几年来成绩突飞猛进,中考上重点线的人数破了“鸭蛋”的记录,而且一年比一年好,由第一年的一人上升到第二年的十人,第三年的二十五人。以前考进重点学校可以说是天方夜潭,比上天摘星星下海捞月更没可能,记得第一年考上重点的同学被誉为“熊猫”,比古代高中状元更风光。而如今,考上重点已经不是稀罕的事了。
或者有人说他们关注的仅仅是金钱,他们只是受到了金钱的推动才拼命地读书。但我觉得,他们不是在金钱的推动下成长的,使他们得到力量的是一种真正的推动力——“乡情”!

今天的辉煌

黑暗的泥屋,破旧的衣裳,鄙贱的食物;土地的争抢,土客的仇杀;血汗的飞溅,空无的收获……岁月的流逝冲洗了一切历史的污迹。新中国成立,社会稳定;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浓郁乡情,幻化出今天的明朗!
今天的客家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全面的提高。赤溪镇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式的腾飞!
缘由其资源丰富,是投资的热土。许多客家人都出国谋生,有的在外面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们“一饭千金”,不忘家乡的养育之恩,大力支持家乡的建设!如今,每年举行一届“世界客家恳亲大会”,全世界的客家人踊跃支持参加,都希望自己能为家乡出一份力量!他们的宗旨是:家乡的明天是自己今生全部的信仰!
于是——
衣冠整齐的乡亲春风满脸乐舞蓝天,生猛力盛的海味安详沉睡在豪华宽面的大桌板上;满目琳琅的名牌家电占据了昔日“荒芜人烟”的角落;婉转飞扬的音符蹦蹦跳跳缭绕街头;朗朗激情的书声超越国界飘扬四海;辉煌耀眼的成绩蒸蒸日上直冲云霄;笔直宽阔的水泥大道密牵人民生活;生气勃勃的洋房欢笑村庄城镇;巍峨的亚洲第一火力发电站耸挺铜鼓,宜人的“赤溪夏威夷”黑沙滩丽诞海边;文化特色在“客家山庄”山顶秀人,阳光海滩与“海角城”互相生辉;温饱子孙的咸围相继拦海露面,万顷山林披上新装,树木春笋般破土见阳,矿源丰富的角嘴矿场火热动工……这些这些都是客家人的团结力量凝聚,文明智慧的结晶。
参考资料:《赤溪县志》
访问人物:
甘运兴(甘平乐的爷爷),男,65岁,农民
石华:男,51岁,木材店老板。
老陈:男,55岁,杂货店老板。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赤溪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