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136302 发表于 2006-10-3 17:04:07

河源“闽南村”史话

河源“闽南村”史话

  埔前镇泥金村人离开原住地福建400年闽南乡音仍未改,这一奇迹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能否续写
  
    在本村,他们讲闽南话;出了村,他们讲河源话、普通话、白话……
    这个村,就是源城区埔前镇的泥金村,毗邻市高新区。
    闽南话,在泥金村已流传400年。今天,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一辆辆推土机、泥头车的驶来,这里的闽南话能否继续传承?
    
  400年前从福建漳州迁居埔前
    泥金村位于东江河畔,荔枝、龙眼甚多。整个村庄,仿佛置身于一个大果园之中,该村近500亩的舟坝果场,与园中园景区融为一体,形成一道优美的景观。这里多数农民的房子前后,也种有果树,有的还围起来,成了小果园。
   走在泥金村,你很难发现这个村与埔前的其他村有什么不同。若他们开口说话,你就会发现,他们说话的口音与其他村的人完全不一样。
    泥金人说的是闽南话。
    泥金人的祖先难道来自闽南吗?
    泥金村有2900多人,共有4个自然村,分别是坝心、上围、天湖、茶湖,其中约九成村民姓黄。黄氏祖先源自何处?据1995年修编的《泥金黄氏族谱》记载,泥金黄氏祖先生于福建省漳州龙溪县南州外30公里一个叫“金竹坪”的地方,后迁居至河源泥金。
    在大多数泥金人眼中,今年78岁的黄志梅老人是一部“活的村史”,当年他是修编《泥金黄氏族谱》的主要成员,1980年代前,他是埔前公社的一名干部。他说,修族谱时,他们根据村里众多年纪比较大的老人的回忆和搜集到的资料推算,泥金黄氏祖先应是明末时期由漳州迁居到河源的,至今有400年历史。
    至于为何选择泥金这个地方,黄志梅的说法是,泥金黄氏的祖公叫黄应杰,携同家人先迁至梅州、惠阳等地,后选择泥金开基。在黄应杰眼中,泥金位于东江边,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块风水宝地。
    泥金黄氏现已传至第17代人,黄志梅属第11代人,在泥金村,他的辈份特别高。
    如今,泥金村还有不少上百年的龙眼树和荔枝树,长得枝繁叶茂。村里还保存有两栋三层高的豪华型百年老房子。一些泥金人根据这些现象判断,泥金村黄氏祖祖辈辈在这里应该生活得不错。
    
  家家有本《黄太祖峭山公训子诗》
    泥金村的黄姓人家,家家有本《黄太祖峭山公训子诗》,巴掌大小,手抄本。《训子诗》里有23首诗,分“外八句”、“内八句”、“训廿一子诗”。
    据黄志梅介绍,《训子诗》是1995年修族谱时整理出来的,后分发至泥金黄氏各家各户。
    “‘外八句’在黄氏后裔中流传最广。”黄志梅说。
    对于《训子诗》的来历,黄志梅根据前辈的记忆和收集到各地黄氏族谱资料记载,大致如下——
    黄氏的老祖公叫黄峭山,后人尊称“峭山公”,是福建邵武人,黄峭山有3位夫人,分别是上官氏、吴氏和郑氏,也就是黄氏后裔传说的“黄氏祖先是一个老祖公,三个老祖婆。”黄峭山为了让儿子们自立自强、自图发展,分家前给21个儿子各赠诗一首,其中3位夫人各留1个儿子在身边,其余18子各奔天下,创家立业。为了使散至各地的黄氏后人能够互认互助,黄峭山又留“外八句”、“内八句”诗,“外八句”给外出的18个儿子,“内八句”给留在3位夫人身边的3个儿子。
    “据祖辈人说,黄氏后人若流落他乡遇到同姓人,能咏‘外八句’,就可获得钱物资助返乡;能咏‘内八句’,则可留宿。”黄志梅说。
    上网搜索,可以发现,黄志梅所说的黄峭山,是一个相当著名的人物,在千千万万的黄姓家族中,其知名度绝不亚于黄歇、黄香、黄庭坚诸辈,真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黄氏始祖的“峭山公祠”现仍完整地保留于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上井,黄峭山及3位夫人墓地也座落于此,成为邵武市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骏马堂堂出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深居外境犹吾境,久住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念祖宗香;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黄志梅说,这就是“外八句”,意即激励黄氏后人要外出大胆创业、扎根他乡又不忘祖宗,这也是他们的祖宗遗训。
    据传,黄峭山所处的年代为唐代,是“百善孝为先”的年代,“父母在,不远游”是当时的行为准则。而黄峭山却大胆让儿子们各奔异乡,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激励黄氏后人创业八方,事业有大成者不计其数。
    “‘外八句’差点在泥金村失传了。”黄志梅说。
    1956年,当时的黄志梅还是名年轻人,是埔前公社的一名干部。这一年,他到珠海斗门县出差,晚上住招待所共一个房间的是一名福建人。黄志梅与这名福建人拉家常,得知这人也姓黄,是一名工程师。让这名福建人感到惊奇的是,来自河源的黄志梅说话竟然跟他很相似。后来这人问黄志梅知不知道“外八句”诗,黄志梅说不知道。
    “这人告诉我,黄氏后人都知道‘外八句’。”黄志梅回忆说。
    回到泥金村后,黄志梅就问村里的老人,村里的老人就给他背出来了“外八句”、“内八句”。原来那时能识字的人少,《训子诗》只能以口相传,少有文字记载。
    “到1995年修编《泥金黄氏族谱》时,我们整理‘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即《黄太祖峭山公训子诗》,发给泥金村黄姓人家。”黄志梅说,“现在泥金村的黄氏人,连小孩子都会背‘外八句’,以铭记祖训。”
  
  “大年初一吃斋”习俗沿袭至今
    大年初一,是中国人认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然而在泥金村,黄姓人家早饭只能吃斋,意为可化解一年之“灾”。
    “以前是大年初一至初三吃斋,后来只在大年初一吃斋。”黄志梅说,“这个习俗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慢慢改变,现在只在早上这餐吃斋。”
    黄志梅还认为,泥金黄氏人除了说话与周边村不一样外,“大年初一吃斋”这一习俗与周边村的人也“有点不同”。
    “但总体来说,泥金黄氏人的生活习俗与埔前其他村大体差不多。”黄志梅说。
    黄石明也是泥金人,在泥金小学教书,当[被问到“泥金黄氏人的生活习俗与别的村有何不同”时,沉思片刻,说:“大体差不多。”
    400年来,泥金黄氏人在与当地人的交往过程中,许多有个性的东西慢慢同化了,或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了。“黄氏祖先不许后人学理发、阉鸡之类的手艺活,不准同姓通婚,等等,但现在大家就不必遵守了。”黄志梅说。
    泥金村人给外村人的印象是一个字:蛮。
    在一些泥金村黄姓老人的记忆中,泥金人与东江对面的紫金县临江镇一邓姓家族发生过械斗,与周边村一陈姓家族也发生过械斗,都“大获全胜”。那些人说“泥金人好蛮,不怕死”。
    黄志梅认为,这一现象说明,泥金黄氏人很团结,在那样的时代也必须团结。
    改革开放后,大批泥金人外出创业、打工,在外面成家立业。黄志梅说:“自解放后估计外出的泥金人共有1000人左右,其中有当大老板的,也有不少厅局级干部。”
    
  与正宗闽南话尚有较大差别
    当然,最能体现泥金人特色的,还是他们的闽南话。
    泥金村的闽南话,被当地人称为“泥金土话”。
    1950年代土改时期,一外地工作队进驻泥金村,因听不懂泥金土话,好难开展工作。据黄志梅回忆,当时的工作队队长是河源县黄村人,讲的是河源话,一些泥金人因对工作队不满,便用泥金土话骂他们。

在解放后至1980年代前,埔前公社的干部若要分工驻村开展工作,没人愿意来泥金村,原因很简单,听不懂泥金土话。
    据河源、梅州等地的黄氏族谱记载,粤族黄氏几乎都是黄峭山后裔,其中不少也是福建迁居过来的。在这些黄氏后裔居住地,能保留原住地方言的非常少,多数被同化了。为何泥金黄氏人至今还能讲闽南话呢?
    “与其他地方的黄氏后裔相比,我们村里人多,村民居住比较集中,村民在一起都是用泥金土话交流,有一个好的语言环境。”黄志梅分析认为。
    “但是,严格地讲,我们说的闽南话与正宗的闽南话也有了很大差别。”泥金小学语文科组组长黄珍平说。
    “长期以来,泥金黄氏人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了说河源话、白话、普通话,现在泥金黄氏人形容自己是‘见到什么人就讲什么话’。也正因为学会了这些话,反过来又影响了泥金土话。”黄志梅说,“现在泥金土话里杂话很多,跟闽南话相比,只有70%的相似了。”
    
  泥金村闽南话还会讲多久
    在泥金村,立有一铁皮做的公示牌,上面写着:“市高新区二期征地范围”。
    泥金村北靠市高新区,现在,一批推土机、运土的泥头车已开到了泥金村北面不足200米的地方。
    作为农村的泥金村,随着河源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里的工厂会逐渐增多,这里的村民会逐渐融入城市,终有一天泥金会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将来我们与外地人打交道的机会会越来越多。”一名在市高新区用摩托车拉客的泥金黄氏人说。这也意味着将来泥金土话中杂话会越来越多。
    在这一情势下,泥金土话会不会逐渐消失呢?
    “应该不会。”黄珍平说,“因为我们这里村民多,而且村民之间交流常用泥金土话。”
    黄志梅却没有这么乐观,他认为泥金土话将来会改变很多。他说,现在外出工作的泥金黄氏人,说的泥金土话就“不像话”了。
    黄志梅说他有两个儿子在河源市区工作,孙辈们就不会说泥金土话了。
    黄志梅的说法似乎也有道理,一名村民称,将来泥金村工厂多了,村民一出家门碰到的大多数是说普通话和河源话的人,也就自然不讲泥金土话了,时间一长,难保泥金土话不变;再说,泥金土话400年来变化不大,也是因为泥金人与外界打交道还不够多。
    当外地人挟着普通话及各种方言不断涌进泥金村时,这里的闽南话还坚守得住吗?

网转:天涯社区http://cache8.tianya.cn/techforum/Content/204/6453.shtml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6-10-3 17:05 编辑 ]

huangvudik 发表于 2008-3-17 23:45:10

一定能守住,只要闽南歌还能被传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源“闽南村”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