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一家亲 发表于 2006-9-27 22:57:26

潮汕半山客人热爱桑梓

潮汕半山客人热爱桑梓


    一、寄“批”瞻眷
    寄侨批赡养眷属。早期到南洋谋生的人,多数是单身年轻男子,稍有收入即寄批(钱)回故乡瞻养家眷。二战前泰国有110家批局。沿用《千字文》的次序作为发批的顺序号,按船期发批。资料表明,1919年从泰国汇入汕头的侨汇,已有2100万多银元。(抗日战争时期,侨批基本中断)解放后,侨批在相当长的时间仍然存在着,1991年,“暹罗银信局公会”宣布结束侨汇业务。
    据饶宗颐《潮州府志》记载,民国期间,揭阳侨汇金额居各县首位,约占全潮州侨汇的15%。解放后,侨汇最高年份达人民币一千万元,最低也在300万元以上。解放后36年总计侨汇收入达人民币19247.58万元,美元397.75万元(见1993版《揭阳县志》)。其中半山客华侨汇款占相当数量。
    二、支持革命
    华侨素来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丰顺半山客华侨冯灿利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暹罗同盟分会,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后又积极支持祖国抗日战争,1939年被委任为暹罗中国国民党海外执行委员会主席。
    华侨与祖国安危息息相关,利害一致。为了抗日救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1937年成立“暹罗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会址设在曼谷,主要领导人之一邱及是半山客人。该会开展一系列活动。如:为中国抗日战士募捐寒衣、抵制日货,惩戒汉奸、组织读书社、出版《我们的话》和《真言》等刊物,还运用演讲、演戏和散发传单等形式,宣传祖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印度丰顺华侨陈霖初,向各地华侨募捐抗日,受到国府主席林森款待。泰国半山客华侨贝子端(曲湖人)医生,率医疗服务队回国开展抗日战地救护伤员。
    抗战期间,领导600万南洋华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1938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成立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要工作是发动侨胞为祖国抗日捐款,从1938年lO月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暴发,南洋华侨平均每月捐款达1000万元国币,这个数字人致可养活全国300万抗日正规军,该“总会”还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机工服务团。即征募汽车修机驾机人员。通告见报后ll天,第—批机工80人就离开马来西亚启程回国,从1939年2月至9月、共组织15批3192人。有的熟练技工,在新加坡月薪为200元叻币,相当于1300元国币,宁愿不要这高薪,却乐意取30元国币的月薪。还有四位华侨女青年,女扮男装,义无反顾参加“机工服务团”河婆井下楼蔡典欣、蔡三如等在马来西亚参加第三批机工队回祖国抗日。河婆马头村黄国政出任马来西亚柔佛州“筹赈会”主席。河婆陂尾楼刘南辉,在1941年日寇侵占吉隆坡后,参加当地抗日游击队。
    1946年前后,由邱及任社长的泰国《真话报》等积极向华侨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解放战争实况,激励热血华侨青年回国参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三、热心公益
    华侨具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一旦事业有成,就必回报故土。
    光绪三十二年(1906)丰顺半山客人暹罗华侨徐同慎、徐细养、徐明文等捐资创办埔河乡东海学堂,宣统二年(1910)徐明文捐资在故乡黎头山创办振东学堂。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为兴建河婆中学,东南亚华侨捐大洋4.7万元(其中马来西亚华侨黄炳南首捐大洋12000元),华侨曾兆春独资捐建培英中学(今北山中学)。
    丰顺县改革开放以来,旅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共捐资人民币1亿6千多万元举办社会福利事业,这些多数汤坑一带的半山客人。
    揭阳县自1979年至1985年,华侨捐资兴建学校人民币1715.19万元。赠汽车316辆(见《揭阳县志》)。揭西县1978年单1988年华侨共捐资3000多万元,新建、扩建中、小学校80多所(见《揭西县志》)。1978—1998年,揭西半山客的华侨华人捐资兴办公益事业达人民币1亿多,揭东县半山客的华侨华人捐资兴办公益事业达人民币5千多万元。
    四、投资建设
    泰国郑明如(祖籍丰顺县)除慷慨捐资建设故乡中小学外,率先签订泰中合资经营汕头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潮汕半山客人热爱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