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氏族谱翻印版
第二章蓝氏族谱翻印版
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三台县南路女土乡地名侯家沟庙子湾誊于蓝春发之宅内,民国十五年 丙寅十二月二十日侯仁星抄。
蓝氏汝南源流历代宗源:
国太史经筵讲,官古○,书于金精山房。
(始祖蓝昌奇)。神农皇帝,来【注:到】二世,三(世),产育不全。
帝初开市,商贾贸易,制耒耜永,强其风上,粮食虽兴,颇有丰荒之处,莫接赈济之,方至帝世始以○,通天下之商贾,聚天下之货物,○○○○○,得便而用之,自此始也。阴阳已判,世间禾季,(丰)荒不测,帝位方通,商贾代代,民效古风。
帝榆(罔)本世,古无定姓,呼唤失宜。帝因姓(生)子,以蓝赐之,制为定额,万古钦依。
(盘)自开辟以来,人无定姓,官无定爵。榆罔帝通,空桑之中,有熊国君,贡秀一株,值后宫降一(子),帝欢遂以贡蓝赐子为姓,取名昌奇。
火旺公,(盖)炎帝时以火纪官,犹今爵级者也。古天○○,赐姓是初为,古今相承不外求,圣旨已传,蓝(氏)千秋,蓝万载,永钦依。
昌奇在世,受姓膺爵,君命是从,嗣续永远,蕃昌无昌,绵绵不息,日月同终者,君父赐姓,取名秉兴,从其父所主。
(盖)我昌奇,(膺)承父赐蓝作姓,即此制为定额不变,嗣续绵绵,(嗣)后子孙布列:冀、青、幽、梁、荆、豫、扬、雍、徐九州之。(蕃延)之盛,遍诸天下者,此公一人之所致也。【注:自古以来,人无固定姓氏,官无固定的头衔级别,很不好称呼。帝得一子,想取姓名,喜见后宫中有一株贡蓝,帝以贡蓝赐姓给儿子,取名为昌奇,以“蓝”为姓氏,从此固定下来,世代相传。】
一世
蓝氏封姓太始祖讳昌奇公。古无定姓呼唤,在炎帝时,其帝都于空桑(今山东曲阜)之中,有熊国君,贡蓝树一株,值帝降生一子,遂以贡蓝赐子为姓,取名昌奇,荣封爵于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县)矣。故昌奇公为汝南蓝氏受姓太始祖也。
诗曰:
受姓荣封爵汝南,根深蒂固实夸堪;
一株结子传天下,府府州州胜日蓝。
祖妣风氏,继娶妣姬氏。子二:1、原吉,2、原善
二世
原吉系汝南二世人氏。公遍观大地烟尘且消,然习农桑,修身养性,承先启后,创业立家,育蓝树益竞秀,培桂蕊而飘香。
诗曰:
启后承先政气浓,歇蓝树下赏春风,
感怀世事荣千绪,览透繁华破万重。
公生于有熊氏三年(乙丑)寿九十八岁。配孙氏,子三:1、孝基,2、申行,3、高淫。
三世
孝基生性骁勇,器量宽宏,聊看时势如局新,发奋图强,扶摇直上。
诗曰:
神州无处不花城 , 水秀山青岁月更;
立志再能传世业 , 扶摇万里奋鹏程。
公生于有熊氏三十年(癸已),寿年八十九岁。配姬氏,子三:1、衡公,2、驷公,3、雍公。
四世
衡公生于有熊氏六十年(壬戌),寿七十一岁。配姜氏、赵氏。子二:1、成有,2、良夫。
五世
成有 生于有熊氏八十七年(己丑),寿七十八岁。配孙氏、高氏。子四:1、鸣公,2、湖公,3、章公,4、秀公。
六世
鸣公生于少昊金天氏十五年。寿七十二岁。配姬氏,子二:1、正公,2、近公。
七世
正公 生于少昊金天氏四十二年甲申,寿六十岁。配戈氏,子三:1、植公,2、羡公,3、克公。
八世
植公生于少昊金天氏七十二年甲寅,寿九十六岁。配仇氏,子一:康公。
九世
康公生于高阳氏十五年辛已,寿六十九岁。配姜氏,子四:1、志文,2、可琼,3、去疾,4、广汉。
一0世
志文 生于高阳氏四十二年戊申,寿七十八岁,配黄氏,子三:1、东实,2、源休,3、景文。
一一世
东实生于高阳氏七十年丙子,寿五十三岁。配杜氏、孙氏,子四:1、定公,2、迎公,3、彤公,4、绎公。
一二世
定公生于高辛氏二十五年己丑,寿年五十二岁。配贾氏,子三:1、葱公,2、绍公,3、卫公。
一三世
绍公 生于高辛氏六十年。配夏候氏。子二:1、运公,2、毅公。
一四世
毅公 生于陶唐氏十一年甲寅。配仇氏,子三:1、壮公,2、辉公,3、艽公。
一五世
壮公生于陶唐氏三十一年,寿五十五岁。配宋氏,子三:1、旬公,2、烟公,3、因公。
一六世
旬公 生于陶唐氏五十三年丙申。配朱氏,子三:1、柱公,2、葵公,3、向公。
一七世
柱公生于陶唐氏七十四年丁巳,寿六十二岁。配姜氏,子三:1、美公,2、善公,3、拱公。
一八世
善公皆守先业,不耕则医,人呼为农。公夏明水道,佐禹治水,功盖天地,黎民颂德,及禅都安邑,公从之。以枚子孙,袭作为农,医遂不传。人赞曰:大荒之世,洪水滔天。咨禹治水,世业不传。功让左右,职任后先。扶之定国,重安土迁。
诗曰:
全心全意为人群,沭雨栉风志远征,
凿渠排洪攻恶浪,佐皇治水建奇勋。
公生于帝舜六年丙戌,寿六十九岁。配高辛氏,子三:1、仪公,2、徽公,3、通公。
一九世
仪公生于帝舜三十四年己末,寿八十二岁。配姬氏,子二:1、选公,2、岳公。
二0世
选公生于夏启七年庚寅,寿四十七岁。配贾氏,子二:1、含英,2、青林。
二一世
含英生于夏仲元年壬戌,寿八十二岁。妻孟氏,子一:彦云(文)
二二世
彦云(文)生于夏仲康十二年。配姜氏,子二:1、殷公,2、起(启)公,公父子奉帝妃奔月,及少康复国,封邢候,遂居邢台。
二三世
殷公生于夏少康二十一年,配贾氏,子三:1、周公,2、振公,3、兴公。
二四世
周公生于夏少康五十二年,袭爵邢候,并想尽忠,寿年五十五岁。配姬氏,子二:1、段(瑕)公,2、己公。
二五世
已公生于夏后槐十年庚午,兄弟袭爵,明于科事,极有才干。配赵氏,子三:1、贞公,2、尚公,3、员公。
二六世
贞公 生于夏后元年己已,公守勃海时,民疾大行,遣方药以疗民,民得全治。配胥氏,子二:1、谦公,2、让公。
二七世
谦公生于夏不降十四年甲戌,寿六十七岁。妣朱氏,子四:1、亨公,2、茂公,3、贲(贵)公,4、丰公。
二八世
亨公生于夏不降五十二年。配孟氏,子二:1、绣公,2、锦公。
二九世
绣公生于夏后楷十八年。配乐氏,子二:1、梁公,2、楷公。
三0世
梁公事帝孔甲,官司农,因孔甲不修善政,深信谗言,亲小人,远贤臣,公谏而不听,退处平阳。
诗曰:
目睹皇廷亲小人,不修善政远贤臣;
吾公甘苦同群合,退处平阳乐度春。
公生于夏后庐十九年。配欧阳氏,子二:1、敖公,2、凝公。
三一世
凝公夏末事桀,桀暴虐无道,荒淫虚度,公弃官隐长安,以度年华。
诗曰:
无道昏庸帝王,荒淫虚度引灾殃;
我公抱怨弃尘,且隐长安候曙光。
公生于夏孔甲三十年。配姜氏,子五:1、修公,2、昂公,3、尊公,4、彝公,5、喻公。
三二世
喻公生于夏后癸三十年己卯,公隐长安,寿四十五岁。配房氏。子二:1、霖兴,2、应时。
三三世
霖兴生于夏后癸四十八年庚寅,寿八十二岁。妣方氏,子二:1、光公,2、良公。
三四世
光公生于大甲十七年甲子,终年五十八岁。妣徐氏,子二:1、环胜,2、次溟。
三五世
环胜生于商谭丁十六年甲子,终年六十六岁。妣钱氏,子六:1、琦公,2、瞻公,3、杰公,4、儒公,5、昭公,6、赓公。
三六世
琦公公于商太庚十九年,随父居外,配黄、陆氏,子三:1、从礼,2、大化,3、熙和。
三七世
从礼生于商雍己八年,长以射,人谓之蓝神箭,终年八十二岁。妣姚氏,子二:1、烈公,2、澄公。
三八世
烈公生于商仲丁十三年。寿六十二岁。妣李氏,子三:1、阜寅,2、自量,3、元崇。
三九世
自量生于商祖乙五年庚子,公勤学好问,寿三十六岁。妣姜氏,子二:1、森公,2、蕃公。
四0世
森公公从祖地长安迁南安兴家立业。恐先代祖宗失传,仿仪公日记,自始祖昌奇四十代世次原委改画于布授子曰:“守恭替日,家世传延,毋毋厥先,绳绳勿替,于斯万年。”
诗曰:
福星一路辞长安,创业兴家何惧难,
气吞烟水千层阔,南城花好对门看。
公生于商祖辛十二年,寿六十三岁。妣和氏,子二:1、存敬,2、恭守。
四一世
存敬生于商祖丁三年戊戌,配夏氏,子二:1、雄公,2、俊公。
四二世
雄公生于商南庚二年己已,终年四十一岁。妣陈氏,子二:1、肇(兆)祥,2、晖吉。
四三世
肇祥公自南安迁移南阳平原乡开基,读书乐耕,为卧龙隐逸之先辟者。
诗曰:
游遍南阳且寄寓,不毛僻野隐鸿儒;
乐耕尚有青云志,辟出卧龙地一区。
公生于商盘庚二年庚午,寿七十九岁。妣古氏,子三:1、接公,2、循公,3、援公。
四四世
接公生于商小辛二年庚午,寿七十九岁。妣姜氏,子三:1、萧(肖)生,2、九禄,3、彖盛。
四五世
萧生(肖生)生于商小乙十六年甲辰。配林氏,子三:1、荣公,2、陶公,3、夷公。
四六世
荣公生于商殷武丁二十一年。配孔氏,子二:1、苓公,2、鼐公。
四七世
苓公生于殷武丁五十八年。配秦氏,子三:1、立公,2、叶公,3、载公。
四八世
立公生于殷祖甲十一年辛巳。配姜氏,子二:1、全位,2、仲文。
四九世
全位生于殷庚子十四年乙卯。配徐氏,子四:1、景公,2、扬公,3、琏公,4、奕公。
五0世
景公生于殷帝乙十四年癸未,终年五十七岁。妣孟氏,子三:1、澍公,2、储公,3、冲公。
五一世
澍公生于殷受辛十一年。配林氏,子二:1、永中,2、映欣。
五二世
永中生于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112年)己丑。配吴氏。生子:1、腾灿,2、廉公。继配姚氏,生:3、升公,4、沐公,5、元公。共五子。
五三世
廉公生于周康王九年(公元前1070年)癸亥,配雷氏,子二:1、克明,2、思文。
五四世
思文生于周昭王七年(公元前1046年),配江氏,子二:1、如弼,2、良佐。
五五世
良佐生于周昭王四十二年(公元前1011年)。公官蔡国大夫,配谢氏,子二:1、性中,2、乃定。
五六世
性中 生于周穆王二十四年(公元前978年)。配张氏,子三:1、裕公,2、翠公,3、宽公。
五七世
裕公生于周共王二年(公元前945年)。配张氏,生昭球,续配贺氏,生夷犹(称)。
五八世
昭球生于周懿王二十一年(公元前914年)。配周氏,生二子:1、宪公,2、宜公,继配龙氏,生一子:3、兼公。
五九世
宪公生于周夷王十四年(公元前881年)。配夏候氏,子二:1、巨才,2、大器。
六0世
巨才生于周厉王三十二年(公元前847年)。配薜氏,生:1、琼公,续配赵氏生:2、颖公,3、哲公。
六一世
琼公从昆乡迁洛,公生于周宣王八年(公元前820年)。配黄氏,生一子:1、谟公,继配赵氏,生二子:2、昆公,3、源公。
六二世
谟公生于周宣王三十七年(公元前791年)。配王氏,子二:1、怀焕,2、宝珩。
六三世
怀焕生于周平王十六年(公元前756年)。配贾氏,子二:1、靖公,2、超公。
世
超公生于周平王四十三年(公元前728年)。配马氏,子二:1、如嵩,2、京常。
六五世
如嵩生于周庄王元年(公元前696年)。配王氏,子三:1、樟公,2、词公,3、桐公。
六六世
樟公 生于周惠王十六年(公元前661年)。配漆氏,生郁公;续配仇氏,生彬公。
六七世
彬公生于周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624年)。配苏氏,子二:1、权公,2、寓公。(公从洛迁郢)
六八世
寓公生于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配唐氏,子一:尹亹。
六九世
尹亹 公仕为楚国大夫,因担任蓝县(湖北荆门县东)尹故称蓝尹亹,公谏楚昭王施行仁政,使楚国日趋强盛,因楚昭王所信任。
诗曰:
治事公平百废兴,羽毛点缀借丹青;
且教富贵业中过,携手踏云上楚廷。
公生于周灵王十年已亥(公元前562年),寿七十五岁。配龙氏。子二:1、昆公,2、澳公。
七0世
昆公生于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配姬氏,生攀公、扶公,续配孙氏,生匡公、蜚公。
七一世
攀公生于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配贺氏,生二子:1、蔚公,2、蒸公。
七二世
蔚公生于周贞定王二年甲戌(公元前467年)。终年五十六岁。妣周氏,子二:1、德培,2、天球。
七三世
德培生于周考王八年(公元前433年)。配驷氏,子三:1、以薰,2、天香,3、孟庸。
七四世
天香生于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配高氏,子二:1、雍化,2、雨欣。公官郑上卿,居郑之柯泽。
七五世
雍化生于周显王四年(公元前365年)。配苏氏,子二:1、芬公,2、拔公。
七六世
拔公生于周显王三十二年(公元前337年)。配冉氏,子二:1、菁公,2、涯公。
七七世
菁公生于周敬王七年(公元前308年)。配邹氏,子二:1、恒庆,2、东升。
七八世
恒庆生于周敖王四十年(公元前275年)。配梁氏,子二:1、益臣,2、赍予。
七九世
益臣生于东周君六年辛亥(公元前250年)。配孔氏,子五:1、道均,2、遵泗,3、廷阶,4、逵显,5、逵文。
八0世
道均生于秦始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配风氏,子二:1、必昭,2、光国。
八一世
光国生于汉文帝前元元年壬戌(公元前179年)。配肖氏,生:1、云汉,2、殿纶。
八二世
云汉生于汉景帝十四年(公元前143年)。配丁氏,子三:1、晖耀,2、于萃,3、丁勃。
八三世
晖耀生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配魏氏,子二:1、联薰,2、科凭。
八四世
联薰生于汉昭帝元凤五年(公元前76年)。配方氏,子六:1、步蟾,2、尔诚,3、无咎(元吉),4、奋衢,5、维则,6、状犹。
八五世
步蟾生于汉元帝永光二年己卯(公元前42年)。配石氏,子三:1、安社,2、滋九,3、荩勤(盖勤)。
八六世
安社生于汉成帝元廷四年壬子(公元9年)。配黄氏,子二:1、绶公,2、丛公。
八七世
绶公生于汉光武帝二年丙戌(公元26年)。配驹氏,子四:1、敏公,2、懋公,3、盼公,4、垣公。
八八世
敏公生于汉明帝永平元年戊午(公元58年)。配许氏,子二:1、向日,2、志洁。
八九世
向日生于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配徐氏,子三:1、禹敷,2、周冕,3、洵公。
九0世
禹敷生于汉光帝廷光三年甲子(公元124年)。配王氏,子一:元顺。
九一世
元顺汉献帝时(公元189-212年),公为许昌太守,时因曹操掌权,民心彷徨,公退隐仪封之西山,安然自居。
诗曰:
为怨薯公尚展舒,仪封西地乐安居;
千红万紫桃源处,富贵荣华总不如。
公生于汉桓帝元嘉二年壬辰(公元152年)七月二十二日子时,寿七十岁。配郑氏,子三:1、金为,2、恒敦,3、迪恒。
九二世
金为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辛酉(公元181年)十二月十八日已时,寿三十四岁。妣蔡氏,子二:1、朝显,2、凤占。
九三世
朝显生于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配孙氏,子二:1、应宿,2、启奎。
九四世
启奎生于汉后帝嘉元年(公元249年)。配刘氏,子二:1、钦仰,2、中孚。
九五世
钦仰生于晋武帝奏始五年己丑(公元269年)。配夏候氏,子二:1、学杰,2、又新。
九六世
学杰生于后晋惠帝元康七年(公元297年)。配阿氏、贺氏,子三:1、汜公,2、标公,3、宏公。
九七世
标公生于晋明帝大宁三年(公元325年)。配李氏、林氏,子二:1、集公,2、渠公。公迁洛之金乡。
九八世
集公生于晋穆帝永和十年甲寅(公元354年)。配贺氏。子三:1、缓公,2、群(辟)公,3、润公。
九九世
缓公生于晋孝帝大元七年(公元382年)。配张氏,子二:1、崇象,2、焘羽。
一00世
崇象生于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配尹氏,子二:1、占熊,2、梦飞。
一0一世
占熊生于南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7年)。配孙氏,子四:1、腾公,2、监公(铿公),3、旭公,4、煦公。
一0二世
腾公生于南宋苍据元徽三年(公元475年)。配贺氏,子二:1、宗公,2、节公。
一0三世
宗公生于梁武帝天监三年(公元504年)甲申。配余氏,子二:1、增华,2、反信。
一0四世
增华 生于梁武帝大通六年(公元534年)。配姬氏,子二:1、覆高,2、豪士。
一0五世
覆高生于陈文帝天加元年(公元560年)庚辰。居开封。配唐氏,子三:1、魁公,2、甲公,3、萌公。
一0六世
魁公生于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已酉岁,配林氏,子二:1、瑞郁,2、秀钟。
一0七世
瑞郁生于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癸未岁十月十七日卯时,寿八十岁。妣林氏,子二:1、明德,2、素行。
一0八世
明德生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丁末岁六月初十日辰时。聪敏好学,行为正直,官任扬州节度使。当李唐武氏(则天)改元天授(庚寅)时(公元690年),自北移居于江南省江宁府上元县(今江苏上元县)。妣陈氏因未育嗣,夫妻虔祷于嵩岳山神,夜梦神人遗药一丸,陈氏吞之,既觉异香袭体,遂有娠。及产红光满室,异香不散。降生一子,名曰采和。夫妇合葬于上元县西山人形。
按:蓝氏上祖一脉,世居北方,自唐中宗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庚寅)武则天专国时,明德公任扬州节度使,宦游金陵(南京)而居是金陵蓝氏之始祖。嗣后福建上杭县之蓝族实自金陵而来。
诗曰:
宦游之宅居南东,虎踞龙盘气象雄,
滚滚地灵生俊杰,缨簪历代耀光宗。
一0九世
采和生于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甲申正月十五日子时。公为人耿介,坚志读书。性道乾坤,德弥宇宙。顷刻蓬莱,须臾斗宿。遗子嗣昌,流芳不朽。为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癸丑,科进士第八名,授佐辅阙谏议大夫之职,因直言谏帝过宠外戚,词颜颇切,触杵权奸杨国忠专国事,遂纳冠带,缴印归家,退隐于终南山(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五十里处)。世传在山学修练丹。
常醉踏歌:
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
古人滚滚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看碧落,暮望桑田生白波。
长景明虎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后于濠梁酒楼上饮酒,有五色云覆其上。饮毕,闻有笙箫之声,忽乘云鹤而上,白日升天,号称大罗仙翁者,即公也。濠州(安徽省属)有望仙楼,公登仙时,人聚此楼观之不已。
诗曰:
解任辞朝学练仙,功成白日上青天,
传方有子无忧虑,快活逍遥赴碧烟。
公寿元六十八岁,葬金凤岗海螺形,癸山丁向。祖妣萧氏、岳氏。子一:仁公。
注:蓝采和──唐逸士。夏服絮衫,冬卧冰雪,常于长安市携篮而歌,自号蓝采和。人有自儿童时见之者,及斑白时见之,颜色如故。后于濠梁酒楼上饮酒,有五色云覆其上,饮毕乘云鹤去,世所传八仙之一也。
诗曰:
李唐逸士,雅闻仙踪之遗
李唐逸士早闻传,谓采和公与八仙,
匿影不拘尘网里,潜身归院南山边,
长安市上常歌曰,濠地楼头逸上天,
一心乐遂真如源,竟与尘寰永断缘。
八仙洗心之歌
蓝采和大仙诗曰:
今日提篮不忍歌,苍生涂炭泪滂沱,
烽烟到处声无绝,醉梦沉沉怎奈何。
俗到彼岸,心念波罗,如来宝筏任人过。
不求早悟,又想什么。善恶昭昭原不讹。
名么利么,机关谁破?
刚性未肯模,心头谁肯摩;
青山长不老,日月快如梭。
到了身逝日,一去那由他。
一一0世
仁公生于唐中宗嗣圣二十年(公元703年癸卯岁),宰相姚崇下赈民饥,路过公舍,即与公共论治国安民之策,姚相深服其言,乃入朝荐于上,上命安车征聘,公辞不就,守父遗训,仍潜身山上,安享林泉之乐,自适其志。
诗曰:
安邦治国重能贤,荐佐皇朝亭禄天,
圣泽宏恩坚不受,正心诚意力耕田。
公寿元一百0二岁,葬穴笔岗人形,乙山辛向。祖妣邵氏、李氏。子二:1、元隆,2、元盛。
蓝氏族谱
一一一世元隆生于唐玄宗开玄十五年(公元727年)丁卯六月初九日戌时。于唐代宗李豫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癸卯)其密友白居易、李泌特荐于朝,诏下安车证聘入觐,官拜谏议大夫,使就祖职,公坚辞不受,上深嘉美之,谓其克绳祖武,重待而归。
诗曰:
表章叠荐沐君恩,丹诏满轮下九重,
殊想高人难屈就,辞官不受愿归农。
祖妣项氏、洪氏,子二:1、棣公,2、桧公(徙移失考)。
一一二世
棣公生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丁酉十月十六日午时。公精习医,人称神医妙手,尤胜华佗。独并和缓,广济生民。绝情爵禄,时人感德,无不仰瞻。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壬辰),丞相李绛荐医帝病,不日安痊,赦封公为太医院御医,公辞不受而归,人感慕高风。
诗曰:
法灵神医胜华佗,济人妙药不须多,
一丸能治沉疴病,海上神仙定是和。
公终年五十九岁。祖妣邵氏、苏氏。子四:1、成之,2、成文,3、成武,4、成才。
一一三世
成文立志淳良,持身勤俭,竭力耕种,为邻之倡。后生懒惰者,多有愧见公。唐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已未)公效北地人种棉作絮,御腊蔽寒,教彼居邻,悉知布种。一时乡里,衣食皆丰,时无冻馁。公既过身之后,人犹感叹也。
诗曰:
历世而今学种棉,弹花作絮胜披毡,
腊到不愁霜雪冻,暖衣饱食逸林天。
公生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己丑(公元809年)正月十日戌时,寿元八十岁。祖妣仰氏。杨氏。子一:安公。
一一四世
安公性质聪敏,心思颖异,年方十七,便能文章。才识过人,慎重持己,设策防贼,料事无虚。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丙申),贼乱峰起,公僭邻里,献计防御,使一境安然。
诗曰:
其身独善隐茅庐,广见深谋料无虚,
设策御防无外盗,一方宁静得安居。
公生于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已未正月初九子日时,寿八十四岁。祖妣梅氏、冯氏。子二:1、宗诰(殇),2、宗训。
一一五世
宗训公生于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93年)癸未岁二月初九日辰时,寿六十九岁。妣熊氏、乐氏,生:1、昭公,2、穆公。公博览古书,勤稽经典,广见远识,审时度机,料臆世情,咸能预中。唐僖宗丙午岁(公元886年),黄巢虽没,朱温又起,公深知世乱不能遽平,遂携眷渡江移至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属)寻获山洞安居,耕锄乐业。
诗曰:
避乱离乡不计年,山中别有一方天,
祥云封锁无人到,紫雾迷遮有鸟喧,
犁耜惟同过舜日,琴书作伴度华年,
此间便是蓬莱境,何处桃源去问仙。
一一六世
昭公生于梁太祖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十月十二日丑时,公性情闻鸦,隐逸讴吟。时后晋高祖石敬瑭在位,天福元年(公元936年丙申),五李争雄,吞战无休,生灵涂炭,公徙隐嵩山石室中乐居。
自吟曰:
欣于石室隐嵩岑,帝历无颁岁莫寻,
洞中梅发知到春,池内莲开识夏临,
闲观游鹿穿林舞,静听飞禽依树吟。
月日白云为锁钥,山间人世雨沉沉。
(引自木刻板三修《族谱》)
诗曰:
避居远地离红尘,帝历无颁岁莫寻,
池内莲开知夏到,洞中桃绽识春临,
日观游鹿穿杨舞,时听飞禽绕树声,
信是白云为锁钥,山间人世两沉沉。
公寿九十四岁。祖妣马氏、刘氏。子二:1、一俊,2、一秀。(移徙失考)。
一一七世
一俊公学识高超。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辛酉岁)时值安邦盛世,久息烟尘。公徙安徽临淮,在途中,遇陈博先生,同坐林下,共论世事,欣喜太祖登基,相与抚掌笑曰:“真天子出,干戈息矣”。
离石室而自吟:
干戈既息快人心,圣主当阳万国钦,
锐意卷囊离石室,宽怀携眷出山林,
居安已得近淮处,避闹无须远地寻,
构室荒郊甘尽力,日耕夜读值千金。
诗曰:
干弋已息罢烟尘,喜观清平宋室兴,
锐志卷家离石室,安心携眷出山林,
乔迁偶遇临淮县,避闹惟寻安乐吟,
构室荒郊多有趣,好图快活值千金。
祖妣荀氏、赵氏。子三:1、值公,2、修公(名乔公),3、备公。
一一八世
备公生于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壬戌十月初五日午时。公生质不凡,存心正直,学识渊博。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庚寅岁),烟尘久息,治定民安。公虽抱王佐济世之才、经帮之业,却无用行之念。惟读书自乐,著有《集解》行世,时人号好竹亭先生。时吕蒙正为相,后荐于国,公乐受田园,隐而不仕。
诗曰:
懒谒朝廷学种田,嚣嚣自乐惟中天,
秋成晒熟毛萄醉,木枕蓑衣伴日眠。
公寿元七十四岁。祖妣吕氏、夏氏。子一:时用。
备公之兄讳乔,字子升,号明阳,宋仁宗时进士。因不第。一日出丹一粒,黄金数斤,遗嘱母弟以养母,隐于霍山(位于山西霍县东南),云游七年,常吹铁笛。
赋诗云:
太乙庭前是我家,满床书史作崖华,
春深帝世两不误,老却碧间无限花。
数载后,朝人吴子野忽遇于京师,时方署。乔曰:“沉瓜水中,吾当从水中啃。”之吴投瓜水中,乔溺于水,须臾,瓜皮浮出水面,留新齿痕。
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庠生古琏、李选等往探于霍山,见岩壁上有一联。
联曰:
人间富贵如尘沙,虚度春光二月花,
八表烟霞惟一室,蓝乔到此作涯华。
一一九世
时用公勤学好问,笃志圣贤。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癸亥岁,太平日久,万姓咸安,无心仕路,乐意林泉。惟建造书斋,讲明道德,修身立命。课子训孙,无忘诗礼。传家义方,贻后而已。时之名公皆曰:“此端仕也”。
诗曰:
建屋斋旁苦读书,悬梁剌股效先儒,
日新日日新无间,时习时时习不虚,
万轴牙签皆博览,一同义礼总能知,
世人每问功名事,韫卖而藏待价沽。
祖妣唐氏。子二:1、文公,2、章公。
一二0世
章公公心性耿介,文学深醇,腹藏经济,志乐耕锄。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戊午),公足三余,才能经济。
其时窗友吕夷徇赠诗云:
学结先人屋样翘,日耕夜读志凌霄,
皇王肯下三征聘,行展经纶佐圣朝。
吕欲荐之于朝,公曰:“君意虽美,非吾所愿”。仍隐乐业。
诗曰:
学结先人屋样高,茅屋虽陋志凌霄,
我皇若有垂三顾,拔取高人佐圣朝。
祖妣陈氏。子三:1、万福,2、万禄,3、万寿。
一二一世
万福公识通玄妙,智炳几先。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丁酉),朝廷不修国政,亲奸远忠,民怨盗起。自徽宗到钦宗,天下扰攘,多出怪异,女人生须,男人孕子。政和二十二年(公元1132年壬子),公同人玩月,仰视天文。忽不乐曰:“国家将有败亡之祸,若不隐避,莫保全身。”即携家眷渡江到江宁府句容县居住,益预须有金兵之乱,不可救也。包文公极赞之。
诗曰:
治极须防有乱时,惟公妙算合天机,
预知国难先趋避,今古凡人总不如。
妣韩氏,子四:1、吉亭(殇),2、吉利(途中失),2、吉甫,3、吉庆(往陕西延安府)
一二二世
福建创业始祖
吉甫字永嘉,为人鸿谋大略,才智过人,常佩司马温公格言,以为子孙长久计。因父迁句容,方欲恢宏先绪,当宋理宁宗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乙酉),公年方十八,因金胡扰乱,胡兀术南侵,劫掠人民,破陷郡邑。公弃家业,离建康之句容入闽,父母兄弟,途中失散,只身至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四福乡开基立业。是为福建蓝族之始祖也。
诗曰:
途遇胡兵犯帝邦,黎民处处尽遭殃;
犬衔骸骨无理葬,鸦啄身尸实可伤;
父母恩深俱折散,夫妻义重也分张;
追思昔日艰难处,泪洒西风血两行。
公生于宋宁宗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戊辰岁三月十四日子时,寿六十九岁。殁于宋端宗昭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丙子岁六月十一日卯时。葬于华阳谷人形地,子山午向。妣林氏七娘,福清县人,生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己巳岁)五月初五日寅时,享寿六十九岁。殁于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丁丑岁十二月初五日亥时,葬于华阳谷蛇形(祖坟之左)申山寅向。子三:1、常新,2、常美,3、常秀。美、秀两公其后未详。
一二三世
常新字世盛,公立志读书,气量宏大,为蔡元定故交。当宋理宗淳祜六年(公元1246年)丙午,公携眷由福清移至建宁府崇善坊大兴基业。子五人,既善教之。彼时贾似道擅权:不重儒仕,公既隐之。平日与杨祚、蔡沉、李洞诸贤讲明道学,校编诸书,杨龟山先生赞曰:“秀禀山川,地灵人杰,学冠诸贤,闽南第一”。
诗曰:
吉甫上祖入闽疆,初到福清五福乡;
公生三常各分散,长徙建宁崇善坊。
公生于宋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丙戌岁五月十九日午时,享寿六十六岁。殁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辛卯岁十月十二日午时,葬于建宁西山醉翁卧地形,庚山甲向。妣李氏、福清人,生于宋理宗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乙酉岁十二月十四日子时,寿阳六十八岁。殁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壬辰岁九月十八日申时,葬建宁南山岭海螺形,癸山丁向。妣李氏。子五:万一、万二、万三、万四、万五。(二、三、四、五其后俱末详)
一二四世
万一公字巨夫,为人尊师敬贤,才能练达,居家有法,不类群伦。于宋度宗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乙丑),那时,贾似道把握朝纲,嫉妒贤才,闭塞贤路,加之北虏方张,边城失守,公虑祸及身家,兄弟五人,各分异地。随即携眷迁汀州宁化县石壁乡,隐逸自得。
自吟曰:
宋室沉沦国已迁,华夷混一杂腥膻;
可怜中国无真主,万里山河属大元。(录中田谱)
诗曰:
万一郎公成长大,家搬宁化石壁寨;
金兵压境乱如麻,南宋衰亡生感慨。(录上杭谱)
公生于宋理宗淳祜五年(公元1245年)乙已岁九月初二日酉时,寿五十六岁,殁于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庚子十一月十二日卯时,葬于本乡中洲坝,上水游鱼形,丁山癸向。妣赖氏,生于淳祜五年(公元1245年)乙已十二月十三日酉时,殁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辛丑十二月十六日未时,享年五十七岁。葬于夫坟右。子三:熙一、熙二(其后俱未详)、熙三。
一二五世
熙三郎字子安,为人天性孝友,立行端方,排难解纷,童叟悦服。公生于宋度宗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己已三月初二日午时,殁于元仁宗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庚申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五十二岁。配王氏名云英,生于宋度宗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庚午六月十一日卯时,殁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辛酉八月十四日已时,寿五十二岁。夫妇合葬于宁化石壁乡水口卧牛冈,后其男和二郎迁葬长汀下平岭水口神葬地,称牛栏祖地。公生三子:和一郎(其后未详)、和二郎、和三郎(其后未详)。
一二六世
和二郎原名良谟,字长乐,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壬辰三月十六日未时,寿阳七十二岁,殁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4年)甲辰正月二四日申时。原葬背坑头美女照镜形。现葬濯田乡属之蓝屋地村前田段中。配张氏月娥,生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癸巳四月初一日子时,寿阳七十三岁。殁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乙巳四月初二日午时。原葬于夫坟之右。现葬于蓝屋地李家屋背后。与夫坟相近。公为人存心慈善,赋性温柔,谨言慎行,勤学好问。于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丙寅,因慑于元兵暴虐畲民,矛头指向宁化,不得已携眷从宁化石壁寨徙至长汀城下,平岭水口白露树下栖身。次年丁卯(公元1327年)十二月×日,公于石壁乡改移父母金骸至长汀城下里平岭水口白露树下,父母骸骨暂安牛屋棚上。是夜,岂期雄牛相斗,风雨骤临,金骸坠地,栏屋即倾,闻有钟鼓之声,天与葬焉。雨息,牛死坟成,高如山立,坐北向南,渔翁撒网形。号曰神葬地,又曰牛栏祖地是也。公遂于平岭水口白露树下构屋而居。因父母得天蓬地祝为大吉,遂于坟下定居,乐排畎亩。妣张氏,子一:大一郎。
一二七世
大一郎字君厚,行永兴。生于元武宗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戊申正月十五日寅时,殁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丙寅十月十四日申时,寿阳七十有九。葬于武平古坑人形,挽篮穴,巽山乾向,丙辰丙戌分金。元配刘氏三娘,系桃里刘大二郎之女,生于元武宗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己酉五月初二日酉时,行年一十有六,因归宁父母,月余得病而终。报知家人,扶榇而回,至鲁溪大坪罔,忽然风雨雷电交作,孰不可当,遂停榇于此,从人各避,土拥榇,雨息回视,只见高如坟样,彼时乃元泰定甲子(公元1324年)四月十一日。至今里人传之曰,天葬地醉翁倒地形。名曰大坪冈,又曰明堂冈,坐西向东。继配曾氏三娘,系汀城水东街曾万三郎之女,生于元武宗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戊申四月初八日子时。殁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庚申十月十六日午时。寿七十有三。葬武平大禾堡员塘,推车人形,俗呼更鼓地,乾山巽。公为人意志轩昂,胸怀豁达,朴成守已,谦让接人。于元泰定丙寅年(公元1326年)随父母移居长汀,明洪武戊申年(公元1368年),公巡视诸子各处,至武平大河堡念二郎、念五郎所居之处,夫妇乐业此地,遂以湘村大员塘祭墓乾等处,置祭田壹拾叁亩七分,为后裔祭扫之资。生子七: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五、念六、念七。
上杭庐丰《蓝氏家谱》载:大一郎公,字君厚,生于元武宗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戊申)正月十五日寅时。先娶武平桃地刘大一郎之女三娘为妻。刘三娘生于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己酉)五月初三日酉时。未及生育,因归父母家省亲,归途行大坪冈,忽遇疾风暴雨,登时刘妣惊昏伏地,同行俱走散,即天葬焉。雨止同行者回此观之,其人不在,坟已成矣。即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四月一日事也。葬所即今鲁溪明堂冈,醉翁卧地形,坐西向东。继娶曾妣。生于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戊申四月初八日子时。公生七子,皆英俊过人,各怀乔迁大志,公亦顺其意,即将家业平均分配。至明太祖定鼎江南,即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戊申),公年六十一岁,髭发斑白,欲观诸儿所迁住所,由水口起程,逐一到达,最后行至武坪大禾念五郎家时,夫妇遂止步,并传言以此地为归老之乡焉。公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丙寅,无病整衣冠,端坐而终,享年七十九岁,葬禾坝吉坑人形,挽篮穴,巽山乾向。曾祖妣终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丁卯十月初一日,寿享八十岁,葬大员塘虎形地,乾山巽向。
诗曰:
堪笑坪岗美丈夫,育生七子立规模;
枝枝竞秀源流远,叶叶传芳政绩殊。
富有声名惊里闾,贵多廉耻达皇都;
江南衍派金声著,多讳森森列画图。
一二八世
念七郎公又名戊生,生于元顺帝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戊寅岁。 公初居长汀水口之白露树下,妣陈氏妙娘,生四子:1、福通,2、福达,3、福兴,4、福旺。
诗曰:
长汀水口是老家,一株挺秀七枝花;
念七来杭扶阳住,念四官庄朴树下。
一二九世
广西蓝族创业始祖
太建公讳福旺,原籍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胜运里庐丰山蓝芳村。公边武原土人氏,武举法打兼优,原参将之职。于明永乐年间,四海争雄,道途东夺,由福建原籍奉调广西为总兵。初驻庆远府宜山县屯压南北西三巢息盗,除暴安良,为国立大功,后升柳州府广西提台。配陆氏,生大蓝(大公、大少)、小蓝(小公、小少)二子传方。因天下乱,不能回籍,故先落业于东江镇。泰升星平之际,长子大公随父还乡,次子小公跟母陆氏由东江镇移下庆远府德胜司永泰里巴梯拉惠庄(今宜山县德胜镇新惠村下惠屯)创立基业。故太建公统兵入桂,为广西(桂)蓝族之创业始祖。
诗曰:
其一
太建闽来脉一支,汝南源流概燎知;
永年宗祠光裔后,世代斯坟历可数;
木本当思同纪念,水滚可溯始昌奇;
祖先默佑家声振,世代儿孙拜凤池。
其二
统兵入桂呈英雄,除暴安良浴日功;
万里河山铺锦绣,五湖四海任西东。
一三0世
小公 讳安,号福强。于明朝中叶,当长兄大公随父还乡,遂跟母陆氏从东江镇移下庆远府德胜司永泰里拉惠庄定居立业。
诗曰:
长兄随父返家园,手足相依雁语天;
上奉和丸贤母训,友交四海尽忘年。
配韦氏,生二子:1、汉光,2、汉勇,3、汉庭。迁徙概况:1、汉庭在宜山德胜拉惠村立业。2、汉光在安定土司那独村开基立业。
一三一世
汉勇公号雷德,约生于明朝中叶,乃庆远府德胜司永泰里巴梯拉惠村(今宜山县德胜镇新惠村)人籍,系庆远府为官。清正廉明、素怀大志。明末清初,因王事,遂与汉光公二人,从祖籍流及前未改流之安定土司(今都安县)夷江地方上河甲盘龙村歇李家避难。为樊李命案之争,善作裁决,李家感恩赐地,将禄爵庄田暨地一带贡赠许公,遂在其地创基立业。故公为都安创业之始祖也。
诗曰:
其一
创业都安无限光,为民排难美名扬;
荣华富贵终非愿,耕读传家万古香。
其二
避难迁居安定司,禄爵创业传后嗣;
忠诚孝友人钦仰,仗义疏才世颂词;
疾恶亲善惟素志,秉正扶弱施仁慈;
后裔繁昌遍桂地,先人载誉后人怡。
公终后,葬于禄爵庄那拔岭,立坤山艮向。时因封建王朝,倚仗权势,公坟一度遭毁,后经重整,以公之金坛葬于原地,历期三百余年祖坟巍然屹立于那拔岭上。及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文化大革命”,公坟再度遭毁,碑石散失。金坛骨灰移藏幸存。为追思水源木本、裔孙众等于一九八一年清明节,生将公之金坛暨黄氏、韦氏二位祖妣之金坛,于那拔岭之旧坟址上重行安葬,立坤山艮向。又于公元1983年癸亥岁清明之际,重修立碑。公坟又巍然屹立于那拔岭上,千秋不朽、万古流芳。公生七子,1、可水,派名盛水,2、可金,派名盛兴,3、可院,4、可毡,5、可通,派名盛朝,6、可宝,7、可吉。正室祖妣黄氏生前四子,侧室祖妣韦氏生后三子。
一三二世(2代)
可通(僚公)字盛朝,谥明达,生于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殁于明世宗嘉庆二十三年(1544年),享寿九十六岁。为适扰攘之秋,从禄爵村迁至安定中区百贯屯(今澄江乡六柱村百贯屯)立业,开辟富饶壮丽之乡。
诗曰:
物换星移志外谋,适然扰攘度春秋;
克承安定家声好,万里征秀逐上游。
公终后葬于六柱村百贯屯山脚下,立壬山丙向,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辛酉岁二月二十六日重修立碑。祖妣黄氏亦葬于公坟右穴。子一:银公。
(民国十五年 丙寅十二月二十日,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三台县南路女土乡地名侯家沟庙子湾,誊于蓝春发之宅内,侯仁星抄。)
徙江南(一世祖),(蓝)明德一世(第108世),蓝氏之先,多居冀,(唐)代流传,公为鼻祖,发轫【注:创】金陵,绵绵不替,(上古)祖代数之多,莫能序,疑记载。
今以唐(太宗天)授元(年)庚寅则天武后当国,【注: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年号为天授】自此,徙居江南,由豫州边地而迁(建)康【注:今南京市】居之今上元县。
诗曰:
(宦游卜宅居金陵,虎居龙蟠气象新);
(红尘)滚滚生豪杰,历代簪缨辉古今。
彩和公二世祖,道合乾坤,德弥宇宙,(顷刻篷)莱更斗宿,遗子嗣昌,流芳不朽。唐玄开元【注:公元713年】(癸丑科进)士,授左辅阙迁谏议大夫。公因谏帝荣宠,外戚言词颇切,直忤于权官国(杨国忠)。遂即纳迁还官,履解印辞,归家学炼丹。功成潜隐终南山,修炼成功,白(日飞升),古今得称,大罗仙者,即公是也。
诗曰:
解印(辞归)学炼丹,成功白日上青天;
有子传芳无后虑,逍遥快乐五云端。
三世祖蓝仁,仙人遗迹体习俗异常,怀抱(经纶),(不)事王侯,隐耕种德,奕世其昌。唐开元二十五年【注:公元737年】(丁丑)(左相姚)崇因赈济,经公之舍,即下车相访,与论治国安民之策,上章于君,荐不就。
诗曰:
怀抱经纶隐岩前,野服芒鞋自安然;
出聘荐贤心似石,不思利禄享清闭。
四世祖蓝元隆,凿山营活,种粟止饥,夏葛冬裘,脱俗远非,善身自乐,隐者之辈。唐代宗广(德元年癸卯)【公元763年】。公之友曰:杨绾、李泌者,自幼与公同砚席及,○○○,上章交荐,诏下安车,满轮徵聘,拜谏议大夫,(辞恩)不就,(赦)赐归耕。
诗曰:
文章迭荐沐君恩,丹(诏满轮)下九天;
殊想高父难屈就,辞官不仕于归耕。
五世祖蓝棣,医宗治祖,芳盛华陀,法灵神计,百病炼毛,溥济辞黎,心德日见。宪宗元和七年【注:公元812年】壬辰,左相李绎荐,医帝病,不(日)痊,拜太医院,遂辞,不受职,赏而归。
诗曰:
法灵神妙胜华陀,济人妙药不须多;
一丸能(活沉)疴病,海上仙方信不讹。
六世祖蓝成,务要稼穑,历世耕农,垦地种棉,御腊捍风,暖衣饱食,黎民咸宗。唐文宗开成四年末【注:公元839年】,公居江南,仿北方人,种(棉)作絮御寒,教谕居邻,时乏饥寒冻馁。
诗曰:
历世相传学种棉,弹棉作絮胜似毡;
腊到不妨霜雪冻,暖衣饱食逸林泉。
七世祖蓝安,文宗孔孟,武祖孙吴,才高志广,料量无虚,设策防贼,四境安居。唐禧宗乾(符)三年丙(申)【注:公元876年】关东黄巢【注:黄巢农民起义】作乱,盗贼蜂起,杀人如麻,血流漂杵。公始鸠合,议兵团营,劫寨设策,捍御一乡,安然不遭兵灾。
诗曰:
独善其身隐草庐,深(谋远虑)料无虚;
设预防兵无外盗,一方宁静得安居。
八世祖蓝宗训,黄巢已没,朱温复,天下纷纷公榷远遁,独善其身。唐昭宗光化元年【注:公元889年】,唐末群雄扰攘,各霸一方,朱温据汴梁,茂直入(长)安,世无宁日。公当料度,乱世方(兴未艾)不可息,即携家渡江,迁河洲之(定远)【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山洞而居。
诗曰:
乱辞离乡(眷河洲),山中别是一方天;
祥云封锁无人(到),晨露迷遮百鸟喧。
日永困眠藤作枕,深宵(独)起月灯明;
此间便是蓬莱境,何必桃源去(问仙)。
九世祖蓝昭,五季争强,生灵鱼肉。公预卜知,辟藏山谷,隐逸茅庐,讴歌鼓腹。晋天福元年【注:公元936年】丙申,各所诸节,恃强凌弱,吞占无休,民遭涂炭,公不得已,迁入万之石室隐藏。
自作诗曰:
僻居山谷隔红尘,帝历无颂岁莫寻;
洞(中)梅绽知春到,池内莲开识夏临。
目观游鹿茅林舞,时听飞禽远树声;
信是白云为锁钥,山间人世雨沉沉。
十世祖一俊公,烟尘已息,文运韦兴,宋皇【注: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宋朝纪元开启年号建隆】衔极,天下升平,公方踊跃笑出林。
前宋太祖(建)隆二年【注:公元961年】辛酉,天下稍宁,干戈已息,公之徒陈博先生,同列坐山列盘石之上,论及宋祖登基,二人拊掌大笑,曰民德其所,(真)天(子出,天下)定矣。公即离石室山而居,即今之淮临县是也。
自赋诗曰:
干戈已息罢烟尘,喜观清平宋室兴;
锐志举家离石室,安心携(卷)出山林。
廷乔偶禺淮临县,避市离归安乐(村);
构屋荒郊多有趣,惟图快乐值千金。
十一世祖蓝备,四海平安,岁无荒歉,冬无暴寒,黎民乐业,得趣(盘)桓。
大宋淳化元年【注:公元990年】庚(寅)雍熙盛世,久息烟火,四民各就其业,公抱王佐之才,怀经邦之略,犹思乐守田园而不仕。
自述诗曰:
休谒朝廷(学)种田,嚣嚣自乐水中天;
酿成美酒(毛)陶醉,木枕蓑衣卧月眠。
备公(之兄),即字乔子,升号明阳子,十二岁能诗文。相者曰:子有异骨,学士必相,学道必仙。乔曰:轩冕,非吾愿也,飞升耳。
仁宗朝举进士不第,隐于霍山【注:今安徽省霍山县】,云游七年,常吹铁笛,出丹一粒。黄金数斤,遗世且嘱,弟侄以承养,竟(不)知所之。
数年后,朝人吴子野忽遇于京师,时同买(瓜),子诣乔公【吴子野对乔公开玩笑说】曰:尘活,吾瓜当(啖)水中,遂溺之,须臾,见浮及水上,皆新(齿)迹。
乔,后游洛阳,布衣百结,入酒店中,饮酒数(年),有飞云片片,飞仙鹤往往来空中,历历箫管声闻。
永乐十三年,痒生,古来连、李选等来探于霍山。
见岩上额联云:人间富贵如尘海, (虚)度春三二月花。
乡人李贵,奇往见,又见壁上诗云:八表烟霞总一家,蓝乔到此作生涯。
(人间富贵如尘海,虚度春三二月花。
八表烟霞总一家,蓝乔到此作生涯。)
(墨)水未乾(干)贵奇往,见追之合前成一绝,此公之灵显处,如今本乡多生蓝者,其苗裔也。
十二世祖蓝时用,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圣贤(创制),公心合于诸书之无愧。宋仁宗元年【注:公元1023年】癸卯太平日久,万姓咸亨,公常居于芦舍之旁,每日读书,常日悬云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立修齐治平之业。能行此四者,方为一端方之士也,其时名公英杰皆重之。
(自)咏诗曰:
结屋齐傍苦读书,悬针刺股效先儒;
日新月异惟时习,万轴牙签总不虚。
三箧五车皆览遍,一同理义总包符;
世人若问功名事,韫匮藏之待价沽。
家谱续
十三世祖蓝章,春耕夏耨,秋收冬藏,效斯学足,三余任余所欲。宋神宗元丰元年【注:公元1078年】(戊午),国泰民安,春和咸稔,贤才在位,我公读父书,努力三余,养成经纶,腹隐平志,乐业锄耕,恒视功名如草芥,斯时国支。吕余简赠其诗曰:
学贯天人志气高,茅芦虽陋志云霄;
我皇若肯垂三顾,拔取惊人守天(朝)。
十四世祖蓝万福,治极生乱,君政失宜,细观国鉴,今有揆公其明察,动合神机。宋徽宗(政和)七年【注:公元1117年】丁酉,不修国政,大兴士木,亲谗远忠,民怨盗起。公因元月仰观天文不乐,曰:即日国亡家(破),远避莫可全身。遂移家逃走,宗族渡江(建)康居之句容【注:今江苏省句容县】(远)县。
有诗曰:
治极修防有乱时,惟(料)神算合天机;
那时智者觉先避,古今高人共一揆。
十五世祖蓝吉甫,字神嘉。神农九世孙,蓝昌奇公之后,唐开元癸丑【注:公元713年】,科进士,授左辅(阙迁谏)议大夫,蓝采和公之十四世孙也。
父蓝万福居建康之上元县时,建宅朱紫坊。
妻韩氏。公生于太宗嘉定元年【注:公元1208年】,其为人也,洪模大度,才志过人,常诵司马温公之句,颇积阴功于冥冥中,(为)子孙长久之计者公也。
值宋理宗宝庆元年【注:公元1225年】乙酉,公,年十八(岁),(方遭金胡)扰攘天下汹汹,斯民鲜有定业,胡师游(牧南侵)。
(时)人叹曰:北寇南侵,危安莫卜,破邑陷(州,酷遭荼)毒,家散人亡,神号鬼哭不已。
弃建(康居朱紫坊),兄弟中途相失,只身居福清县【注:今福建省福清县】之五(乡,开基立)业,蓝氏居闽,蕃蔓之盛,(实)奉公为(鼻祖),葬于(华)国山大坐人形子山午向。娶福清县林氏女七娘,终葬于华阳谷蛇形申山寅向,生三子,常新、(常灵、常秀)。
自吟一(首诗):
陡遇胡兵犯帝乡,黎民处处尽遭殃;
犬吠骸骨无埋葬,鸦啄身尸是可伤。
父母恩深俱折散,夫妻弟兄各分张;
追思(昔)日艰难事,泪洒西风泣两行。
十六世祖蓝常新,字世盛,吉甫公之长子也。其(人)豪爽不羁,勇刚过人,岂肉眼能识之乎,公幼(稚时)有巨人志,稍长掀扬于世,富资富甲于乡,闾有(志)向学,常欲(察)天(定)为至人。
宋理宗淳佑六年【注:公元1246年】由(福清)县,从建宁县【注:今福建省建宁县】崇善坊兴基业。有子四人,(俱善)教之,兼能特达时务,彼方贾似道专权,不动(心)术,公即埋头乐隐,惟日与友杨祚、蔡沈、李桐诸贤讲明道学,足迹不入公门,杖编性理,诸书传于(来)世。
其杨龟山赞公:
毓秀秉凛山川地灵人杰;
诗书学贯诸贤闽南第一。
寿享六十六,葬于建宁县之西山,醉翁倒地形庚山甲(向)。后人有诗。
妻福清县李氏女一娘,享寿六十八岁,葬于建宁县之南(山)岑,海螺形癸山丁向。生五子,蓝万一郎(娶雷氏)、万二郎(娶曾氏)、万三郎(娶罗氏)、万四郎(娶赖氏)、蓝万五郎(娶丘氏)。
十七世祖蓝万一郎字钜大,常新(公之长子),兄弟五人,余外出他处,其人少有异禀(童稚不偏于群辈,乡邦皆器)重之,弱冠即能练达,时务如老成人,居(家有法度,好)贤悦士,一本于衷心之诚,若他众无有伍之者。
宋度宗元年【注:公元1265年】乙丑,贾似道把握朝纲,剥民膏脂,嫉妨贤才,闭塞言路,民怨盗起,北虏方张,建宁城失守。公虑祸及,乃迁于江宁之宁化【注:今福建省宁化县】石壁乡,开基创业,为彼一世祖也。
有三子,皆英杰,公惟隐逸山林,优游自娱,享年五十六,葬于本处中州坝,上水游鱼形。娶怀上赖六郎之女为配,终葬于夫坟之右,生子三人,熙一郎(娶谢氏)、熙二郎(娶朱氏)、熙三郎(娶刘氏、王氏)。
十八世祖蓝熙三郎,字子安。蓝万一郎公之三子也,其人天性孝、友善、事父母、克让兄长,乡里以为贤。
有子二人,俱善教之,有发愤凌云之志。乃当时轻文重武,公始改行其义,公素勤于稼穑,循循然能导,其群下家众悦之,平生刚介果敢有为,人无不敬之。解忿息争,入词悦服,(盖)其盛德有以致也。享年七旬七,葬于水口卧牛冈后。
和二郎迁长汀【注:今福建省长汀县】坪岭水口,拾骸骨大葬于牛栏内,今曰牛栏祖是其墓也。
妻王十七郎女王云英,享年七旬二,葬于水口卧牛冈后,和二郎亦移坪岭,同夫骸俱大葬于牛栏内。生子三人,和一郎(娶徐氏)、和二郎(娶李氏)、和三郎(娶温氏)。
十九世祖蓝和二郎,字长乐,乃熙三郎之次子也。其人兄弟俱不共住,(其为人也),惟其生而颖异,知读父书,刻志立功,(異)于大就,时人以刀笔,吏劝之。公曰:颖厮也,尔何曾期予,于若是耶,(乃)益发愤卓(然与天地)仝春,自一言一行以至终身由之,莫非法度,(泰定二年丙)寅【注:1325年】迁父母骸骨,携家眷徙长汀【注:今福建省长汀县】城下坪岭,水(口)白云树下构宅而居,当时殡骸安于牛屋之上,候吉地而葬,岂期牛祖开金骸坠下,天与葬,子午坟墓成,高如山立,至今传牛栏祖是其迹也,坐渔翁撒网形,公视大喜遂改建宅舍于坟之下,乐耕田亩以终身,享年七旬三,葬于屋角,头人形。妻宁化坊张氏(月)娥,享年七旬三,附葬于夫坟之右,生一子,曰蓝大一郎。
二十世祖蓝大一郎,字君厚,乃和二郎之子也。其人深沈、多智,状貌魁梧,度量恢宏,情怀豁达。先娶武坪姚氏刘大二郎女曰三娘,末及生育。因归宁母家,至中途大坪岗,忽有疾风猛雨,立惊昏仆地,从人散(而)即葬焉,雨止坟墓已成,享年三十六,今大坪岗(醉翁)倒地形坐西向东。
继妻本府水门东街曾万三娘,至太宗致和三年【注:公元1326年】丙寅,生一子乳名寅生。明宗天历元年戊辰(1328年),生一子乳名辰生。文宗至顺元年庚午(1330年),生一子乳名庚生。宁宗元统元年壬申(1332年),生一子乳名壬生。(元)统二年甲戌(1334年),生一子乳名甲生。元统四年丙子(1336年),生一子乳名丙生。元统六年戊寅(1338年),生一子乳名戊生,及后七子长成皆英杰斯时也。财丰、业广、家富、人兴,贯朽粟陈,名彰邦域,诸子各有迁乔,自立之志,公亦顺其志,时置基业,均凭亲邻而分析云。
长子蓝念一郎、(次子念)二郎、三子蓝念三郎,分居武平上保张丰,念四郎念分居上保张丰,蓝念五郎分居武平【注:今福建省武平县】,(念)六郎分居林坊,蓝念七郎分居上杭庐丰。
公至大明,(平定江南,国号洪武【注:1368年】斯年甲戌),皆乱稍平,民有(贤)主,公年七十有一,欲巡(诸子各居之处),自水口起发,最后思者,武坪大禾堡念五郎(居)地可其意,夫妇留此,遂为归老之乡。末年蓄积厚置众村、大员塘祭朝等处,共田贰拾叁亩五分,为祭田。命次子念二郎合共五郎共办共祭,订为定日,后照烟,受祭扫诸坟。
洪武十九年【注:1386年】丙寅十月十四日,公无疾,整衣端坐,终于正寝享年八十九,葬于上杭人形宛,蓝穴巽山乾向丙辰分金(向)。
(后人有)诗赞曰:
堪羡坪岭羡大夫,育子七人立规模;
(枝枝)竞秀源流远,世世传芳事迹休。
富有(声名)惊阀阅,贵多廉耻远皇都;
江南派衍金(陵者),名字森森列书图。
蓝大一郎公生。
蓝念一郎长汀上杭祖【今福建省长汀县】。
蓝念二郎大一图祖。
蓝念三朗上保祖。
蓝念四郎上杭【注:今福建省上杭县】平安里祖。
蓝念五郎武平【今福建省武平县】大保祖。
蓝念六郎林坊【注:今福建省】和乡祖。
蓝念七郎庐丰漳州【注:今福建省漳州市】浙江广东祖。
自神农一世帝来,世代宗源一株结子。
二十一世祖蓝念六郎 ,妣杨氏。
二十二世祖蓝永嗣,妣刘氏。
二十三世祖蓝赞裕,妣张氏。
二十四世祖蓝伯齐,妣刘氏。
二十五祖蓝玉昭,妣刘氏。
二十六世祖蓝士端,妣何氏。
二十七世社蓝积用,妣曾氏、张氏。
二十八世祖蓝君展妣张黄氏、王氏。
二十九世祖蓝汝完 ,妣卓氏。
三十世祖蓝维栋,妣赖氏。蓝维梁公妣迁居湖广。蓝维栋公生于大清康熙十(七年)【注:公元1678年】,嘉应州平远县【注:今广东省平远县】小柘乡,戊午岁十月初九日戍时(生)。妣赖氏,所生四子长名秀荣、次秀华、三子秀(富、四子)名秀贵,自祖先年迁居四川潼川府三台(西路胄土乡),素勤稼穑,有淳厚之志,后(创)业于三台县(南路)女土乡【注:今三台县古井镇】,地名九曲弯,享年七旬九,卒乾隆二十年【注:公元1755年】十一月十八日,戌时正寝,卜葬三台县西路胄土【注:今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小地名斑竹园,安厝作墓巽山干向分金○○,均发各有其所,每年春秋丞赏。
妣(赖氏,生于)广东,生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甲戌岁,闰五月十九(日)酉时,(享)年六十五岁,终于戊寅岁三月二十六日巳时寿终。○○端安葬,后迁骸于业乙山辛向未曾抱整坟墓,(子)孙合从等卜吉,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十一月初二日壬午岁壬子,壬申日戊申时,迁复就穴、安葬,立碑抱坟修墓,(花银)费数两,每年祭扫以为子孙永远绵绵之序。
三十一世祖蓝秀荣乃维栋公(长子),秉性刚直,生广东省,康熙六年【注:1721年】○○○○时生,从广东七十岁,仁公接往上川【注:意为蓝维栋七十岁时,仁公应是蓝凤仁,当时还是婴儿】,荣(享年八十三,亡矣葬岚靛)山,葬左家业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九月二十九日卜吉地,买(三台)县西路胃土乡,左家沟左姓业地,迁骸寅山兼艮坐丙寅向丙甲二八分,金山运,丙辰穿山甲寅术山命在寅仙祖壬辰,葬期课道光戊子年(公元1828年)九月壬戌二十九丙寅甲午时,安筋作墓,本年戊子冬月甲子初八甲辰,甲子时立碑,就时迁骸安葬。
凤仙不祀,○○○○挨墓作冢。
妣谢氏安葬广东省嘉应(平)远县小柘乡,生五子。
三十二世祖蓝凤仙无子。
蓝凤仁,妣林氏。
蓝凤礼,妣袁氏。
蓝凤能,妣黎氏。
蓝凤才,妣徐
三十二世祖蓝凤礼,排行第三,生清乾隆九年【注:公元1744年】甲子岁三月二十五日子时广东省嘉应州平远县小柘乡刁凹生长人氏,享寿六十一岁,(故)于嘉庆九年【注:公元1804年】甲子岁,四月二十五日巳时亡故,葬于左家横沟。
妣袁氏,生于乾隆二十七年(注:公元1762年)壬午岁八月十七日亥时,系三台县西路滥泥沟人氏,享年七十五岁,亡于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丙申岁,七月○○卯时告终,葬于艾家沟为坟。生三子,长蓝禄树、次芳树、三华树。
三十一世祖蓝秀荣,妣谢氏,生(五子)。
三十二世祖长子蓝凤先,不祀。
次房蓝凤仁,妣林氏。
三房蓝凤礼,妣袁氏。
四房蓝凤能,妣黎氏。
五房蓝凤才,妣徐氏。
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妣赵氏,生六子。
曰千、曰万、曰通、曰达、曰和、曰富
三十四世祖蓝曰通,妣张氏,生二子。
蓝曰和,妣杜氏,生三子。
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凤礼公之长子也,生乾隆四十七年【注:公元1782年】壬寅岁,三月十六未时,系空山子人氏,享年六十一岁,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壬寅岁八月十三日午(时)告终,葬于艾家沟为坟。
妣赵氏生于嘉庆己未年(公元1799年)正月十六(日)子时,系中江县双河口人氏,享年八十四岁,亡于光绪壬午年(公元188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已时告终,葬于侯家沟李家湾为(坟)。
生六子,长曰千、次曰万、三曰通、四曰(达、五)曰和、六曰富。
三十四世祖曰和,禄树公之五子也,(生于道)光庚寅年,【注:公元1830年】七月十四日午时,潘家(坝)长人氏,享年七十八岁,亡于光绪34年【注:1908年】二月二十四午时告终,葬于倒坐庙ОО山庚向,沟尾半坡为坟。
妣杜氏,生于道光癸卯年(公元1843年)四月初ОО时,亡于光绪癸卯年(公元1903年)正月二十一午时,ОО葬于侯家沟庙子湾为坟,癸山丁向ОО,为记书岩洞生长人氏,生三子四(女),子春玖、次子春发、三子春林。
【注:另有一单张谱】:故高祖秀荣公大人。故曾祖凤礼公,颜氏。祖考禄树公,赵氏。大伯父曰千公,王氏。二伯父曰万公,邹氏。三伯父曰通公大人。四伯父曰连公大人。幺叔父曰富公,赵氏。显妣蓝宅,杜氏。外公杜如兴,李氏。故显考蓝公讳曰和老大人,魂下生于道(光)庚寅年【注:公元1830年】七月十四午时,系潘家坝生长人氏,享年七十八岁,亡于光绪戊申年【注:公元1908年】二月二十四午时告终。孝男春玖,蒋氏。春发,李氏。春林,朱氏。孙茂万、茂英、茂芳、茂海、茂莲、茂藩,茂О、ОО。南路女土庙子湾。
家谱续
第三章念六郎后裔入川支系家谱
一、入川第一代
三十世祖兰维栋嘉应州平远县小柘乡,生于清康熙17年(1678年),戊午年(农历)十月初九,亡于乾隆21年(公元1756年),丙子年(农历)冬月十八,享年79岁。迁移葬于潼川府西路胄土(今四川省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也称天马一村),老地名为斑竹园、撮箕沟口,后靠小山包(名圆包山),前有黄泥堰,座西向东,面向小平坝,坟茔亩余,因听信阴阳先生言不立碑、不用条石箍坟,土堆坟茔很高大【注:2004年2月9日,蓝以万、蓝福祥访问乐安乡村(斑竹园)老农赖道义、赖茂华、赖茂久、赖茂顺、赖茂先、赖茂万六人,都说“大跃进”时毁坟开荒,为旱地耕种至今。2005年4月3日蓝宇云、蓝以万、蓝福平、石正荣等19人在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圆包山下乡村公路边访问当地赖姓老农说,1958年坟被毁,开垦成地种粮至今。现场见到是一块斜坡地,种的小麦,黄泥堰早巳填平为田,后面山包尚在,柏树、杂树生长茂盛。】
妣赖氏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年(农历)闰五月十九,故于乾隆23年(1758年),戊寅年(农历)三月二十六,享年65岁。
现存墓位于现四川省三台县古井镇草帽河村胡家湾大梁子上,碑立于大清道光二年(1822年)(农历)十一月初二。墓、碑保存完好,碑文清楚。
蓝福平于2005年4月3日在赖氏祖婆墓抄录碑文。
碑文见如下:
此碑刻有入川第一代赖氏及儿、曾孙、玄孙代的名字,是唯一可考证的历史实物资料。
生四子,长子秀荣、二子秀华、三子秀富、四子秀贵。
二、入川第二代长房蓝秀荣及后裔
第138代,三十一世祖蓝秀荣,生于康熙60年(1721年),辛丑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故于嘉庆9年,甲子年(1804年),享年83岁。清道光8年(1828年),戊子年(农历)九月二十九,迁葬、立碑于左家沟(现三台县进都乡龙凤村二社),墓完好,碑完好,墓后有两大石包,右侧有蓝春海墓及碑,左侧有几户住户)。
妣谢氏。生五子,长子蓝凤先,无后。次房蓝凤仁妣林氏,三房蓝凤礼妣袁氏,四房蓝凤能妣黎氏,五房蓝凤才妣徐氏。
蓝福平于2005年4月3日在入川第二代蓝秀荣墓抄录碑文。
碑文见如下抄件:
祥 其 發 長
坤
向
作
朝
榮
後
裔
大
清
道
光
八
年
九
月
二
十
九
日
立 祀
男
鳳
清
故
顯
考
藍
公
秀
榮
大
人
墓 祀
男
鳳
艮
山
來
脈
綿
先
澤
才能 禮仁先
孫 孫
科國
樹 華芳祿位上
樹
蓮郡荊開
曾孫
樹
曰
曾孫
萬千珍福隆興
曰
曰
松榮漳桂孝忠
達通成順富正
昌榮代世
旺 水 朝 明 堂 中華民國二十九年孟春二十六日 孫
有
故 祀
男
茂 高
山
吐
吉
穴
祖 顯
妣 考
藍
母 公
諱
麟泉海
麒爵通 吳 春
氏 壽
孺 大 盛 榮
人
墓
注:此墓碑在蓝秀荣墓碑右侧,是蓝秀荣之后裔第三十五代。
第139代,三十二世祖蓝凤礼,生于大清乾隆9年(1744年),甲子年(农历)三月二十五,地址广东嘉应州平远县小柘乡刁凹生长人氏,享年61岁,嘉庆九年(1804年) (农历)四月二十五故,葬于三台县侯家沟。
妣袁氏生于乾隆27年(1762年),壬年(农历)八月十七,三台县西路滥泥沟人氏,享年75岁,故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年(农历)七月初四。
长子蓝禄树、次子蓝芳树、三子蓝华树(因听信算命先生言此代辈份字“树”都移姓名尾)。
第140代,三十三世祖蓝禄树,生于清乾隆47年(1782年),壬寅年(农历)三月十六,亡于清道光22年(1842年),壬寅(农历)八月十三,享年61岁,葬于艾家沟。
妣赵氏生于清嘉庆4年(1799年),己未年(农历)正月十六,故于清光绪8年(1882年),壬午年(农历)冬月二十九,享年84岁,葬于侯家沟李家湾。生六子:兰曰千、曰万、曰通、曰达、曰和、曰富。
第141代,三十四世祖蓝曰通妣赵氏,生二子。
第141代,三十四世祖五子蓝曰和妣杜氏,生于清道光10年(1830年),庚寅年(农历)七月十四,故于清光绪34年(1908年),戊申年(农历)二月二十四,享年78岁。妣杜氏,生三子,长子蓝春玖、二子蓝春发、三子蓝春林。
第142代,三十五世祖蓝春发,生于清同治9年(1870年),庚午年(农历)七月十三,侯家沟生长人氏,故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冬月初八,享年76岁,立有碑,现墓、碑完好。
妣李氏,生于(1874年)清同治甲戍年(农历)四月三十日未时、张家沟生长人氏,故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三月初五已时,享受72岁。二位老人同一天葬四川省绵阳永兴镇十二村高庙子陈家沟,立有碑,现墓、碑完好。
蓝春发生四子二女,长子蓝茂万、二子蓝茂仕、三子蓝茂顺、四子蓝茂遂,长女蓝茂英嫁三台县侯家沟,生一子侯廷泽,二女蓝茂芳嫁三台县和平乡唐家,生一子二女,长子唐宗元1953年到黑水森工局伐木,后未归家,二子唐宗发早故,女唐○○。
第143代,三十六世祖蓝茂万生于清光绪26年(1901年),辛丑年(农历)八月初四丑时,出生于三台县古井镇侯家沟,务农,较熟习草药,常为自己或他人采挖些草药治疮、治伤风感冒等小病,会一些木工活,能制作一般家俱、木制用具,故于1971年(农历)四月初五午时,享71岁,葬四川绵阳永兴镇(九村)三官庙村。
妣雍氏元贞,生于1902年(农历)冬月初八子时,梓潼县雍家沟生长人氏,故于1962年(农历)三月初五午时,享年60岁,葬于永兴镇(九村)三官庙村刘家坟。生四子二女,养成二子一女,长子蓝宇云、次子蓝宇贵、女蓝桂芳生于1930年六月初五,嫁新皂乡黄家。
附一、“湖广填四川” 与蓝氏家族四川支系的来历
附一、“湖广填四川” 与蓝氏家族四川支系的来历据族谱记载说,四川三台(潼川府)西路胄土(今三台县乐安镇)一带蓝氏家族来至祖籍广东省嘉应州平远县小柘乡刁桠子,是“湖广填四川”移民来到四川的。也就是民间传说的“八大王剿四川”后,清朝前期“湖广填四川”期间来到四川的。
明朝末年,1627年陕西北水县王二带领百姓抗苛捐杂税,后起义,推荐李自成为“闯王”,提出“均田免粮”队伍迅速壮大,转战陕西、四川、甘肃。1643年攻占西安,1644年3月19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纲纪不严,农民军将领腐化、荒淫。1644年明朝叛将吴三桂先是投降李自成,由于李自成手下霸占吴三桂的妻妾,吴三桂转而投靠清兵,引清兵入山海关进占北京(在此之前,女真族所建的“后金”已改为“清”),李自成与清军激战失败,清军乘胜占领北京,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顺治,清朝纪年开启,6岁的爱新觉罗福临被封为皇帝,13岁时参理朝事,24岁时病死。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另一个分支,张宪忠1627年在陕西米脂县举义旗,发动农民起义,自称“八大王”,1640年挥师攻打四川、湖南,一路所向披糜,势不可挡,他把地主的田地分给农民,“三年免征”,农民纷纷响应加入,攻占武昌后,1644年转战四川,10万大军占领成都,建立“大蜀国”,张献忠称帝。清军入关后,清朝害怕张献忠占据四川,派人劝降,张不从,宁死不降,最后战死在凤凰山。
民间传说“八大王剿四川”的版本较多,但主要说法有两种,我小时候,也听蓝茂万阿公多次讲过:一是说张献忠从陕西一路打到湖南、湖北,部队驻在湖北与四川交界的碚石境内,一次张献忠在野外屙屎,随手扯一把野草擦屁股,殊不知他不识荨麻,扯了把荨麻去擦,一擦又痒又痛,还长泡,痛得哇哇大叫直打滚,他说没想到四川的草都这么凶、这么坏,所以张献忠恨四川,想杀绝四川人。二是流传最广的是说张献忠是“天煞星”下凡,天生一个杀人恶魔,到四川后挨村挨户杀,杀得鸡犬不留,这样杀又累又慢,久杀不完,就在村沟口扎一个草人,念一段咒语,把草人杀了,整条沟、整个山湾的人都一个不剩全死光了。当时流传“流流贼,贼流流,上界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个斩不尽,行瘟使者在后头”,“要想不死者,大门上插把柳枝或苍蒲、陈艾免灾”。
“八大王剿四川”确有此事,并非民间传说这样的,也不是统治者掌控的纪事编撰说的四川人锐减是张献忠杀得鸡犬不留造成的。因为张献忠打地主分田地,打富人筹措军饷,声威远扬,往往是还没到,地主、富人和听信传言的早已逃跑了,没跑的青壮年穷人又加入到起义军,要说张献忠杀得鸡犬不留是与实际状况不符,张献忠一路上和进成都确实杀了很多人,损毁很大。
“八大王剿四川”也只有短短3年,明末清初四川经历34年战乱,明朝旧将率部下抗清,很多明将战死不降,加之又经匪患,又出现瘟疫,特别是清顺治4--6年(1647--1649年)全川3年大旱,饥民大逃亡,百里无人烟,四川人口减少,粮田无人耕种。
康熙(1662年7时岁登基继位一 1722年)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从湖广、广东、贵州、陕西等大半个中国抽派人员来填补四川。
康熙7年(即1668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向康熙上奏折,请移民填川垦荒种地。
康熙24年康全川人口仅为18000余丁,约折合9万人。
康熙33年(1694年)颁《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书,从“湖广省”(现湖南、湖北)、广东省移民填四川。
当时湖广(现湖南、湖北)、广东人口稠密且最多,所以主要从这两省移民填川,这两省来川的人为最多。广东省的客家人多,地方官府就从客家人中抽招人员填四川,客家人不愿离乡背井,于是官府差人将抽选出的客家人,用绳反捆,男女串成长串,以免逃跑,押解到四川。
雍正(1723一 1735年)皇帝爱新觉罗胤禛继续移民。
乾隆(1736一 1795年)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前期接着移民填川。“湖广填四川” 前后经历百年,移民近两百万人。
民间为什么传说“湖广填四川”移民是被强迫来的,是用绳子一个一个反绑成一串押来四川的?
民间传说,我小时也听阿公讲过,凡填川的人以及后人,只要一看手臂便知,你把双手向背后反,手臂上显出一道斜印痕,尤如绳捆印痕。
史料说:清顺治14年朝廷向全国颁布《劝垦则例》,一年内垦2000顷以上记奖,垦6000顷以上升官一级。根据这个原则,四川巡抚规定四川文武官员招民复垦,每招一百家记录一次,招四百家加官一级,招五百户加官两级,六百户加三级,招七百户移民不管任期满否都可升官。由此可想,当时谁不想当官,谁不想升官,当官的谁不想升,这样必定采取各种强制手段,甚至四川官员与外省人员勾结捞取好处,这就不难理解“湖广填四川”外省人是反绑押来的。
官府称这是“奉旨填川”,谁敢违抗,谁敢不从,押解移民入川是有上方宝剑的,是皇帝谕诏,违者可想而知。
据传说“解手”这一词就是因“湖广填四川”而产生的:因外省人是被反绑成一长串的,一路行走不时总有人要拉屎撒尿,就向押运官差请求说要屙屎屙尿,官差就把被绑人手上绳索解开,完后再捆上。后来被捆者要想拉屎拉尿就向官差说请把手解开,差人自然明白是干什么,所以把拉屎撒尿俗成“解手”,且源用于今。从这个传说中也不难看出,“湖广填四川”确确实实发生强制移民,官差兵士捆绑移民押解来川的。
康熙10年(1671年)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让州同、州判、县丞及举贡、监生、生员参与移民,谁招民300户,谁就是那里的县令。清初四川地方官员因招徕移民有功,有不少人被朝廷重用和提拔。总督蔡毓荣在任才五年被提任兵部尚书(相当於现在的国防部长职务)。
从以上这些方面看,就更不难理解“湖广填四川”确实是发生过强制移民,也必然出现强制移民,“湖广填四川”移民是被押解来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
在“湖广填四川”移民的中、后期,也有部分人是自愿来川的,这当然不用捆绑,也用不作押送。经历几十、上百年“湖广填四川”移民,虽是被官府强制移民,但也形成必然和习惯,所以一般也就不捆绑成串押送,官府派人接送罢了。
史料说,最初移民来川的以一夫一妇为一户,赏水田30亩,或者地50亩。据我阿公、父辈讲,传说移民填川初期,在四川的穷乡僻壤之地,移民“插芭茅杆”圈占地盘,谁插的芭茅杆就是谁的田地、山林。后来入川的人无法圈占好田好地,只好在山区划给田地。再后来,晚期移民只能佃租先来者的田地耕种。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们老祖宗蓝维栋、蓝维梁兄弟俩与同其他家族,在“湖广填四川”移民的晚期,大约在乾隆12年(1747年)左右来到四川潼川府三台县西路胄土乡斑竹园(今四川省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又称撮箕沟,居住多年。
据资料说,广东省的客家人是清政府有意识地移往四川,是出于怕客家人与当地土籍居民发生冲突而移往四川的,当时“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已接近尾声,所以入川广东人找不到平原,也找不到好地方,是移迁到四川最西部的一批移民。
1926年誊写的家谱上未记载蓝氏本门第一代入川为何年何月,经对传说蓝维栋大约快70岁左右移民来四川之说,再经对家谱考证,家谱上载明入川第三代蓝凤礼生于大清乾隆9年(1744年),甲子年三月二十五,地址广东嘉应州平远县小柘刁凹生长人氏。依据这两点推证,蓝氏入川第一代蓝维栋应该是在1744年4月以后至1747年10月以前期间移民来川的,很有可能是1747年春后动身,因当时没有交通工具。传说湖广填川移民是被捆绑成长串押解来川的,当然是步行,当时路很差,加之大队人员,行走慢,从广东到四川大至少要七、八月时间,到三台潼川府时应是冬月或腊月了。
史料记载,这期间从广东来川的移民,大多从嘉应州、惠州、韶关等几个县来的,应是大队人,同期出发,有可能也是捆起押解而来的。
由于蓝维栋移来四川已处于“湖广填四川”晚期,所以蓝氏家族支糸本门来川的第一辈人没有得到沃土良田的平原、平坝,也没有得到好田、好地,也没有找到好地方,只好在三台丘陵区落脚,这是不得己而为之。
维栋公来川后,先是在潼川府三台县西路胄土乡斑竹园佃种赖姓田地耕种,因急于求发展之需要,加之赖氏田租太贵,在此地居住不久,不得不另求出路,选择往地理条件更差的40里外的丘陵地区搬迁,蓝维梁回湖广定居。
蓝维栋举家全部搬迁到四川三台县南路女土乡(今三台县古井镇草帽河村),在九个山湾选点落脚,九个湾因此得地名九曲湾(也称狗脚湾)。当时官府有鼓励垦荒政策,谁开荒归谁所有,三年不计征田赋(税)。由于勤劳,家底好起来了,购置了一些田地,各自安家乐业,创业发家于此地,名气、声威大振,此处就称“蓝家湾”,现在此地仍叫“蓝家湾”,现属于三台县古井镇草帽河村。
蓝氏本门在蓝家湾(九曲湾)居住近百年,这时由于清朝政日趋腐败,对外软弱屈服帝国主义列强,1840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烟战争,清朝以赔款割地屈服,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烟战争,接着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大举侵略中国,瓜分中国,清朝政府更是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又更加欺压百姓,税赋沉重,民不聊生,此时蓝氏家日子越来艰难。又因蓝、杨两族为争夺水源等事,时有矛盾发生,杨家在沟口河沟杨家垫建水冲大筒车自动车水,在古家垫建有一个筒车。传言说这是挡蓝家龙脉,蓝氏族告官府,蓝氏族未赢。后因蓝家人丁多有病、灾,加之兵慌马乱。再则,不知是谁家的童养媳吊死在山林,说不清原故,官府要当地农户负责。于是,蓝氏家族卖掉田地,搬迁各地,有的迁到四川成都西坝,有的到四川中江县,有的到陕西省,有的到二十多里外的侯家沟、左家沟。这样的生存环境,蓝氏本门家族要想生存下来,必须比别人更加勤劳,付出更多。由于起步低,地理环境差,蓝氏家族本门从广东入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大富人、大富商少,均以务农,做小生意养家糊口。据父蓝宇云多次讲,他小时常到周边场镇卖豆腐、豆腐干,赚点油盐钱。那时国民党的钱一天几个价,早上还能买一斗米,晚上这些钱连买一碗米都不够。
据蓝宇云讲,解放前三台古井一带山是光秃秃的,没有树,也不长草,红光光的,又很缺水。2005年4月3日我们一行15人到此寻根、祭祖时,见山上郁郁葱葱,树木茂盛,粮作物长势旺盛,山青水秀,田园美景很是诱人。赖氏祖婆坟、蓝秀荣坟、蓝秀贵坟、维栋公坟(墓己被开荒种地)后山包都是大碗粗的柏树、杂树等树木,景色秀丽,早已不见当年秃废荒凉景况。现在,四川三台县潼川镇、玉林乡、古井镇(蓝家湾)、白庙、心妙乡蓝氏后裔已传代至“宇、福、田、永”字辈,蓝秀贵门下后裔一直居三台古井一带,至今后人蓝以万、蓝以生、蓝福祥等仍居三台县心妙乡凯沿村,此地也叫“蓝家湾”。
据蓝宇云回忆,民国时代蓝氏家族在蓝维栋坟前(斑竹园,今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做春分会,当时附近的蓝姓家人来了五十多桌人,由于没有组织好,大家意见多,又没有立好族规,也没有德高望重的人来领头,春分会就散了。由于民国时期日本侵略,再加之内战不断,民不聊生,蓝氏家族也就没有再集合大家做春分会。后来本门蓝氏家族没有集合本支系的家族在三台维栋公墓地做会。也由于,蓝氏后人为了生计,各迁他乡,这样一来,蓝氏后人互相失去联系。
1935年蓝春宽、蓝春海来到绵阳永兴镇(辛店子,后人现在仍居于此),现为绵阳市高新区永兴镇华裕路居委会,其后人仍居于此。
1941年冬月,蓝春发携子孙逃迁来到绵阳县永兴镇高筒车(七村)。当时国家是内忧外患,抗日战争正在进行,抗日战争正处艰难时期,大半个中国被日本鬼子占领,国民党蒋界石与共产党打内战,加上军阀派系内部斗争,兵荒马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国民党抓壮丁,更是让贫民百姓无法生存。蓝春发家人为躲抓壮丁,又迫于生计,只好向其它地方搬迁,蓝春发几乎是赤手空拳星夜“搬月亮家” (俗称“搬月亮家”,也就是趁晚上无人知晓,举家连夜逃跑迁居他乡)。据蓝宇云回忆,来绵阳时他父亲蓝茂万只挑着一担旧箩筐,一头装着香炉碗,一头挑着刚3岁多点的小孩蓝宇贵,这便是全部家当,当时蓝宇云才15岁,蓝春发家三代人就这样迁到绵阳永兴的。不久后又搬到永兴十四保(八村)李家山边,后来蓝春发长子蓝茂万家人搬迁到三官庙村,佃地主谢正贵家田地耕种。
蓝春发之子蓝茂仕、蓝茂顺、蓝茂遂三兄弟家人到磨家茅针寺(今绵阳市涪城区磨家乡茅针寺村)。两边人家一个小山脊东,一个西面,地界相连,居住相距一里路。解放后,后人仍居绵阳市涪城区(原绵阳县)磨家乡茅针寺村至今。蓝宇云家人居绵阳市高新区(原绵阳县)永兴镇三官庙村至1993年前后,现都移居绵阳城城郊乡高水村三居委会和永兴镇十二村1户、永兴镇七村1户,老屋基处空留楼房和老瓦房。
附二、蓝氏家族本门入川以来国事家运
附二、蓝氏家族本门入川以来国事家运蓝维栋入川已是清朝乾隆12年(1747年),距清朝政府从爱新觉罗福临王1644年入北京,正式启用清朝纪年,已经有100余年了。经清朝政府对忠诚明朝遗将的清洗剿灭。再对明朝叛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山海关,一举打垮李自成有功的吴三桂消灭。清朝怕明朝叛将吴三桂起事反叛,派往云南镇守边关,后来吴在云南造反,脱离清朝,清朝对平西王吴三桂进行剿灭,对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剿灭,称“平三藩”。加之康熙平定台湾,清朝逐步强盛起来。
通过顺治(1644—1661年)当朝18年,康熙(1662—1722年)当朝61年,雍正(1723—1735年)当朝13年,三朝对国家治理,国家已初步繁荣起来,特别是康熙时代被称为清朝盛世。到了乾隆12年(1747年)蓝氏家族本门蓝维栋移民来川,从国家来说,乾隆承续前面繁荣势头,历史上把康熙、乾隆皇帝尊为最有为的皇帝,称为“康乾盛世”。
蓝维栋及入川第二代蓝秀荣,第三代蓝凤礼赶上了这一好年代,在入川后的百余年中,蓝氏家族有较大发展,特别是蓝氏家族在四川三台古井(南路女士乡)蓝家湾(九曲湾)发展迅速,人丁兴旺,名气远扬,所以“九曲湾”才易名为“蓝家湾”。
清嘉庆末,道光初年起,清朝政府开始走下坡路。
1840年(清道光20年),中英(英国)发生了第一次鸦片烟战争,国力消耗巨大,由于朝庭软弱,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卖国辱权的中英《南京条约》,赔偿英国2100万元(银元),割让香港给英国,中国从此走上了百年屈辱的历史。
1851年洪秀全组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反对清王朝,后转入反帝国主义侵略,直至1865年被清朝和外国侵略者打垮。
1856年(清咸丰6年)英、法等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二次鸦片烟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野蛮地洗劫北京城,烧毁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相继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75年(光绪1年)慈禧太后逐步专权,“垂帘听政”,中国更加走向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日子更加难过,这期间蓝氏本门在三台古井的日子也逐步艰难起来,所以出现各迁他乡情况,日子过得很艰难。
1894年中日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朝政府腐败,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社会进一步沦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国弱民穷。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英、法等帝国主义组成八国联军瓜分中国,中国陷于水深火热中,百姓更是无法生存。民间自发组织抗击外敌,义和团抗击英、美、俄、法、日、德、意、奥八国联军。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
1928年,日本侵略中国,占领了中国东三省,建立伪满州政府,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人民经过长久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这期间加之军阀混战,国民党蒋界石打共产党,内战不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1935年蓝春海、蓝春宽迁出三台,来到绵阳永兴帮人、佃租田地耕种,定居下来。
这时蓝氏家族几乎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基本生计都无作落,几乎到了赤手空拳,一无所有。
1941年蓝春发一家离开三台县。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四川、重庆常有日本飞机来轰炸,为了军事需要,国民党政府决定在绵阳塘汛修建机场,强制征招民工服劳役修机场,当时无机械,全凭人海战术,肩挑背扛,民工拉大石滚来压机场基础。还在三台刘营山边开凿山洞作为停飞机用,但始终没有开凿成功。
国民党与共产党打内战不惜代价,蒋界石的策略是“攘外必先安内”,要打日本,必先消灭共产党,这样一来,老百姓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抓壮丁十分猖獗。在这种情况下,兰春发一家为躲抓壮丁,星夜出发,偷偷搬到绵阳永兴李家山边(八村),后搬到永兴三官庙村,租种地主谢正贵田地耕种。
当时,社会治安一塌糊涂,袍哥、舵爷、地痞遍地都是,更凶恶的是强盗,俗称“棒老二”,一到晚上脸涂锅烟墨,手持火药枪、刀斧,几十人一队,围攻、抢窃富人,农户,抢猪、抢牛,鸡、鸭、财物一切抢光,谁敢反抗就杀死谁,老百姓真是无法活。当时大地主、大富人家都招有家丁、保镖,白天、夜里守护,再加之富人家都修院墙,修炮楼(土碉堡),“棒老二”要抢也是不容易的,且有钱有势的人与政府有关系,也与地方黑势力有暗中交往,这样一来,遭殃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农民。
物价飞涨,国民党政府财政赤字严重,就多印票子,多发钞票,使得钱一天一个价,甚至几个价,货币越来越贬值,不值钱,早上能买一斤米,晚上连买一两都不行了。不但多发行钞票,且不断变化新币,一会儿什么金元券,一会儿什么关金券,一会儿什么银元券,五花八门,纸币面钞数额不断扩大,10元不行改100元版,100不行变1000元版,1000元不行变10000元版,万元不行改十万、百万、千万、万万元版,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天方夜谭。吃碗面条就要几十万元,可想而知,当时的老百姓是生活在人间地狱的。所以蓝氏家族到解放时一般都是农民(贫困人家)。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蒋界石政府逃到台湾岛。
绵阳城、绵阳一带是1949年12月23日才解放的。解放后,开展分田、分地、分房、分财产,把地主、富农的田产、家产按人平分给农民。蓝氏各家各户均分得田地、房屋,定居下来。紧接着国家又开展了“清匪反霸”运动,将土匪、“棒老二”、地痞、乡霸一一扫尽,该杀的杀,该抓的抓,社会治安好转,人民开始安居乐业。当时国家人口约5亿。
1950年掀起了抗美援朝(朝鲜)。
1952年前后开始全国性清匪反霸运动。
1956年逐步建立互助组、合作社,农民土地收归集体所有。
1957年开展“反右”运动。
1958年,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即“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掀起“大跃进”运动,超英(国)赶美(国)。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开展了大炼钢铁运动,砍树木、搭高炉,到处掀起大炼钢铁,结果是一个得不偿失,劳民伤财,后来证明是失败的。
从解放到1958年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社会进步很大,与解放前(1949年)相比真是两重天。
1959年全国逐步建立人民公社。乡称公社,村称大队、组称小队。开始办大伙食团,初期为大伙食团,后改为小伙食团,发号令农民统一吃饭,一齐出工、一齐收工。开始大规模改田开荒、修水利。试验高产田,放卫星,个别地方出现人有多大胆,田有多高产,一些地方胡吹亩产万斤粮。种田种地也开始大兵团作战,开办集体大伙食团,几百人一个社,或一个村都集中到大伙食团吃饭,一切采用军事化。
1959年春夏开始出现全国性干旱,1960年接着干旱,1961年更是大旱,粮食大减产,加之苏联终止援助转而逼债。国家处于自然灾害和外债压力下,百姓生活非常艰难。伙食团越吃越差,吃苕腾、大苕子、喝稀粥,人们体质越来越差,不少人得水肿病,那时死人不少。
1961年伙食团逐步停办,跨了,农户又各家自己开伙。田地以队为集体,社员集体耕种。
1962年生活开始好转,至1965年恢复很快,百姓生活又好起来了。
1963年,国家开展了“小四清”,1964年开展“大四清”运动,派出工作队深入到村、社、乡、县,对所有当干部的人进行“四清理”,白天叫你说问题,叫“上楼”,然后晚上再叫你自己说怎幺办,叫“下楼”。老百姓说这是国家管理、监督、教育干部的好办法。此时国家人口达6.5亿,国家开始宣传人口计划生育,提倡少生。
1964年美国侵略越南,中国对越支持,进行抗美援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1966年,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发动学生造反,成立红卫兵造反组织,动员学生全国大串连,坐车不要钱,吃饭不要钱,学生不读书,工人不上班,到北京天安门接受毛主席检阅。成立红卫兵造反派组织,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都有造反派组织,农村也成立造反派组织,但农民还是在种粮。造反派到处贴大字报,张贴造反标语,很快掀起了全国性夺权运动,把所有党政、公、检、法、省、地区、县、乡、村主要领导干部的职务(权)夺了,造反派掌权。干部被打成“走资派”,无休止接受批斗,游街、示众、戴高帽子、交代。我们全家也过陪站、接受批斗,强制呼口号,“炮轰、火烧”当权派。
造反派组织派系矛盾引起武斗,开始抢国家武器库枪支弹药,抢手枪、步枪、手榴弹、机关枪,有的地方武斗很凶,有些地方出现打、砸、抢、抄,社会治安较乱。
1967年毛主席号召抓革命促生产。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
1968年逐步制止武斗,成立革命委员会。
1969年中央召开“九大”,全国形势基本平静下来,这时毛主席说,知识青年上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于是,全国成千上万学生,初中毕业都一律下农村锻炼,称为“知青”上山下乡,1975年后没有再让知青下乡,稍后将已下乡知青全部招工进城。
1970年前后全国逐步掀起“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热潮。农村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农民一齐出工,一齐收工,统一评工记分,分口粮,交公粮,劳动日按男女、老幼评定工分,年终核算发给报酬,有的还要向集体缴超分粮食的钱。工人工资较低,物价很低,火柴2分钱一盒,盐一角五分钱一斤,米一角一分钱一斤,肉六角五分钱一斤,棉布两三角钱一尺,馆子里吃碗面条一角钱。
人民币与美元比值为1.68比1,当时国家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美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长时期封锁、制裁,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排挤,毛泽东主张自力更生。
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卫星发射试验成功。
1971年9月13日,林彪父子叛国,驾机逃到蒙古国摔死。
1975年冬天特别冷,天寒地冻,把很多竹子、树木冻死了,绵阳这地很少有冰冻不化,当时三天三夜不化冰,热水毛巾一拿出水马上就结冰。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紧接着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大地震,死亡近30万人。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1976年10月,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四人帮”跨台。
1976年10月华国锋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胡耀邦、也担任过国家最高领导人。
1978年邓小平复出,担任重要工作,提出了改革开放。全国人口达9亿,国家实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夫妇只生一个(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个别有超生,要交罚款。三代单传可生二胎。因为这是基本国策,所以蓝氏此年代与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只生一个,多为独生子女。
1982年逐步开展包产到户,实行联产计酬责任制,全国逐步推开,田地按人分到户耕种,粮食很快大增产,老百姓逐步吃粮不愁,吃上饱饭。将人民公社地名恢复成老地名,某某镇,某某乡,大队、生产队也改为老地名村、社。
1985年起,逐步取消粮票、布票、工业票、副食票。从1949年以后,为保证人人有衣穿、每年每人发给布票7尺,为保证城镇人口吃饭,按人供货商品粮,每人每月30斤,流动人员吃饭,凭粮票,农民用粮食去换粮票,城镇人员按每月27斤标准发给粮票。
文化大革命期间,买肉要肉票,每人每月1至2斤肉票,农民每卖一头猪到食品站,每100斤返回13斤肉票,那阵说起吃肉想得流口水。买白糖要票、副食要票,肥皂、洗衣粉要工业票,农村用煤油点灯要煤油票,买白酒要酒票,自行车、缝纫机要工业票,烧峰窝煤要煤票,几乎什幺都要票,物质非常紧缺。1979年我买了一台12寸黑白电视用了10张工业票。
虽然那些年代物质很缺,但人们的思想很单纯,人们崇拜毛泽东,拥护共产党,信仰马列主义,社会治安比较好,人们道德水平比较高。1963年出了雷锋,做好事,为人民服,全国学习。当时人们老实、忠诚,社会治安良好,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和政通局面。
1989年江泽民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
2003年胡锦涛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这场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国防军事等各行各业有了天翻地覆变化,高速公路多了,绵阳也有了客运飞机场,农民修楼房的多了,有钱的购小汽车的多了。蓝氏本门现大多数都修了楼房,一般家庭都有摩托车,较多的家庭买了小汽车,基本走在时代的前面,赶时尚。
中国这场改革开放,社会进步很快很大,经济发展很快,保持二十几年每年以9%的速度递增,出现国泰民安,国强民富好时期。
国营企业进行产权改制,有的改为股份制,有的改为民营(私有),有的破产,有的拍卖,全民所 有制单位下岗工人多,集体企业一般都卖给个人,一大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应运而生。
住房制度改革,由原来分配住房,交少量租金,改为个人优惠购买,交三分之一房款,后来商品房可贷款按揭购买,每月按比例还贷,按揭期最长为20年,房产商发展很快,几乎都私营经济。
1997年7月1日香港(从英国殖民管辖下)回归祖国。
1999年12月20日澳门(从葡萄牙殖民管辖下)回归祖国。
跨入了21世纪后,国家发展势头很好,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国防发展很快。彩电、电话、手机普及,私家汽车发展很快。但是,现在竞争越来越强了,钱不好挣,好花,什么都能买到,什么都不用票,票证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人民币与美元比值为7.9比1。
当今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落后。城市与农村差距拉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全国上亿农民到城里打工,大量拥向城市和沿海省份。
再则社会上、官场上腐败事例很多,买官卖官、索贿受贿的事例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腐败愈来愈严重,金额从万元至几亿甚至几十亿元人民币,从村社小官直到县市省、国家部局高官,人数越来越多,很多贪官把钱转移到国外去。国家所有的企业,改革产权所有制,转为股份制或民营经济时,国有全民所有制企业资产严重流失,一些新的大资本家有钱人、企业家应运而生。假冒伪劣商品多,从解放到改革开放前嫖、娼、赌、吸毒几乎是绝迹,现在又死灰复燃,人们道德水平滑坡,坑、蒙、拐、骗时有发生,封建迷信抬头,老百姓对此意见很大。
国家人口达13亿,继续长期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全世界总人口达65亿。
2005年10月17日,中国神舟六号飞船载两人飞行118小时成功返回。
总之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快,百姓生活已初步达到小康水平。
附件三、蓝氏族谱民
无颜
第146代,三十九世蓝静,蓝福祥之女,生于1980年(农历)腊月十九申时,初中毕业,后函授大专文凭,1997年到绵阳通信行业工作,现为梓潼联通公司副总,居绵阳城。族谱修订对真实性有多少考证???;P;P;P:L:L
回复 #7 活得真实 的帖子
你是哪里的蓝姓人?你在联通?我在广州联通哦。请联系zhenbo101@163.com11
我以前在广州天河啊,现在在惠阳罗。。。。1
广州龙洞有一条村姓蓝的,深圳龙岗区横岗镇也有一条村姓蓝的,惠州也有一条村姓蓝的,:loveliness:1
:) :) 我是四川宜宾的蓝姓,不知怎么来的,族谱上的老祖先是蓝采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