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采,大埔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文采(Yang Wencai)杨文采,男,1942年生,广东大埔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http://www.continentaldynamics.cn/members/yangwencai/yangwencaiindex.htm
博士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通讯地址:百万庄大街26号,100037
电话:10-68999736
传真:10-68999684
电子信箱:yangwencai@ccsd.cn
yangwencai@ccsd.org.cn
主要学历:
1959年9月—1964年8月,北京地质学院物探系毕业。
1981年11月—1984年5月,加拿大蒙特利尔McGill大学地质科学系研究生,地球物理专业,1984年5月得博士学位。
1987年10月—1988年9月,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地质系博士后研究。
主要学术经历:
1964年9月—1981年10月,原地质部物探研究所工程师、课题组长。
1984年6月—1991年11月,原地质矿产部北京计算中心高级工程师、项目组长。
1992年12月—1996年5月,地质矿产部地球物理与化学勘查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6月—2006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副总指挥。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文采国际学术任职情况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科学顾问组顾问(ICDP-SAG), ICDP执委会邀请, 1997-1999.
31届地质大会K13组召集人, 国际地科联邀请, 1999-2000.
英国皇家学会特别会员, 1987-1988.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协会特别会员, 1993-1995.
从事专业: 地球物理
研究方向:
Tectonophysics: crustal processes, mantle-crust interaction, uppermantle processes, especially in East Asia.
Solid Earth probing: especially seismic exploration and non-linear geophysical data processing.
著 作
杨文采,1989,地球物理反演与地震层析成像,北京,地质出版社。
杨文采、李幼铭,1993,应用地震层析成像,北京,地质出版社。
杨文采,1997,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
杨文采,1999,后板块地球内部物理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1-142.
YANG Wencai, P. Robinson, FU Rongshan and WANG Ying, 2001, Geodynamic Processes and Our Living Environment,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1-201.
杨文采等, 苏鲁大别地球物理与壳幔作用, 地质出版社, 2005, 北京
代表性的论文
杨文采,1979,二维和三维位场频率域的等价定理,地球物理学报, 22(1):89-96。
杨文采,应用地震体波的CT技术和地球探查,中国地震,2(3),1987年,1-13.
杨文采,1989,非均匀层状介质中地震波速的成像,载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编“八十年代中国地球物理进展”,379-400,学术书刊出版社。Yang Wen-cai, 1990, Seismic velocity imaging of inhomogeneous layered medium,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33(2): 265-282 ,Allerton Press, Inc. New York.
Yang Wencai and Du Jianyuan, 1993, Approaches to solve nonlinear problems of seismic tomography. Acoustic Imaging, vol. 20:591-604,Plenum Press, New York.
Yang Wencai and Hou Zunze, 1997, Geophysical analysis of main minerogenetic belts in China. Proc. 30th Int¢l Geol. Congr., vol. 20: 112-120. VSP Co.
杨文采,1993,地震道的非线性混沌反演(I-II),地球物理学报,36(2):222-232; 376-387。Yang Wen-cai, 1993, Nonlinear chaotic inversion of seismic trac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36(2): 241-257.
杨文采、杜剑渊,Approaches to solve nonlinear problems of seismic tomography,Acoustic Imaging,20,1993,591-603。
Yang Wencai, 1999, On global Fluid-pathway network, Chinese J. Geophysics,42(3):in press.
Yang Wencai, 2000, Analysis of deep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Episodes, 23(1), 20-24.
Wencai Yang, Geophysical profiling across the Sulu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Eastern China, Tectonophysics, 2002, 354, 277-288.
杨文采,东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深部构造,中国科学(D辑),33(2),2003,183-192.
杨文采,陈志德,中国东部的多重拱弧地震构造,中国科学(D辑), 35(12), 2005. 1120-1130.
主要学术成就
自1984年学成回国廿年来,在应用地球物理学研究前沿努力工作;发表论文百余篇和六本专著,被引用次数达八百余次(其中CSCD 617次, SCI 185次), 培养研究生十四名。主要贡献在以下三方面:
1)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和应用示范性。他的反演理论的系统性表现在泛函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对各种勘探地球物理方法都适用的反演理论框架。他创新了多种地震反演方法,例如适用于大扰动和非水平层状介质的地震逆散射层析法,跨孔地震非线性层析成像的级联法,线性与非线性最优化反演方法等。他还从混沌理论出发,探索非线性地震反演的规律性,揭示了非线性反问题迭代输出序列与混沌理论的可类比性,开拓了非线性地震反演的新方向。
2) 不仅发展了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与新方法,还示范性地将此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矿产勘查及建设工程基础调查。他指导了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地下电站的层析成像工作、小丰满电站大坝病害检测、长江口上海排污总管破裂情况调查、塔北和大庆等油田储层地震反演与层析追踪、北京机场高速路立交桥墩质量监测等一系列疑难工程,把他研究的反演和地震层析成像理论迅速推向实用。
3) 主持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地球物理子工程以来,提高了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的综合水平,并为大陆科学钻探所证实。1996年以来他负责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地球物理调查,设计和负责实施了中国结晶岩区首次三维和三分量反射地震调查,创建了我国深反射地震资料处理中心, 提交了高质量的深反射地震剖面和三维数据体,并对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岩性构造进行了预测,为后续的岩心钻探基本证实,取得了预测的成功。他还根据第一手资料提出了陆--陆深俯冲的几何模式,得出了陆—陆深俯冲的规模和造成壳幔相互作用的定量概念。同时,他发现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内部存在全球罕见的水平层状反射体,改变了前人认为拉张区岩石圈地幔因缺乏反射相对透明的看法, 并提出了地震岩浆拱弧构造的概念,在国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
http://www.continentaldynamics.cn/members/yangwencai/yangwencaiindex.htm 根据《中国科学院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通过,我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杨文采当选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文采院士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41年,在泛函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对各种勘探地球物理方法都适用的反演理论框架。改进了多种地震反演方法。以混沌理论、非线性地震反演方法,开拓了非线性地震反演的新方向。将该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矿产勘察及建设工程基础调查。对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岩性构造进行了预测,为后续的岩心钻探结果基本证实。根据第一手资料提出了陆-陆深俯冲的几何模式,得出了陆-陆深俯冲的规模和造成壳、幔相互作用的定量概念。同时,发现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内部存在全球罕见的水平层状反射体,改变了前人认为拉张区岩石圈地幔因缺乏反射为相对透明的看法。
杨文采研究员是我院自1997年以来又一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至此我院共有两院院士16名。
http://www.cags.net.cn/20051220/20051220-2.htm 杨文采院士的风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