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村
看了走出围龙,才知道香港院朗区八乡有个`吴家村‘。他们是梅州过去的,一村人讲客家话!:victory: 欣逢新春团拜在吴家——记辛巳蛇年八乡吴家村暨各界春节团拜联欢大会 吴郁青与吴家村
——香港梅州籍客家村巡礼
--------------------------------------------------------------------------------
徐杞富 李景钦
2005-7-20
二OO五年二月九日,乙酉大年初一。香港元朗八乡吴家村内彩旗腊腊,鼓乐喧天;银龙金狮劲舞,吉庆灯笼高挂。一众盛装打扮的村委们,联袂村长徐秋麟和吴郁青先生哲嗣吴炳连、柯盛兰伉俪,在“吴氏家祠”对开临时搭盖的千多平方米的棚架内,在“饮水思源”纪念井碑旁,盛意拳拳恭迎着来自四方八面喜气洋洋的到贺亲友嘉宾。这里,正在举办一年一度远近驰名的吴家村新春团拜盆菜宴。
饮水思源
吴家村范围甚广,村屋分布连绵近两公里,是八乡中面积最大者之一。
提起吴家村,人们自然联想到吴郁青先贤。
吴郁青先生家名顺才,一八六九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县三圳东坑尾。他年幼时一直生活在农村老家,度过了非常艰辛的少年时期,只接受了数年私塾教育,其后才遵从其在印尼谋生父亲吴清亭的意愿,与弟弟吴香初一起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到印尼。靠经营肥皂生产、洋杂货、椰干、米粉、豉油、豆酱、蚊香等土产起家。由于他超常勤奋节俭、善思考有远见,加上幸运之神的眷顾,生意日隆、事业猛进,在雅加达市区及红溪等拥有店踑、仓库和大量土地。
上世纪廿年代尾三十年代初,为了要建立第二故乡,郁青先生瞄准香港既是中国领土,必将是未来商贸发展旺区,遂毅然涉足九龙深水涉并主力投资该区房地产,兼带开办布厂、经营药材、日杂百货生意。信誉卓著早着先鞭令他迅速崛起,很快成为深水涉区两大地产商之一。
适逢当时港英政府鼓励商人投资开发新界,容许担心内地动乱不安的华侨在新界区买地建屋。郁青先生高瞻远瞩,旋即在原锦田附近的八乡买入大幅土地。他首先建造?地千多平方米的“吴氏家祠”、“郁青别墅”,继而建造一幢幢二层高相连客家“围龙”式民居,以极优惠条件甚至免租收容旅港客籍人士尤其蕉岭籍的宗亲乡友。郁青先生德高望重,与周围邻区乡绅地主关系融洽友好,定居人士通过他的妻舅曾君德(首任村长)更容易租赁到当地原居民的土地耕种及搭建居所。这样,客籍人士遂逐年越聚越多。
当时八乡地区并无自来水,未成形的吴家村连口井都没有,村民要到邻村井里挑水饮用,费时费力,极度不便。有见及此,郁青先生急村民之所急,在“郁青别墅”大门坪前的广场,请人挖了一口大水井。从此,每天清晨黄昏,水井旁欢声笑语,小孩就近追逐嬉戏,大人顺便闲话家常,互通讯息,想不到普普通通一口井,不仅仅带给村民生活上的方便,更成了和谐圆融村民关系的风水宝泉了。直到六十年代末期,家家装上自来水管后,该水井仍未被占用,改作了日常洗涤用水。村民们特地在井栏旁竖了块“饮水思源”大理石碑,让后人世世代代怀念郁青先生功德无量。
郁青先生和夫人在世期间,也极重视村民子弟教育,经妻舅曾君德协助在村里筹建了“锦全学校”,免却了村民子弟远足他乡上学之苦。
由于他宅心仁厚,善事善行,先后被推选担任香港著名慈善机构——“广华医院”总理。同时,念念不忘家乡教育事业,在蕉岭故乡创办“牖民学校”。出资建造蕉岭中学最宽敞的“郁青香初教室”和“清亭教室”。一九四一年还捐巨资兴建以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将军命名的蕉岭三圳“晋元中学”。
一九四九年二月十日,这位慈善华侨企业家在港逝世,享年八十一岁。岁月悠悠,半个世纪又过去了,但郁青先生的名字已与吴家村永远连在一起。
人杰地灵
一九四九年,大陆政权更迭,大批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官吏商贾移居香港,吴家村便成为梅州籍客家人的落脚地。如原籍兴宁的吴应寰将军;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陈嘉沧文职将军;梅县白宫籍原澄海盐务巡官,后任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钟季蔚;原籍蕉岭县的陈定环、陈定圆昆仲;原国民党蕉岭县最后一任县长陈英盓等均先后定居该村。为适应村内人口急速澎涨的需要,在众多先贤的努力及新界理民府批准下,终于成立了吴家村,隶属元朗区八乡。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第一任村长曾君德,他是郁青先生的妻舅,在任廿多年。其后续任的村长为吴志通、吴训保,现任村长则为侨港蕉岭同乡会副理事长徐秋麟先生。而担任侨港蕉岭同乡会理事长长达五届之久的前辈曾海云先生生前,以及著名香港遥控模型企业家、现任梅州市荣誉市民、侨港蕉岭同乡会会长吴炳连先生等,长期以来均悉力支持吴家村各项工作,扶掖后辈年青才俊。吴炳连先生更秉承其父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美德,每年颁发“吴郁青奖学金”给村中及蕉岭同乡会中出类拔萃品学兼优学子,为培育社会栋睴之材尽献爱心。“吴郁青(专款)基金会”,多年来慷慨捐输给海外国内有关慈善机构,支持家乡各项公益建设事业,赢得了群众的称颂和社会的尊重。
吴家村除村长外,亦有多位村委员,共同管理村内的各项事务。其中表现突出的有:曾海云之公子、现任侨港蕉岭同乡会理事长曾家汉先生;兴宁籍的吴明岳先生;丰顺籍的吴伟明先生,谢伟鸿先生;梅县籍的李世健先生、徐发坚先生、黄培吉先生;以及蕉岭籍的吴训保先生、郑生源先生、吴西生先生、曾梅辉先生等等。他们任劳任怨,出钱出力,不计得失,无偿服务村民。最难得是徐秋麟太太单群卿女士,忙里忙外,村里大小事务,她都主动襄助夫君,成了吴家村的半边天。
五十年代初,香港经济仍然十分萧条,吴家村的村民发扬刻苦耐劳优良传统,庄敬自强、互助团结,先后成立了养猪合作社和蔬菜合作社,并迅速得到发展。期间,毕业于福建厦门大学经济系曾在内地银行担任要职之曾海云先生(蕉岭新铺人),另辟蹊径,率先在吴家村开办“和丰”腐竹厂,佣请了三十多位村民分二班开八条炉日夜产制优质腐竹,除供应本地市场、茶楼食肆外,还批发出口到东南亚各国甚至美、加等地。随后,陆续又有车身厂、塑料厂、藤厂、木工厂、地毡厂、佣厂、兰圃、训狗场等在村内设立,村民就业愈加便利,人流增加更拉动带旺运输、饮食、日杂百货各行业,村内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随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香港经济结构的改变,村内养猪业、蔬菜花卉种植业乃至加工业,内移的内移,式微的式微,结业的结业,取而代之为仓储业。村中人口由鼎盛时期的四千余人降至现在约二千人。曾受过良好教育的村民后代,大多已迁入市区或移民英、美、加、澳等国,成为工程师、机师、医生、教授、会计等专业人士者不计其数;另从事纪律部门或金融业界的后辈亦大不乏人。其中表表者有徐起汉老师的儿子徐德生,现担任香港渠务署高级工程师,曾负责统筹沙田城门河改造工程;梅县籍谢湘源先生的公子JACKY为某航空公司的机长;钟季蔚先生的儿子钟浩文博士,毕业于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建筑系,著名的中环香港大会堂以及九龙美孚新村的设计,均出自他的手笔;还有,六十年代名噪一时的武打明星陈强;中文大学教授钟财文;原港督府总厨师梁桂;钟森文(钟季蔚之公子),美国加州大学博士现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陈冀方(陈空寰之公子)台大毕业,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医生;吴梵(吴炳连之公子),日木早稻田大学计算机硕士,日本东急集团奖学生,前关东、关西香港留学生总会长,原任澳洲政府CSIKO计算机部经理;吴宏聪(吴郁青侄孙),西南联大毕业现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麦润辉(吴炳连之女婿),英国巴夫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余伯禧(吴炳连之侄婿),韶关大学校长;李兆章(曾海云之女婿),港大毕业原港府地政处高级主任;以及本村出生的东华三院吴明珍总理及其夫婿、现任九龙城区议员、台山市荣誉市民的陈荣濂先生等等,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大家熟知的来自梅县西阳、人称丝花大王、现任香港翰荣国际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梅州市政协常委及市荣誉市民古欣粼先生,七十年代亦连续六年在吴家村居住过。真可谓钟灵毓秀、人盓地灵。怪不得每年村里举办的新春团拜联欢大会,能吸引那么多村内村外的亲朋戚友参加。大家都希冀沾到旺气,为来年带来好运。
每年新春团拜盆菜宴
踏入农历十一月,吴家村新春团拜联欢大会筹委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从策划大会规模程序、邀请嘉宾名单,到盆菜宴席位编排、竞投“花灯”的选购定标;从纪念品、抽奖品、敬老利是的颁发,到敲定助兴歌舞节目,龙狮锣鼓以及司仪、摄影等等,千头万绪,杂项纷繁。但在筹委会成员由下而上,经主席吴炳连先生、会长徐秋麟先生共同协助下,委员们各司其职,环环到位。既分工细致,又合作无间;忙而有序,效率奇高。使得新春团拜盆菜宴一年比一年热闹精彩,成了吴家村独特的亮点。香港各家电台、电视台、报刊,每年均会派记者前往采访,向本港及世界各地广为推介。
乙酉鸡年的年初一一早,各界的嘉宾乡亲,父老兄弟姐妹们,就从港九新界陆续来到吴家村。首先相互问好,然后,在村民们的陪伴下,来到了摆满盆桔、各式鲜花、插着彩旗的主礼台前,分别拍照留影,观赏龙狮表演及其它助兴节目。今年盆菜宴筵开九十九桌,到贺的嘉宾有各区区议员代表、八乡乡事委员会曾宪强主席、各副主席暨各村长,还有各社团首领,各行业各界别精英。一时群贤毕至,冠盖云集。由吴家村村口牌坊到“和丰”腐竹厂的道路两旁,停泊着高雅如劳斯莱斯、平治及各款式的小轿车。在欢畅的乐曲声中,宾主频频举杯,互致新年的祝福。
菜宴进行期间,身着大红袍的“财神爷”在席间来回穿梭,向在座来宾作拱打揖,一声声“恭喜发财”,激起阵阵欢快的哄动。人们争抢着跟“财神爷”来个合照。那边厢,抽奖品,颁敬老利是交叉进行。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竞投“花灯”环节,那些隽刻上如意吉祥语句寓味深长的横匾、精品,村民、来宾各不谦让,争相抬价。往往以高出底价几十倍的好价“扑槌”。投得所好者欣喜若狂,展露出胜利者的姿态。全场更是一片欢呼声,对为善不甘人后的热心人士报以雷鸣般的鼓掌。吴炳连先生和中港车身厂的吴家荣先生以及徐城秀、徐秋麟父子更是“投灯”表率。廿多年来,嘉宾和村民少则几千、多则数万用以竞投,令场面更热烈踊跃。以今年为例,仅十七件“花灯”就筹得廿万元。此款将作为村中各项公益福利的经费。
盆菜宴进行到下午四时后,人们才尽兴相继散去。
光阴似矢,岁月如流。建造于三十年代庄重古朴的“吴氏家祠”“郁青别墅”,经六十多载韶光风雨,依然巍巍屹立在吴家村东头。它见证了上世纪吴家村的开基,见证了吴家村一九四九年的正式建制,见证了梅州籍客家人的艰苦拚搏,见证了香港“九七”回归……
漫步在村中逶迤的小径,一阵阵亲切纯正的客家阿姆话,一股股蒜子焖猪肉的菜香,都令人分明地感受,这里仍然是乡情最浓郁的梅州籍客家村落。
http://www.skylinemonthly.com/showInfo_gb.asp?id=777&title=%C1%BD%B0%B6%B6%AF%CC%AC 希望这个村子永远将客家话延续下去。
蕉岭三圳伍湖村也是吴家村
我就是伍湖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