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遗梦说闽西
http://www.mxrb.cn/hsmx/2006-08/10/content_75666.htm闽西日报 www.mxrb.cn 作者: 来源: 2006-08-10
古桥遗梦说闽西
□邱德昌
闽西古桥众多,种类丰富,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桥为长汀的旱桥,始建于五代,称建州桥,现已改作水泥桥。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连城莒溪的永隆廊桥,列入《福建通志》;建于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的长汀城水东桥,列入《中国石桥》
一书。新罗的龙门塔桥,连城罗坊的云龙桥、四堡的玉砂桥,永定的高陂桥,漳平的永济桥,武平的大阳桥等均留下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罗坊的云龙桥与当地民俗“走古事”这项融民间信仰、体育健身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反映出客家先人的审美智慧。因为桥的存在,桥成了当地文人墨客抒怀酬唱的景点,从而给桥赋予了更多的人文色彩。上杭因驷马桥的兴建,形成“驷马樵歌”,是当时上杭八景之一,现是三折回澜,三虹飞波,十分壮观。汀州城一城二江水,飞卧泰安、水东等10多座古名桥,水中风韵,俨然如苏杭水乡梦境。
闽西的桥,承载着千年的历史风云,记载了民族气节。位于新罗适中镇的国公桥,便是一例。南宋末期,元军南逼,宋室从杭州退却到福州。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的春天,右丞相文天祥为抗击元军,率师从龙岩进军漳州,闻福州失守,宋帝撤退至汕头南澳岛上,只好撤回,翻越适中坂寮后,欲占领有利地形堡垒,元军来势凶猛,宋军刚过下合溪的木桥后便毁桥,把元军阻隔在对岸。事后,文天祥考虑到当地百姓要过桥,但因战事急,无暇顾及修复桥梁,便在离开前留下修桥的银两,供当地百姓修建所用。当文天祥率师经过倒岭下梅子坑时,百姓闻讯赶来接应,纷纷捐献门板、木料等,为文天祥师架设临时便桥,文天祥万分感激,当地为此桥取名为“大义桥”。明万历十年(1582年),下合溪村人建起了石拱桥,因文天祥死后被赐信国公,遂取名为“国公桥”,此后,石拱桥重修了三次,现已成为水泥钢筋大桥,当地人们仍旧称之为“国公桥”,并在旁边树石碑,建庙以示纪念。
闽西的桥,文化特色丰富,桥上多修建有亭,名风雨桥、廊桥,均镌有联句。屹立于连城罗坊清岩溪的云龙桥,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有联云:云汉月明桥影静,龙潭水澈碧波平。此联禅意十足。永定高陂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拱门曰“长桥永泰”,镌联为清翰林王见川撰: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则是寄托了客家学子们的凌云壮
志。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新罗龙门塔,又名魁星塔,塔与桥融为一体,有联云:龙盘绿水,景呈六方增稔色;塔耸深潭,影耀八闽颂润宏。写景抒怀,开合大气。漳平双洋登瀛桥有清林得震教谕撰联“横桥锁合双溪水,孤塔撑开四面山”,则是写景之名句。
今日闽西之桥,经历了数千年风雨之后,或毁于时空或埋没于古道丛林,但数以千计的古桥仍在发挥她忍辱负重角色,更多的现代化大桥已拔地而起,其技术与审美的融合达到新的高度。新罗、永定、武平等地有了现代化拉吊式大桥,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位于龙岩吊钟岩的当代赣龙铁路龙岩吊钟岩特大桥,是我国首座转体特大桥,创下了我国桥梁史上的新篇章……闽西桥文化不愧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