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词曲作家认为客家山歌极具艺术开发价值(ZT)
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7/09/content_686633.htm#b3023619新华网梅州7月9日电(广东频道记者 郭莹玉)
“客家山歌特出名,条条山歌有妹名,条条山歌有妹份,一条没妹唱唔成”。悠扬的旋律、质朴的歌词,这是广东梅州客家山歌的代表作《郎搭妹来情正甜》。今天,走进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有“山歌之乡”美誉的客都梅州,到处都
能听到客家山歌。
近日,梅州迎来了阎肃、徐沛东、陈小奇、李昕、王佑贵等20多名中国著名的词曲作家组成的采风团。他们将为梅州“量身定做”一批具有浓郁客家风味的现代歌曲,为今年11月在梅州举行的国际客家山歌节做准备。
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力。《太阳岛上》和《请到天涯海角来》这样著名的歌曲在唱遍大江南北的同时,也把哈尔滨和海南岛的风情传唱得家喻户晓。以一首《涛声依旧》闻名的陈小奇说:“一首好歌,就是是千万人心目中珍藏的风景;一首好歌,还是千万次无偿传播的广告”。对于海外客居的千万客家人来说,听到具有客家山歌风味的歌曲时,会勾起他们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客家山歌源于古代中原民歌,后随着客家人的迁徙,受畲瑶等土著居民歌谣的影响,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逐渐演变成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客家山歌题材广泛,善于运用比兴、双关、歇后、夸张、叠字等手法。唱的形式有独唱、对唱、表演唱等。因其语言生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土生活气息而闻名遐迩。
以创作歌曲《红梅赞》著称词人阎肃认为,客家山歌极具有艺术开发的潜力和价值。他说:“客家山歌的即兴演唱和含蓄的意境、多达100多种的曲调触动了大家的灵感。我们将在近期完成词曲创作,运用客家山歌的音乐旋律,创作出一批兼具时代感和客家风味的新山歌,将客家山歌发扬光大。”阎肃即兴地做了一首打油诗抒发对客家山歌的热爱:人说梅州出山歌,梅州山歌确实多。走遍天涯千万里,难忘故乡梅花坡。”
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山歌中的一些封建意识、色情成分以及晦涩难懂的方言也成为其发展的羁绊。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认为,客家山歌流传了千百年,保留了很多古语的成分,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作为一种艺术样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要在原来山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用今天的眼光和时代的特征来审视山歌,以此为灵感,把客家风情融入到歌曲的创作中去。
据了解,目前梅州市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山歌研究机构,搜集民间山歌资料,研究传统山歌的格律、用韵、衬字等,并出版了多本学术专著,还聘请老师到大、中、小学校开设山歌课程,每逢中秋节全市还要举办山歌节。梅州市投资百万元建设的专业山歌剧团成效显著,每年演出多达120场。去年该团精心排练的《等郎妹》在广东省艺术节上囊括8个艺术大奖。(责编/魏晓航)
【转帖】变味的山歌才能与时代合拍
----------------------------------------------------------------------------------------http://www.nihaotw.com/kejia/news_show.asp?id=33738你好台湾网2003 年 7 月 10 日
广东省梅州市的平远县有一座五指石山,山上有一位以采药为生的山歌艺人黄熙祥。不管风吹雨打,他每天都会抱着二胡为过往的游客唱山歌。7月初的一天,他偶遇3位“专业”的游客,与之切磋后,恍然大悟:难怪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原汁原味的山歌,传统的山歌是应该改革了。
这3位游客分别是《好日子》曲作者李昕、《涛声依旧》词曲作者陈小奇和《九月九的酒》曲作者朱德荣。
今年11月7日至9日,“首届中国梅州国际山歌节”将在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享有“山歌之乡”美誉的梅州市举办。为配合山歌节的筹办,应组委会邀请,6月30日至7月4日,徐沛东、阎肃、陈小奇、朱德荣等13位中国著名词曲作家赴梅州采风,为梅州“量身定做”10首具有浓郁客家风格及现代感的旅游歌曲,并将邀请我国著名歌唱家、当红歌手在山歌节开幕式上演唱。
常言道:“自古山歌从(松)口出”,松口镇就在梅州。客家山歌流行于广东东部的梅县、兴宁、五华、紫金,江西南部的兴国、瑞金、永新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它继承了诗经三百篇的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其艺术风格独特,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
当地居民介绍,由于生活环境的关系,他们不论男女都会整天辛勤地在田野山岭间劳作,没有“男子事于外,女子事于内”的严格差别。客家人性格大都简朴耐劳,很少有慵惰浮夸,一直保存着古代中原人的风气。客家山歌则是他们的口头文学,因为富有客家人语言特色的关系,形成了民歌中独特的一支。客家山歌有很大的随意性,自我陶醉或自我发泄时,可以随口哼上几句;男女间谈情说爱可以用山歌;以戏谑性的态度互相以山歌讥讽对方,更是当地人脱口就能唱出的习惯。
著名词作家阎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采风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但这种主动出击的形式能让人置身民间,通过视觉、嗅觉等全方位地捕捉和感受民俗、民风,这是最能给艺术家的创作带来想像力的。
千百年来,客家人用传统的山歌来歌唱劳动生活、抒发情思、鼓舞斗志。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带有一些封建思想的禁锢和毫无虚饰的矫情,传统山歌正被年轻一代慢慢疏远,乃至遗忘。客家山歌创作应该如何继承、发展和创新,成了采风团艺术家们共同关注的热点。
山歌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而经过艺术家的加工,会否影响它本身的韵味?著名作曲家徐沛东指出,山歌创作如果不发展,再好的传统文化都会式微,甚至随时都面临被取代和淘汰的危险。现代艺术家创作的山歌肯定会变味,而且一定要变味,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时代的胸怀。创作艺术不能跟着传统走,必须用现代人的眼光和观念解剖传统优秀文化,借用新思想、高科技,使山歌焕发新的生机,但根还是这里的。
广东著名作曲家陈小奇指出,客家山歌由于语言的局限性,限制了它在全国的传播。文字大量采用比兴手法,在现代都市中不可能生存下去。但是,它的旋律在全国却是首屈一指,在编配上可以有大的变化;结构也只有四五句,所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表示,客家音乐的创作素材非常丰富,目前艺术界对此开掘还不够充分。例如晚清杰出的外交家、诗界革命的领袖、梅州籍的文化先驱黄遵宪,就曾经有意识地吸收民间客家文化,创作出民俗诗《新嫁娘》,这首诗就完全可以成为歌词创作的素材。
当地的政府部门,正在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传统山歌进行系统性整理,并加以扶持、发扬。梅州市委副书记古小平表示,目前要振兴和繁荣客家山歌文化,应当走双管齐下的路子:既要整理和保存原版的山歌资料,又要鼓励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山歌。把传统和时代的东西糅在一起,使传统山歌焕发出时代的艺术魅力,从而带动和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据介绍,目前梅州市已经设立了3个专门的山歌研究机构,出版了多本学术专著。为了加大山歌的受众群,有关单位还到大、中、小学校开设山歌培训班。每逢中秋节全市还要举办山歌节,大打山歌擂台。而梅州市每年投资100多万元建设的专业山歌剧团,剧团成员全部享受公务员待遇,每年都要进行考核。剧团走精品经营的路子,每年演出多达120场。去年,剧团精心打造的大型山歌剧《等郎妹》在全省艺术节上囊括8个艺术大奖,叫座又叫好。
此次国内著名词曲作家来梅州采风,作为首届梅州国际山歌节前期筹备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标志着本届国际山歌节正式启动。
据悉,本届山歌节将突出旅游性、民俗性、国际性与现代性的特色,以3大支柱晚会为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开幕式大型新山歌演唱会、传统山歌擂台赛和“客家妹”形象大赛等。
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何正拔表示,举办国际山歌节是梅州市以实际行动打造“文化梅州”的战略品牌,希冀带旺梅州文化旅游产业,从而拉动全市经济建设,塑造“客都”新形象。
就此,陈小奇则提出了旅游歌曲的概念。他说:“一首好歌,是千万人心目中珍藏美丽的风景;一首好歌,是千万次无偿传播的广告。”曾几何时,一曲《太阳岛上》将哈尔滨美丽的原野自然风光和哈尔滨人的浪漫生活情调唱遍全国,《请到天涯海角来》也促就了海南快速成为国内外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
采风活动结束后,音乐家们纷纷表示,如今,原始的采风已经很少了,大家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但是只有到了这个山,喝了这方水,见了这边人,听了这山歌,才能真正感受到是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人造就了如此豪放、大气、质朴的山歌。虽然不是研究山歌,却能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