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图书:《仪式与象征的秩序--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权力与记忆》
《仪式与象征的秩序--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权力与记忆》, 商务印书馆, 刘晓春, 2003围绕这部关于客家村落的文化人类学著作的相关讨论详见http://chinese.pku.edu.cn/teacher/chenyc/thread.php?tid=473&highlight=%BF%CD%BC%D2%2B
在此转贴作者的一小段话,以飨各位朋友:
说实话,在赣南,那里的人们并没有像广东梅州地区的客家人那样,具有如此强烈的客籍意识。我的研究中至少不具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诉求,很少以一种客家人的身份来考察、研究对象。从知识生产的角度来说,身份建构意识强烈的客籍学者,总是在不自觉地美化、夸大客家民系的所谓优秀品质,这种类似于“国民性”的修辞策略,已经成为一种知识传统,成为一种结构,制约着人们关于客家民系的认识和理解。我在写作博士论文的过程中,总是力图避免自己不自觉地成为这一话语传统的俘虏。不过,从论文的评议以及出版编辑的意见来看,他们都认为我的论文太缺乏客家学传统的意味了,并对此提出批评。看来,对于客家族群意识的过度淡漠,却遮蔽了论文本来应该讨论的问题,是耶?非耶?
RE:最新推荐图书:《仪式与象征的秩序--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权力与记忆》
http://www.chinesefolklore.com/9/mslt.files/1101ltms.htm刘晓春个人简历刘晓春,男,1967年生,江西兴国人。 1989年7月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4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8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现任职于暨南大学中文系,主要从事民间故事、客家文化、当下民间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民俗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关系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文艺评论等共30篇,另有译著一本(《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专著一本(《民间视野—90年代中国文化片断》,上海文艺出版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