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客人當家發聲 葉菊蘭一手催生客家電視台
二○○三年七月一日,對台灣多元文化耕耘與推展是個指標性的日子,客家朋友期盼已久的
「客家電視台」終於開播了!現在起只要打開電視按下十七頻道,就能全天候收看以客語發
音的客家電視,一手催生客家電視台的客家委員會主委葉菊蘭欣慰的說:「等待了四十年,
客家的老一輩長者終於能夠看到『聽得懂』的電視節目!」
全台灣的客家族群約有四、五百萬人,但據調查,目前卻只有百分之五十八的客家鄉親會講
客家話,二十到三十歲的客家人,只剩下不到三成會說客家話,國小以下更只有百分之十一
會講客家話,客家話人口每年以五%的速度流失。葉菊蘭指出,客家語言文化的失傳,是因
為失去了現代創新的生命力。
語言是客家文化的核心,為了維護珍貴的母語文化,客家朋友們民國七十七年走上街頭推動
「還我母語」運動;八十三年再度走上街頭,繼續推動「還我客家權益請願行動」,爭取客
家及傳播的基本權益,那時的主要訴求之一就是爭取政府建置「客家電視台」。只是在媒體
商業競爭下,少數族群文化的保存,談何容易,「客家電視台」從無到有的這條路走得很漫
長。
客委會主委葉菊蘭從去年七月起開始籌畫成立「客家電視台」,今年更將催生「客家電視台」
列為客委會的主要目標。葉菊蘭感慨,幾百年來,台灣的客家人一直默默耕耘,在各個領域
中發揮客家人的硬頸精神,為這塊土地奉獻心力,然而近幾十年來,客家語言與文化沒有受
到足夠的尊重與關懷,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逐漸消融於強勢文化中,為了讓優美、豐富的客家
文化生根、源遠流傳,客家委員會選擇以電視作為傳承客家語言與文化的途徑之一,「在媒
體發聲,客家族群就有了活化語言的舞台,語言對客家朋友的感染力是豐富而強盛的」。
自今年三月底到立法院報告成立客家電視台的經費運用等計劃、四月公告招標、五月十日評
審製播團隊、五月十六日與台視簽約,到七月一日開播等一連串的過程,葉菊蘭說,簡直是
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這一路上爭取朝野立委對預算與政策的支持、與各界溝通客家電視
台的內容展現方式,以及與有線電視業者協調定頻問題的辛苦,至今回想,葉菊蘭一笑帶過
,點滴在心頭。強勢文化擠壓相對弱勢文化的現象舉世皆然,過去客家語言及文化逐漸式微
,但客家電視台的成立可說是突破了客家族群在傳播媒體發展上的瓶頸,開啟了一個最便捷
、效用最大的語言文化傳播窗口。
客家電視台開播,為客家文化發聲。
從客委會的成立以及客家活動的繁盛,陳水扁總統的「客家文化白皮書」也進一步獲得落實
。客委會的成立到客家電視台的誕生,引發「一切是為陳水扁開拓客家票源」的泛政治化的
聯想或言論。對此,葉菊蘭為日夜工作的製作團隊與陳水扁總統抱不平,坦率的說「說這種
話的人自己才是『政治考量』!」。
「客家電視台」是客家族群長久以來的夢想,葉菊蘭表示,她無法了解過去的執政黨有何難
處,遲遲未幫人民積極完成心願,「當時政府做不到的事,現在我們排除萬難做到了,讓客
家族群真正可以重返公共領域、精英領域,這就是政黨輪替的好處與意義所在,好的政府不
是就該以民為主嗎?聽到這種言論,心裡滿難過的,希望民眾可以給我們肯定的掌聲!」
葉菊蘭進一步說,歡迎懷疑客家電視台有政治考量的人,固定收看客家電視的節目,看看到
底是否有政治意涵在內?回歸推動客家電視台的初衷,葉菊蘭談到以政策制定的嚴肅方向論
之,是「語言的活化」、「文化的傳承」以及「提升族群的尊嚴與信心」;但延伸至人性面
而言,是為了老一輩長者有可以有「聽得懂」的電視節目、各族群可以知道客家人的生活思
考與習俗,甚至新新人類能夠了解阿公阿嬤的生活文化歷史。
成立客家電視台不僅是要服務少數聽不懂國語的客家阿伯、阿嬤,同時也要更多不懂客家話
的客家新生代和非客家人,也有機會認識客家語言和文化,這是一項文化生根的重要工作,
攸關客家族群語言文化的傳承與再生,這是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工作。
文章來源: 自由時報 2003年7月6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jul/today/life/art-1.ht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