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ynhqc 发表于 2006-7-11 01:10:57

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和平远县

五华县 五华县总面积3226.1平方公里,总人口117.16万人。
五华县历史悠久,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置县称长乐县。民国三年(1914年)始改五华县。是著名的“石匠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又是广东省革命老根据地之一,为梅州市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县。五华民风俭朴,民性刚毅,古今人才辈出。仅清至现代,就有著名诗人温训、武壮元李威光、武榜眼曾琼菲和亚洲足球王李惠堂、红军军长古大存和解放军前空军副司令员曾国华中将等。
五华古迹名胜甚多,主要有明代长乐学宫、狮雄古塔;天堂山的“三僧库冢”等古迹外,还有蓄水1.6亿立方米的梅州第一大水库——益塘水库,为荔枝群林所覆盖,是集旅游、度假和观光农业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五华素有“石匠之乡”称誉,石匠众多,技艺精巧,在国内外留下许多珍贵之作。土特产繁多,岐岭长乐烧酒,评为国优,华城细核荔枝是广东名优品种,成熟期在广东荔枝之后,增城挂果荔枝收市,华城细核荔枝出场,为五华一特色。还有大田柿饼、棉洋桃驳李、转水红曲、南药巴戟等,都是著名的土特产品。
五华石雕名扬海内外
五华人,向来被公认有“硬打硬”的精神,这从五华石雕工艺远近闻名便可以看得出来。
五华石资源丰富,石业生产历史悠久,石匠众多,开石有方,以石建筑、雕刻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名扬海内外。从明嘉靖起,五华人就用石造桥和打房屋基础。到了清代,五华的石宫、石庙、石室、牌坊等,风格独特,石牌石刻笔画清晰,石狮石象活灵活现;用石制成门框、窗框、磨、碓、柱、梁、板等遍及乡间,有的远销东南亚。建国后,用石建桥、水涵、陂圳、工厂、楼房等更为普遍,石雕工艺品愈趋精致装饰庭园、宾馆,颇具观赏价值。随着科学的发展,五华石匠把电磨,电钻等现代石刻工具同传统工具结合起来,石雕作品更为细腻更具艺术特色。五华石匠不但在县内有许多杰作和贡献,而且足迹遍及广州、香港、澳门、海南、深圳、韶关、北京等地,参与当地的建设,其技艺倍受赞赏,还支持越南等国的石桥建设,五华也因此被誉为“石匠之乡”。
五华石匠,不但能用石造桥建房,而且能在各种石建筑上精雕细刻人物山水、花鸟草木、飞禽走兽、沉雕、浮雕并用,图像逼真,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在五华境内外,五华石匠们作了许多不朽之作,其中主要有摩崖石刻、石碑、石马、石狮、石虎、石羊及像等。较为著名的代表作有:华城天妃庙的两尊石狮;平南石匠为从化雕的“双马齐奔”,名曰“工农齐跃进”,石马高2.8米,长3米;位于广州白云山的虎跑泉,1985年由五华5名石匠雕成;还有越秀公园内的越秀山五羊、东方宾馆五羊、广州海珠广场上的解放军雕像、珠海市海滨公园海面上的珠海渔女等。其精湛的雕刻工艺名扬四海。
五华石匠众多,巧匠名师辈出,代代有传人,从事石业生产的从业人员约4万人。五华石匠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参加当地重点工程建设,为各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大埔县 大埔县辖20个镇,1个林场。总人口中51.40万人,旅居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达46万多人,是广东省重点侨乡之一。
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美誉的大埔,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文物胜迹颇多。主要景点有:丰溪林海、三河胜景、双髻秀色、西岩茶山等。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茶阳“丝纶世美”石雕牌坊、千年古刹万福寺、大东联丰花萼楼、光德启明寺及华侨事迹展览馆等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都能令人流连忘返。大埔是广东汉剧的摇篮,汉剧、汉乐在大埔有浓厚的群众基础,有久远的历史。活动也很普遍,被誉为“汉剧之乡”。
茶叶是大埔特色产品之一,西岩茶是茶中精品,以“清、香、甘、滑、醇”而享誉海内外,近年又多次荣获国家农业部银奖、金奖。
陶瓷,更是大埔的传统产品,品种多,产量丰,工艺精美,畅销国内外。高陂镇号称粤东的“瓷都”、“白玉城”。
张弼士故居
张弼士(字振勋1840—1916)是大埔西河车轮坪村人,少年在南洋经商,创立实业,获利甚丰,名闻中外。清光绪年间,曾任槟榔屿领事官,新加坡总领事,中国大仆侍卿,光禄大夫。张弼士既是商界大亨,更是著名的爱国侨领,为客家八贤之一,他艰苦创业、实业兴邦的民族精神和“生为中华民族,当效力于中华民众”的爱国思想是值得世人学习的。
张弼士故居——“光禄第”(见封底图)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筑坐东向西、土木结构、粗犷严谨、堂皇大观,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是典型的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屋内有18个厅、13个天井、99个房间,有前后花园。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齐,结构严谨,中厅两旁斗拱有穿凿鎏金的麒麟凤凰及飞鸟走兽,大门两旁斗拱有木凿鎏金通花金狮滚球,正门顶灰塑李鸿章手书的“光禄第”白底黑字。“光禄第”是全省罕见的具有客家建筑风格的官府院第古建筑。
百年沧桑,百年张裕,张裕品牌的葡萄酒影响了中国葡萄酒业整整一百年。在张裕酒业百年庆典期间,江总书记亲临张裕公司视察并题词:“沧浪欲有诗味,酝酿才能芬芳。”
花萼楼
广东最大的土楼花萼楼(见封面图),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距县城45公里,建于明万历36年(公元1608年),距今近有400年历史。
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大部分用作厨房、饭厅,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个房间,从一楼各个房间可直接上三楼,为独立单元。花萼楼高11.9米,墙体用生土夯筑而成,底层墙宽2米,顶层墙宽1.3米,楼顶为木梁灰瓦,楼的第一层不设窗,第二、三层墙上设有内小外大呈三角的枪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人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门窗设施是为抵御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楼内有面积为283.4平方米的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天愿。天井一侧有口水井,用于防火和生活之用,楼内还有砻、碓等生活设施,整个土楼布局合理,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现楼内还居住着十多户林姓人家。
相传花萼楼是由林姓的第五代上祖援宇公经手兴建的,当年,援宇公家境清贫,衣不敞体,为避风遮雨而寄宿在狮头山的一个石洞,常年来往于福建、江西、饶平等地,靠担盐、挑石灰为生。援宇公忠厚老实,为人正直豪爽,虽家境贫寒,仍时常接济贫苦之人,深得乡邻口碑。据说有一天,援宇公担石灰到饶平回家,感觉很困,尚未吃饭宽衣便昏沉沉睡下了,睡梦中,仿佛看见观音娘娘手执莲花座领着三头白马向他走来,朝他笑了笑便不见了。醒来后,他觉得奇怪,便到山洞四周寻找,结果发现了三大缸白银,于是他便用此银两建造了这座土围楼,并把村里所有无房住的乡邻都接到这里居住,因为所建圆形楼形似花萼,故取名“花萼楼”。后来人们说这是大慈大悲的观音娘娘同情人间灾苦,显灵为他们盖了这栋房子。为感其恩德,到现在,狮头山上的石洞里还供奉着观音娘娘的莲花座像,林姓族人逢年过节必去拜祭。
花萼楼设计精巧,结构独特,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堪称世界民居建筑一大奇观。1992年12月,中央电视台在该楼拍制了《神州百姓闹元宵》文艺节目,1993年4月广州电视台在该楼拍摄了《客家人》专题片,1999年1月中央电视台中国影视总公司又在该楼拍制了八集电视连续剧《嫂娘》,2000年10月,客家土楼千人茶会又在这里成功举行。最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中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秘书长郭旃前来此楼考察后,认为该楼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条件,现大埔正准备相关材料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方石楼
方石楼(泰安楼)。(见封面图)
位于大埔县城龙岗村,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46年)。距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该楼及附属建筑占地面积6684平方米。其中主楼占地2577平方米,两侧书斋占地2764平方米,门坪及花台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个房间。
泰安楼属砖木结构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长49米,宽52.6米,门口有宽阔的门坪和水塘。楼高11米,分三层,一层墙宽0.92米,三层墙宽0.44米,一、二层外墙为石墙,三层外墙及内墙为砖墙。因楼外墙为石墙,故俗称石楼。该楼一至三层四周向内设前走廊,一层走廊的柱子为上木下石,二、三层为木桩,三楼前排中厅设有祭坛,为防外患,三层除前走廊外还设有后走廊。一、二层不设窗,三层才开窗,并设有枪眼,整座大楼只有一个大门出入,门板镶厚铁皮,大门顶有蓄水池,供灭火之用。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分上下二堂,上堂中堂书“祖宗功德”,陈列蓝氏先祖神主牌,并作为祭祀的祠堂,堂左右侧设有厢房,楼内平房四周为天井,三层方形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屋外有楼的格局。楼的两侧各有一座书斋,是供读书求学的场所,楼内右侧天井有口水井,井水清澈可口,现仍可饮用。
据说,泰安楼的蓝姓祖公极为节俭,原计划是在楼右侧也建一个同样的方石楼,构成鸳鸯楼,后因意外早亡,计划落空,成为现在的单片楼,实为遗憾。
泰安楼历史悠久,规模雄伟、粗犷,布局合理、科学,文化内涵丰富,是客家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也是中国与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最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中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郭旃前来此楼考察后,认为该楼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条件,现大埔正准备相关材料,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丰顺县 丰顺县位于梅州市南端。县城汤坑镇,向来为潮梅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军一部曾在汤坑战斗过;红军时期也曾派兵攻占汤坑。广梅汕铁路及梅揭高速公路穿县境中部而过。
全县辖24个镇和1个国营农场,总面积2710平方公里,总人口65.92万人。县内居民结构较梅州各县特殊。除绝大部分是客家居民外,汤坑、汤南及留隍三镇尚有数万讲潮州话的居民;在凤凰山下的潭江凤坪村,还有梅州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71户,350多人。因此形成了与各县不同的语言格调和民族风情。
由于丰顺县地理环境特殊,地势独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和待开发的自然胜景和人文景观。丰顺县素有“九汤十八”之称,丰富独特的地热资源分布全县10个镇中,水温之高,流量之大为广东第一,“汤坑温泉”远近闻名,还有全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有揭岭飞泉、龙归寨瀑布,汤坑太平寺等几十个名胜古迹。埔寨的“烧火龙”更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品种。
汤坑温泉
汤坑温泉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天然温泉公共浴池,占地1800平方米,分男女两池。自古以来,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来到汤坑不洗汤,枉费走一趟”。可见洗汤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个浴池早先是个无修饰无管理的泉沟。到了明末,吏部员外郎罗万杰和温州推官柯化鹏两位乡贤筹资兴建,把坑坑洼洼的泉沟扩大,修成了简陋的“人工汤湖”,这就是汤坑温泉的前身。到了1910年,又在汤湖四周高筑围墙,壁刻“澡身浴德”四个大字。现在各位看到的是解放后县政府两次拨款扩建后的温泉新貌。
请到中间这个有围栏的池子来看,这就是温泉喷口,滚滚的温泉从古到今日夜不停地冒着涌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从这浓浓蒸汽可以看出水温一定很高,是的,这里水温高过76℃,其它浴池的水温按照离这里的远近从高温至低温依次降低,沐浴者可选择不同的水温进行沐浴。
汤坑温泉水温高,水质好,属于矿泉水类型并含有珍贵的微量元素氡,含氡量高达669.7贝可/升,属于放射性氡泉。据悉,用氡泉水沐浴可起到特殊的疗效,它有镇静、止痛、止痒与消炎作用。
蕉岭县 蕉岭县总面积957.1平方公里,总人口22.80万人。蕉岭既是华侨之乡,也是台胞之乡,侨胞有9万多人,台胞有40万人,是在乡人口的二倍多。
蕉岭四面环山,中间为石窟河谷平原,平地面积100余平方公里,与梅县盆地相当,蕉岭是“八山一水一田”的山区县。主要河流有韩江一级支流石窟河。
境内“长潭旅游度假区”,内有“一线天”、“高台庵”、“长潭夜月”、台湾度假村、长潭绿园、澳洲山庄、“释迦文化中心”等景点。城内有丘逢甲纪念馆,离城不远的文福淡定村有丘逢甲故居和丘逢甲墓。
长潭旅游度假区
长潭旅游区,距蕉岭县城约5公里,面积20.5平方公里,是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这里一川绿水,碧波荡漾,两岸青山,有“形似巫峡,景似漓江”之称。六十年代初,长潭风光刊载在〔人民画报〕封面和〔广东画报〕上。
旅游区有许多诱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闽粤赣释迦文化中心、一线天、大坝雄姿、长潭夜月、高台庵、蓬莱仙境;有依照台湾花莲市著名风景区东西横贯公路山门原型建造的山门;有寄托海外赤子爱国思乡的“把根留住”纪念碑;还有兴盛泰宾馆、长潭大酒店、澳洲山庄、云海山庄、蒙古村、度假村、鹏程娱乐城、新新娱乐城、华侨城、金融购物中心等。
一线天峡谷山势险峻,峡谷中只露一线白色天空,崖顶瀑布从天而降,飞溅的水花雾珠轻纱似地朝谷底飘来,形成冬暖夏凉的清新爽洁的天然环境。在一线天峡谷有“血斑石”和“美人蕉”两个动人的传说。
一线天的“血斑石”。传说在明末清初,蕉岭有一爱国志士举人林丹九,组织乡民抗击清兵入侵,后因弹尽粮绝,孤军无援而失败。林丹九写下“负崖倚险聚苍生,心与寒潭一样清,任是史官编不到,山灵知道此孤贞”的绝命诗,从容走上一线天崖顶,跃身坠崖,血溅深谷,壮烈殉节。后来,一线天内有块石头呈褐红色,似斑斑血迹,年长月久,水刷沙冲,都不褪色,当地人说它是林丹九的鲜血染成的“血斑石”。
一线天“美人蕉”。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个月白风清之夜,天庭里几位耐不位寂寞的仙女,偷出宫庭,窥视下界。当她们目光移向长潭境时,不禁齐声惊叹:多美的山水呵!她们忘了天规,动了凡心,决定到人间玩一回。仙女们按下云头,正好落在长潭河畔,各自折一根树枝,摇枝成桨;摘一片叶子,呵气成船,游哉游哉,划船玩耍,又唱又笑,惹得潭中水族,浮水观看,羡慕不已。时过半夜,她们弃船登岸,沿着山道,走进一线天内,但见飞瀑直泻,水清如镜,美不胜收,仙女们情不自禁,解去外衣,一个个跳进潭中,追逐戏水,山鸟啁啾,天已亮了,仙女们已回不了天庭,遂化成亭亭玉立的美人蕉。
平远县 平远县面积1381平方公里,全县辖16个镇,总人口24.95万。
平远县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有五指石、南台山、黄田水库、花燕岩、热柘温泉等自然、人文景观十多处。南台山,在县城附近的石正镇东北部,海拔645米,气势雄伟,从正面看,石峰叠成三座,两边大,中间小,像一头匍匐的雄狮,从东侧看,像一个头枕南山,脚伸北仰的巨人,形如大肚凸凸的弥勒佛,被人称为“卧佛山”。山上有释、道寺观及各种古迹。另一具有奇石奇缝奇洞奇树奇藤的丹霞景观、新开发的名胜景区便是“五指石风景区”,更有诱人的风光。
平远县是地处闽粤赣三省的山区,全县森林覆盖面积1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70万立方米,是全国首批造林绿化先进县和省用材林基地县。矿藏主要有铁、稀土、石灰石、煤、锰、钴、铜、花岗岩等。
五指石风景区
五指石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闽、粤、赣三省相交处的平远县差干镇。“五指美景、人间仙境”,这是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吕志先畅游五指石后的美好赞叹。五指石因山顶间拔地而起、形同五指擎天的五座石峰而得名。景区方圆16.8平方公里,拥有“丹霞地貌、森林生态、人文古迹”三大景观、具有雄、险、奇、秀、幽、古的特色。那“五奇”(即奇石、奇藤、奇缝、奇洞、奇树)和“八景”(即剑门、石林寺、隆武殿、混元塔、聪明泉、一线天、青云路、仙人床)一直吸引着无数游人。
石林寺 。“石林高几许、宝刹稳中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五指奇峰。左侧的古建筑即是石林寺,它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寺内有“镇寺三千斤”——铁铸佛像、香炉鼎、大钟各重一千斤。
酒瓮石和饭箩石 。前面两座好似酒瓮和饭箩的石山就叫饭箩石和酒瓮石。相传远古时候,附近村民生活艰辛,朝思夜想过上酒足饭饱的好日子。有一个仙翁云游五指石时,察觉民情,大发善心,点化两座仙石,遂使两座山终日溢酒出饭使村民过上幸福生活。日久山民却惰性成风,民风堕败。仙翁重游五指石时深叹“神仙也会办错事”,就让仙石变成巨大的石山,再也无酒无饭,留下一联警世:“处世戒醉心,千古不开酒翁石;为人思饱德,万家当看饭箩山”。
隆武殿和混元塔。“平远讲来唔会输,吏部天官出过有,差干还有谢镇北,五指石上结帝都”。眼前的土石墩就是300年前留下的隆武殿。明末清初时,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唐王朱聿键被关芝龙等拥立为帝,太原总兵谢志良、谢上逵父子奉命在五指石建立基地,进行反清复明活动16年,最后被清军汇集惠、潮、汀、赣四府之兵击败。这些石桌石凳,是隆武帝坐朝的象征性宝座。殿下侧的混元塔,是石林寺众僧为纪念当时死亡将士所筑,现墓顶犹存。
聪明泉和石缝长藤。“聪明泉水不等闲,疑是九天降仙泉。掬饮一口添智慧,三杯落肚寿延年”。这眼清泉就是聪明泉,据载,清朝差干湖洋村谢申庸年少迟钝,遂到石林书室从师苦读,常饮此泉后文思大进,终于考中乾隆乙丑科进士。泉边一条石缝,长近50米,巷宽仅0.5米,叫“磨肚缝”。游客只能侧身而过,但绝对有惊无险,穿越石缝,能磨掉人生的一切灾难和不幸。过了磨肚缝,人生路将平。冠盖石的星毛冠盖藤,每项粗32厘米,枝叶覆盖半座石山,被誉为“岭南第一藤”。“八景之最一线天,线线同云紧相连。藤奇峰秀游人醉,此间游乐胜神仙”,眼前的石巷就是国内罕见的“一线天”景观。站在这中间,向前后,左右仰望,都是一线天,真是世间罕有。
仙人石 。这是点化饭箩山的仙翁休息过的地方,又称仙人床。让人在此憩息片刻,享受一番五指石的清幽世界。仙人床边的“仙龙石”,相传青年夫妇要生男仔到此参拜触摸后便能如愿。
附录:大埔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是指镌刻在山崖石壁上的一切记事文字或诗词歌赋、题名、题字等。
大埔县是闽粤两省交界的边远山区,明清以来文人墨客甚多,这些文人骚客在饱览山川名胜时,留下了许多题刻,增色不少。
1、 “蔡仙圳” 石刻:位于百侯区侯北乡,镌刻于距今约八百年的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为迄今大埔县发现最早的摩崖石刻。它主要叙述了开垦“蔡仙人 圳”的情景。石刻曰:“余甲申年生,至此四十有二。因开此圳缪言四句:白侯洞里号神仙,一带江山几百年;余今开垦乾坤地,永与鬼为祭祀田。开禧年乙丑仲春开山钱公超刻石。”
2、 “小有洞天” 石刻:位于湖寮镇双坑村上村文昌祠旁的岩石上,为清代中国首任驻日本国公使何如璋所书。石刻每字有一尺多大,字体苍劲,笔力雄健,富有神韵,浑然一体,具有一定的历史和书法艺术价值,是至今尚存的他的唯一的墨迹。何如璋,字子莪,双坑乡人。
3、 “龙门” 石刻:位于湖寮镇双坑村中村的“龙门石”上,刻于距今二百七十多年以前的清康熙癸巳年(公元1713年),为擅长书法的清代秀才,自称“双山主人”的何登鳌所书。“龙门”两字,每字有2尺多大。
4、 “灵岩山” 石刻:灵岩山位于洲瑞乡赤水村,以山奇石趣而闻名遐迩。它原名麒麟山,因山腰有座灵岩古刹而更名。据民国版《大埔县志》记载:“灵岩寺为唐朝创建,清康熙年间重修”。寺之左侧,有一巨岩兀立,上面镌刻“回头是岸”四个两尺多大的大字,为清朝嘉应州之梅县的“广东才子”宋湘所书。相传,当年宋湘欲赴潮州应试,路经此地时,忽闻船已开过。他在失望兴叹之余,在巨岩上挥毫题下了笔酣墨饱、丰润端庄的“回头是岸”四字。在它的不远处,还有一巨石,形似石笋,上刻“石笋峰”三个1尺多的大字。由“石笋峰”攀援而上,即见一天然石洞,洞口有一方削铁似的峭壁,上刻“玉洞珠崖”四个笔力雄健、神韵独具的大字,这两个石刻是何方人所书,可惜尚无可考。灵岩山虽处偏僻之地,但历代文人也颇多在此题诗作对。其中一联云:“又何须雁宕鳌峰,即此水曲山重,便成佳境界;欲修入上乘正觉,当如穿铁破石,常用苦功夫”。
5、 “双髻山” 石刻:双髻山位于大埔县城湖寮的西南方,距县城12公里,因山顶耸立着两座形似鸡髻的山峰而得名。1981年,双髻山已列为大埔县城新四景之一的“双髻撩云”。山中有“入道之门”、“登彼岸”、“灵岩洞”等摩崖石刻。
“入道之门”石刻:位于山脚林中小道旁的巨石上,每字约有2尺多大,为何允所书。
“登彼岸”石刻:位于山坡的中段,为清末秀才何谷嗣所书。
“灵岩洞”石刻:位于茶山寺背灵岩洞的岩石上。为何君芝所书。
6、 “梅潭涛壮” 石刻:位于梅潭河岸,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党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罗卓英先生所书。石刻每字约有两尺多大,颇具笔力。它与该段乱石林立、浪涛翻滚、气势磅礴的梅潭河相映,令人有肃然之感。
7、 “撑腰石” 石刻:湖寮镇山丰村村口有一巨石,名曰:“撑腰石”。石上镌刻着罗卓英、罗鸣白、丘誉等人的题刻。石刻旁有一小洞,水从20多米高处飞泻而下,形成瀑布,名曰:“虎瀑”。国民党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省政府秘书长罗鸣白先生的题刻云:“幽谷深深一径通,更看虎瀑泻长空。满山树木无穷利,纵少田园也自丰。”诗句写出了山区美丽的自然景色。
罗卓英的题刻为“竖起脊梁”,每字约有两尺多大,笔力雄浑,富有神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和平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