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江区 梅江区成立于1988年3月,为市辖县级区,下辖五个乡镇、城区五个街道办事处,60个农村管理区和50个居民委员会,总面积298.4平方公里,总人口30.80万人。
梅江区的主要景点有:人境庐、千佛塔、孔子庙、八角亭、大觉寺、曾井、七贤亭、西岩寺、泮坑旅游区。近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拨款,对孔子庙的大成殿,位于城区南门的八角亭、金山顶的七贤亭等古迹作了重建或修茸,成为人们寻幽揽胜的好去处。人境庐、千佛塔、泮坑旅游区为梅州著名的景区,一年四季,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人境庐
人境庐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名句,是我国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黄遵宪的故居,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座落在梅城东区下市角,于1884年由黄遵宪亲自设计建造,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座故居占地面积不大,但建筑精巧,布局合理,里面有会客厅、书房、卧室、藏书室、无壁楼、五步楼、十步阁、息亭、花坛、假山等,藏书室内有黄遵宪的各种著作和读过的书共八千多册。庐中保留着黄遵宪亲自撰写的对联,如会客厅对联:“万丈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另有一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都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这故居的环境。进入人境庐,你就会感到,这是别开生面的文化景观。
黄遵宪,字公度,他所生活的年代,正值清末光绪年间。虽然只是一位举人,但他博学多才,又有一颗爱国忧民之心。光绪三年(1877年)被朝廷破格晋升为驻日使馆参赞,成为驻日公使何如璋的最得力助手与参谋。在驻日参赞四年内,着重研究日本历史,特别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后写成一部50多万字的〔日本国志〕。这部书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日本历史的专著,同时也成为日本的第一部“国史”,它为当时中国的政治改革运动——即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日本回国后,黄遵宪又先后任驻美参赞、驻美国旧金山及新加坡领事。他在担任十多年外交官期间,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建议政府实行护照办法与保护华侨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华侨和中外人士的敬仰。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黄遵宪被召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并积极投身于救国图存的维新运动,提倡科学救国,兴办实业,加强国防和改革维新,推行新政,主张对外开放,先后参与强学会和创办〔时务报〕,得到光绪皇帝赏识,下旨召见,当面咨询。在署理湖南按察使期间,大力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卓有成效。戊戌变法失败后,黄遵宪因涉嫌被清政府解职放归故里后,邀集地方人士设嘉应教育学会,大力倡办新学,为推动梅州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倡办教育的同时,在人境庐内潜心著述,先后著有〔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等,他的诗歌反映了近代史上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精神,有“史诗”之称。他的诗论主张“我手写我口”,提倡反映现实,被称为“诗界革命的巨子”。因此,他被列为“中国十大爱国诗人”之一。
可以说,黄遵宪是在一百多年前,提倡科学救国,主张改革开放的先驱,也是诗坛革命的榜样。 兴宁市 兴宁市地处粤东北部,四面青山环抱、中间沃野平川,是梅州最大的盆地,面积320平方公里,全县2105平方公里。自东晋六年(331年)建县以来已有1660多年历史,1994年6月8日撤县设市,现有人口112.4万,占梅州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0多万,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兴宁文化发达,工商业兴旺,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纺织之乡、商贸之乡”之称。是闽赣粤商品集散地。广梅汕铁路横贯县城,是三省交汇的陆路交通枢纽。
唐宋以来,不少朝廷官史,后代一批批政府要员和文人墨客都曾到过兴宁,留下深深的脚印和墨宝。宋朝民族英雄文天祥,曾率抗元义军驻兴宁;明代江南才子祝枝山曾在兴宁当过县令;清代来兴宁任职的卫稀骏、当代伟人周恩来、共和国元帅叶剑英、贺龙、聂荣臻,现任国家领导人谢非、叶选平、温家宝以及一代散文大师秦牧,著名科学家、哲学家于光远等,他们或亲自来兴考察观光,或应约挥毫泼墨写下许多诗篇、题句,夸说兴宁是“小南京”,“粤东宝地”、“崇文之邦”。
合水风景区
从兴城出发往北走14公里就到库区。这水库是兴宁北部的罗岗、黄陂、大坪三条河的汇合点,故名“合水”。水库以下为宁江,它汇入梅江,直奔潮汕韩江归大海。这座水库于1956年9月动工,1957年6月建成。主坝高21米,堤宽7米,副坝14座,全长2560米,最大库容一亿立方,是广东最大水库之一,其功能是防洪、灌溉、发电、种养、旅游五位一体。库内景点错落有致,是粤东有名的旅游风景区,已被列入〔中国名胜风光大辞典〕。这库区门楼的对联,是诗人对合水全景的描绘,联语是:
堤锁江流,百里湖山仙入境;
树环宝塔,四时佳果桔占先。
这主坝上“合水水库”四个大字,是清末民初秀才、任兴宁县副县长的张花谷先生的亲笔。六十年代初中国元帅贺龙等将领曾在此游览、垂钓,当代中国散文大师秦牧1988年夏畅游合水时即席赋诗,留下珍贵的墨宝,诗文是:
兴宁有水库,合水美名扬;
粉黛敷西子,春光动八方。
梅县 梅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四面环山的盆地,面积100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梅县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元帅的故乡,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称誉。近年又先后被国家授予“金柚之乡”和“山歌艺术之乡”称誉。全县总面积2755.3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320万亩,耕地面积33.7万亩,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全县26个乡镇,总人口60.33万人。旅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共80多万人。
梅县建置始于南齐,时称程乡县。曾改为敬州、恭州、梅州、嘉应州,20世纪初改称梅县。
梅县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旅游景点主要有千年古刹灵光寺,叶剑英故居,纪念馆,中西合璧的典型建筑“联芳楼”、客家围龙屋、松口元魁塔、隆文龙牙寺等,还有近期崛起的三高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阴那山旅游区、雁鸣湖旅游度假中心、作家庄园等景点。
叶剑英元帅故居、纪念馆
叶剑英元帅是当今举世闻名的伟人。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曾先后参加北伐与东征,立下赫赫战功。后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鞠躬尽瘁。在叶帅的一生中,有三次为人民作出了特殊的伟大贡献。第一次,是在南昌起义前夕,冒险送情报给叶挺等起义领导,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扑灭起义部队的阴谋,使起义取得胜利。第二次,是长征途中,当他获悉张国焘阴谋策划用武力消灭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时,星夜飞马送电报,使中央及时安全转移,挽救了党中央。毛主席在七千人大会上,指着脑袋对大家说:“若不是叶剑英同志,我们就没这个了”。第三次,是1976年,叶帅与中央一些领导一起,周密计划,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的命运。因此,他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尊敬、爱戴和怀念。所以,凡到了梅县的海内外游客都希望到叶帅故居看看。
叶剑英元帅的故居位于梅县阴那山北麓的雁洋镇虎形村,距梅县城区约33公里,故居左侧是叶剑英元帅纪念馆,馆名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
1989年10月22日隆重举行落成开馆仪式。现是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假日观光新亮点”、“梅州市市级旅游景区”。
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占地约10000平方米,主体的建筑面积为3546平方米,结构布局分前庭和侧庭组成,建筑物依庭而筑,平面图呈“矩形与马蹄形”组合,其风格具有客家民居的特性和现代园林建筑的手法相结合,具成独树一格。序厅大门外墙两边镶嵌着反映叶剑英元帅生平事迹的汉白玉浮雕,门前端置着叶帅全身铜质塑像。
馆内现有基本陈列面积约1500平方米,展线全长280米,有5个展览室,分别以大量的照片、史料、实物、书画,共5个专题向人们展示叶剑英元帅光辉伟大的一生。该馆现有藏品资料30000多件,其中实物藏品150件,主要是叶剑英元帅生前用过的实物。1994年经全国革命文物鉴定组鉴定,有2件为一级革命文物。
叶帅故居在纪念馆右侧,始建于清代,系客家单门楼式两杠平房,共有15间房子,其中4间为叶帅家所有。右侧第一间是厨房,第二间为叶帅父母的卧室,墙上悬挂着叶帅双亲的遗像,左侧后角二间分别是叶帅少年时代的卧室及杂室。1897年4月28日叶帅诞生在这里,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进入叶帅卧室,见墙上挂着一幅他少年时期的半身照片,墙角摆有两张木凳加木板的铺板床,吊着蚊帐,棉被、枕头整齐叠着,还一个老式柜子,一张叶帅小时候温习功课的小方桌。一切原物原件,简朴而平凡。就是从这里走出了一代名将叶剑英元帅。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是由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于1995年1月投资兴建的,总面积300公顷,1997年10月8日开业。度假村是一个集自然生态,“三高”农业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典范。
“雁南飞”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有它特殊的内涵,它寓意着我们客家人对“北雁南飞”的根的认同:“茶中情”表达了雁南飞以茶文化为内涵,做到与茶结缘,与茶传情,雁南飞正是以此来展示其对茶文化的内涵的追求。目前,雁南飞种植以白叶单丛和黄金桂为主的茶田1100亩。这边种植的是优质龙眼园,像这样标准化种植的生态果园,雁南飞共有500亩,有龙眼、荔枝、金柚、芒果、枇杷、黄皮、杨桃等10多种。龙眼园的四周是用金银花、炮仗花等围成的生态墙,使安全和绿化美化和谐统一。远眺对面那些红色的建筑是度假别墅区,那里共建有14栋高级别墅,供游客休闲度假。
沿着这个380级健身登山步道可以走到云雾神洞,这个洞口五颜六色(因为有矿物质),色彩斑斓,洞内幽谷深深,早上洞口晨雾缭绕,犹如仙境,故取名为“云雾神洞”,为健身活动的好地方。
雁南飞名茶有金单丛乌龙茶等8个系列品种,是待客送礼的佳品。请各位到茶艺馆品赏及观看茶艺表演。茶艺功夫茶的泡饮分为传统功夫茶和现代功夫茶,泡饮流程有18道工序,前12道由茶艺小姐为大家表演功夫茶的泡饮流程。认真看,仔细听,亲身体会一下茶艺的内涵……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把盏闻香,细品甘露,以茶会友,以茶传情,感受悠然自得的乐趣。
1999年6月,广东省第十次山区经济综合工作会议期间,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卢瑞华被度假村的美景所打动,分别在雁南飞即兴赋诗。李长春书记题的诗是:“云雾入画雁南飞,山民喜住柚子楼。梅开二度创新业,咬住青山奔康路。”卢瑞华省长作诗赞云:“白云底下雁南飞,万绿丛中人忘回。山泉果树真堪美,引来凤凰筑巢归。”这两首诗,充分肯定了雁南飞茶田的发展模式,概括了梅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向山进军,进行“三高”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茶果生产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阴那山
阴那山在离梅州城45公里的雁洋镇境内,秀甲潮梅,名播闽粤,与罗浮、南华鼎峙齐名,并称“粤东三胜”。其山巅五峰并聚,称五指山峰,海拔1297米,登高望日出,若云龙吐珠;纵目远眺,可望潮州、汀州和梅州,诗人有“五指峰巅极目舒,白云深处望三州”的咏叹。阴那四面皆山、山势雄迈、风景秀丽、泉石清奇、石石有景,美不胜收。
阴那山麓有一座千年古刹灵光寺,是广东省五大名寺之一。创始人为唐高僧潘了拳,他于咸通二年(816年)圆寂后,始由村人建立寺院,初名“圣寿寺”,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三十多年历史。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粤东监察御史梅鼎,捐钱扩建,更名灵光寺,现正门石匾上所刻“灵光寺”三字,就是梅鼎写的。
灵光寺依山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明末李二何翰林在此进行反清复明活动。灵光寺自古远近闻名,吸引大量游人参观,为什么呢?据游客们公认,是因为灵光寺有“三绝”。其一绝是:寺前草坪有两棵柏树一生一死。生者高30多米,枝繁叶茂,傲然挺立;死者高度相当,干大枝壮,枯死而不腐不朽。这就是称为“广东宝树”的“生死柏”。根据《阴那山志》等记载,此柏树是建圣寿寺之前潘了拳亲手种的。那么,树龄就达到一千一百年以上。那株枯死的也已死了三百多年,却与生的那株几乎同样高大,前几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曾拍过一部电影〔生死树〕,就是以这两珠树为背景的。其二绝是,寺里最壮观的主殿大雄宝殿,经常香烟鼎盛,但不管任何情况下,都没有香烟熏人,是什么原因呢?传说是因为殿顶的藻井所起的作用,这个藻井,是用1000多块精制的长方木构成的螺旋形藻井,俗称为菠萝顶,结构巧妙奇特,是寺庙建筑艺术的杰作,在我国这样的菠萝顶仅有两处,另一个是北京天坛的方形藻井,这个菠萝顶妙就妙在它会把大殿内的香烟及时吸到殿顶迅速排出,而不会使殿内游人被烟呛着。其三绝是大雄宝殿后面山上绿树繁荫,但大殿屋顶上却没有一片树叶,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至今仍是个谜。
灵光寺除大殿外,还有金刚殿、罗汉殿、诸天殿、观音阁、钟鼓楼、经堂、客堂、斋堂等。此外,灵光寺还有不少神奇传说,如“五色雀”、“无笃石螺”、“片生熟鱼”,以及一些珍稀植物等灵迹。
灵光寺是我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已修整一新。由于人民政府重视和海外侨胞的资助,修建了“三柏轩”、“观音阁”,塑制了“三宝”、“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等像,以及重建了山门、歇石亭、粲花馆、陶茶亭、古银桥。目前,它与附近景点“叶剑英纪念馆”和“雁南飞旅游度假村”相衬联辉,吸引着不少海内外游客。有心登上五指峰观看日出美景和山顶风光者,可以头一天到达灵光寺,第二天一早登上五指峰顶等日出,幸运者还可能看到“灵光”的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