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客家人是周朝贵族吗?
:lol我是一个纯正血统的客家人,我听说客家人是周朝贵族的后裔……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自豪……可是是真的吗?
如果是真的,有什么证据呢?(我不想空欢喜一场)
我自己也找了很多资料。。可是老是有人反驳。。(弄到自己都不知道真假)
有没有一些100%确凿到要死的证据呢?
如果客家人真的是周朝贵族之后,那么就一定有黄帝的嫡系吧?(姬姓)
各位知道那个嫡系的近况吗?
多谢你(Duo Qia eni)
反驳散发弄扁舟《关于客家人血胤之思考》
关于客家人血胤之思考 作者/散发弄扁舟关于南方民系客家人之由来,近些年来多有纷争。传统派认为客家人乃流落南方之中原正统,新派学者则认为客家人乃北人与南人之融合。吾更倾向于新派学者的观点,下面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从容貌体格特点而言,客家人与北人之差异是明显的。客家人具有南方人的容貌体格特点,眉骨高、眼窝深陷,鼻梁塌,鼻头大、颧骨高、肤色黝黑、体格矮小,很明显是从北方蒙古人种向南方蒙古人种甚至是向东南亚-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过渡的中间阶段。倘按传统的观点,客家人乃自唐五代时期辗转南下的中原民系,仍保留中原正统血胤,那么短短一千年,其民系的整体容貌体格绝无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固然水土、气候对人群的容貌体格会产生影响,但绝不可能在对人类进化进程而言只为电光石火的千年间发生如此重大的改变。由此至少可以证明,客家人有南方汉人或少数民族的血统。这也可从客家人与畲族人杂居的现状中窥得端倪。
===============================
反驳:谁说的?我有很多海外亲戚,都是纯正的客家人,20世纪漂洋过去的,可是长得有点“老外”了。
从方言学的角度出发,可以证明客家人与南方少数民族有过极为绵长和深入的接触,这种接触甚至可以用共同生活来形容。据方言学的调查成果得知,客家方言里残留着古代壮侗语系的片断,一些生活词汇与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中的对应词汇极为相似。客家人有句俗语,谓之: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也说明了客家人与南方少数民族可能源于一处。
===============================
反驳:我之前看了一文介绍《诗经》韵音的,据说和客家音98%相似!
第三点便是来自族谱的证据。翻看本人的族谱,虽然上可以追溯到姬姓周朝,但传承的脉络并不是非常清晰。或许是年代久远的缘故,明清二代祖先们辗转于福建、广东各地的记载详细可见,但再往上便遥不可知。照理不应该如此,特别是对极为重视血统与家族的客家人而言。究竟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发生了什么,值得深思。或是随他人姓,或是改作他人姓,或是混血,皆不可明知。众观其他客家人族谱,大多有此种现象存在,证明了客家人血统之模糊性。
===============================
反驳:那时侯兵荒马乱,那管得了那么多?
草草几言,未经深思,荒唐得很,当是文戏。
===============================
反驳:果然荒唐 客家是中国移民于东晋、唐末、五代、宋各朝代,由中原至江淮地区,再至赣北赣中,最后迁徙入闽粤赣山区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民系。由士族与平民组成,同化融合了部分古代闽粤赣土著民族成份。客家大约形成于南宋。
客家民系的形成有不同说法,请在社区用“搜索”寻找答案。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6-7-5 17:11 编辑 ] 原來的 散髮 的 網址呢?
祖上系贵族,没什么好自豪的!
原帖由 ADSL 于 2006-7-5 16:20 发表:lol
我是一个纯正血统的客家人,我听说客家人是周朝贵族的后裔……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自豪……可是是真的吗?
如果是真的,有什么证据呢?(我不想空欢喜一场)
我自己也找了很多资料。。可是老是有人反驳。。( ...
一部分客家人祖上系周朝贵族的后裔,各个朝代贵族,也有很多不是,是逃难计平民百姓。。。
没什么可以自豪的,古语讲:“富不过三代!”“十代不出人,一鸣必惊人”。。。
作为一个客家人,那才系真正值得自豪的!你拥有一个有着“团结一致”,“勤劳节俭”“优秀革命”传统。。。的民系! 可是我们很苦难!
俗语:
广府开阜,客家旺阜,潮汕霸阜!
●希望大坛主求证一下
历史书上有云:《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天下叛秦,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
《史记·朝鲜列传》:“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汉初,燕亡人卫满王朝鲜,时沃沮皆属焉”
《史记·朝鲜列传》称卫满“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
也就是说有周朝时期北方贵族迁入朝鲜,北方的贵族中主要集中于“燕、齐、赵”
燕-周文王后世子孙
齐-田,也就是陈的派支
我们只要调查朝鲜一部分人的DNA,Y性染色体,和我们客家人的DNA,Y性染色体,(推算时间)就知道我们是不是中原主族了。
(据说中亚有1600万男人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我们可以用同法测出我们是不是周朝贵族的Y染色体)
而且朝鲜的DNA必有和蒙古、满族等相左的基因。
●基因说明一切!
狭义的广府民系狭义的广府民系即日常口语中指的广府人,旧称棚民人、番禺旧裔。
民族成分
棚民人(广府人)自认为属于汉民族,但事实上,根据DNA的比较,棚民人(广府人)的祖先里,有60%来自越南民族(也叫京族),有15%来自畲族(现在有一部分棚民人(广府人)仍居住在浙江、客家、潮汕等汉族人地区,仍称畲族),其余的血统则来自汉族(主要是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
http://hongdou.gxnews.com.cn/forumview.asp?td=2005&topic_id=1101624 棚民的由来
现代棚民人往往自称广府人(东南亚部分地区仍自称棚民人),但事实上,自19世纪末,棚民人就是这个民系的通称。棚民来自美国人对棚民(广府)第一批北美移民的称呼,因为这些人自称Paeng Men(可能本字是棚民话(广府话)里的“贫民”)。
[编辑]
棚民人的母语--广府话
棚民话(广府话)的底层为古越语,后来越南民族和畲族融合,变形成了棚民话(广府话)的雏形。唐代以后,北方的汉族人(潮汕人;客家人)来到广东,带来了汉族文化,棚民人(广府人)为了学习相对先进的汉文明,变学习汉族人(潮汕人;客家人)的汉语,但由于怎么样也摆脱不了母语的影响,变形成了半越半汉的棚民话(广府话)。 棚民人(广府人)是指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佛山等地以粤语粤海片为母语的本地人。又称粤海民系、粤南民系,是汉族的一个民系,共同语为粤语,其饮食和风俗习惯跟汉族其它许多民系特别是北方民系都有许多不同之处。广府民系内部对于本民系的共同心理认同感比较强烈,民系凝聚力强,人们普遍以繁荣的岭南粤语文化为自豪,比较容易自发团结起来排斥外来族群。19世纪曾经发生过惨烈的土客械斗。 广义的广府民系
[编辑]
定义
近年来,有些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在研究、比较广东、广西的本地人时,出于讨论上的方便, 常将说粤方言的广东人(有时甚至包括所有以粤方言为母语的人)称为广府民系(与说客方言、闽方言等的广东人相区别)。
[编辑]
争议
但是,也有学者对这种说法表示质疑。
[编辑]
关于“广西粤语使用者的争议”
广西的粤语使用者,并不喜欢称自己的话为广府话,而称之为白话;不喜欢称自己为广府人,而称为广西人。
[编辑]
关于“粤西粤语使用者的争议”
在广东,一般市民,无论是广府人、还是客家人、潮汕人,都认为广府是珠三角的范畴,并不认为粤西人是广府人,尽管他们有些也使用粤语。
[编辑]
关于“粤语莞宝片使用者的争议”
一般而言,珠三角的东莞、宝安中的粤语莞宝片使用者被归为广府民系。 但是,今年来有东莞学者认为,东莞地区的民俗、语言、文化传统均与广州等地不同,东莞是独立的东莞文化而非广府文化。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学术上定义一个广义的广府民系,有利于对广东、广西的本地不同族群的比较和研究。
[编辑]
分布
广义的广府民系主要生活于两广大部分地区、香港、澳门以及世界各地,但在海外的广府华侨由于他们的原籍、祖籍多数是来自广东和香港,故大部分的广府华侨及华人只有“广东人”及“广东话”的认同。存在“广府”的强烈认同多见在东南亚地区的各个华人社区中因东南亚地区的广府族群的原籍、祖籍来自广东和广西都有。
[编辑]
海外分布
广义的广府民系在东南亚分布很广,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柬埔寨等地均有分布。在东南亚各地,对广义的广府民系的称呼有所不同。
[编辑]
越南棚民民系
在越南某些地区,越南广府人又被称为棚民人或棚民民系,这是因为当地的白话通常称作棚民话。
[编辑]
广东分布
来自广东的广府族群只要是南海人、番禺人、顺德人、东莞人、宝安人(今是深圳人)、台山人、新会人、开平人、鹤山人、高要人、四会人、中山人。来自广西的广府族群主要是有:钦州人、合浦人(今为北海人)、南宁人、防城人、东兴人、横县人、贵港人等。
广西地区之广府民系主要集中生活于当地的南宁、玉林、钦州、北海、梧州、贵港、贺州等地区。广西地区的广府人所讲的广府话(粤语)内部差异巨大:梧州粤语与广州话比较接近,差别不大。其它钦州、玉林地区广府人说的粤语与广州话差别较大,相互无法通话。 粤语的主要特点,保留较多古南越语底层成分
古代南迁到岭南地区的汉人与“南越族”土著长期杂居,彼此间语言、文化、习俗等各方面不自觉地相互渗透。粤语既有古汉语成分又有古代南越语成分,正是两个民族相互融合的结果。现代粤语中也仍然含有许多古代“南越语”的成分,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如在粤语中“呢”表示“这”,“唔”表示“不”,“虾”表示“欺负”,“边”表示“哪”等等。这都是“古越语”底层词的遗留。古越语底层在粤语中非常重要,若抽去则粤语会严重“残废”,无法正常实现表达和沟通的语言功能。
京族 (越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京族,又称越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越南总人口的89%。在中国境内的京族被视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其定名为京族,在越南则继续使用“越族”这个名称。京族是百越后裔骆越-僚为主体,加入南岛族群占人、南亚族群高棉人及汉人而重新组合而成的新民族群体。它在历史上自称“京”,他称“越”。中国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江平镇的巫头、澫尾、山心三个海岛,俗称“京族三岛”,至2000年有人口2.25万人,使用京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现中国的京族基本上通用汉语广东话和汉文。 南越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越族,是古代岭南地区的主体民族,也是该地的原住民(土著),属黄种人南亚人种。
中国历史上有“北胡、南越”的说法。这个“南越”并不是指南越族,是古人对南方越族的总称,亦称百越、百粤。古越族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是古代南方各民族的泛称,或者说,是对中国南方古代越人的总称。南越族是古越族的一支。在中原汉族大量迁移到岭南以前,南越族一直是岭南地区的土著居民和主体民族。
南越族是一个独具浓厚文化特色的古代民族,聚居于岭南,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和韩江流域。随着中原人的持续大规模南迁,土著的南越族与汉族长期杂居,多数土著居民逐渐与汉族融合,最终被汉化。没有被汉化的土著居民聚居地逐步缩小,这些土著居民后来演变为黎族、壮族、瑶族、畲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退居山地,分布于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现代汉族广府民系大部分是汉化的南越族后裔,由中原汉族和南越族融合发展而来。在珠江流域有着大量使用人口的粤语中保留着大量的古音古词,底层词汇保留着大量古代南越语成分,而且这些底层词汇比较接近壮侗语系的语言(例如,高州粤语日常底层许多词语与壮语相同)。这些特点可以从某个角度反映出南越族跟现代汉族广府民系、壮族等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及古越语同现代粤语、壮语的关系。
南越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越国,公元前204年由赵佗建立,国都番禺。
赵佗是秦始皇平定岭南的主要将领之一,是秦朝统一岭南的主要功臣,在南征战争中战功显赫。秦在岭南设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三郡,赵佗为南海郡龙川县县令。秦末,中原动乱,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兴兵,当时掌握南海郡军政大权的南海都尉任嚣决定拥兵自立。可惜任嚣病重,于是他下令将自己的心腹龙川令赵佗召至番禺,嘱其拥兵自立。既而,赵佗兼并桂林郡和象郡,统一岭南全境,建立南越国。其疆域南濒南海,抵达越南北部,向东达今福建西部,向北抵今湖南、江西,向西至今贵州一带,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全省和福建、湖南、贵州、越南的一部分。
南越国从公元前204年建立至公元前110年被汉武帝消灭,共历五代九十三年。从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来看,正是在南越国时期,岭南这个原来十分落后的地区接近并赶上了中原地区,创造了岭南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南越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越语,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族人使用的一种古代语言,由观点认为其在后跟其他语言如古代汉语等相互影响演化成粤语、黎语、壮语、侗语、瑶语、畲语、苗语等现代语言。
也有认为瑶语、畲语、苗语是荆蛮语演化而来的。 壮语是西瓯语演化而来的。南越语的真正后代应该是侗水语族的诸语言。例如侗语、水语、仫佬语、翁贝语、标语、佯黄语、毛南语、莫家话、锦家话、傣冈语。操这些语言的人群是南越国灭亡以后轶散到各地的。
壮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壯語)
壮语是中国的大语言之一,使用人口大约2000万以上(包括布依语、岱-侬语)。壮语属于台-加岱语系侗台语族(壮侗语族)台语支(壮傣语支),与泰国语、老挝语、傣族语、掸族语等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国外有学者将壮语称为“北泰”语。壮语北部方言和布依语均属于台语支北部组,壮语南部方言和越南的岱-侬语都属于台语支中部组。另外,泰语、老语、傣语、掸语等组成了台语支西南组。
其语法跟汉语不同,底层词汇和发音系统除了与侗台语族其他语言接近之外,还与汉语方言的粤语比较接近,此现象源自于这些语言早期的共同先祖南越语。壮语早先跟越南语一样借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来创造方块文字书写自己的语言,并发展出类似字喃的方块壮字。1949年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大陆政权之后,为体现其民族政策,建立壮族自治区,并创制基于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这种拼音文字至今没有得到有力的推广,因此使用的范围不大。1980年代,由于社会开始资讯化,政府为方便壮语文字资讯化,把原来使用特殊字母的拼音文字改为只用拉丁字母的新文字。
●基因说明一切:DNA:探究潮汕人的起源
胡盛平:博士,教授。现任汕头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中心主任、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兼司法鉴定中心DNA物证鉴定室主任。1996年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获澳大利亚国家心脏基金会资助赴美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留学期间,系统地学习了分子生物学理论,全面掌握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先后完成了两个基因的分离克隆,并进行基因的调控研究。从事的研究涉及遗传病的围产期基因诊断,心脏病、胃肠疾病以及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理等,科研论文在包括《血液》在内的多种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目前正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从事潮汕地区高发性恶性肿瘤的遗传学研究以及潮汕人群基因结构的研究。
由汕头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主任胡盛平教授主持的“潮汕人群起源的研究”,经过两年多对潮汕汉族HLA(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等位基因和单倍型频率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该成果率先在国际上系统地论述了潮汕人群的基因结构及起源,为潮汕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率先从遗传学角度探究潮汕人的起源,受到国际人类学界的关注
胡盛平教授一直致力于基因学方面的研究。此次,她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潮汕人群中提取505份“无关个体”的血样进行DNA分析和研究,引起了国际遗传学界、人类学界的关注。《美国体质人类学》网站和杂志公开发表了胡教授“潮汕人群起源的研究”的论文,认可了胡教授此项基因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胡盛平教授说:“从2002年,我们就开始大规模地从汕头、潮州、揭阳等地采集3代以上出生并生活在潮汕地区的健康人群血样。每一名被调查者都填写了知情同意书及三代以上在潮汕地区出生和生活的说明。2003年底,我们开始对潮汕人群进行HLA基因研究,从而得到潮汕人群最易发生的几种恶性肿瘤的基因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将潮汕群体的基因样本与其他九个汉族群体———大陆闽南人和大陆客家人群体、台湾闽南人和台湾客家人群体、香港汉族群体、新加坡汉族群体和中国北方群体、中国中原群体和中国南方群体的基因样本进行比对,科学地分析了10个汉族群体HLAA和HLAB等位基因频率的遗传树。”
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10个汉族群体中,潮汕汉族与大陆闽南汉族亲缘关系最为密切,而与中原汉族差别显著,距离甚远,尚不足以证实史料中“潮汕人群起源于中原汉族”的说法。
对于此项研究报告中潮汕群体与其他9个汉族群体的精确遗传距离的计算,胡教授也作了详细解释。她说:“我们通过把潮汕人的基因研究结论与其他9个汉族群体的HLA资料进行比较、验证,最后通过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潮汕群体与各汉族群体的遗传距离,再依靠计算机统计软件得出最后的数据。研究显示,潮汕人群与大陆闽南人群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0042,即这两个人群具有高度的亲缘关系;潮汕人群与中原人群的遗传距离为0.0342,亲缘关系相距甚远。”
HLA基因分析尚无法提供“潮汕人起源中原汉族”的遗传学证据
据文献记载,现代潮汕人的祖先来自于中原地区的汉族。年代上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14年的秦朝时期,当时秦始皇派军队统一南部地区为一个中国。这被认为是中原汉族从中部地区移入潮汕地区的开始。中原汉族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发生在公元265年至316年的西晋时期。伴随着所谓的永嘉动乱,当时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遍及古中原地区,迫使人们四处逃散,并向广阔安宁的南部转移。在这段时间内,中原汉族移民以各种方式渐进地影响着南部的土著居民。一直到宋末元初,潮汕地区的土著居民几乎被中原汉族同化。需要指出的是,从历史角度看,中原汉族并不是直接移入潮汕地区的。相反,他们首先定居在福建,然后逐渐移居到潮汕地区。因为当时潮汕地区的开拓滞后于福建地区且居民比较稀少。到了明朝,所有与外国的海运贸易和社交都被严格禁止,这迫使福建居民大量涌进人烟稀疏的潮汕地区,也就是这次最重要的福建居民大迁移,形成了现在的潮汕人和闽南人享有共同的方言、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甚至拥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从DNA基因分析的结果看,潮汕人和大陆闽南人最短的遗传基因距离反映了这两个群体的遗传相似性。
采访中,胡教授告诉记者:“潮汕人群起源于中原汉族已经得到了来自历史学家、语言学研究、生物学、社会人类学、考古学发现以及成文的家谱的支持,其翔实的历史史料为我们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线索。”但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性的结论,胡教授却另有主张,她试图尝试从遗传学的角度重新探究潮汕人的起源,进而印证历史文献关于“潮汕人起源于中原汉族并与大陆闽南人有共同的祖先”的假设。最后,胡教授的研究结果只能证实了潮汕人和大陆闽南人拥有共同的祖先,但尚不能为潮汕人群起源于中原汉族的假设提供肯定的遗传学证据。
胡教授解读与史料研究结果相左的DNA遗传学证据
在采访时,胡教授为记者详细地分析《潮汕人群起源的研究》报告。她说:“对于群体基因研究来说,要根据统计学要求来采集样本,一般认为,样本量越大越好,这样得出的结果才更可靠。本次潮汕人群被调查的样本量超过500份个体,已属于大样本研究。我们的此项研究从采集标本的纯度到基因分型以及与其他汉族的基因比对分析等各个环节都很规范,结论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但对于出现与历史研究结果相左的遗传学证据,胡教授从3个方面分析了可能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一、中原群体的基因标本不纯。此次潮汕人基因研究的结果与其他9个汉族人群做比较,9个汉族群体的HLA资料是通过一些公用数据库等途径获得。由于中原地区人群的流动性很大,范围确定也就相对泛了些,在采集标本时可能有人群不纯的情况,从而造成我们在比对过程出现偏差。
二、环境引起基因突变。潮汕人群在长期的迁移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可能造成人群基因飘移或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群体出现基因差异。
三、通婚而引起的基因飘变。大量中原汉族涌进潮汕地区与当地土著人通婚,进而引发基因结构的改变。
近年来,基因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因信息中很强的功能性被普遍认识,它不仅控制着人类的健康,而且也掌握着人类“我从哪里来”的奥妙。胡教授告诉记者,接下来,她将进入Y染色体的研究。男性染色体一代代地由父子相传,而且“性格”稳定,一般在几十代之后才会有一到两个基因位点发生变化,研究Y染色体将能获得更多的潮汕人群的基因数据。因此,用DNA的方式探索潮汕人的起源远还没有结束,我们希望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对于历史上的结论应该有一种更新的说法。但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真正找到潮汕人群高发的鼻咽癌等几种恶性肿瘤的易感基因,探讨遗传背景和基因的关系,从而为肿瘤的防范提供更有力的措施。
(http://www.ebiotrade.com/) 这个帖子本来要转到 谈天说地 去,无奈这个栏目不见了。
你把它给改了!
---广府开阜,客家旺阜,潮汕霸阜!---客家开埠,广府旺埠,潮汕兴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