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越南人是近亲啊!
我不觉得 我觉得像潮汕人 原帖由 流源姑苏城 于 2006-6-20 18:51 发表
潮汕人跟越南人有区别吗??看看台湾那些说闽南话的就知道了。。
当然有区别,您不知道吗?
珠江,一见到回答不出来计问题就跑!可捱会问到底计
请粗略列出500广府族群的书院大概位置?(请注意:广州市大部分书院属于全广东省所有权,如“陈家祠”,全省72县陈姓共建;也有部分为客家,潮人在省城建造,方便到省城考试学子之用) 好象客家人是外星人似的,难道我们没见过客家人?好笑.....也就那个样子,别搞得那么神秘....什么长脸?扁脸圆脸的客家人见得多啦.....:lol:lol:lol 原帖由 流源姑苏城 于 2006-6-20 18:51 发表
潮汕人跟越南人有区别吗??看看台湾那些说闽南话的就知道了。。
阿 扁 也說閩南話的啊,他是詔安的福佬客。
[ 本帖最后由 peppep 于 2006-6-22 16:34 编辑 ] 原帖由 linqifeng 于 2006-6-22 09:56 发表
请粗略列出500广府族群的书院大概位置?
(请注意:广州市大部分书院属于全广东省所有权,如“陈家祠”,全省72县陈姓共建;也有部分为客家,潮人在省城建造,方便到省城考试学子之用)
第17帖已经回复了。广州市大部分书院属于私人创办滴。陈家祠不是书院,而是祠堂。72是吉祥数,实际不止72县。整个祠堂的风格,是典型的广府族群风格,主事者、功名最盛者为珠三角广府系。
清代雍正年以后出现官办书院,与“学宫”的性质类似(相当于现在的公立大中学),广州不足百家。面向全省选拔学员的应元书院、广雅书院,尖子来自广府族群,例如梁耀枢、朱汝珍等。来自粤西粤语区的林召棠(状元),先后在广州广雅书院、肇庆端溪书院任教。粤语区的书院,可用“遍布城乡”来形容,就连武状元姚大宁的故乡村庄,也有一所颇具规模的书院。粤语区大量的私塾,更是数不胜数。伦文叙一门四进士,伦文叙家乡一井两状元,在广东是绝无仅有的。。。。。。
“也有部分为客家,潮人在省城建造,方便到省城考试学子之用”之说是没有任何依据滴。广州邻近的广府系罗氏、何氏建宗祠,美其名曰“书院”,方便本族子弟到广州求学、应考之用,倒是有滴。打着“陈氏书院”旗号的陈家祠,由于省内陈姓都捐了钱,建得规模宏大,接待范围更广。
这些资料,搜索一下可见。 原帖由 bluebirdyy 于 2006-6-19 17:12 发表
恩,今天有时间,抱着诚恳的学习态度向情系珠江请教.
引用:北方人常见的脸型,是方脸大耳。圆脸在北方属于“另类”,圆鼻头更是另类中的
另类。女孩“瓜子脸型”不是你说的那样“很多”,而是很少、很“另类”。因为北方人
的下颌是较平、较大的,一些北方女明星做美容手术,受折磨的重点就是下颌骨,要把下
颌搞小,形成所谓“瓜子脸”(又称“杏仁脸”)。
不知道情系珠江这里所指的北方人是指哪一部分,如果是指汉人的话,北方汉人和南方
汉人在遗传基因上的差别,导致他们的体质特征呈现出很大的分别,不大能够有情系珠江所
说的这样的相似点.
如果是指北方的汉人,虽然说北方汉人的来源属于远东人种,北方蒙古利亚和南方蒙古
利亚的混合,但是中原地区人种混杂,而且由于人体学上X染色体稳定性弱于Y染色体,女性体质特点比较多变,也不会出现"北方女明星的下颌较平较大"的现象吧,空口无凭,上图片,选各地区最典型的代表,顺便请大家欣赏一下美女,讨论之余放松一下:
惭愧,本人只是业余上网琢磨。北方汉人和北方少数民族、南方“汉人”和南方少数民族之间,在血缘上的差别是不大的,小于南北汉族之间的差异,这是有科学研究报告作依据的。别看维吾尔族带有一点印欧人种的特征,但据资料显示只有20%左右的印欧血缘,主体血缘仍是北方蒙古人种,语言则是属于阿尔泰语系,与蒙古族、朝鲜族同源。
北方汉族的体质特征,比较常见的是鼻直口方,下颌较大并略向上翘起。男女都是一样的。少数不是这样的,也有,那是少见的“北人南相”,北方人称之为“秀气”。而南方的“秀气”标准有不一样,广府籍的梁咏琪、潮汕籍的杨千嬅就是带有北相的、粤人认为“秀气”的明星。
http://www.ishare.com.cn/d/120159-2/231.jpg梁咏琪 既然是业余琢磨,就少在这里装B了。写得东西重重复复,又烂又臭,还好意思拿出来得瑟,真是什么人也有,井底之蛙 !BS! 转帖
汉族南北基因差别
中国南方人如何看待北方的民族关系, 中国南方人如何看待北方的民族关系
我们南方人是不是汉族????
最近十多年来,国际遗传学界已确认中国南、北方人(大致以长江为界)分属南、北蒙古人种,故〝华人〞是同文不同种(可参考1994年Cavalli-Sforza等着的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Human Genes)。日、韩、满、蒙、回、藏才是汉人(以下专指华北人种)的近亲,南方人是语言与文化被消灭的南蛮(湘鄂川)与百越(浙赣闽粤桂)民族的后代,与台湾人同种的只是中国东南沿海的越(粤)人,他们是越南人、泰国人的近亲。虽然早已有〝汉族百越(粤)系〞的讲法,但这跟灭了别人的语言文化后称〝汉族高丽系、日本系〞、〝大和族汉系〞或〝英吉利English族汉系〞(公元3000年时)一样霸道。
闽南、客家人经常以中原南下的汉人自居,但也有民族学者认为他们是南方的土著。感谢现代的科学,这问题终于得以解答,再多的文史论述也抵不过一组科学证据。科学家使用的原理很简单,以血型为例,假设甲与乙二族群中属A型的人的比率分别为 P1 & P2,若丙族群有x 比率的基因是来自甲族群,(1-x) 比率来自乙族群,则丙族群中应有 Pm=xP1+(1-x)P2比率的人是A型,由此可推导出来自甲族群的比率 x=(Pm-P2)/(P1-P2)。
但若二族群中属于A、B、O型的人的比率都很接近,血型就不是好的指标。好的指针其频率差异要大,且不受环境适应的影响(最好又容易分析,可得到大量样本)。1991年中国学者赵桐茂等人(遗传学报18(2):97-108)发表了全中国24个民族、74个群体的免疫球蛋白的异型频率分布,发现有两个单体型Gm1,3;5与Gm1;2的出现频率南方人与北方人差异很大,由北向南一个递增一个递减。属于这两个型的人口比率分别是:洛阳(149人受检)28.26﹪、39.35﹪;商丘(112人)24.04﹪、35.48﹪;厦门(115人)64.55﹪、21.12﹪;汕头(110人)58.46﹪、16.79﹪;梅县(92人)71.71﹪、11.76﹪;广州(144人)74.09﹪、9.58﹪;浙江景宁的畬族(120人)75.44﹪、11.06﹪。若作较为保守的估计,以商丘、闽客与畬的Gm1,3;5频率 P1,Pm & P2用上述公式计算混合比率 x,则厦门(汕头)人与梅县人分别有21﹪(33﹪)与7﹪的北方人血统。若以洛阳、闽客与畬的Gm1;2计算,则分别有35﹪(20﹪)与2﹪的北方人血统(广州人的北方血统比梅县人更低)。民族的混合是复杂、多元的,取样上也会有误差,结果难以完全一致,但已充分显示闽南人(厦门、汕头)、客家人(梅县)的民族主体都是南方的民族(占七成五到九成以上的基因)。
另中国学者金力等人在2000年(Human Genetics 107:582-590)发表中国各省男性Y染色体(XY不同源,不能交换它们的片段,故只有Y可世代相传而不变)单体型的频率分布,结果显示各省〝汉族〞的频率分布相近,广东、福建人父系远祖的主体仍有可能是汉族。但广东、福建人的取样人数只有15与13人,人数太少,说服力不够,且杜若甫等人发现中国南北方人姓氏的频率分布不同(见Sforza的书,或上网查询,闽粤群与赣湘鄂川群先合并,再与皖江浙群形成南方大群,与北方群分开;又武夷山-南岭形成明显的分界线,南北两地〝汉族〞血缘相差甚远)。而即使父系远祖是汉族,Y染色体上的基因数只有二十几个,只占全部基因数(估计在二万七千到三万九千之间)的千分之一,主要功能只是启动男性的发育,类似一把钥匙,与男性有关的功能仍在其它染色体上。
中国学者李伯谦把代表越族的几何印纹陶文化(涵盖苏南、皖东南、浙、赣、闽、粤、桂)分为七个区,其中有包括福建、浙南、台湾的闽台区,包括广东、广西东部的岭南区,包括漳州、潮汕地区的粤东闽南区(目前属闽南语区)。汉初这三个区有三个越人的国:闽越、南越与南海(以上见蒋炳钊等合着的〝百越民族文化〞)。唐朝以前漳州、潮州、汀州、梅州均为畬族人的聚居区,唐初与唐末漳州两度被均是来自河南淮河地区的陈元光、王绪的军队征服,这些河南人在福建生根,不断与当地人通婚,加上畬族人隐藏自已的族属,而终致平地畬族的灭亡,取汉姓后所有人皆认北方汉人为祖(且好称名人之后)。即使是深山里的畬族(漳州靠海山区也仍有几个畬族乡)也已几乎汉化,只差没忘记自已的族属而已,他们讲一种近似客家话的语言。客家人有〝不忘祖宗言〞的祖训,但真正的祖宗言早已消失。中国六十三万(1990年)畬族人中只剩广东惠东一带有九百多人使用一种被归入苗瑶语系的畬语,但也有学者(游文良,见施联朱等编的〝畬族历史与文化〞)指出,惠东一带的畬应是瑶或受瑶强烈影响,惠东畬语其实可能是瑶语而非畬语。
历史上的百越是指壮侗(泰)语系诸民族,南蛮指苗瑶(自称Hmong 与Mien)语系诸民族,这两语系虽也是有声调的单音节语言,但中国以外的语言学家认为它们与汉藏语系无关(属不同的超语系,可上网查询)。中国学者郑张尚芳1991年(见董楚平的〝吴越文化志〞,人民出版社)发现西汉刘向所记录的〝越人歌〞(…今夕何夕兮得与王子同舟…)及越绝书中记录的〝越王句践维甲令〞的古越语发音与古泰国话相通。
中国客家人的民族主体是畬族。畬族(意指刀耕火种的游耕族,自称〝山哈〞,〝哈〞是畬语〝客〞的意思,见〝苗瑶畬…文化志〞,人民出版社)自称源于广东潮州凤凰山,从分布地域与考古文化上看应是百越的一支(南海越),但从Y染色体分布(金力只检查了11人,见Am. J. Hum. Genet. 65:1718-1724)与狗祖先盘瓠崇拜上看又像是南蛮,故可能是越与蛮的混合,而以越为主。客家人被来自江西的人汉化(江西人的主体也是越人),故客赣方言最相近。闽南人可能是闽越人南下,当然也含在地的畬族(今日浙闽的畬族也必然包含闽越)。福建的族群很复杂,他们被来自浙江(与河南)的人汉化,但却产生五个不同的方言。过去统称的闽方言,现在已被语言学界分成闽南、莆仙、闽中、闽东、闽北五个方言,与粤、客、赣、湘、吴、徽、晋等方言同级。汉语方言的形成都跟原土著语言有关,代表有大量土著存在。
而台湾的闽南、客家人, 根据马阶医院林妈利的HLA(白血球抗原)研究(可上网查询),则又带有约13%的高山族基因。慈济大学陈叔倬(可上网查询)也认为所有研究皆指出台湾平地人与高山族无直接关系而与中国南方人相近。混血比率看来很低,似不合〝有唐山公,没唐山妈〞的讲法,我想这或许是因平埔族本来就含有闽越人基因。从文化相似性上看(上述的越文化〝闽台区〞),平埔族的祖先应有很多是来自福建。根据日据时期学者金关丈夫研究,台湾原住民族中平埔族的体质与holo人最接近。而即使是高山族也含有越的成份,因根据金力等人的研究,高山族的Y染色体频率分布与海南黎族、上海良渚文化时期的古越人的类似。不管实情如何,原住民的比率只会更高不会更低,台湾人百越与南岛的成份(闽南八成以上,客家九成五以上)远大于汉是可确定的,故台湾人虽讲汉语但不应自称汉人(用英文沟通的人也不应就自称英吉利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周公孔子,李白杜甫,…五千年文化,四大发明,都是别人的历史,蚩尤才更接近我们的始祖。所谓五胡乱华,那是北方民族内部的事(奇异的是与藏族最接近的反而是日(琉球)、韩(济州岛),他们与Einu、Eskimo、印第安人的Gm1,3;5的比例都在10%甚至5%以下,似最接近早期的北支蒙古人,而蒙古族、回族的则约有25%,与汉族的接近,所以古时候可能也有〝华乱五胡〞的现象),游牧民族一波波的南下与东进其实是始于黄帝族与周族(周族甚至可能含有印欧血统,因当时吐火罗人(史称犬戎、月氏)的势力已达周的西部与北部,即甘肃东部与塞北朔方高原一带,商朝祭祠坑中就发现有白种人的头骨;又据金力的资料,北方人中有5%的男性带有一种推测是来自高加索种的Y染色体)。所谓中原人南下,只是到苏南与浙北而已(今日江南人已接近北方人),到闽粤的很少。
附注:有一篇研究蒙古人种粒线体DNA(mtDNA,在细胞质中,由卵子提供,故母系遗传)的文章(Genetics 130:139)提到一段蒙古人种特有的9个碱基对的缺失(9-bp deletion),一般蒙古人种中(日、韩、越南、马来)此缺失出现的比率均约为15%(日本116人有16.4%),而台湾平地人(20人受检)则有40%。从另一篇文章(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57:403),台湾布农、排湾、阿美族(各19,21,22人)均约为47%,菲律宾(混杂组79人)44.3%,南中国人(103人)22.3%,其它爪哇、东印度尼西亚都在25%以下。若 P1,Pm 与 P2 分别以45%、40%与22%计算,台湾平地人应有78%母系来自原住民,远高于林妈利的13%,正印证了〝有唐山公,没唐山妈〞的讲法。
一、补充解释 〝南、北蒙古人种〞
南北蒙古人的两个极端是印度尼西亚人(原马来人proto-Malay,多是双眼皮)与西伯利亚的Buriat, Ewenki等人(或蒙古人,多是单眼皮)。他们不仅相貌明显有别,许多基因的结构(例免疫球蛋白、白血球抗原…等的分型的频率分布)也不同。这两支人种的分开可能有两万年以上(现在全人类的非洲男、女共祖是在十多万年前),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可能是他们的代表。中国境内的人是这二支人种的混合。过去认为蒙古人种发源于北方,逐步把东亚的原住民族(可能是矮黑人种)往南推。但金力等1999年的论文提出一新看法,认为黄种人发源于东南亚,然后进入华南。其中有一支越过长江、黄河而建立了北支蒙古人种。Cavalli-Sforza的书根据五、六十个基因分析全球各大洲各民族间的关系,算出他们的遗传距离,再建构出所谓的系统发生树,而把南中国人与东南亚人结成一群,遗传距离上与南中国人最近的是越南人与泰国人。现在几乎所有有关这方面的分析的论文都有类似的结论。赵桐茂的免疫球蛋白的文章也是把中国人分成两大群,湖北(让人很意外)、湖南、四川都在南方群里,安徽、苏南、浙北(也让人很意外)则在北方群里(原来江南人不是南方人而是北方人)。其实今日我们很容易从长相上看出浙北人与福建人的不同,福建人与越南人更接近(从1998年的平均身高看,华北、东北人是169.3cm,江浙人是 168.6cm,闽粤人是165.0cm,显然江浙人是北方人)。在千年的汉化过程中,长相似汉人应有社会优势,故在〝社会选择〞的压力下闽粤人的相貌应会向汉人靠拢,但至今仍有差别。而在大家看不见、没有〝社会选择〞的压力的地方,例免疫球蛋白、白血球抗原…等,则保留了它们原来应有的样貌。
其实日、韩(尤其是韩)的汉族成份应不下于福建人(而且汉、日、韩本来就都属北支蒙古人),但他们早已成立他们自已的民族,不再认汉族的根。若当初韩国没脱离中国,则今日韩国人的祖谱也会从簊子或卫满(就像闽南人的陈元光与王审知)写起,然后全部归到黄帝。
顺便再提一下日本人。过去日本人一直自认他们是二千三百年前进入日本的弥生人的后代,原来落后、被他们看不起的绳文人(属北支蒙古人)已被局限到北海道(爱奴人)、琉球(琉球人)等地。但最近日本人Y染色体分析发现以本州岛、九州岛为代表的日本人,有六成的Y染色体(即父系)是来自他们看不起的绳文人。Y染色体的取代应比全体基因快速,因男性的竞争很激烈,移民也多是男性,故全体基因绳文人的比重应更高,或许也会达八成以上(〝八成〞是我没根据的猜测)。这点和福建人很类似,因过去福建人也努力撇清他们与蛮族的关系,且编造族谱来证明自已是汉人(社会压力不得不如此)。但现在真相都渐次揭开了。
二、中国人口数据与免疫球蛋白数据摘录
上网找到1998年的中国人口数据:
百越(壮侗)过半地区:浙南(以4456万的一半计)赣(4191万)闽(3299万)粤(7143万)桂(4675万),海南(753万)共22289万(许多住在山里,包括畬族、壮族、侗族…)。
南蛮(苗瑶)过半地区(但含部份藏缅族):湘、川(含重庆)、滇、黔共25857万。
北方地区(含浙北、苏南、西藏、西域、塞北、东北)共75136万,其中汉族估计约7 亿左右(几乎都住平地)。
苏南、浙北都是北方人,中国一直是北方汉、满、蒙人的政权。
摘录1991年中国〝遗传学报18(2):97-108〞赵桐茂的数据(这里只列二个分型):
.省..市(人数)Gm1,3;5.Gm1;2...市(人数)Gm1,3;5.Gm1;2
河南.洛阳(149).28.26%.39.35%..商丘(112).24.04%.35.48%
浙北.肖山(100).34.32%.37.34%..宁波(104).39.19%.33.16%
浙南.金华(115).50.84%.19.89%..温州(150).52.01%.25.56%
湖北.黄石(126).53.91%.22.91%..武汉(116).49.99%.18.19%
江西.南昌(104).54.59%.23.86%..宜春(150).59.85%.15.81%
湖南.长沙(140).60.78%.21.63%..韶阳(132).63.76%.18.10%
四川.重庆(136).62.94%.11.54%..成都(194).62.09%.16.84%
福建.福州(088).59.47%.18.36%..厦门(115).64.55%.21.12%
粤东.汕头(110).58.46%.16.79%..梅县(092).71.71%.11.76%
两广.广州(144).74.09%. 9.58%..柳州(227).66.76%.14.50%
浙江景宁畬族(120).75.44%.11.06%
广西南宁壮族(113).77.19%. 3.62%
广西侗族(199)...81.05%. 4.56%
贵州台江苗族(114).87.51%. 9.07%
贵州三都水族(119).92.11%. 3.93%
河北青龙满族(104).18.00%.49.92%
西藏拉萨藏族(103). 6.05%.56.24%
塞北归化蒙古族(106).28.55%.40.90%
闽语区的福州、厦门、汕头相近,故相当可信;客语区只有山城梅县,可信度难以判断,但正好与浙江畬族相近;粤语区的广州与柳州的差别较突出,有其它研究显示广州与福州的Gm1,3;5只相差4%,故广州的数据暂存疑。另一点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塞北归化蒙古族与洛阳汉族的几乎一样。 情系珠江不用再说客家人比广府人偏南,看基因测试结果对比便知,客家人与广府人基因确实比较接近.
你计回答无法圆你计谎言!
请粗略列出500广府族群的书院大概位置?(请注意:广州市大部分书院属于全广东省所有权,如“陈家祠”,全省72县陈姓共建;也有部分为客家,潮人在省城建造,方便到省城考试学子之用)
请注意:你说系广府族群的书院,而不是有广府族群教书的书院!继续回答问题,直到你回答正确或者主动承认谎言为止!
请快点,可以吗,还有大把问题(你计谎言)要向你求证! 可能是hagar祖籍与潮汕交界 所以他長得像潮汕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