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喝藍山咖啡 发表于 2006-6-13 15:16:00

客家粄條

- 客家粄條 -
台灣客家人大都是廣東移民的後裔,許多的生活習慣源由原鄉,但為應變環境的不同會稍為改變。其中客家米食小吃中的’粄條’傳自原鄉,閩南話叫’粿仔’,而廣東話則稱它為’河粉’越南也稱’河粉’,廣州茶樓常可見的’腸粉’可以認為較薄的河粉。由於它的型狀摺疊成毛巾狀,故南部的客家人稱它做’面帕粄’,作法相同不論它的稱呼如何,但其料理的美味卻也各具一格。
粄條與河粉最大不同是在於吃法,廣東人河粉的做法會加上蝦仁或牛肉來搭配,越南河粉亦是如此;而客家粄條卻只是當面一樣煮湯或是放些肉絲青菜乾炒上桌。廣州最有名的粄條稱’沙河粉’,產自白雲山麓的沙河村,據說取自白雲山的泉水製成的河粉,軟而Q帶甘的美味,但來一桌沙河粉大餐,除了眼睛看膩之外,味口亦膩。
清水看過粄條製作過程,和做所有的客家粄一樣,先將在來米磨成漿濃度適中,然後倒入白鐵製的薄方形盒子,再放入已滾沸的大鍋中蒸熟。蒸五分鐘左右,等冷卻才能取出對摺成長條狀,吃時再切成條狀。現在吃到的粄條和米粉一樣已不是純米去磨漿蒸熟而成的,絕大部份加些蕃薯粉以增加韌性的口感。
清水離開家鄉在高雄成家,對粄條的記憶也逐漸淡忘。二女兒半歲那年,老陳召集數位同事前往荖濃溪畔舉行烤肉活動,學長老鄭載著清水全家往美濃而去,他的嘮叨說了一路,美雪事後苦笑的說:”我真的佩服鄭太太,受得了這種疲勞轟炸。”清水笑笑的說:”姻緣天註定,不是冤家不聚頭呀!”
“說的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是其中的插曲之一。
回程進入當年尚未打造過的美濃市區,熱心的老陳購買數斤的粄條,分送給同行的朋友,清水始記起粄條屬於客家米食之一。可惜美雪不會處理,那包粄條只得往她媽家送去了,還是沒有想起粄條的味道。其實,清水年幼時,也許製作粄條需要特殊的器具,沒見過母親芳英做過,也少買街市上的粄條。
粄條最常見的吃法,就是當麵條煮成湯麵,放些肉片蔥花或是海鮮都不錯吃,主要取湯頭的美味。數年前的清明節的隔天,清水到達北埔促成那篇’客家擂茶’,午餐席間永成的北埔老婆阿玉談及其妹所賣的粄條湯,商區漲價聲一片,無奈不得不跟進,只得在客人碗裡增加一個魯蛋表示達到貨真價實,真是少有誠信的商家。\r
清水較喜歡炒粄條,其實和炒麵的做法完全相同,台灣南部六堆客家的炒粄條口味又是不同,加上蕃茄醬和甜辣醬如義大利肉醬麵般風味特殊。
由於粄條的手工製作對年輕人來說只有一個累字,傳統的做法已漸式微,也許再過幾年已無法嚐到Q而美味的純手工粄條了。
至此清水也無法確定粄條是否始於客家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粄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