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從實際出發建設新農村
2006年05月31日 來源:新華網起步於2004年9月的以自然村為單元的贛州新農村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在贛州走鄉串村,聽幹部群眾談新農村建設,所見所聞,都匯成一句話:一切從實際出發。
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以自然村為單元
在贛州金塘村南端,一字排開了七、八戶人家,房前由一片墳地平整成了長長的水泥曬壩。村幹部指著這塊地方對我們說:“按風俗,房門不能正對著祖墳,所以房門都不在房的正中間。這次,村民們說,風俗立得也改得。大夥一合計,就把墳遷走了。”
順著緩坡上的水泥公路進入金塘村,家家戶戶都有自建的通戶路與村公路相接。樹林、竹林間有籃球場、秋千等娛樂設施。供村民們洗滌農具和喂牛的池塘,碧波蕩漾。房前房後,屋內屋外,幹幹凈凈。村內,是具有客家文化特點的白墻黑瓦房,村外果樹與稻田相間。
我們在贛州走了七、八個經過整治的村,風貌大體相似。
贛州村容整治一個最基本的特點就是: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做到依山就勢,保留農村歷史文脈,傳承客家建築文化。到去年底,全市共啟動了4000多個村的示範整治,完成了2萬多個自然村莊的規劃。市裏還加強了對民房建設的指導服務,設計編印了150套具有客家民居風格的農民住宅圖集,免費發放到鄉村,供農民建房選用,提高民房建設水準。
改水、改廁、改路,千百年來的陳規陋習終止了
贛縣 大力发展客家经济!!!
[經濟]彰顯特色 贛州新農村建設生態與文化並重
http://www.jx.xinhuanet.com 2006-07-12 08:42:05 稿件來源: 大江網-江西日報近日,一批上海遊客在瑞金沙洲壩遊玩,本打算只參觀舊居舊址,到瑞金後被沿途的新村美景所吸引,延遲一天返回,領略了一番獨具特色的贛南風情。近年來,贛州市將生態和文化保護融入新農村建設,興建“臍橙村”等生態新村及示範點近千個,嗩吶、儺舞等文化新村300多個,成為贛南新農村建設和鄉村遊的新亮點。今年1至6月,該市接待鄉村遊遊客人數同比增長61.2%。
贛南許多農村生態環境良好,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有著豐富的遺存和深厚的積淀。在新農村建設中,如何彰顯農村特色,注重保護山體、河流、水塘,保持生態環境和自然風貌?對此,贛州市特別注意將鄉村建設與城市建設相區別,果斷提出“一個保留、兩個堅持、三個不”的建設思路,即保留農村的歷史文脈,注意傳承建築文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堅持不搞千篇一律;在村莊整治和建設中力求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提升農村建設的整體水準。各地在新農村建設中注重依山傍水,按高中低檔為農民免費設計各種戶型的住宅,使新住宅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徜徉於崇義縣橫水鎮魚梁村,感覺心曠神怡。該村在新農村建設中保留自然景物的原貌,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新村。目前,該村農戶全部用上了山泉水,並透過挖掘、整理、建設等手段,使客家民居文化特色景觀的整體水準得以提升。走在贛南廣袤的紅土地上,一幅幅農家新景如畫卷般令人陶醉。
建新與護舊之間應如何取捨?贛州以“古為今用”的理念,將新農村配套設施建設與保護古跡有機地結合起來,較好地保留了農村歷史文脈,彰顯出贛南農村客家文化底蘊。該市一支支文化遺產搶救隊伍活躍在鄉村,對富有特色的古村落、古建築群、古戲臺等開展有計劃地保護、修復,並對寧都道情、南雲竹篙火龍等民俗文化進行整理和傳承。該市現有146處不可移動文物由市政府公佈為市級保護文物,並在全市50個重點示範圩鎮設立文化工作聯絡員,多渠道吸納社會資金對古村落中的古建築等文物實施搶救性維修。目前,贛南已有安遠縣鎮崗鄉老圍村、龍南縣關西鎮新圍村等5處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並對600 餘條(幅)蘇區標語、漫畫實施搶救保護。同時,該市各地文博等部門已開始廣泛徵集民間工藝品、記錄經典的民俗活動儀程,發掘特殊的民間技藝,積極參與整理地方志、民間傳說故事等文化資源。有“研究明清古建築活博物館”之稱的贛縣白鷺村,依山傍水,秀麗無比。在建設新農村中,該村做到清淤泥、清垃圾、清路障,但不清文化積淀,改水、改路、改廁,但不改歷史原貌。目前,該村已修復古祠堂7棟,成為文化底蘊深厚、生態風光優美的鄉村旅遊新亮點,旅遊產業紅紅火火。(鄢朝暉、梁健)
( 責任編輯 沈玉婷 )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6-7-25 20:52 编辑 ] 我们那就这在进行新农村运动,不过感觉有很多水分
还是有很大改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