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平台蓝姓名将的祖籍均在武平
清代平台蓝姓名将的祖籍均在武平:)清代的蓝姓先贤,前赴后继,用一代又一代人的热血捍卫和治理宝岛台湾,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赢得了殊荣。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功勋卓著而赫赫有名的蓝理、蓝廷珍、蓝鼎元、蓝元枚等都是武平蓝姓开基始祖蓝大一郎衍迁福建漳浦的直系后裔。
近年漳浦蓝姓族
人前来武平寻根谒祖,经查对漳、武两地《监氏族谱》,其世系一一吻合,漳浦蓝姓开基祖庆福公,系武平蓝姓大一郎公之玄孙。此外,闽、粤、赣、桂、黔、滇、川等多家《蓝氏宗谱》对此亦有记载。
武平蓝氏种玉堂宗祠(坐落在县政府宾馆后侧),至今仍存石刻门联一对,联曰:
海国功深,勋铭虎将;文澜涨阔,集著鹿洲。此联谓蓝氏先贤武略文韬。上联指大一郎公第十六世孙漳浦人蓝理和第十九世孙蓝廷珍及第二十一世孙蓝元枚平定台湾之武功;下联寓大一郎公第十九世孙漳浦人蓝鼎元治理台湾之文德。以漳浦蓝姓名人的事迹撰写在武平蓝姓祠堂大门上,作为武平蓝姓的公允祠联,是武平、漳浦两地蓝姓属于直系关系的又一佐证。
现就以彪炳青史的蓝理等四位名人与武平蓝姓的血缘关系,以及其生平大略分述如下:
蓝理(1647~1719),字义甫,号义山,是蓝大一郎第十六世孙。民族英雄郑成功,于公元1662年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但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裂状态,长达20余年,为维护祖国统一大业,蓝理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随施琅出征澎、台,与郑克土爽军二万余人在澎湖海上相遇,蓝理拖肠血战,勇立首功,台湾终于回归祖国。康熙三十年,调任浙江定海总兵,四次兼掌提督大权。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帝南巡,御赐《勇壮简易》榜文。次年调蓝理镇守天津,复赐《所向无前》榜文。康熙四十五年,升任福建陆路提督。
蓝廷珍(1663~1729),字荆璞,是蓝大一郎第十九世孙,是清初定策经理台湾的功臣。他历任澎湖副将、南粤总兵官,曾奉命出师台湾,参与平定朱一贵起事。之后,为治理和开发台湾尽献良策。雍正元年(1723)升任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衔,世袭三等阿哈哈番(轻车都尉)。雍正七年,病卒于任所。朝廷赠太子大保,谥号“襄毅”。廷珍征台、治台颇有成效,在开拓和发展宝岛经济中起了重大作用。蓝廷珍在台湾历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名人。
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号鹿洲,是蓝大一郎第十九世孙。他出身书香之家,祖父蓝继善,博学多识,父蓝斌为漳浦秀才。鼎元十岁丧父,幼年贫困,刻苦攻读,出类拔萃,所作(《饿乡记》为当时人们所传诵。康熙六十年(1721),随族兄蓝廷珍出台征战,文檄多出其手。平定台湾后,又随廷珍招抚降众,撰写《平台纪略》,论述治台十九条良策。后来历任理署台湾的文武官员多以此为法。雍正元年,蓝鼎元被选入京,不久,被授予广东普宁知县,居官有惠政,听断如神,被誉为“筹台宗匠”和“经世良才”。其名著有《鹿洲公案》、《修史试笔》及所编《潮州府志》等。
蓝元枚,字卜臣,日宠之子,廷珍之孙,属大一郎第二十一世孙。以世职补广东参将,迁龙门协副将,擢台湾总兵。乾隆四十九年(1784),擢江南提督。乾隆五十二年,台湾林爽文起事,元枚奉命驰驿泉州,署陆路提督,并奉诏代水师提督、陆路提督进兵台湾,复命为参赞大臣,督福建兵二千,进彰化,会总兵普吉保攻柴坑,获胜。不久卒于军,朝廷赠太子大保,与其祖父廷珍同谥“襄毅”,后人称大小“襄毅”以别之。 已加入蓝姓索引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