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 发表于 2006-5-16 11:55:10

厦门也有土楼——庶安楼

厦门也有土楼 庶安楼



(2006-05-15 17:14:09)


厦门也有土楼 庶安楼


说起土楼,大家都会想到永定、南靖等地方。其实,在同安就有一座土楼。在北辰山返回路途中,我们拐进店仔村田坂下自然村,在村边田野里有一座方形土楼,这是目前我市发现的唯一的土楼,土楼建于清朝康熙年间,门匾上“庶安楼”,三个字据说是李光地题写的,并有纪年“丁已年”。据同行的民俗专家颜立水介绍,据推测是清康熙十六年(1677),由村民李寿官始建,“庶安楼”寓意老百姓安居乐业。


据村民介绍,明清之际这一带倭寇猖獗、土匪横行,人们为保护自身生命财产的安全,只好构筑微型城池,抵御外部的侵袭。


这座土楼属土木混合结构。土楼分三层,每层都有一个主厅,据这里的村民组长李色说,最多的时候,这里住过18户人家,1988年最后里面的住户全部搬出。


土楼大门朝南,正方形(长宽各23.6米)。据老颜说,文物部门做普查时曾经量过尺寸,整个占地面积623.1平方米,其中前埕66.8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670.88平方米。楼高12.5米,数了下外墙条块石纵横堆砌13层,,上面是夯三合土墙,墙厚一层1.5米,二层1.05米,三层0.6米,2-3层各有20外窗。楼内每层竖12根柱子支撑,形成环楼走廊,廊宽1.5米,楼中间为天井并建一水井。每层各角落为梯房,各层四面为一厅四房。


进了大门后,可以看到,整座楼结构基本完好,但楼板及一些门窗、围栏等破损严重,上楼踩在吱呀作响的楼板上,让人有如履薄冰之感。


在楼的外面一角,攀援了一些藤类植物,使土楼愈显沧桑。楼外有一龙眼树,树下有口井,井口垒得很高,不知是何目的。


这座土楼年代久远,楼上的雕刻、装饰相当精美,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据说,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人呼吁当地政府将 “庶安楼”保护起来,可是一测算,修缮费就要近百万元。如果现在没有立即修缮保护,这座隐居田间村野的“庶安楼”随时间流逝日渐破败。


文/图 郭志珊


去北辰山,许多人都是去沿瀑布登山,其实除了山上的十二龙潭为自然景观外,而从人文方面看文化底蕴也非常丰厚。


●闽王文化


北山王公庙也叫广利庙,是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兄弟兵变开闽的肇始地。唐亡,审知被后梁朱温封为闽王,建立五代十国之一的闽国。后来其子王延钧称帝,尊审知为闽国太祖。王潮、王审知治理的闽国,轻徭薄赋,劝农耕息,出现民生安康局面。为纪念王审知的德政,百姓立专祠,修衣冠冢,庙门上挂有“开闽第一”的横匾,指的就是兵变、夺权、开闽三件事。庙宇屡有兴废,然香火一直旺盛,宋太祖赵匡胤特赐御匾“八闽人祖”。


●气象文化


在十二龙潭石刻中有一些祈雨的内容。先有明代县令谭维鼎,后有清代的县令张荃,都曾率人来这里祈雨,据说还颇为灵验。这些根据物象变化与气候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古代的气象文化。


“水天洞”旁,临崖有一平坦的石矶,高出龙潭50米以上,直壁如削,矶顶面上刻有颂扬同安知县到此祈雨的诗文。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春大旱,知县谭维鼎,率众到此求雨,巧逢天公作美,香火刚点燃,甘霖即降。邑人刻“瓶台霖雨”以纪念。清乾隆年间,知县张荃又在其旁刻“膏泽下民”四字。


友情提示:同安城区有开辟到北辰山的公交车,景区食宿都很方便,景区门票10元。土楼北辰山下的村庄,免费观赏。

(海峡生活报)
http://www.csnn.com.cn/2006/ca463786.htm

[ Last edited by 明堂 on 2006-5-16 at 11:56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厦门也有土楼——庶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