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06-5-3 11:31:24

高考语言模拟考试题:客家人是迁徙到南方的汉人

高考语言模拟考试的文章

http://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74027&pgid=95008

网友 我心随风 找到,她对 五次说 还是 六次说,感到困惑,发短消息给我。

我觉得有点意思,转给大家看看。

二、(9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解答5—7题。
   
   
   
   “客家”一词,在客家语与广东方言中均读作“哈嘎”(HaKKa),含有“客户”之义。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分支。据考证,客家人的先民,有过六次大规模的南迁:
   
   
   
   第一次南迁是在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派兵60万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军,从闽粤赣边入抵揭岭,直抵兴宁、海丰二县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万兵丁“南戍五岭”(今两广地区)。这些兵丁长期“戍五岭,与越杂处”。秦亡后,两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当地,成为首批客家人。
   
   
   
   第二次南迁是在东晋“五胡乱华”时期。当时,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地区。稍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大约96万中原人民南迁至长江中游两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赣南,一部分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地区。
   
   
   
   第三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先是唐代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唐末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逃入闽粤赣地区。
   
   
   
   第四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庾岭,入南雄、始兴。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从莆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
   
   
   
   第五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其时,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处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北一带迁徙。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为“西进运动”。四川的客家基本上来源于这次“西进运动”。当时四川人口因战乱、瘟疫以及自然灾害锐减,清政府特别鼓励移民由“湖广填四川”。
   
   
   
   第六次南迁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当时为避战乱,有一部分客家人迁徙到南亚,有的被诱为契约劳工,被押往马来西亚、美国、巴拿马、巴西等地。
   
   
   
   除以上六次大规模的南迁外,中原汉人也有因旱灾水灾逃荒而南迁者,另有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的,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
   
   
   
   客家人的迁徙,大多是由人口稠密、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向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的偏远荒蛮地区迁移的。这些来自中原汉族的客家先民们,在辛勤耕耘创立新的家园的过程中,不断与南方的百越族融合,不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而且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一方面,他们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主流特征,始终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极为注重对传统、文化、语言、习俗、信仰和观念的完整保存,并以共同的生活样式、习俗、信仰和观念将自己紧密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善于从当地少数民族中汲取养分,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
   
   
   
   客家人特别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如果你有机会翻开客家人的族谱,或者观赏客家民居的门联,会发现各家各户都有着中原的郡望。他们恪守中华民族共有的礼乐教化,弘扬爱国家爱民族的优良传统。客家人特别看重读书人。在客家人看来,要想改变境遇,只有通过读书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才能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家境再困难,也要供子弟读书。为了光耀门楣,客家人往往集中全家族、全宗族的力量来培养子弟读书。客家人讲究一个“义”字,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认为,要想在新的客居地立足,必须面对重重困难,团结互助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他们提倡“天下客家是一家”,要求客居他乡的同族人或同宗人精诚团结。客家人还有崇尚节俭的美德。
   
   
   
   中国的语言主要分为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及印欧语系。其中,汉藏语系中包含了我国主要的语言:汉语。至于客家话是属于哪一个语系,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属于汉语十一支系之一,也有人认为,它起源于原始阿尔泰民族的通古斯语。但无论它属于哪一个语系,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来源于最远古的中原的语言,因为时至今日,在客家话中仍能找到许多中原古音。
   
   
   
   5.下列对“客家人”这个概念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南迁渡江至闽、粤、赣、川一带繁衍留存了下来,这批人被称为“客家人”。
   
   
   
   B.祖先源自中原,从公元前一直到19世纪中叶因征战、避乱以及人口繁衍等原因迁徙到南方闽、粤、赣等地的汉人,为了与原土著居民加以区别,这些汉人就被称为“客家人”。
   
   
   
   C.特别崇尚华夏正统文化,特别重视教育,特别节俭,特别讲究义气,特别团结互助的一批汉人被称为“客家人”。
   
   
   
   D.历代从中国北方迁徙到中国南方的大批汉人被称为“客家人”。
   
   
   
   5.B(B项最全面。A项缺少时间限制;C项所述并非为客家人所独有;D项“中国北方”太宽泛,应为黄河流域。
   
   
   
   6.对客家人先后几次大规模南迁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原战乱频仍,中原人为逃避战火蹂躏而南逃到比较荒僻的闽粤一带。
   
   
   
   B.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先后两次派兵南下,后留于当地。
   
   
   
   C.金兵入侵,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南方各地。元军大举南下,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大规模向川、湘、桂、台诸地迁徙。
   
   
   
   D.清朝政府鼓励移民“由湖广填四川”。还有因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滞留定居南方各地的。
   
   
   
   6.C[时代与迁徙原因解说不当。]
   
   
   
   7.对文章中相关信息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客家人具有独特的语系,基本可以认定客家话属于汉语十一支系之一,因为它具有汉语的语言特点。
   
   
   
   B.客家人特别注重保持方言乡音,使得中原古音在客家话中得以保留。
   
   
   
   C.所有南迁的汉人都被称为客家人。
   
   
   
   D.客家人过于怀念过去,死守传统,显得过于保守。
   
   
   
   7.B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6-5-3 11:32:42

原文 来自 http://www.newssc.org/gb/Newssc/zt/kskq/lsyl/userobject1ai439950.html

bbc008 发表于 2006-5-5 23:20:29

支持教授!

白色馬尾巴 发表于 2006-5-6 00:07:13

第一次南迁是在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派兵60万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军,从闽粤赣边入抵揭岭,直抵兴宁、海丰二县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万兵丁“南戍五岭”(今两广地区)。这些兵丁长期“戍五岭,与越杂处”。秦亡后,两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当地,成为首批客家人。
```````````````````````````````````````
是广府民系吧
2千多年前5,6十万大军    庞大的人口基础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6-5-6 10:21:44

当时的秦军驻扎,应该跟南方的湘-赣-闽-客的早期人民来源都有关系。

也有很多人质疑是否有那么多的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语言模拟考试题:客家人是迁徙到南方的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