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fx1972 发表于 2006-4-27 12:06:14

【转帖】福建作家沙龙谈读书

作家们的“心灵鸡汤”
——“世界阅读日”本报文学沙龙采撷阅读的故事

主办:福建省文学院福州晚报福州越洋图书城
地点:福州于山雕刻时光咖啡吧
策划:吕纯晖赵莹
组织:王玮顾伟陈让
沙龙主持:傅翔朱必圣

今年的4月23日,是第十二个世界阅读日,本报联合福建省文学院、越洋图书城在福州于山雕刻时光咖啡吧主办了一场题为“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的文学沙龙,吸引了我省近百位知名作家参加。本场文学沙龙由福建省艺术研究所青年评论家傅翔和福建人民出版社青年诗人朱必圣担任主持。记者在沙龙现场采访了部分作家,了解到他们对这一话题的不同感悟。

名家名著情结
名著是多数作家的最爱。在阅读这些经典作品的过程中,他们汲取养分,收获哲理,充实人生。福建省作家主席章武少年时,崇拜苏联文学,喜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传》,立志要像书中的主人公那样,不因虚度年华而羞愧。青年时,他迷上郭风的《叶笛集》与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羡慕充满诗意的写作,羡慕艺术语言的清新、优雅与简洁。人到中年,他对日本东山魁夷的作品情有独钟,喜欢他用心灵的泉水与大自然对话。
诗人陈侣白家中收藏有多个版本的杜甫诗选。他说:“年轻时我喜欢幻想,嫌杜甫愤激、沉郁,喜欢李白超绝尘世的浪漫。后来我在乡间劳动时,才感同他作品里的忧患意识。杜甫不是云端里的神仙,而是脚踩在土地上跟我们一样的普普通通的人。从杜甫的作品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人道主义。”
作家欧定敬对海明威情有独钟,不过他最喜欢的不是海明威获诺贝尔奖的《老人与海》,而是《太阳照常升起》。海明威简约含蓄的文风对他的写作起了榜样作用。欧定敬认为读书最重要的是当事人读进去了多少?在合上书本后如果书本变厚了,说明书上已留下了个人的想像;当书读完后变薄了,说明已提炼出个人感悟。
喜欢读书的人大都喜欢思考。在文学博士、小说家余岱宗眼里,《卡拉马佐夫兄弟》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善于将世界上最需要探索的问题与紧张的故事情节交融在一起,这部写于十九世纪的小说所提的问题,到了今天,还在逼人思考,逼人选择。

小人书的大影响
现如今30岁以下的读者,很难理解“小人书”。青年评论家傅翔的童年受“小人书”的影响很大,他说:“在那个年代,由当时一批实力派画家创作的连环画是最好的营养,因为它涵盖的内容几乎牵涉了方方面面,有中外名著、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天方夜谭》、《骑鹅旅行记》、《安徒生童话》等名著我都是先从‘小人书’中读到的。”
师大教授、文学评论家林炎对小时候家里的“石版书”记忆深刻,那些书是福州一些老书局印的,其中一本《戚林八音》,开头便是“公拱龚谷,东董懂督”,跟着长辈念,煞是抑扬顿挫。有一本带插图的福州民谣,里面的方言十分有趣,“去买醋,看见兔”、“天上下雨,地上一二”(地上石头湿了)。有本讲述林则徐摆夜壶阵的书经过无数次流传,破损得只有几页,还舍不得扔掉。林炎说:“这些在手工线装与机械印刷之间形态的书,内容虽然简单,但对福州人来说,却是自己的‘母乳’。”

特殊年代的特殊情感
师大教授、散文家朱以撒青年时代被农村生活占去十年,他说:“有位比我年长的女知青有一天鬼鬼祟祟地借给我一本小册子《曼丽的心》,封面用《毛主席语录》包着。它对我的作用是启蒙了性爱。那段时期,我看到的李玉和、洪常青、江水英、郭建光都是无性的革命者。《曼丽的心》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人生还有另一种生活,它可以使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生活需要这方面的乐趣。”
师大教授、文学评论家谭华孚感慨道:“我的同代人,小时候无心读书,长大后无书可读。小时候因为生活得不到保障,我撕大字报挣钱,被红卫兵抓到。幸亏红卫兵中也有好读书的人,向我介绍了《卓娅和苏拉的故事》,才使我成为俄苏文学爱好者。”
《福建文学》主编黄文山有段知青岁月,他回忆道:“上山下乡期间,晚上我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阅读了大量书籍。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是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牛虻》,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我在日记里大段大段地抄录着,《牛虻》让我学会了坚忍和坚持,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受益无穷。”

读书的乐趣
博士生导师颜纯钧教授一开始对金庸的武侠小说有偏见,受所教研究生的影响,有一年暑假他特意找来金庸的小说,没想到居然读得入迷,甚至打乱了他睡午觉的习惯。后来写香港文学史那一年,他拜访了金庸先生,得到金庸赠书。一部签了名的《天龙八部》,拿回来看了几遍,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是小说家钟兆云最喜欢的一本书,《三国演义》让他小学三年级就知道了忠奸贤愚,让他理解了三顾茅庐、得陇望蜀、暗度陈仓、乐不思蜀等成语,了解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关公面前耍大刀”、“赔了夫人又折兵”等俗语,知道了苦肉计、反间计、美人计、空城计……
老作家宋祝平认为读书要读杂书,“读书我从来不是很专注,因为我从小想当记者,记者需要成为一个博览群书的杂家。青少年时期我接触到‘小人书’,后来是俄苏文学。参加工作以后,当然我要读毛主席的书。后来我也接触过一些金庸、梁羽生的书。相比这些武侠小说,我更喜欢早期的《七侠五义》以及《江湖七侠传》等演义话本小说,看起来过瘾。”
诗人曾宏说:“七十年代末,我刚学创作那段日子,我每天下班都要上书店扫一眼新到的书。凡与文学相关的书,比如哲学、美学、心理学……都在购买之列,特别是诗集,都是整套地买。这种习惯像女人们逛街一样,买与不买都成了一种乐趣。”

好书让人心灵“敞亮”
88岁的著名诗人蔡其矫小时候读书大都要背诵下来。面对琳琅满目的现代印刷品,他认为:“有些书看目录就够了。有些书一目十行,了解大意即可。有些书则要反复熟读。毛主席对《红楼梦》滚瓜烂熟,毛主席的名言‘东风压倒西风’、‘牛鬼蛇神’,均来自《红楼梦》。我觉得应该提倡十本案头书或床头书,经常读一读,每读必有所获。”
青年诗人朱必圣喜欢读《爱默生文集》,对这本书的阅读,用一个词来表达,就是“敞亮”。朱必圣说:“爱默生无论写自然还是道艺术,透过他的文字,能够感觉到他涉及自然、哲学和艺术的神经。”
在读文学博士、小说家陈希我喜欢鲁迅的《呐喊》。他认为:“鲁迅最好的小说《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均收录在《呐喊》之中。以前我曾为鲁迅没有长篇而遗憾,不理解他为什么不把阿Q这样的题材写成《战争与和平》那样的史诗?现在见多了许多‘史诗’情结,才彻底明白了鲁迅的伟大。有的人想伟大,但很可笑;有的人没有大师情结,但他却成了大师。”
小说家林斌曾经遇到过几本书,从而启蒙了他对美、对世界的感知。一册是1971年版的《鲁迅杂文书信选》,林斌说:“少年时读它,明白了什么是风骨,什么是精神。”另一册是1981年版的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的小说《古都•雪国》,林斌说:“青年时读它,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梦,什么是文学。”(福州晚报记者:顾伟)

相关链接:

福建作家沙龙昨在榕举行
昨天是“世界阅读日”,主题为“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的福建作家沙龙在榕举行。本期沙龙由省文学院、越洋图书城联合主办,青年评论家傅翔和青年诗人朱必圣担任主持,近百位作家、文艺家参加了沙龙。蔡其矫、陈侣白、周美文等文化界名人做了主题发言,和大家分享了阅读的快乐,推荐了他们心中的阅读经典和阅读方法。2006-04-23(东南快报记者:吴海虹)

雨后梧桐 发表于 2006-4-30 10:51:25

其实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基本上都不看其他书的。也就这两年才开始光顾书店。逛书店比逛商场有意思。

每天深夜陪我入眠,清晨陪我梳妆的,都是床头那一堆书。不一定天天看,但习惯放一引起书在床头,想看的时候随手一拿就可以看。新买回来的书一般都会放在床头或者是客厅沙发旁边的小茶几上,看完了才有可能会给我放上书架。

可能我比较懒,看书,不背书,看了能记住多少就是多少。:P

明堂 发表于 2006-4-30 11:42:12

两三年来一直想看的书是《红楼梦》

但又买不起,去年的时候心血来潮,买了张光碟《四大名著》,盗版三块钱的那种


但总是没有去看(书非借不能读),哎,考在电脑里,都没去看,太懒惰了?还是游戏太诱惑了?

昨天下决心把我最拿手的帝国和暗黑都删除了,呵呵,以后只能无聊看白屏了:D

zhu123 发表于 2006-5-2 21:30:22

本人谈不上是爱书如命的那种,但平时心血来潮去书店也可以泡上一天,也不知那天是爱书日,却也去了。
   看书可以找到很大的乐趣,把不开心的都忘掉,只有书最是真诚,也可以教你好多东西。真是比逛商场好多了呢,花几块钱买个坐,再买杯饮料,感觉真是好好啊,也不知福州哪个书店最好享受呢?
   大学的时候曾一段时间收集名著,其中有了一套西游剧,当时都没看,前阵子才搬出来,虽然自已不能完全领悟作者的用意,可感觉真的是好啊,那跟看电视的感觉是两码事呢。
:D:D:D

fxfx1972 发表于 2006-5-5 17:40:00

读书是最好的美容,也是最好的休息。和睡眠一样,读书是放松自己的良方,也是养颜护肤的秘诀。没有书,人会变得浅薄,变得浮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福建作家沙龙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