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随风 发表于 2006-3-21 12:34:55

明德亲民福乡邦——记旅港大埔同乡会会长刘南琴

文章来源URL:大麻中学网站http://www.dbjyj.net/dmzx/ReadNews.asp?NewsID=634

             明德亲民福乡邦
                           一记旅港大埔同乡会会长刘南琴
                                 谢如剑

http://www.dbjyj.net/dmzx/uploadfile/jpg/2005-12/2005126125641499.jpg

       2000年3月间,政协大埔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参会港澳委员在县领导陪同下,参观近几年来县内的新建工程,亲眼看到了梅潭水电站水库区轻舟荡漾,两岸座座虹桥凌空飞架,沿江防洪大堤巍然屹立,环城大道绿树迎春,风光旖旎,县城面貌大变化,因而诱发了其中一位港澳委员的灵感,建议利用梅潭水库区波光粼粼的自然条件,举办一次“龙舟赛”。这位委员是谁呢?他就是旅港大埔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当届首席会长、大埔县政协第九届委员、第十届常务委员刘南琴先生。他也是这次龙舟赛的首位热心赞助者。刘南琴先生的建议,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领导们的高度重视,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决定通过举办“新世纪大埔县迎九运申奥运龙舟比赛”,分别和招商项目与捐赠签约仪式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心实施省、市委“外向带动”、“旅游旺县”战略,以龙舟搭桥,以赛事为媒,联络乡谊,沟通感情,打好侨牌,开展招商引资,促进大埔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这次赛龙夺锦盛况空前,通过电视台连续播放,传送到全县各镇、村的每一个角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一夜,刘南琴的心情激动得波涛起伏,他的思绪象矫健的雄鹰在太空中飞翔,他想到了祖国、桑样、亲人,他想到了一个小建议得到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如刘振桓县长在龙舟竞赛开幕式上的讲话:“它展现了我县‘文化之乡’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海内外乡亲团结一致,奋发向上,携手共创大埔美好明天的精神面貌。”

                           中华文化再教育

   人生必有梦,梦即愿望;人生也应有梦想,梦想即憧憬、希冀、追求,它是生命的热情和欲望。一个少年人的梦往往是美妙的,五彩缤纷,多姿多采。
   刘南琴于1932年12月20日出生在新加坡一个华商家庭,他的幼年是在新加坡度过的。祖父刘乃健、祖母何双娘系一条裤头带出门过番,勤劳俭朴,艰苦创业,后来在狮城经营一间“万泰和”中药铺。祖母何氏每次返校带回药材分给乡亲,和睦邻里,济困扶危,乡亲们称她是慈善的“女能人”。伯父刘壁和、父亲刘品和兄弟俩亦在该中药店从业做生意。
      1945年秋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抗战胜利后,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在狮城刘家后院厅堂里,伯父刘壁和笑眯眯地招呼刘南琴、刘南裘兄弟及妹妹利床三人坐好,伯父说:“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跟你们讲一讲。”
   兄妹仁人坐好了,13岁的刘南琴闪烁着一对睿智的眼睛,高兴地坐在伯父的身边。他从小天资聪明、机智。活泼,深受长辈的疼爱。
      伯父首先讲述了祖辈怎样飘洋过海,刻苦耐劳,白手起家的故事。接着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都生长在国外,成了我们家族的第三代华侨,‘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身上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为了不数典忘祖,我打算先送南琴回中国老家去读书,接受华文教育,又好与你母团聚。利床、南裘年纪尚小,再过一年后回去读书,这对你们今后的事业会有好处。”
       原来刘南琴6岁时父亲去世,9岁10 岁时祖父祖母相继去世,母亲留在大麻中兰农村老家务农,刘南琴与弟弟妹妹这些年在狮城是靠伯父带大的。当他年满4岁、5岁这两年的春节,曾跟随祖母何氏返回到中兰村过年。在他小小的心灵上也梦想着回到桑梓读书,并与母亲团聚。今天看来,这个美梦的实现对他人生价值的天平及后来陶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登船沧海阔,返国梦魂牵。刘南琴回到家乡广东大埔县大麻中兰大坑村,在培兰小学就读三至五年级,度过了三年的小学生活。
      他的祖屋“德庆居”是一座五间过双堂二横平房,二十世纪40年代新建的“余庆居”,是一座狭面三间客家茶盘屋,其大门联:“七星拱照,喜鹊临门”,它座落在海拔800多米的太阳岽虎形山麓,面临韩江,背倚奇峰,群山环抱,葱笼滴翠,犹如桃源仙洞,还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

http://photoimg67.qq.com/cgi-bin/load_pic?verify=jScaGsGy6WagXa8x4OvHcA==

      他就读的培兰小学山光水色,环境幽静。刘南琴三年的小学学习生活中既愉快而又有节奏。由于他性格开朗,活泼天真,爱好活动,又是南洋回来的。老师和同学们亲切地称呼他“番铳!番铳!”还推选他担任班长,他也乐于接受,感到十分自豪,对班里的工作尽心尽责,早晚检查清洁卫生,经常与同学们联系,团结友爱,虚心好学,尊师重道,对老师们至诚奉献的精神,心中钦敬倍至。其中印象最深的有教语文的弓洲敬里人刘仁老师,教历史的三河人范文老师,教体育的大麻人郭庆业老师等倍感亲切,培兰小学三年的学习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8年秋,其伯父已于前两年由新加坡返抵香港,继续经营“兴记庄”药材生意,特地通知刘南琴休学赴港,本打算叫他学习生意经,但见他还年少,加上香港要讲广州话,于是又送他到广州知用中等补习学校再求深造,临行前伯父对他说:“当今是科学昌明的新时代,要多学点文化科学知识,才能去搏击时代大潮的激流,做出一番事业来。’他在知用中学短短一年的学习生活中,学到了许多立身、处世、做人的道理。诸如:“礼让谦虚,明德亲民”,白居易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林则徐“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等。他决心用祖辈、父辈的圭臬之训作为座右铭,立志用中华文化的精髓执着地追求拼搏,勇敢地开拓前进。

         母德翻范沐儿孙

      刘南琴和母亲、妹妹、弟弟在故乡温暖的环抱里欢度着富有情趣的山村田园生活。
      他的母亲何党娘持家勤劳俭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荷锄执犁,躬耕度日。她为人忠厚老实,诚恳待人,和睦乡邻,排难解纷,人们都称她为“和事佬”。她是一位值得人们尊敬的普通劳动妇女,同时又是我地下党游击队的接头户。
       他家门前蜿蜒叮咚的大坑水注人悠悠韩江,韩江又像一条巨蟒流人南海。它是客、潮两地人民的母亲河,波光荡漾,甘甜的江水哺育着客、潮两地人民。正是:我住江源头,君居江出口。韩江流不断,共饮一江水。它又是客、潮两地人民远渡南洋的通道。几百年来,由于山多田少,生活困难,不知有多少人为了生活离乡背井,由韩江乘船途经汕头,远走他乡,在东南亚诸国,在港、澳、台地区,以至于遥远的五大洲各国落脚谋生。他的祖辈、父辈就是由韩江远渡南洋的。它还是哺育革命队伍成长的摇篮。在抗战期间,有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在解放战争期间,有粤东支队等在韩江两岸活动。“星光映着韩江,月色迷着铜鼓峰……”的歌声在韩江两岸飞扬,响彻云霄。
      1947年10月22日重阳节,军号震天响,大麻、银江、英雅游击队同时出击,摧毁了旧区乡政权,声势浩大,轰动全县。此后,中兰太阳岽一带就经常有粤东支队的下属部队或游击队在这里活动。根据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有时其总部还设在太阳岽。每到夜里,队长、战士们三五成群来大坑租屋“德庆居”与其母何党娘联络,战士们亲切地称何党娘为“党姐”,而党姐则像待亲人一样热情接待游击战士们,茶水、甘薯、饭菜、点心等是少不了。游击队还通过党姐及另一位接头户田暖姐探听敌情,递送情报。地下联络员党姐和战士们结下了军民鱼水情。
      1948年端阳节后第二天夏夜,天上挂着娥眉月,刘南琴兄妹俩及邻家几个孩子围坐在大门坪里,聆听着母亲讲述美妙动听的七仙女下凡的故事,这时刘南琴望着星空,听凭神话中真切动人的角色勾去他的魂儿。突然,游击队钟队长带领几位战士来到门口,但见战士们头戴红星帽,身穿淡蓝色军装,个个英俊威武。战士们异口同声亲热地叫声“党姐!”党姐热情地招呼战士们坐下,并拿出茶水、花生、粽子等招待他们。由于这半年多来,游击队战士们经常在夜里来他家中找其母接头联络,刘南琴也同他们混熟了。这时,他来到钟队长面前,抚摸其身旁的盒子枪,还调皮地问:“这是干什么用的?”钟队长神秘地笑着说:“这家伙大有用场!”又说:“现在请战士集体演唱革命歌曲《你是灯塔》给大家听吧!”接着“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嘹亮的歌声在小小的山村回荡。
      战士们唱兴来了,便你一首我一首的山歌对唱开了,其中一首唱道:“你莫愁来涯莫愁,自有云开见日头,只要大家团结起,革命成功有出头。”这一夜,游击战士和老百姓围坐在一起,大家欢声笑语,情意绵绵。
      这是梦的追忆,心灵的浸润,精神的陶冶。故乡的景物是那样令人陶醉,故乡的山泉水是那样甘甜。他永远忘不了母亲热情地接待游击队战士们的鱼水深情和战士们和蔼的颜容和动听的歌声,忘不了那溢着山花清香的客家山歌。
      1952年秋,刘南琴偕其母到香港居住。临行前,留在当地工作的原游击队钟队长还亲自到船头欢送党姐。从此,刘南琴晨昏侍奉母亲,以尽孝道。其母于1973年12月25日仙游,享年60岁。
      前几年,有一位记者,在旅港大埔同乡会访问时问刘南琴说:“你最崇敬的人是谁?”他动情地闪着泪花说:“母亲、母亲、母亲!”又说:“我的母亲有着客家妇女勤劳俭朴、忠厚老实、诚恳待人的品质,她是一个高尚的人。”
       正是:“亲恩海大古今颂,坤德天高中外尊。”

         开拓创业立丕基

       “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趱旧人。”
       刘南琴祖辈三代在星洲经营中药材生意。1946年抗战胜利后第二年,其伯父刘壁和复由星洲转移到香港,继承父志,精心经营,并把商号改名为“兴记庄”。刘壁和诗礼传家,秉性忠厚,待人以诚,济世为怀,与海外华人与侨居国人民友好相处,深受侨胞的称赞。移居香港后,经过几年艰苦奋斗,经营有方,药材商务日渐兴隆。
      刘壁和对两个侄儿南琴、南裘兄弟视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爱护他们。
       1949年初秋,一个月亮高挂的夜晚,在香港刘家小厅堂前的花台上,牡丹、幽兰、玫瑰盛开,香气馥郁,在溶溶月色的映照下,如一片锦云霓霞。当天,刘南琴刚从广州学习回来,这时,伯父招呼他们兄弟俩人在小厅里坐好,他说:“当前潮流科学发达,青年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做一番事业,就要掌握科学知识。南裘学习成绩好,高中毕业后打算缴你就读大学,而南琴从广州结业回来也要学会生意经,掌握一门技术。”这时,刘南琴高兴地问:“学哪门生意呢?”伯父和蔼地说:“以熟就熟,我家祖传职业就是经营中药材,虽然当前西医的兴起冲击着中医中药市场,但是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从神农尝百草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由扁鹊神医、华陀妙手到李时珍《本草纲目》等闻名于世。我们经营中药材,只要勤诚俭朴、治病救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刘南琴听得津津有味,心领神会,频频点头。从这年秋起,他带着客家人的梦想和执着,开始在香港闯天下,一边留在伯父身边虚心地学习生意经,一边利用工作之余,以极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在中华古籍的海洋里邀游,伯父也耐心地启发指导传授秘发。《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传奇中活灵活现的角色,令他沉醉人迷,他特别崇拜诸葛亮羽扇纶巾,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的风采;那《孙子兵法》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令他警醒奋起;他还广泛涉猎各国企业经营管理及有关科技著作,从这些中外著作中认真地吸取人类文明的精神营养,使智慧之光璀璨夺目,大胆地借鉴和吸收当今世界各国先进企业经营管理的“诀窍”,用来构筑事业的大厦。
       “东方之珠”香港的现代工业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到6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橡胶业生产出来的塑料薄膜。人造皮革、塑料花等千变万化,犹如“万花筒”。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触动了刘南琴的灵感,他利用工余时间,经过深人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认为橡胶薄膜和人造革产品市场是有发展前途的,这种产品来源充足,其中“人造革大王”田家炳就是自己的埔邑同乡,容易建立亲密的商务供货关系,这种产品销路广,远销欧美以及东南亚各地。
      有一天,刘南琴与伯父刘壁和磋商,把自己计划转营橡胶业的设想一五一十向伯父汇报。伯父初时犹豫不决地说:“丢掉祖传三代中药材业,转经营橡胶业,你是否真有这个本事呢?”刘南琴坚决地说:“有!只要在经营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经过耐心说服,刘壁和听他讲得头头是道,也觉得适应新市场的需要,经营橡胶业大有可为,最后终于答应他转营橡胶业。
       1964年春,刘南琴经过持筹握算,精心筹备,懋立丕基,一间“南和聚合品有限公司”成功地开张了,开业之日,车水马龙,生意热闹。此后,刘南琴积极开拓,勤奋办事,促使橡胶业务蒸蒸日上。后来,其招牌又冠上“加新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然而,刘南琴在香港的创业路程并不平坦,由于市场经济起伏,经济风暴的来临,经受了各种冲击和考验,幸得他商德佳,人缘又好,讲究信誉,经营有方,得到了有关客户和银行的支持,使他顶住了市场起伏和经济风暴的冲击,安全地度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使橡胶业务不断扩大,登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终成伟业。目前,其橡胶业经营网络已发展到台湾、菲律宾等地,饮誉商界,世人瞩目。

       乡情友谊架彩虹

      人生如虹,七彩缤纷。
       刘南琴领悟出一个真谛:星移月换,被岁月熏陶过的当今世界,是科学昌明的信息世界,已不再是剑拔驽张,硝烟弥漫的战场,它需要的是和平与抚慰,鲜花和交往。
      架一道乡情友谊的彩虹,以加强埔邑客家乡亲之间的联系,进而敦睦乡邻,促进团结、弘扬文化,造福桑梓,是刘南琴的美好愿望。
      刘南琴为人秉性温良,谦虚礼让,和蔼可亲,明德亲民,爱国爱乡。旅居香港 50多年来,积极参加港九有关社团公会,在从业工薪阶层就组建劳工团体,支持工人罢工,协助解决劳资纠纷,以后又参与各种商会团、民间团体等,对社会团体、公益福利事业,不肩负重任,竭力赞襄,人们都赞誉他是“社会活动家”。他是1969年成立的大埔县旅港同乡会创始人之一,对旅港大埔同乡会的成立,多赖协商策划,共观厥成。1979年,他获选出任第六届旅港大埔同乡会副理事长,连任三届,成为该会一名得力的干将。至1985年第九届时荣升理事长。又在1989年第十一届换届改选时荣膺会长,连任五届。他还兼任香港同乡会联合总会副理事长、香港中山学会副秘书长。香港崇正总会常务理事、九龙总商会财务主任、世界客属总会香港分会理事长。香港客属社团首长会监事长等职。
       刘南琴在大埔旅港同乡会任职期间,综合主持,务实力行,与同仁精诚团结,宣传该会宗旨,团结埔人,联系感情,尊贤敬老。积极联络同乡入会,目前已有会员400多人,认真为同乡谋求福利,排忧解难,设立教育基金,支持埔籍生活困难之乡亲子弟升学就读,培养人材;于每年春节举办团拜、敬老活动;大力劝捐本会基金,充实经费;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发动同乡为桑梓捐资公益福利事业等,务求每项计划圆满成功。凡涉及基金、经费及家乡捐资等筹措事宜亦带头慨解义囊,捐献巨款,并向多方呼吁,备承资助,其爱护同乡之热诚,坐言起行,亲力亲为,殊难能可贵。如1997年5月,当他收到家乡“关于兴建三河坝朱德纪念大桥”的信件时,及时召集理监事会商讨发动旅港大埔乡亲捐款事宜,积极支援家乡建设事业。
       为表彰刘南琴会长策划创会之卓著功勋,1994年第十三届理监事联席会议决议,在欢庆建会25周年之际,由大会授予刘南琴永远荣誉会长荣衔,并悬玉照于该会礼堂,以表贤劳,而志崇高之敬仰。
         正是:“乡贤南公秉枢钧,磊落宏达谊可亲。
                   狮域杏林尊圣手,香江胶业誉家珍。
                  廿年服务为桑梓,百项惠捐乐善仁。
                  奉献精神人共仰,松龄鹤寿祝长春。”

[ Last edited by 我心随风 on 2006-3-21 at 12:38 ]

我心随风 发表于 2006-3-21 12:35:12

情系乡邦乐善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刘南琴的家乡大埔县山川毓秀,物华天宝,文教昌盛,英才辈出,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的称誉。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大潮,改变着古老中华民族的命运,也改变着古老大埔的命运。大埔儿女,一代风流,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面貌焕然一新。刘南琴深情地为他自己是大埔客家人而自豪。

旅外赤子心,家乡不了情。刘南琴身在港岛,心系故园。1991年秋,他偕同其妻何蕴清、子、媳、孙及叔侄等12人回到家乡中兰大坑村,在祖居地“余庆居”住了三天,与亲人及乡亲们聚会,探亲访友,拜祭祖宗,饮水思源。他对自己的祖居地是那样亲切,四十多年前,其祖父挂在新居正厅的《御制三星图颂》仍历历在目;正厅楹联:“春风着意引春光,照耀满园春色;彩笔随心绘彩景,辉映遍野彩旗”,是省书法家刘桂发先生所书,苍劲有力,龙翔凤舞。他对母校培兰小学又是那样情深,校园的花草树木及周围的小桥流水人家吸引着他,他每次回家都要到学校去走走看看。

这次回乡,刘南琴带回一幅照片,叫其妹夫刘耿君挂在招待房墙上,并喜滋滋地问:“你看照片中我和谁握手呢?”其妹夫左看右看都认不出来。刘南琴自豪地说:“是外交部长钱其深。”他把1988年4月组团赴北京旅游考察,受到中央领导人的热情接待,钱外长和他握手的事当作是生平最大的光荣。他深深地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那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作风所感动,进一步体会到改革开放大潮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好。

这次回乡,刘南琴深深地体会到家乡的山也青,水也绿,人更亲。他说:“我们大埔是个华侨之乡,虽然山多田少,家底薄,但只要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内乡亲及企业家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关心桑梓,共襄义举,就一定能够把我们大埔建设好,山区也能飞出金凤凰。”

此后,刘南琴每年都返回家乡办理公务事或探亲祭祖,有时二次或三次,最多的1999年回来八次。改革开放的大潮带给了他报效桑样的机遇,当他事业有成之日,即遵循“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原则,对家乡的公益事业,无不身先首倡,慷慨解囊。

架桥铺路,发展交通事业。1997年2月,刘南琴组团回乡恳亲期间,刘南琴伉俪为兴建茶阳汀江大桥慷慨捐资20万元人民币。又为其家乡兴建大坑村团坑桥、兰坑桥捐资22万元,捐资4.8万元兴建中兰桥及中兰纪念亭。此外,他深感家乡村道崎岖难行,交通闭塞,又为修建中兰乡道、南坑公路及大桥捐资21万元;还为大麻镇建水泥路捐资5万元,敬里水泥路捐资2万元。当桥梁道路建成修通之日,乡亲们无不额手称颂。

兴学育才;发展教育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刘南琴对家乡母校培兰公学关怀备至,为修建新校舍捐资8万元;95-97年每年捐资10000元作为奖教奖学金;当他看到学校栏杆破旧会出现危险,即捐资8000元维修好。2000年8月,选第三届校董会,自荐担任董事长,捐资12500元作为办学基金。1997年春,他亲自为大麻镇中学生运动会剪彩,并捐资5000元作为活动费。又为茶阳镇中心幼儿园购置设备捐资5000元。此外,还在大麻中学设立奖教奖学基金4.l万元,每年再捐资3000元作为专项奖学金;为恭洲中学设奖学金每年捐资5000元。他还支持该村贫困学子刘妙荣读初中。每年负担学杂费1300元,直到初中毕业。2001年秋秋起每年对考进麻中高中部的5名贫困生,每人每学期给予资助金1000元,直到高中毕业。

1999年春,刘南琴为大麻镇中小学书法比赛获得第一名者给予奖励。其中小学组第一名郭鸿毅奖励一年学杂费850元,初中组、高中组第一名各奖励金笔一支。郭鸿毅受到极大鼓舞,更加刻苦学习,带动周围近20位同学一起研习书法,为附麻村群众义务撰写春联,还写了一幅“德高树人”的条幅寄给刘南琴先生。

乐善好施,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刘南琴为大麻医院及中兰卫生站捐资3万元,用于购置医疗设备和医疗扶助金,帮助贫苦百姓治病。为大麻镇捐助扶贫济困款5万元,用于帮助贫苦农民发展种养业,走上了富裕路。

刘南琴尊老爱老,每次回家都要为村中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送上5斤猪肉;近3年来,每年元宵节都向大麻敬老院20多位老人发放50元红包,还送有糖果、食品等礼物,老人们都十分感激。

刘南琴明德亲民,造福乡邦,至目前止,捐资金额已达200余万元人民币。其爱国爱乡之情,殊堪钦敬。1997年10月,大埔县人大常委会为表彰他作出之贡献,特授予“大埔县荣誉市民”光荣称号,德助邵荣,史册留芳。

情悯水灾助孤儿

“一人有难,八方支援。”赤子情怀桑梓难,齐囊义举建家园。

1996年8月8日(农历六月廿四日),大埔县遭受10号强热带风暴袭击,境内普降110毫米的大雨,汀江上游福建省长汀县降雨量达385毫米,造成大埔境内的汀江、漳溪河、梅潭河及韩江河水暴涨。全县21个镇(场106个行政村受灾。受灾人数达15万多人,死亡38人;倒塌房屋3860间,10666人无家可归;冲毁农田17630亩,毁坏桥梁121座,经济损失达3.05亿元。其中尤以西河、茶阳两镇最为严重,古老的漳溪圩场300余间土木结构店铺倒塌,东方村低处房屋被冲垮,西河镇境内变新大桥、铁吊桥、上黄砂大桥,省道东塘大桥被冲断,许多财产付之东流,损失惨重……。

这一次严重水灾的情景,先后在香港凤凰台、本港台、广东卫视台等传媒播出;大埔县党政领导及时用电话、信件向旅外乡亲通报,会长刘南琴获悉灾情惨状后,忧心忡忡,耿耿于怀,经集会研究,当即组成旅港大埔同乡会考察团,偕同饶竞新、周永光、周长强等一行9人,于8月23日回乡察看灾情及慰问灾民,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大埔县委、县政府及西河、茶阳两镇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8月24日下午,天上下着大雨。刘南琴、饶竞新等一行在县长林培元的陪同下,冒雨前往重灾区西河、茶阳两镇,分别到了西河东塘大桥、变新大桥、铁吊桥和茶阳恋墩村察看、慰问灾民。会长刘南琴带头捐资5万港币支援灾区人民解决困难,恢复灾后生产。旅港大埔同乡会乡亲一行还捐赠6000斤大米给西河和茶阳两镇救灾。

8月26日,旅港大埔同乡会一行再次前往西河、茶阳慰问灾民。在西河镇,会长刘南琴目睹漳溪圩场荡然无存,断墙残垣,遍地瓦砾,一片荒凉景象,心怀悲戚。接着,又听镇委书记邓加光介绍后获悉该镇东方村少年孙茂华,全家5口人,因天亮前房屋倒塌,父母弟妹4人被夺去性命,而茂华自己幸得在邻居高处歇宿,留下一条命,成了孤儿。刘南琴侧隐之心油然而生,与孙茂华见面后关切地问:“你还想读书吗?”孙茂华正好初中毕了业,回答说:“想读中专,已考上梅州市贸易学校,但灾后经济困难,无法上学了!”刘南琴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当即捐助1万元人民币作为学习生活费,还决定每年资助1万元,由镇教办转交给孙完成学业,并鼓励孙说:“要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学好本领,毕业出来为国家四化建设出一份力。”

1997年6月,因韩江洪水暴涨,家乡中兰大堤决口,洪水淹入村内,有20多户人家因受水淹而断粮,刘南琴接到灾情报告之后,及时赞助6000元发给受灾户,灾民拍手称颂。


出谋献策兴大埔

刘南琴胸怀祖国,维护统一,联络友谊,共建大埔。自1994年当选为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之后,就以“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原则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他想到作为一名香港商人,是祖国的一分子,为祖国为桑梓做点事情责无旁贷。

1995年,刘南琴带头响应澳港政协委员罗育平、姚美良的倡议,成立了“大埔县海内外体育文艺促进会”,并捐资4万元人民币,促进大埔县篮球、乒乓球、太极拳、汉乐演奏等文体活动顺利开展。1998年,刘南琴任该会会长,丘广盛、陈问璋(香港)任副会长,罗育平任理事长。经集体研究决定,“促进会”购置了一套三层楼房作为县政协活动中心。至此,政协机关干部、职工、历届政协委员有了文体活动的场所。

刘南琴是出席第一、二、三届世界大埔同乡联谊会旅港大埔同乡会代表团顾问,并连续三届荣膺世界大埔同乡联谊会副会长。参会期间,他与来自世界各地众多爱国爱乡、热心桑梓建设之海内外贤达共聚一堂,沟通感情,切磋经验,增进乡谊,让大埔饮誉世界,让世界了解大埔,让同乡心系大埔、热爱大埔、共建大埔,为促进大埔经济社会发展倾尽全力。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中国大陆和台湾虽几番阴晴,几番离合,但祖国统一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有多少中华儿女为沟通海峡两岸,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奔走呼号,而刘南琴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深深地懂得:骨肉情,同胞情,两岸情,这就是将海峡两岸紧紧地联在一起的一条浸透苦辣辛酸的血肉纽带呵!

2000年4月9日,刘南琴回乡参加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他在发言中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大业,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对台湾实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之主张,坚决反对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的分裂行径,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作出应有之贡献。

诗礼传家兰桂芳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业长。”

刘南琴伉丽相德以沫,举案齐眉。其妻何蕴清淑德贤良,相夫教子,有内助才,互敬互爱。刘南琴受儒家孔、孟思想的熏陶,以实际行动继承其祖辈及父辈艰苦创业、爱国爱乡的精神,以诗礼传家的优良传统作为教育儿女的做人处世之本。他俩有5子2女,目前,全家包括孙辈、外孙辈有12位大学毕业生,皆学业有成,有专业人才,服务社会。真可谓满堂俊秀,兰桂腾芳,蔚为大器。

笔者于2001年1月采访刘南琴先生之后,深为其为人热情坦诚,宽宏大量,乐于奉献,情系乡邦的爱国爱乡精神所感动,特录其祖屋“余庆居”正堂祖传《御制三星图颂》一文作为结语,以表崇敬祝福之意。其文曰:

“箕畴五福,居一斯寿,当即禄也,继而为偶,白寿白禄,资福以受,必有司马,丽天拱斗,旭日和风,松苍花茂,境乎仙乎,相好天福垂黻,佩久司禄,抱子肫然,慈母六星,惟寿如现,于西岳岳,彬彬紫垣,三友锡祉,延龄佑我,九有于万斯年,视此丝绺”。

[ Last edited by 我心随风 on 2006-3-21 at 12:37 ]

韩江不肖生 发表于 2006-3-22 00:32:43

这个要顶!呵呵.南琴先生老家的房子真可谓清雅怡人,益于养生.

谢如剑先生的文章写得真好!!值得学习.特别是最后的这段:

“箕畴五福,居一斯寿,当即禄也,继而为偶,白寿白禄,资福以受,必有司马,丽天拱斗,旭日和风,松苍花茂,境乎仙乎,相好天福垂黻,佩久司禄,抱子肫然,慈母六星,惟寿如现,于西岳岳,彬彬紫垣,三友锡祉,延龄佑我,九有于万斯年,视此丝绺”。

我心随风 发表于 2006-3-22 15:47:32

Posted by 韩江不肖生 at 2006-3-22 00:32
这个要顶!呵呵.南琴先生老家的房子真可谓清雅怡人,益于养生.

谢如剑先生的文章写得真好!!值得学习.特别是最后的这段:

“箕畴五福,居一斯寿,当即禄也,继而为偶,白寿白禄,资福以受,必有司马 ...

以前我还听别人说过他有个很不错的习惯:准时。准时得常令人佩服。

几年前去一个地方面试,那老板问起知不知道刘南琴这个人;说了知道的二天后就说录用到自己人的职位去(说真的,其实那时自己的水平并不怎样:P);但由于第二天先去了其它公司上班,就没有去那里了...也算是很巧的机缘吧。

刘南琴先生确实为家乡贡献了很多;对学校、桥梁等公益事业总不甘落后于人。

青笠泽兰 发表于 2013-4-24 13:55:45

埔邑长辈,善长仁翁。学习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德亲民福乡邦——记旅港大埔同乡会会长刘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