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999 发表于 2006-3-16 13:10:53

【转帖】办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记大埔新马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家裕

办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记大埔新马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家裕

2005-06-29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本报记者李锦让特约记者黄志忠丘佳纳      
      杨家裕简历       1947年生于大埔高陂镇。大埔新马陶瓷有限公司创办人,现为该公司总经理。1964年开始上山下乡,在高陂镇偏远的黄泥坳村度过了8年艰苦生活后,在大埔县当工人。1983年丢掉“铁饭碗”,创办了家庭作坊式小企业,1998年成立新马彩瓷厂。2001年收购了我市首家陶瓷破产企业——高玉陶瓷有限公司,并成立新马陶瓷有限公司。2005年5月,收购国有大埔高陂赤山瓷厂。         
                                     无办公室无“座驾”的大老板      
      拥有员工近千人、年销售额8500多万元、纳税近500万元的大埔新马陶瓷有限公司,20多年来从一间家庭“夫妻档”发展成为梅州乃至粤东日用陶瓷“龙头”企业,作为“掌门人”的杨家裕会是怎样的企业家“派头”呢?      
      记者在杨家裕新近收购的赤山陶瓷厂看到这位企业家时,还以为是认错了人。杨家裕没有金银饰器、没有西装领带,也没有专车随从,一双旧皮鞋上沾着花花点点的瓷土,一副老实人模样。当记者提出到他办公室详细采访时,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己目前还没有专用的办公室。一个大老板连个办公室都没有,记者以为听错了。杨家裕解释说,公司暂时还处在艰苦创业阶段,只建有工模设计室和产品展示厅,他的办公地点多在车间、工场,因此暂时没打算搞“摆谱”的办公室……   

                      图①:杨家裕正在一丝不苟地检验陶瓷产品。      
                                 难忘创业的辛酸与困窘      
      1983年,身为国营纸箱厂工人的杨家裕每月工资仅三四十元,那时他家上有老下有小,特别是3个小孩的抚养费用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靠那点少得可怜的工资养家糊口简直难以为继。当时个体经济已在大埔这个落后偏远的山区萌芽,杨家裕产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他寻思再三,觉得自己有从事彩瓷的技术专长,加上人缘又好,何不出来单干呢?想归想,在当时个人创业谈何容易?一来杨家裕身无积蓄,二来那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十分禁锢,对个体户不仅鄙视,还把他们等同于“工商资本家”看待。那时人们对于出来单干仍“心有余悸”,但迫于生活的压力,杨家裕已顾不上许多了,他七拼八凑,从亲友那里借来二三千元钱办起了家庭式小彩瓷作坊,跨出了人生创业的第一步。      
      刚开始那阵,没资金、没场地、更没市场销售经验,全凭夫妻没日没夜地打拼。由于人手少、没场地,只能把货尽快赶出并尽快售出,才能腾出地方和人工接下一桩活。当时的彩瓷市场上,没多少人认识杨家裕,也还没多少人相信他生产的小彩瓷,杨家裕却靠勤劳和诚信赢得别人的信任。慢慢地,从一家人自己干发展到雇用三四个工人一起干,井窑数量也从一条扩大到六七条。      
      然而,杨家裕的创业之路并不顺利,回想起几次被骗的经历,他至今还刻骨铭心。有一次,经人介绍,一位香港老板来到杨家裕的彩瓷工场看样品,爽快地定下好几个货柜的彩瓷产品并约定交货日期后就走了。作为小企业能一单定下这么多货,杨家裕甭提多高兴!他日夜赶工终于如期把货生产出来,并运到交货地点深圳。岂料事情变卦了,这回香港老板横挑鼻子竖挑眼,故意把货说得一无是处,然后说这批价值9万元的货他不要了。头一回遇到这样的事,杨家裕六神无主,他苦苦央求香港老板无论如何要了这批货,香港老板便将9万元的货砍到4.5万元,最后又只答应付2万元。万般无奈的杨家裕只得依了这位“狡猾”的商人,拿到了连成本都远远不够的2万元货款。由于经验不足,创业之初的杨家裕还多次被潮汕老板、台湾老板等“特别关照”过,那时企业小,被“蒙”一次就伤一次元气,但吃一堑长一智,企业还是慢慢成长起来了。      
      最让杨家裕“心惊胆战”的是,他两次陷入资金困难的考验。那时杨家裕的新马彩瓷厂还不具备自营出口权,产品须全部委托省某陶瓷集团公司出口。有一次,杨家裕将大批货委托该公司出口,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公司迟迟不能按时兑付70多万的货款。杨家裕的企业资金链条一下子断了,原材料、工人工资、税款样样无着落,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的杨家裕,十万火急地在是年12月份赶到广州,天天守候在该公司门口,为的是等到货款回笼。天无绝人之路,他在广州苦苦地“煎熬”一个春节后,终于在年初三该公司上班的第一天,领到了拖欠已久的货款,这时他在广州苦等货款已足足有两月有余,压在杨家裕心头的大石头终于卸下来了。      
       2001年,杨家裕再次陷入资金周转困境,当时他的企业有几笔数额巨大的出口退税款迟迟未能到账,企业濒临“绝境”,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他寝食难安,甚至产生了放弃创业的念头。但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他振作起来,因为他要对几百名工人负责,要对亲友和金融部门的借贷款负责,要对给予他厚爱的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他坚定了信心,在朋友的帮助下,在艰难地挺过18个月后,终于领到了国家政策规定的大笔出口退税款,企业如久旱逢甘露的禾苗,重获生机。
                                  党委政府的关怀壮我雄心
       杨家裕坦言,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关怀鞭策,自己不可能走到今天。他亲身感受到,近年来,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大埔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把“瓷工富县”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战略,使得新马公司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最让杨家裕难忘的是市委书记刘日知对他的关怀和鼓励。三年多来,刘书记曾两次到新马公司调研。第一次是在刘书记履新梅州不久的2003年底,他送了杨家裕一尊羊头马身镀金纪念品,意在鼓励新马公司“扬威天下、马到成功”。2005年春节,刘日知书记又给杨家裕寄来了亲笔书写的贺年卡,这让杨家裕十分激动。他说:“贺年卡虽是一张纸片,但对我们新马陶瓷全体员工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精神鼓舞!刘书记公务繁忙,还念念不忘我这个山区小厂,我一定要把企业做大做强!”
       杨家裕的“企业经”
       艰苦创业是杨家裕的一贯本色。他不抽烟、不喝酒,自嘲没“口福”。有一次,有好几位国外客户盛情邀请他到国外考察旅游,跟他说:“来回机票、吃住费用我们全包,住到你想走为止。”但杨家裕没去,他说:“办实业的人如果讲享受,企业哪还能做大!”他的企业一如他本人一样务实。企业有钱了,可公司开销仍然厉行节约。杨家裕没有专车,而且整个公司就两部车,一部是普通的别克商务车,用于深圳办事处洽谈业务时接送客户,另一部是夏利王,用来由大埔到梅城办事。
       杨家裕对生活享受没有要求,但对企业管理却非常严格。除了出差或接待客户和来访人员,他几乎一天到晚都在现场办公,和一线工人及技术人员保持密切的接触。杨家裕认为,企业老板不能高高在上,而要扎下来与一线人员同甘共苦。记者还留意到:进出车间大门口有一个“这是出自谁手上的次品”展示栏,每天由管理人员和质检人员将次品摆在那里以作“警示”。由此可见他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
       爱才重才,是杨家裕成功的另一个因素。这几年,新马公司不惜以高薪从湖南澧陵聘请了数名陶瓷技术人员担任工程师,并通过他们培训工人,大胆进行烧制工艺革新,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2003年6月,杨家裕又在新马公司成立了高陂镇首家民营企业党支部,并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发展了不少党员,如今这些党员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杨家裕办企业很讲诚信,不管对社会、对工人、还是对客户,他都以诚相待。他说,生产出的货一定要追求最高质量标准,只有建立起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生意才会兴隆和长久。
       家庭是支点,事业是生命
       “家人的支持是我事业的支点。” 杨家裕坦言。他的妻子二十多年如一日和他一起打拼,现在还经营起了杂货生意,目的是在资金周转上能支持新马陶瓷公司发展。如今,杨家裕的三个儿子也已长大成人,而且都在为新马公司工作。大儿子负责公司的货运流通,二儿子在身边帮自己打理公司事务,三儿子在深圳办事处负责扩展业务。
       年近60的杨家裕仍壮心不已。目前,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公司的发展壮大上。他说企业的规模仍然很小,对社会贡献还很少,他希望再接再厉,争取在今年年底前把企业产值做到亿元以上,纳税达到800万元以上,吸纳下岗工人和当地农民就业1000人以上。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不能虚度年华,而应该实实在在为国家、为社会作点贡献,对物质享受我从无要求,但对事业追求我永无止境。商海行舟要破浪前进,才能到达成功彼岸。”采访即将结束时,杨家裕平淡地对记者说。

韩江不肖生 发表于 2006-3-17 02:00:05

不容易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创业艰难,守业更难.一个感触,要想不被人欺骗和欺压,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自己的关系网,当然最根本的,要把产品质量搞上去.实力不断加强了,就越来越少的人敢来欺压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办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记大埔新马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家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