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仔 发表于 2006-3-16 12:28:02

发哥(梁伟发)简历

来自《记我院82干修班校友 以绩为准的“实干书记”梁伟发》



梁伟发简历

    1952年生,男,广东罗定人,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高级经济师。1972年参加工作,197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工人、公社干部、镇委书记,罗定县县长、县委书记,肇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和市长,2000年2月起任广东省外经贸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厅长, 2003年3月起任河源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2年5月当选省委委员。全国第九、第十届人大代表。
    1982年9月-1984年5月,在华南工学院管理工程系工业企业管理专业大专班读书;1991年9月-1994年7月,在职攻读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工程研究生班工学硕士学位。


    凡是熟悉梁伟发的人,都会亲切地称他为“发哥”,都说“发哥”是一个能干的好领导,是一个热心肠的好同事,是个可以交心的好朋友。

    出身农民造就了亲民为民的好作风

    梁伟发书记出身农民家庭,他熟悉农村,了解群众,爱护群众,在群众中间他享有较好的口碑。
    “我是从农村里出来的,老百姓的事你骗不了我。”
    梁伟发与农村有着不解之缘。他当过公社资料员、公社干部、镇委书记,当过有百万人口大县的县长、县委书记,现在又在做贫困大市的市委书记。这么多年,他经常深入农村、农户,田间地头,询苦问寒,指导生产,所以他对农村工作非常熟悉,他总当面告诫下属官员:“我是从农村出来的,老百姓的事你骗不了我”。
    梁伟发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情感,他常常提醒干部:“我们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了解百姓到底心里最想啥、最盼啥”。在他看来,河源这样的贫困山区,群众最想、最盼的就是尽快富裕起来。
    为了给全市加快小康村建设提供示范带头作用,2003年梁伟发挑选了一个落后的双江镇桥头村作为挂钩点,一年时间7次深入该村,与村干部和群众共同调查研究,提出了桥头村的脱贫奔康道路——“八个一”(农房改造、沼气、村道硬底化、水利设施、学校、村委会、村集体致富项目、农民致富路子)工程,不到两年时间,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得到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高兴地说“咱们村一年的变化比过去50年的变化还要大”。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同志的充分肯定。桥头村的成功,为全市树立了榜样,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
    为了让农民的荷包鼓起来,农村经济富起来,梁伟发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出台了22条发展农村经济的河委22号文以及其他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并严抓落实。实践证明效果明显,农民增收较快,农业经济增势明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生、掌握民情、纾解民困,梁伟发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不管工作有多忙有多累,只要能回办公室,群众来信的批阅是保证不过夜的。到河源工作2年多时间以来,他亲自接阅干部群众来信8000多件,其中作出批示要求跟进调查的超过2500多件,已得到办理解决或有着落的2100多件。通过阅批来信,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实际困难。他常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要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想一想,老百姓给你写信,说明他对你的信任,他写这封信也是经过很多思想斗争的,我怎么能够置之不理?”
    “梁书记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啊!”
    2005年6月下旬,河源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狂雨滔天,山洪喷发,江河暴涨,全市中小水库、村庄、学校,以及交通、供电等设施,险情四起,危机万分。尤其山体滑坡、泥石流更是直接威胁到千千万万家靠山而居农户的生命安危。梁伟发见事早、判断准,果断作出了“救灾先救人,救人先转移”的决策,他一面及时部署全市抗洪救灾工作,一面亲临第一线指挥。
    东源县新港镇面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双重威胁。20日晚7时30分,梁伟发带领东源县有关领导冒着磅礴大雨、趟泥水到新港镇察看灾情,当即决定动员农户全部转移。不少农户不愿撤离,他亲自深入农户家中苦口婆心劝说。挨家挨户做动员直到当晚12时, 3800多名群众终于在被摸黑中转移出去。次日凌晨灾情发生,几十幢农房全部被山泥推倒,新港镇顷刻变成一片废墟。当新港镇居民包延初看着自家倒塌的楼房时,眼里噙着泪水地说:“要不是梁书记夜里冒雨来劝我们走,我们全家11口可能已活埋在这里了。梁书记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啊!”
    23日洪水威胁到连平县忠信镇新下村,梁伟发书记全然不顾上游水库随时可能崩塌的危险,连续6个多小时泡在不断上涨急流中组织转移群众,直到晚上10时2000多名被洪水围困的村民一个不落地被安全转移,他才放下心来,黑暗中与救灾官兵们一起端起盒饭。
    后来有些人才知道,抗洪的那阵子,由于雨淋风吹,梁书记患上感冒,声音嘶哑,浑身乏力,靠打吊针为此体力。可是只要一进入工作状态,总是那样天亮到深夜不知疲倦,高度紧张地工作。大家不禁唏嘘:“梁书记不是有铁打的身体,而是有铁打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他心里时刻装着百姓的安危”。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洪灾全市共安全转移15.92万名群众,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洪灾过后,不少的群众自发写感谢信给市委,他们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心底的话: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救命恩人梁书记!

    扎实的理论基础使他在各个岗位都得心应手

    了解梁伟发的人都知道,只要他所接手的工作,都能力转“乾坤”,经常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
   
    从外经贸大省到外经贸强省
    刚到广东省外经贸厅的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平,长江三角洲崛起竞争压力日盛,广东外经贸面临着成本攀升、结构不合理等积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外经贸工作,把外向带动战略列为“三大战略”之首,把对外经济贸易比喻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命根子”。如何保持广东外经贸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并取得新的发展?这是个不小的考验。
    经过深入调研分析,梁伟发提出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突出以调整结构为主线,实现广东省从外经贸大省向外经贸强省转变。他提出并实施了四项调整措施:第一,抓好一般贸易的结构调整;第二,抓好市场多元化战略,花大力气积极开拓俄罗斯、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调整出口市场结构;第三,抓好民营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三年新增近万家民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全省民营企业出口连续三年翻番发展;第四,抓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促进一批品牌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开展跨国经营。此外,他在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为省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广东投资软环境的若干意见》,并争取有关部门配合,为全省营造 “讲法治、重信誉、低成本、高效率、好服务、可持续”的投资软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梁伟发任外经贸厅厅长三年多时间里,全省外贸出口在1999年776.8亿美元那么高的基数上以年均15.1%高速增长,2002年全省外贸出口达1184.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近四成;三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383.2亿美元,占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4。
   
    从“后无追兵”到“后发河源”

    2003年3月省委将梁伟发从省外经贸厅厅长调任河源任市委书记,这又是一个千钧重担。河源市经济总量全省倒数第一,所辖五县全部为广东省的重点扶贫县。2002年,河源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占全省的0.3%,人均财政收入只相当于全省的6.9%;全市GDP总值仅占全省的0.99%,人均GDP只有全省的23.6%。用省委张德江书记的话说,“河源是要饭财政,还不是吃饭财政”。
    河源,“后无追兵”!梁伟发认识到,加快经济发展,是他到河源工作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河源诸多矛盾的核心矛盾!但是,现实上又面临着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任务重,加快发展与资金、技术和人才不足,加快发展起步晚与起点要求高等三大矛盾。
    如何破解矛盾,走出河源的发展之路。河源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梁伟发书记掷地有声地提出,全力打造“四个河源”(即后发河源、活力河源、文明河源和奋进河源)。这16字为河源的未来勾画出一幅宏伟的蓝图。
    “四个河源”核心和关键在于“后发河源”。梁伟发强调,要把加快“五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经济、农村经济、第三产业、城镇建设)作为打造“后发河源”的主要抓手,重中之重抓好工业经济。
    他首次在河源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思路,并将其定位为: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投入产出规模大。他力推园区式发展模式,要求工业项目进园区,实行规范化、集约化管理,在他的直接策划和运作下,在市区南郊一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率工作,首期6.5平方公里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已经雏形初现,截至2005年7月已引进项目69宗,引进资金5.53亿美元。梁伟发说,要全力把市高新区打造成河源的“财源工程、示范工程、环保工程、阳光工程”。省委张德江书记2005年7月视察河源市高新区后说,“看了河源的高新区,就看到了河源的希望,坚定了山区搞工业的信心。有了河源的高新区,不要说再造一个新河源,我看再造三个都可以”。
    仅仅两年间,河源已经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全市2003、2004两年GDP累计增长3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91.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积增长76.2%,增速均居全省前茅。2005年1-8月,全市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GDP比上年同期增长%,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居第2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44.73%,增幅居全省21个地级市之首。各县区比翼齐飞。2004年全市各县区财政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7个县排名分别为第1、3、4、5、8名,全市获得新增转移支付补助和省奖励额达,占全省总额的三分之一强。今年1-8月,五县又再列全省前茅,分别列1、2、3、5、26位。
    这是河源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势头。河源,正在发力快跑,赶追全省发展步伐。
    对未来几年的河源经济的发展,梁伟发充满信心:到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5%以上,实现比2003年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3-4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02年实现6年翻两番。
    是什么力量使梁伟发在各个不同的岗位都能得心应手,创造“奇迹”呢?这就要归功于他的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了。他并不停留于1994年已取得的华南理工大学工学硕士的水平,而是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力争干好一行,他常说: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有明显的工作成效。

    长期的挑战与考验培育了他务实创新的好作风

    与梁伟发共事的人都有点“怕”他,因为他太“认真”了。长时间、多个工作岗位的锻炼和考验培育了他不墨守陈规、勇于创新、不尚空谈、务实高效的好作风。

    “传统”与“创新”

    这两年,河源不少开先河之举,都是梁伟发的杰作。
    比如,他创新了山区发展模式。摆在河源面前的是一个左右为难的僵局:不发展是死路一条,发展污染了环境更是死路一条。梁伟发2003年4月一到河源,就思考如何突破寻找新路。5月,他响亮地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发展生态工业,探索出一条山区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他创新了激励机制。为体现以绩为准,梁伟发在不同岗位上都实行量化考核制度。他牵头研究制定了对县区、乡镇和市直单位等考核办法。通过考评,既评出了干劲,又评出了压力,有效地克服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积弊,形成了你追我赶,争优创先的良好氛围。河源市激励县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措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省府办公厅专门向全省转发了河源的做法。他创新了选人用人机制。在河源,他把后备干部资格引入公选机制,在全省堪称“第一个吃螃蟹者”,目前,首批80名后备干部已有47名走上领导岗位,大大激活了广大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
    工作方法上鼓励善于创新,作风建设上却坚持传统,充分运用好传统政治“法宝”——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前些年河源社会风气不正,不少干部沉迷于跑官、要官,办事吃拿卡要,上班打麻将,无心干事业,他一是大力开展机关作风整顿。狠刹了歪风,弘扬了正气,逐步形成 “以实为首,以和为本,以干为乐,以廉为荣,以绩为准”的“五以”风尚。二是抓领导班子建设,敢抓严管、不做好好先生,明确要求市班子成员要坚持“六个干事”(即是立场坚定,清醒干事;立党为公,为民干事;求真务实,扎实干事;解放思想,创新干事;和衷共济,团结干事;廉洁从政,干净干事);三是要求全市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在河源这样欠发达市,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愤图强,苦干大干巧干。传统“法宝”发挥了威力:河源干部群众思想转变,作风转变,社会风气转变,全市上下精神振奋,形成了心齐实干、奋发争先的氛围。

    “普通话” 与“河源话”

    一句“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9个字招商广告语,成了河源的名牌。它的始作蛹者就是梁伟发。9个字高度概括了河源的良好投资环境。给了广大投资者难以抗拒的冲击力和诱惑力,这就是梁伟发口中的“河源话”。
    “既要讲好‘普通话’,更要讲好‘河源话’”,这是梁伟发对河源干部语重心长的要求。如何来理解两种话?“普通话”,就是上面的政策、精神或普遍的规律、做法等,“河源话”,指的是在准确领会上级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河源实际,提出针对河源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办法等。以往河源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盛行“普通话”,在河源却不会讲“河源话”,因为这样无须动脑筋、轻松自在,讲起来以空对空、套话连篇,实际操作却无从下手。梁伟发就是针对这种弊病,提出了讲好“河源话”的严厉要求。2004年河源公选副处后备干部考试,具有“河源味道”的试题占了74%。现在,河源领导干部讲话、写文章长篇大论照抄照搬的少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多了,干事做表面文章的少了、以实为首,以绩为准的多了。

    “选人”与“育人、用人”

    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梁伟发则认为,谋事在人,成事更在人,多年来,河源与全省的差距越拉越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适应。
    他既注重创新选人渠道,更注重育好人、用好人。
为提高地方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执政能力,他千方百计创造各种学习锻炼机会:党校培训、上廉政警示课、新提任副处干部任信访专员、到市高新区锻炼等等。2005年他作出一个惊人之举,把河源市全市650多名副处以上领导干部送到华工进行大“充电”。有些人不理解,认为花钱送那么多人占用上班时间去外地培训,值得么?梁伟发却坚定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值!实践证明,这次河源建市以来时间最长、人数最多、层次最高、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培训活动,使河源干部获益良多、受益匪浅,深感这次培训的确是开了眼界,活了思维,明了思路,找了差距,强了信心。表示一定要将学到的新知识在自己工作实践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寄语华工在校校友:一分耕耘未必能得到一分的收获,但十分的耕耘一定能得到一分的收获。

漂雪 发表于 2006-3-16 18:50:10

版主你干吗不把你的也发出来让大家看看.
:P:P:P:P:P:P:P:P

mingyuan 发表于 2006-3-17 09:07:53

火車跑得快, 全靠車頭帶.
一個地方發不發展, 當家人太重要了. 大海航行靠舵手啊! :):)
版主是告訴大伙河源有希望了. :shy::shy:

科仔 发表于 2006-3-17 21:23:01

Posted by 漂雪 at 2006-3-16 18:50
版主你干吗不把你的也发出来让大家看看.
:P:P:P:P:P:P:P:P


我又没当官,又没发财,发我就没必要啦~~~:D

漂雪 发表于 2006-3-18 16:40:47

我想肯定有必要了,不信你问问其它朋友.

客家主席 发表于 2006-3-18 21:53:12

用不用发展河源都是全省最穷的。按照现在的30%GDP增长,过5年10河源还是广东最穷的!再说了,怎么发展全省最穷的地区都是客家人住的!!!包括清远云浮梅州韶关等!

szntli 发表于 2006-3-19 20:42:20

也可能你就是梁伟发黄婆卖瓜。。。。。。以后说不定又会出现什么结果!

漂雪 发表于 2006-3-21 20:59:07

Posted by 客家主席 at 2006-3-18 21:53
用不用发展河源都是全省最穷的。按照现在的30%GDP增长,过5年10河源还是广东最穷的!再说了,怎么发展全省最穷的地区都是客家人住的!!!包括清远云浮梅州韶关等!
你怎么对自已一点都没有信心呢?也许过几年后,河源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呢?

mingyuan 发表于 2006-3-22 08:36:20

人要有信心, 也要尊重事實.
嚴謹務實, 實事求是, 立足現在, 發展未來, 自己趕超自己.:D:D:D

漂雪 发表于 2006-3-27 18:44:43

如果每个人都象你所说的那样,天下早就太平了.

watonpeng 发表于 2006-3-28 02:22:15

Posted by 漂雪 at 2006-3-27 18:44
如果每个人都象你所说的那样,天下早就太平了.


天下都太平了,岂不是"太平天国"了吗:cool:

mingyuan 发表于 2006-3-28 09:00:51

人人都希望天下太平吧. :D:D:D
除非有人想混水摸魚的. ;););)

东江女 发表于 2006-3-30 20:41:23

好久没看客家人的新闻了.这几年,客家地区--河源发展的确实是挺快的!如果多几个这样的好官,我们发展的就更快了!:shy:

ryan123 发表于 2006-4-1 06:42:15

qiang

漂雪 发表于 2006-4-7 18:21:31

Posted by 东江女 at 2006-3-30 20:41
好久没看客家人的新闻了.这几年,客家地区--河源发展的确实是挺快的!如果多几个这样的好官,我们发展的就更快了!:shy:
希望如此!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发哥(梁伟发)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