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仔 发表于 2006-3-16 11:12:16

连线北京·聚焦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新农村”,又是“新农村”!与我市其他几位全国人大代表一样,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河源市政协主席黄煜祯最为关注的也是新农村建设问题。昨天下午与记者连线时,黄煜祯说,基层干部是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组织者、实施者,固本强基工程还必须扎实推进,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也谈新农村?”得知我市的另4位全国人大代表已有3位跟本报记者谈过新农村建设问题后,黄煜祯停顿了一下,但迟疑转瞬即逝,“今年全国‘两会’的亮点很多,如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等等,但最大的亮点还是建设新农村。人大代表分组讨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最集中、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建设新农村。前天下午分组讨论时我作了发言,谈的也是新农村建设。”
    在黄煜祯看来,“新农村”之“热”,在情理之中。他说,“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像前一两年的“免除农业税”等,都曾引起巨大反响。而在本次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大量篇幅阐述了新农村建设,明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从国家层面来说,农村建设思路之变是不再只提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而是加上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五大建设并提,整体上加以推进。这昭示着国家治理“三农”问题由“治标”向“标本兼治”的重大变化。特别是报告中提到的一些具体举措和数字,如“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和“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等,更是说出了全国亿万农民的心声,使人如沐春风,非常振奋。
    黄煜祯认为,建设新农村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他说,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国家实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制度,农业长期处于被“掠夺”地位,广大农民对工业化、城市化的贡献很大,牺牲也很大,城乡差距逐步扩大。而现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新农村,实现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农业稳,天下安”。这既是历史经验,也是客观规律。另外,有关数据和权威人士的预测表明,内需式消费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向,但作为强大消费力量的城市居民消费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边际递减趋势,依靠城市居民的增量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剩余空间已经不大,而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将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在这种背景下,建设新农村可谓正当其时,它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黄煜祯说,搞新农村建设,最关键的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决不能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他说,在分组审议政府报告时,来自珠三角的代表谈起他们那里的新农村建设时,远比来自河源等山区市的代表轻松。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已经完全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而我们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用搞或者没法搞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全国一盘棋”的大事,我们必须上,但不能一哄而上,重点是要抓住经济发展这个“牛鼻子”,坚持“三化”并举,紧抓国家把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的机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黄煜祯说,“干部是决定因素”,基层干部是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组织者、实施者,其素质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所以,固本强基工程还必须扎实推进,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社会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部分往往依靠农民集资,由于农民拿不出钱,建设项目经常被搁置下来。这该怎么办?”全国人大代表、龙川一中教务处副主任魏初城8日参加分组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抛出了这个问题。
    魏初城说,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就必须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项基础性工作做起,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投入不足,是其中的一大原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以政府为主,多方筹集,具体来说就是省财政补贴、市县配套、社会支持、群众集资。其中,后两项不确定因素太多。外出成功人士多的村,资金往往容易筹集起来。反之,且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资金就难有着落。事实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部分往往依靠农民集资,由于农民拿不出钱,或者由于部分农民很少受益而缺乏积极性,资金很难筹集,致使建设项目经常被搁置下来。拿我省的村道建设来说,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省财政每公里补助15万元,加上市、县各配套3万元/公里,才21万元,而目前农村道路建设每公里大约需要30万元。其中的9万元缺口须由镇、村自筹配套。这样一来,很多村都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魏初城以他老家——龙川县龙母镇白石村为例,说,白石村的村道硬底化建设前几年就立项了,但到现在还没动工建设,原因就在于自筹资金没着落。该村村道硬底化建设任务约10公里,以每公里造价30万元算,共需约300万元,除省财政补助150万元和市、县共配套60万元外,缺口为90万元。魏初城说:“如果把90万元的集资任务平摊到全村4000多人头上,也是个大数目啊!”
    魏初城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额资金难以筹集,并不是个别现象,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他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这对广大农村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今后肯定会上更多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是,由于山区市、县财政薄弱,加上农民自筹资金困难,如果不解决配套资金问题,恐怕连不少中央财政补助的项目都搞不起来。所以,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上什么项目,都必须充分考虑市、县配套资金的拨付能力和群众的集资能力。

mingyuan 发表于 2006-3-17 09:48:18

感覺現在政府是越來越重視和諧發展了, 只是下面的執行有很多問題, 制度還需多多完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线北京·聚焦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