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世独立的建筑音符——读何葆国 《中国土楼》
遗世独立的建筑音符(2006-03-05 14:28:07)
新书过眼
——读《中国土楼》
关于土楼,关于这个遗世独立的客家古民居,隐藏在闽、粤、赣的深山密林几百年后,如今渐渐揭开神秘面纱为越来越多的世人熟知。所有第一次见到它尊容的人没有不惊讶不已、叹为观止的。因为:“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居模式,也是客家文化固有的璀璨结晶。”
从“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起,中原大地上一支又一支优秀的汉民队伍为避兵燹战火,纷纷长途跋涉迁徙到中国南方的深山老林里隐居起来。又因为环境陌生地势险恶,野兽出没匪患无穷,客家人不得不夯筑起碉堡一般坚固的土楼以自保、以抵御、以繁衍生息。目的是在跋山涉水、历经磨难之后能够得以安居乐业、后顾无忧。土楼一层二层都不开窗,大多在三层以上才开设通风采光的窗户,这自然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客家土楼多数由红壤土、砂石、竹片、土纸浆混合夯筑而成。有的更在红壤土中加入蛋清、糯米饭、红糖掺水搅拌杂糅其中,为的是使夯筑起的土楼更加坚固无摧。在福建,土楼多为圆形;在江西,土楼多为方形;在广东,土楼渐趋开放,不再完全闭合,少了防御色彩,多了开放意识。同样的,在福建,土楼就叫土楼;在江西,土楼改叫围屋;到了广东,土楼则叫做围龙屋。虽然称呼不同,所指却是一样的。
客家人的远祖多为板荡中原的大户望族,属于地方精英,即便远徙他乡,中原的文化积淀依然深厚。所以客家人特别注重保存家谱、尊重知识、强调香火延续的重要,同时认真记录祖宗家世、官职、考举、人品等,每座土楼,必定供奉神祖牌位。而土楼文化最具民俗色彩的当数闽西客家人的“走古事”——在江西赣南则称作“迎故事”。就是由孩童装扮成各种历史、传说、神话中的人物,站立在精心捆绑的土棚木桩之上,靠青壮年男子抬着走街穿巷、跋涉阡陌,农家乐队则紧随其后,鼓乐喧天,不啻一幅南方乡村的中式狂欢节胜景。
以上这些都可以在《中国土楼》一书中得以窥斑见豹。《中国土楼》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大书,《中国土楼》,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由作家和摄影家联袂创作而成。摄影与散文联姻,是近年流行的新文体、新形式,有的以文字见长,有的以摄影为主。目的都是顺应当下图像时代的特征,加快阅读节奏,增加信息量。不同的是,《中国土楼》属于以摄影为主、以图片见长的大书,散文文体的解说退居后台。也就是说,在书中,作家何葆国着墨不多,只在关键处画龙点睛。更多的空间让位于曲利明的摄影镜头。
曲利明是福建资深的摄影家,他的向往山林、崇尚自然、注重原始、讲究文化底蕴的深层追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静中见生命跃动的摄影风格——曲利明始终将焦距对准生活意识流中的细节——一只土楼瓦顶上慵懒的猫;一头吃饱青草肚皮滚圆的暮归水牛迈进土楼;大门洞坐着几个开怀喂奶的村妇、抽烟斗的农夫辅以袅袅的炊烟……真实印证了曲利明追求简朴、力戒浮华、用细节烘托主题的一贯作风。因此,应意大利邀请,曲利明带着《中国土楼》到米兰大学和佛罗伦萨大学讲学刚刚载誉归来,他镜头中的中国土楼已经走向了西方。
《中国土楼》 撰文:何葆国 摄影:曲利明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6年1月 定价:298元
(施晓宇 来源:厦门晚报) 何葆国老师 要张贴上来 如果有土楼图片传上来就更好! 何先生在南靖县书洋的南靖三中教很长时间的书,曾经出版过《土楼梦游》一书,写得还是很不错的!好像这书我是1994年在学校上学时看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