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内部矛盾的解决方案
客家人地域之间,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方案记得在这网上看过一个争论“梅县人坏,还是兴宁人坏”的贴子。跟贴的很多。各自谈了些经历与体会。在现实生活中,与不同地的客家人相处时,也会谈到这方面问题。
两者之争,往往旁观者清。站在我们客家游子的角度,我们认为,说人好好坏坏的,那是个别人的想法,幼稚的想法. 如都远离他乡,就没这哪个县的人怎么怎么的想法了.
听老一代人说..我们旧社会客家人出外谋生,起码要三个县的人凑一起才行.. 兴宁的,拉业务去,五华人,业务不成有纠纷就打架去..梅州人..客家人碰上官司,还得梅州人出来打官司..但是单独某一县的人单独行动都不完好.
又说五华人硬打硬, 兴宁人调皮,梅州人调骨.....很多说法..
但像我们这样.都在外地,北京的老乡聚一起,就没那么多嫌弃了.. 在北京的五华人混得有钱的多,梅县的还做不了大哥了,深圳好像也是……
当然,讨论后,大家的想法都很一致,都说要团结。尤其在我们会用电脑上互联网的新一代的客家人中,受过高等现代教育,更具国际性思维模式,比较少地域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
关于兴宁人、梅县人、五华人之间好好坏坏的问题,是个历史性的问题,是个个别差异的问题,不值得再去讨论,浪费时间。一些不高兴的事也不用再提,出门在外,自己多个心眼就是了。信任是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在羊圈里不能相信狼,在菜地里也不能相信羊。”
因为我们客家地区往往山多地少,人口又多,在家乡当然生存竞争激烈。有些有志气的客家子女就宁愿牺牲自己,不与亲戚亲人争土地财富,选择出外谋生。反而在外地争取了一片新天地,所以,在外地的兴宁人、梅县人、五华人等都挺好相处的,经济条件好的话,就没多少缺德的人。
而在老家,生存竞争还是很激烈,有些人没受良好的教养或传统教育,旧的客家人信仰破碎,新的信仰又没很好的建立,就学广府人、拜金享乐主义,学那些乱七八糟的歪门路来营生。他们其实是利用以往社会建立的人与人间的自然信用、利用别人善良的心来赚钱,不得以而为之,却还自以为聪明,认为别人笨。所以,调皮、调骨等说法就有了……如同一些河南人一样,把自己整个地域族群的名声都搞坏了,其实并不是河南人都坏。
翻翻历史,看看我们客家人各县的县志,会看出,在封建社会,各县客家人之间相处得挺好的。那时客家人都注重文化教育,崇尚善行、孝敬,鼓励男子出外谋生,虽然也是人口众多,但整个社会秩序都有条有理,没什么大的利益冲突。在客家人之间,在族群内部,耍花照,不正当谋生的人,无论发财与否,都是被看低的。但解放以后,受共产主义红潮的干扰,文革的动乱,尤其改革开放以后,受广府人、港台拜金个人享乐主义侵蚀。传统的客家信仰已被打破,新的又没建立起来。乱也就是在前一两代人及我们这代身上。
我个人认为解决这个我们客家人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案就是:我们客家人只有像犹太人、欧洲人一样,不断地向外扩张,占领殖民地,同时又保持我们的传统,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光喊团结的口号没什么用,要有利于大家的共同改善生活条件目的才行。共同利益推动事业,增加团结,向外扩张,少些窝里斗。
如台湾的客家人一样,我们在世界各地已建立许多商会团体,接着我们将在各地共同购置一大片土地,聚居一起,建立自己客家语教学的学校,以保持自己的传统,不被异族同化,不受政治影响。接着下来,子女们是进一步的扩张,那时可能到外太空去了。
我们客家民系扩张,迁移的本性一旦停下来的话,问题就多多了。如同现在的印度、非洲一样,人越穷越爱生,人口越多又越穷,陷入死循环。
也许,又有人说,今后都民族大统一了,没有客家人之说了。这一点,从人的本性上说是不可能的,因为一般凡人都有个心理范围,太小了就自私,太大了是承受不了的(如共产国际、苏联的倒台一样)……又如,现在不少人说自己是热爱祖国,热爱中华的,私下却忙着办出国护照、外国绿卡。
当然,真正的爱国华侨我们是敬重的,能做到的也是少数的。爱国华侨爱的根基也是从爱乡,爱族群,爱子孙开始的。
不知大家对这问题有何见解?别怕说了白说,或许再过十年,老家伙退休,当官执政的就是我们客家人了,就是我们这些现在的年青人了。
努力学习捞工作,做仔有本事计客家仔!
不知大家对这问题有何见解?别怕说了白说,或许再过十年,老家伙退休,当官执政的就是我们客家人了,就是我们这些现在的年青人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客家仔,特别来自粤东,闽西捞赣南计客家仔,从小滴"苦",出来广州,深圳,更滴得应该努力奋斗,造福家乡父老兄弟!
客家人团不团结,到省府看看;知道后,回来好好学习,考公务员,老乡面试...再过二十年,天天报纸上有您名字!
往往在外地的客家人可能更有爱乡精神,不知为什么?
往往在外地磨励多的客家人可能更有爱乡精神,不知为什么?据我所认识的各地客家人来看。如在北京的、西安的、延安的、他们都远离家乡,但他们有不少都人爱组成团体,时不时聚会、往来,说客家话,聊聊客家文化,互相帮助,也不嫌贫爱富。
还有些,家乡并不是客家人核心地带,或父母其中之一才是客家人,或只有那么一丝丝与客家的联系,但他们往往更“客家”。
但在深圳、珠三角打工,时不时回家乡的一些青年,就不那么一样了,在广府人的环境里容易迷失自己。尤其发现在客都本地的青年更有趣了,他们还时不时练起广府话了,以会说广府话为荣。 至于什么是客家文化更不知了,只知跟着港粤影视的屁股走。
看看历史也会发现,其实客家文化的热潮是在外地的客家华侨带动的。客家华侨们在外几十年都还保存着爱乡之情,英语流利、资金雄厚也从不炫耀,时间越长,爱乡的感情越浓烈。是他们遵循着落叶归根的传统回到家乡投资建设,才掀起客家文化热潮的。不然,取而代之的就是广府文化热潮了。
看看烘烘烈烈的客家历史,也往往是走南闯北的客家人带动的。如孙中山、洪秀全、黄遵宪、廖仲恺 都是在外漂泊多年,接受外面新思想,回到家乡,想改造家乡的人。而完全土生土长的能人,很少,既使发了财也顾自己享乐多。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个规律呢?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个规律呢?
这系必然规律.
捱在紫金时,只知道家族团结,不知道有客家,潮州捞广府之分,自然没有为客家而努力之心.
客家家庭从小有认真读书之风,客家仔来到陌生城市,对比下明白家乡之落后,自然有人自卑,有人奋进;
奋进之人群在"造福家乡"同一理想下,自然会团结乡亲,一团结互助,自然可以干大事业! 经 linqifeng 同乡一点明白很多,谢谢。
也怪不得在这网站上较积极发贴的都是身在外地的客家子弟。身处客都、客地的很少,也不积极。
说得也是 “客家仔来到陌生城市,对比下明白家乡之落后,自然有人自卑,有人奋进;”
看来我们在这网站上的人大都奋进了。对身在外地的客家青年加强客家文化教育也很重要了。更要建议那些读清华北大的青年们,别读完清华北大又出国跑了,再也不为家乡做贡献。
我就认为,自己可以对什么领导、老板心里头不尊重,可以对世界各大宗教、哲学、政党、伟人什么的指指点点,挑出毛病,踩在他们的肩膀上看得更高。但对于自己的父母亲,对于自己是客家人这一点,丝毫不会怀疑,不会自卑,不会摒弃。
工作之余,看看客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信仰的培养和加强,这种信仰的加强,会产生很大动力,无形中作用于我们的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我们可以不信马列、不信佛,也不信上帝。但不承认自己是客家人,是做不到的。
不久将来,在我经营管理的上市公司里,不用再去搞什么虚虚假假的企业文化,直接把客家文化搬来用就是了。尤其要聚集些在身在外地,精神还“奋进”的客家青年。 客家人很多,客家才子不多,像严兄等人照看"客家人社区"像"干事业"似的人就更少了!
捱兜应该当家做主,有空就来,搞旺网站,团结互助,客家才晓强!
1960以前兄姐:领头军;
60-70年弟兄:主力军;
70-80年弟妹:生力军;
1980后弟妹:后备军.
捱兜都系自家人,搞好社区旺客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