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999 发表于 2006-2-23 13:19:17

【转帖】8大商团齐集山城处处可闻椒盐重庆话

8大商团齐集山城处处可闻椒盐重庆话
www.cqcb.com/gb/map   2005-12-08

      湖广会馆不仅是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更见证了当年外地客商在重庆的商业文明。实习生郑宇摄   浙商、粤商、闽商等8大商团在我市经商者均超过10万,至少100万重庆人在为他们打工   
                                 重庆到底有多少外地客商?   
      重庆总商会会长尹明善说,应该在百万左右。   
                                              外地人在渝主要经商   
      目前在重庆成立的异籍商会组织有浙江、广东、江苏、河北、福建、湖北、湖南等,另外包括四川等还在筹备中,算一笔小账,重庆有18万浙江人、10万广东人、10万湖南人、10万河北人、10万福建人……尹明善说,目前在重庆的外地人估计有百万,其中相当部分在从事商业。   
      因此我们在朝天门,在解放碑,在重庆所有繁华的步行街,甚至小区的电梯间,都能听到外地人用外地方言或“椒盐”重庆话,推销外地品牌的商品,并与这个城市交融。                                              重庆从中获益多多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曾国平教授说,重庆经过了湖广填四川和抗战两次大的移民,通过获得新技术、人才、资金,奠定了城市发展的基础。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重庆作为传统的工业城市,从浙江等外地商人那里学到的则是消费和投资的观念。      在不同产品、不同文化的冲击下,重庆人学会了接纳,并自我发展。有消息说,浙江人在重庆至少掌握了200亿元的资金,而每个浙江人带动的就业岗位平均比例为1:6,照此估计,在外地商人手下就业的重庆人也在百万以上。   
       曾国平教授说,目前在重庆成立商会并比较活跃的主要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浙江、广东等省,从长远看,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全国大部分省区市,都有可能在重庆成立商会。   
                                          八大新型商团各具特色   
      今年刚修缮一新的湖广会馆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重庆湖南商会会长伍继延说,包括重庆在内的很多城市,都有湖广会馆,这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文化现象。会馆见证了当时商业文明的活跃。   
                                          会馆见证商业文明   
       伍继延说,自古以来的人员流动,有的是为做官,也有为商,还有逃难的,重庆在古代是交通要道。再加上明末清初,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四川人口锐减,当时的执政者就将湖广百姓迁往四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全国各地的外地人到重庆,人生地不熟,而且秉承出门靠朋友的思想,自发地聚集,解决生意上的困难,一批会馆也就应运而生。   
      重庆湖广会馆建于清乾隆年间,在道光年间扩建。现存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   
                                       旧式商帮风格各异   
      地域是决定人性格的重要原因。中国商人形成之初就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因此产生了历史上十大商帮。各大商帮商人的经营项目、活动范围、营销风格、经商观念各有千秋。山西商人善理财,以票号著称;徽州商人亦贾亦儒,贾儒结合;江苏商人稳打稳靠,以粮为主。因此各省的商人在各自的会馆供奉着各自的神仙,经营着各自的生意。据说当年在江西会馆内,江西商人在万寿宫每年的聚会达200次以上。   
                                          新型商团陆续崛起   
      如今,除传统的晋商、徽商外,浙商、粤商、苏商、京商、深商、东北商人等8大新型商团纷纷崛起。他们与旧商帮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不是官商勾结,而是真正代表了平民经济。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曾国平教授说,重庆最多的外地人是浙江人。浙江人的特点是移山不如移人,他们善于通过资金的转移把握机会。广东商人讲求利益交往,较少空谈情义,而勇于开拓,喜欢标新立异自我表现。江苏和湖北商人长于精打细算,不光算大账,还算小账。河北商人的个性是南北交融,稳扎稳打。福建商人与台湾商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吃苦耐劳,从细小的生意入手,习惯单打独斗。湖南人重文尚武,做生意不及浙江人,但具有开创性。   

在渝外地各大商会一览   

1、浙江商会:   重庆总商会浙江商会2000年5月19日成立。重庆千叶眼镜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定坎现任会长。地址:渝中区较场口得意世界A幢17楼   
重庆市浙江企业联合会2004年5月18日成立。广厦重庆公司董事长郭向东任会长。地址:渝都酒店。   特征:什么苦都能吃,什么钱都敢赚,善于发现商机。   
2、湖北商会:   重庆市总商会湖北商会2004年11月2日成立。重庆医药设计院院长杨明仁任会长。目前在渝湖北籍企业已有数千家,从事工商业经营的湖北籍人士达数万人。地址:渝中区大坪正街8号。   特征:“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湖北商人精明能干,比较灵活,善于抓住机会,短线操作。   
3、湖南商会:   重庆市总商会湖南商会2003年5月成立。庆业集团总裁伍继延任会长。地址:江北五黄路金科花园金辉苑9栋11-1。   特征:做事屡屡有开创性。
4、河北商会:   重庆市总商会河北商会2004年9月26日成立。重庆季招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敏奇为会长。地址:高新区南方花园B区明珠楼11-2。   目前在重庆经商、办企业的河北企业有1000余家。主要涉及的行业有:汽配、摩配、电线、电缆、科普观赏、房地产、保温材料等,年产值在50亿元左右。   特征:性格特点是南北交融,稳扎稳打。
5、福建商会:   重庆市福建商会2001年8月成立。会长是重庆雨林广告董事长陈悦霖。地址:渝州路79号新科楼四楼7-9。   我市目前有福建人10万人,企业4000多家,主要从事建材、汽配、服装等行业。   特征:福建商人与台湾商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吃苦耐劳,从细小的生意入手,习惯单打独斗。
6、江苏商会:   重庆市总商会江苏商会2005年11月28日成立。江苏中兴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重庆公司总经理张松林当选第一任会长。地址:即将搬至北部新区中华坊江苏饭店。   目前在渝的江苏工商业人士1万余人,主要从事建筑、汽配、灯饰。   特征:稳健,独立经营能力强。   
7、广东商会:   重庆市广东商会于2005年4月5日正式成立。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敏担任第一届会长。地址:高新区科园一路火炬大厦2号楼10楼。   目前有近10万广东人在重庆投资经商,有广东企业万余家,涉及金融、电器、电子、电力、建筑、建材、房地产、化工、商贸、物流、餐饮、轻工、通讯器材、医药、汽车配件等领域。   特征:低调,讲求利益交往。
8、潮州商会:   重庆潮人联谊会于2005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西南大学教授、老归侨陈忠慧为会长。地址:朝天门基良广场。   目前在渝潮人近6万,从事房地产、金融、建材、电缆、餐饮等行业,潮人在渝投资企业年产值200多亿元。   特征:抱团、低调、坚韧、讲求信用。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仇峥采写   
      外地客商抱团现象还会随经济更趋活跃   
      重庆总商会成立于1904年10月,是四川第一个商会。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重庆直辖后,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在团结异籍商会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2000年5月19日,重庆总商会浙江商会成立。浙江商会是外地商人在重庆成立的第一家异籍商会,从2003年起,湖南、湖北、河北、福建、广东、江苏等各个商会随之成立,各地经济势力在重庆纷纷亮出大旗。   
       浙江商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到上世纪末,这些浙商在重庆的经济圈已形成一定影响,但他们更多地还处在自发、单干、各自为政的初始阶段,还没有形成相互交流、合作创业的良好氛围。   
       温州商人喜欢抱团结伙,这是他们的一种商业本领,商人之间信息共享、资金拆借非常普遍。   
       短短几年间,浙江商会不仅走出了地域的限制,会员队伍也日益壮大,成员上千名,新入会员也十分踊跃,分会组织也从菜园坝、璧山扩大到铜梁、万州、南岸、彭水等多个地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必然还会更趋活跃。   
           

天地人999 发表于 2006-2-23 13:22:29

九大商团发财故事震动山城商界
重庆新闻网 2005-12-22 10:39:00
              每个商团都各具特色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重庆市总商会会长尹明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乡之间的人员流动、感情交流、资金拆借变得更加频繁,并促成了异籍商会的形成,并且在重庆越来越多。  
      现在重庆有近百万外地客商,每个商团各具特色,我相信今后每个省,甚至很多市都会成立他们自己的商会组织。  
                                 浙商资源共享最值得学  
重庆游戏学院总经理陆欣  
      这几期的外地商帮在重庆的报道我都认真看了,印象最深的是浙江人。其实在我经商的过程中也接触了不少浙江人,他们抱团打天下的精神的确值得学习,而且在我去过的一些外地城市,浙江人也非常团结。最值得重庆商人学习的是他们在外地从来都是信奉“资源共享”,比如一群浙江人在外地做生意,谁有什么人脉,什么资源,都可以无私的拿出来让其他浙江商人共享,这种精神非常难得。有些商人做生意就喜欢牢牢的把资源全部握在自己手里,结果许多年过去了,也没有什么成长,自己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外地商人抱团值得借鉴  
重庆嘉华投资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斌  
      湖南人光是在渝捣腾钢材一年就赚走20亿,湖北人竟然垄断重庆70%%的文化用品市场……平时对外地商帮的印象也就仅限于千叶眼镜、诚泰通讯等浙商,看了你们的报道后,才知道百万外地商人竟然在悄声无息间垄断了重庆的不少行业。  
   这么多外地商人既然能够在重庆扎根,一来说明了他们看好重庆,同时也说明重庆的市场足够大,蕴藏着无穷的商机。相对外地商人抱团并善于走出去扩大市场而言,目前一些重庆人经商、办企业喜欢单打独斗,在本地恶性竞争,往往要在本地市场竞争得实在没法了,才考虑出去发展。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客商使市民生活更实惠  
重庆中豪雪佛兰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斌  
      外地商人来重庆淘金,无论是对重庆本土商人还是对普通市民来说,都是好事。     首先,市场蛋糕大了,重庆人赚钱的商机自然也成倍、甚至十几倍地增长。而浙商、粤商等的经商之道,让重庆人看着新鲜也长见识,有洗脑作用,即使照葫芦画瓢做好了也赚钱。  
   其次,最受益的还是重庆市民。广东商人的家电、电子、装修用的电线,江浙商人的手机、眼镜等等,不仅丰富了市民生活,也更加实惠。  
   当然,外地商人入渝也给本地商人带来了压力和竞争。  
                                    苏商与重庆感情很深  
重庆大学历史教授史功  
      苏商与重庆的感情很深。对重庆晨报在介绍“抗战期间重庆苏商”的部分内容,我想补充一些资料:  
      抗战期间,有大约5000家江苏企业,跟随南京国民政府来到重庆。这些来渝的苏商因为有钱,当时曾被本地商人和老百姓骂做是“下江贩子”;而苏商也看不起重庆本地人,称其是“川耗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不过善于做生意的苏商们还是很快与重庆相融,并迅速成为抗战时,重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促进了重庆在纺织、机械、船舶等方面的发展。同时,有了重庆这个大后方,作为中国五大商帮之一的苏商也免于遭受灭顶之灾。今天在港台以及国外非常活跃的苏籍大商家,多数都是当年抗战时在重庆发的财。                          苏商稳重不冒险不激进  
重庆苏宁电器连锁加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恩龙  
      看了几期外地商帮在重庆的报道,印象最深的还是江苏帮,因为我自己就是江苏南京人。  
      江苏人做生意最稳重,绝不会冒险,不激进。“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江苏商人信奉的准则。在商场上,江苏人也最遵守游戏规则,不会轻易越过雷池。有一位德国人曾说过:江苏人是最像中国人的,中国人安稳、中庸、善忍、聪明,江苏人这几点都很像。我觉得这句话有道理。  
                               百万外地客商给重庆人上了一课  
      在本报推出的“百万外地客商闯重庆”大型系列报道中,浙商的精明、鄂商的灵活、闽商的坚韧、粤商的平和、苏商的稳重……每个商团都展示出了因独特的地域文化所造就的独特商业性格。  
       而在这些独特商业性格的背后,则是中国新一代商人的共性: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最大的变化就是资源由过去的行政配置,变为市场配置。商人逐利,不再靠行政权力,而必须依靠市场,依靠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  
       浙商在重庆创业,90%%以上没有任何背景,全靠一点一点地干。浙江人即使在街头卖菜,心里想的也是明天要当老板。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曾国平教授说,客走旺家门。百万外地商人汇聚重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大大增加,带来的是财气、商气和人气。重庆的商业文化不仅是码头文化,还有几十年来形成的生产性的工业文化,这种文化的特质是以我为中心。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重庆商人从外地商人那里学到的则是新的投资理念,市场敏感性变得更强,明白了资源从市场中来、产品到市场中销、包袱到市场中卸的道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外地商人教会了重庆人赚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8大商团齐集山城处处可闻椒盐重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