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大客家
客家是中华一个大民系,客家人分布世界各地,过去由于交流不便的原因造就了无数个客家方言孤岛,造成各地客家距离越来越远,甚至走到一起说各自的客家话互相听不懂,看前面的帖三个成都客家人在车站相遇有一个人说的客家话另外两个人听不懂。以前梅州6县1市1区的客家人说话有时候也相互听不懂,现在交通方便了交流多了也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消除了语言障碍。各地客家人要加强交流消除隔阂,消除语言障碍。因为客家话本身是相通的,交流多了自然会熟悉,所以客家乡亲是很容易沟通的。随着我国民族文化的振兴,客家文化的地位不断提高,“天下客家一家亲”是客家人骨子里固有的情感,我们的不断加强交流合作,振兴客家,传承客家文化,创造客家人美好的未来。我以为客家不是某地的客家,客家是由分散在各地的客家人组成的整体,要让各个客家地区都繁荣兴旺起来。在建设与发展中各地客家要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这几年闽粤赣边区客家地区交流合作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要以“大客家”的视角来看问题,以“大客家”的胸怀谋发展,以“大客家”的合作姿态来繁荣客家文化,祝愿客家人的事业越来越兴旺!祝愿客家人越来越发达!祝愿客家人不断在世界舞台上有出色的表现! 分得太散了,梅州认为自己是客家之都,但是梅州的经济太差。各地好好发展经济吧,想太多没有用 Posted by lixs at 2006-2-17 18:46
分得太散了,梅州认为自己是客家之都,但是梅州的经济太差。
各地好好发展经济吧,想太多没有用
各地好好发展经济是没错的,“提倡大客家”是指客家人要加强交流,如今客家人交流的渠道已很多了,现在客家聚居地虽然分散,但完全可以区域交流,还可以象现在这样网络交流,每年世客会也是客家人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为了提高客家人的凝聚力以及传承客家文化。梅州客都的地位并不是自己认为的,梅州是客家人的集中聚居地,属于现代客家文化的中心区域。至于说梅州的经济太差这种看法有偏差,梅州跟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然而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并不低。梅州是发展中的城市,梅州是客家文化中心腹地,也是客家人的福地。
客家是大客家,我们应该抛开地域观念来传承与发展客家文化,提倡大客家有利于客家的发展。 支持楼主观点,客家人要从大客家角度出发,
多多沟通,多多联系,共同发展,让客家话流行各地. 客家民系的迁徙和形成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859&highlight=%C7%A8%E1%E3
Posted by 锄禾南山 at 2004-12-13 21:23
客家先民第一次大迁徙。西晋末年。
客家先民第二次大迁徙。唐朝“安史之乱”后。赣南、闽西、广东东北的三角地带。
第三次即客家民系形成中的大迁徙。宋末元初。粤东的梅州、惠州一带。
第四次客家大迁徙。清初,向粤北、粤中、粤西搬迁。有的到了广西、湖南、四川(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
第五次客家大迁徙。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分别迁到海南、广西。
闽粤赣及其他地区客家从一致到分化的关键时间是二、三、四、五的迁徙时期。
第二次,唐末,五代十国(907年-979年)。客家先民分布在赣南、闽西、广东东北的三角地带。——时间距今约1100年。
第三次,客家民系形成期,宋末元初(元朝1206年-1279年),迁徙主要目的地:粤东的梅州、惠州一带。——时间距今约800年。
第四次客家大迁徙。清初(清朝1644年-1911年),主要迁徙目的地:粤北、粤中、粤西、广西、湖南、四川、台湾。——时间距今300年。
第五次,清朝咸丰(在位时期1851年-1861年)、同治(在位时期1862年-1874年)年间。分别迁到海南、广西。——时间距今140年。
不考虑其他零零散散的迁徙,主要从上面所列的主体的迁徙时间可以看出:
1、粤东客家与闽西、赣南客家分离达800年。
2、粤北、粤中、粤西、广西、湖南、四川、台湾客家又与粤东客家分离达300年。
3、部分广西、海南客家从广东客家分离才140年。 1、粤东客家与闽西、赣南客家分离达800年(自宋末元初起)。特点:赣闽粤地理上连成一片,但方言分化严重。
2、粤北、粤中、粤西、广西、湖南、四川、台湾客家与粤东客家分离达300年(如“湖广填四川”,在康熙年间起)。特点:大部分在地理上不(和粤东)连在一起,但分离时间短。 Posted by 3033e at 2006-2-17 21:52
支持楼主观点,客家人要从大客家角度出发,
多多沟通,多多联系,共同发展,让客家话流行各地.
我也十分赞同!
横跨閩、粵、贛三省的客家大本营及周边客家地区,有着地缘、亲缘甚至血缘的关系,天下客家一家亲,这是全世界客家人共同的声音。经济尚不发达的客家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加强交流,共谋发展,对大家都有利。例如开发旅游,各地在大迁徙过程中形成的客家文化既一脉相承,又各有地方特色。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大客家旅游圈就象奼紫焉红的百花园。
去年在电视上看见一辑专访,嘉宾是出版界巨子,他的[读者文摘]畅销全世界,主持问他,中国有类似的刊物会否造成竞争,他说不但不会,反而带来更多的读者。他举例说他的儿子在美国开餐厅,一条街就他那一间,开始的时候门可罗雀,几乎要倒闭,后来陆续多了各类餐馆,顾客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旺。我们西贡是香港的后花园,主要发展旅游,刚开始的时候,有些菜馆生怕别人抢了生意,整天想着怎样去盘算别人,去政府投诉这投诉那,结果两败俱伤,后来才发觉自己愚不可及。现在不会这样了,你想想,游客那么多,今天吃了海鲜,下次来吃泰国菜,再下次来吃西餐……就是说选择越多越吸引人家来。
具有独特魅力的大客家旅游圈,开发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 对,对,对,
夏女士举的例子,十分贴近现实,有道理,
大家要从正确角度去看事物, 遇到讲客的三分亲,,,:D Posted by 夏荷 at 2006-2-17 23:18
我也十分赞同!
横跨閩、粵、贛三省的客家大本营及周边客家地区,有着地缘、亲缘甚至血缘的关系,天下客家一家亲,这是全世界客家人共同的声音。经济尚不发达的客家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加强交流,共谋发展,对大家 ...
夏荷阿姨说得相当好,因为閩、粵、贛三省的客家大本营及周边客家地区都面临着发展的问题,只要各地政府真心谋发展,大客家经济圈、大客家旅游圈一定会形成的,我们期待着客家整体的繁荣兴旺。 客家人社区 一开始就这么做,立足大陆各地客家,放眼全球,以客家名义联络所有乡亲。
好多客家题材的,局限很明显之一:没有大客家的概念,包括梅州的,客家网站内容多限于梅州。 看來客家大本營的各地領導已經開始共謀發展了,轉帖:
构建闽粤赣边大旅游圈
13市旅游界代表聚首梅城研讨区域旅游合作
--------------------------------------------------------------------------------
2006-02-14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李锦让)昨日,客家山歌旅游节闽粤赣边区域旅游研讨会在我市召开。副市长李金元、广州市旅游局党委副书记唐仕荣、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李存修及福建省的龙岩、三明、漳州,江西省的赣州,广东省的梅州、揭阳、潮州、汕头、汕尾、河源、惠州等闽粤赣边区域及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特邀嘉宾,共13市的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及旅行社代表、梅州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县(市、区)旅游局长、主要旅游企业代表等共100多人参加会议。
李金元代表梅州市委、市政府扼要介绍了我市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他说,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世界客都,近年来通过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闽粤赣边区域地域相通、山水相连、文化相近、旅游业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潜力巨大。这次旅游研讨会的举行,为促进闽粤赣边区域旅游合作搭建了平台,希望参加此次活动的各市旅游业领导、嘉宾能积极促成梅州与各市的旅游合作,联手发展大旅游产业,为进一步推动闽粤赣边区域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共同把区域旅游合作和发展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唐仕荣说,近年来闽粤赣边区域各个地市在旅游领域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双边或多边合作。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在发展旅游的观念、产业、基础、资源、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继续发展的潜力,今后广州将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框架下,积极推动与闽粤赣边区域各地市的旅游合作,努力做到“互惠互利、共享双赢,共同发展”。
梅州市旅游局局长陈建新代表主办方作主题发言,他介绍了梅州“一都三品”旅游总体定位、梅州主要旅游产品等,并提出了闽粤赣边区域旅游合作在区域品牌宣传、线路组合、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初步建议。广东的深圳、惠州、汕头、河源,江西的赣州,福建的三明、漳州等旅游局代表也在会上作了发言。与会代表经过热烈研讨,形成了《闽粤赣边区域旅游研讨会会议纪要》,提出开展区域旅游合作,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纽带,以共赢为目标。一是打破地域限制,逐步健全区域旅游经济圈合作机制,建立资源共享、客源互迭、信息互通和旅游接待、咨询投诉无障碍的“绿色通道”;二是联合开展对外宣传促销,大力推介“客家风情之旅”、“红色之旅”、“蓝色海岸之旅”,精心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三是构建和谐统一、公平有序的旅游市场体系,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推动旅游部门和企业在信息交流、景区建设、市场开发、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 Posted by yanxiuhong at 2006-2-19 20:41
客家人社区 一开始就这么做,立足大陆各地客家,放眼全球,以客家名义联络所有乡亲。
好多客家题材的,局限很明显之一:没有大客家的概念,包括梅州的,客家网站内容多限于梅州。
“客家情(http://kjq.hkqing.com/)”是梅州的网站之一,我们的内容确实多限于梅州,这是由于我们的地域在梅州,我们了解梅州的东西会更多一些。客家人分散各地,每个地方的客家网站都把本地的客家风情展示出来,汇集起来就形成大客家的资料库,如果大家的内容雷同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互联网上网站众多要靠自己的特色去求生存,这也是百花齐放,但我们客家网站间要加强合作逐渐走向联盟从而使网站自身及受众(客家乡亲、网友)能获得广泛的信息,提高所有客家的影响力共同壮大发展。这就是我们提出建立“客家网站联盟”的动因,客家人社区已经有大客家的基础,所以它作为联盟的龙头当之无愧。我觉得题材局限于各地系,各个网站是涓涓细流,流向互联网就成了大海,最重要的是要有大客家的意识,打破地域局限,以“天下客家一家亲”的心去看问题、尤其是来到本社区的朋友,到这个社区以后要通过交流,增强客家意识,成为“天下客家一家亲”精神的传播者。
如果深圳特区可以打造成客家的品牌就好了
如果深圳特区可以打造成客家的品牌就好了。因为深圳也是客家的一个小的渔村 Posted by js7 at 2006-2-20 11:49如果深圳特区可以打造成客家的品牌就好了。因为深圳也是客家的一个小的渔村
在民族意识不断回归的今天,很多传统的东西会得到重视,但就整个深圳而言,它已是全中国人共同拥有的经济特区,“客家小渔村”只是遥远的过去,但对深圳的局部而言客家传统已越来越得到重视。“深圳龙岗客家风俗”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35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