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49|回复: 14

【转帖】“客家人”与“客家话”的产生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6-8 18: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6-8 18: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8 18: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客家人”与“客家话”的产生

憑印象的很大區別,不能作為區分語言還是方言的理由.

客家,粵,閩,贑...都是漢語,具有漢语的基本屬性,是漢语在中國境內的地域分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3-6-10 19: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10 20: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客家人”与“客家话”的产生

你這些帖子,我看大部分來自"粵語會館",請交代清楚來源.

後面轉發的帖子,謬論很多.網友請注意.
比如:
1.廣西的新民话,其實 就是客家話,沒錯的.上文卻在狡辯.
2.江西的崇義,當然的客家話,客家人,上面也在胡說.
3."軍家話"不是官話,我自己調查過,寫過報告的.上面胡謅.
4.客家話 包括現在梅州地區者,但是不限於原來的嘉应地區.上述說法有分裂客家的企圖.
----------------------

你不老實,你不在漳州,你在越南.我看沒必要這樣,光明正大一些為好.
[ 本帖由 yanxiuhong9 于 2003-6-10 20:14 最后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10 21: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客家人”与“客家话”的产生

真的很好笑,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在客家人中有汉人和少数被同化的畲人,你没有到过客家地方也不了解具体情况就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客家话是受广府话影响形成的是很荒谬哦,粤东的客家人根本没有接触过广府人,受白话影响形成真是个大笑话,不懂你就不别乱说。他们说我们是少数民族是抬高自己的一种伎俩,你不知道他们当年是怎样说客家人的吧,江西屙屎,广东食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实情,(虽然带有主观上的诬蔑之意,有广东本地人高高在上的意思。)民间也有很多从江西搬过来的各种家族故事,这些以后在说吧。至于你说听不懂梅州话这也很容易里解,举个例子,高中时同学们来自个县,结果大家交流出现一定的问题,高一时大家不的不用普通话来解决,高二时大家接触多了就恢复使用客家话,这是发生在嘉应州的事。在以前的交通情况,隔十公里已经是很远了,语言当然会分化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刚开始做研究会搞错一些地区也不奇怪。在客家人眼里被同化的畲人的老房子跟广府人的房子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小家庭的形式。而真正汉人的文化是大家族形式,如四合院围龙屋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而四合院内已没有很强烈家族的文化,这是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我从小就是在大家族里长大的,很清楚什么是宗族,什么是真正的汉族文化。在小时候看一些连环画里面描绘的传统的汉族家族文化就跟身边的一模一样,你肯定没有这种感受吧。真不知你对赣语了解多少,看来要找一江西的朋友考考你,哈哈。。。别害怕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12 14: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客家人”与“客家话”的产生

“陈耀宗”:
引用网上资料一定要注明出处,留下相关网址。不说明网络来源,或把人家的原文和自己的看法混在一块,都是不好的风气。“原创”可以不用,但要言出有据。你的如下看法不符事实的:
1、客家话和赣方言之间,并非“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語言”﹐而是同一种语言--汉语的不同分支(也有一种看法:同属一种方言-赣客方言、赣粤方言等等)。有一些认为客家话是“最纯正汉语”的人,从来都认为客家话与赣、粤方言没有任何关系,是横空出世的。你和他们的偏激态度实际上是一样的,只是另一个极端。
2、罗香林先生没有提出过“廣東嘉應民系”。
3、全国各地有许多“军话”,有的属于北方官话,如海南崖县(三亚)的军家话就属于西南官话;有的不是,如闽西的“军家话”,而你认为是北方官话,纯属想当然。
4、“廣東嘉應人(即今稱為客家人)原本就是畬族的後裔長期與廣東人﹑福建人頻繁交往所以其語言(古客家話即是畬話)早已受到廣東話和福建話同化了﹐故此現今的客家話的口音既與廣東話接近又大量地受到福建話的詞彙的影響。”云云,根本是没有根据的。“古客家話即是畬話”?你有没有搞清楚畲族语言属于什么语族?客家方言和各地汉语方言是一样,都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汉民族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因为汉畲融合在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中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就进行攻击的人,是对民族融合历史的无知。如果说带有古代少数民族血缘就能成为攻击的理由,为公平起见,请你在开骂之前,先把自己痛骂一顿吧。各地汉语方言的形成,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整天想着自己的祖先当老师、别人的祖先当学生的“精神胜利法”的继承者们,请另开“土谷祠论坛”寻找志同道合者。
5、论坛有规矩,探讨无禁区。动辄上纲上线的人,对学术探讨的含义是不了解的。罗香林先生的探讨也好,其他学者的探讨也好,都是正常的学术探讨,至于有一种倾向是长期独尊罗香林先生的学说、看不到当时的历史局限,那并非罗香林先生可以预见的,而且这也属于客家研究的范畴,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论点。
6、“我們江西崇義的人本來所說的方言是屬于贛語的一支”?你到底是哪里人?像长了翅膀一样,东西南北到处畅游。“我們江西人實在不敢同他們認親的”。这是对历史不了解有还是对客家人有偏见?客家方言区的人、粤方言区的人,都有宋代赣人这一共同来源,史志记载和一些确凿的族谱记载都证明了这一点。即使没有这个共同的源头,从赣、“客”、闽、粤共有的汉、越、“蛮”辞源里都可以找到血缘的、文化的联系。
7、“客家”這個稱謂對我們江西人來說﹐尤其老表人來說我們很早就知道這個稱謂是由廣東人所取的一種輕視的稱謂”?“客籍”和“土籍”是中性词,“客家”和“土著”也是。但在根深蒂固的某种传统文化观念里,却赋予了地域偏见的含义,这类的地域偏见,全国各地都有,可谓“中国特产”,只要上网看看各地网虫的对骂就知道了,看得多了,觉得又可气又好笑。如果从网虫这样的角度看问题,展现的必然是一个扭曲的世界、妖魔化的世界。别人有什么偏见我管不着,但我自己做到没偏见,努力去做,就已足够。8、你的“漢族民系的分類”很多错漏,北方方言区那么多地区都是一个民系?“北佬系”?首创这一辞汇的教科书在哪里?遇到这么有创见的教材,同学们三生有幸了。
8、“新民話本來是與本地地老話同是屬于廣東方言(粵語)的一個支系”?关于新民话的归属,曾有不同的看法,但从语音、词汇来看,还是与客家话相同的多。他们的“祖地父鄉在珠江三角洲廣府人居住的地方”?非也,他们的认同是嘉应州,往上和粤西广大人民群众一样--福建。他们本来是没有什么“客家”意识的,作为讲“哎话”的群落生活在山区,不少人的祖先实际上比讲粤语的人迁来还早,可能是民性使然,通常都选择丘陵山地开基创业。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不等于说的话就不属于客家话。“我們廣西的埃人本來是與你們嘉應人一點血緣的關係也沒有扯上﹐我們怎麼是客家人啊﹖我們就是廣西的埃人﹐即是廣西的廣東人。”?据考证,讲“埃话”的人与五华、河源等地的客家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原来我以为王力先生是客家人,但查了博白县的网站,发现他的家乡城厢镇是属于地老话方言区的,难怪他本人一点客家口音都没有,相反还有粤语口音。博白是新民话和地老话两种方言区交汇的地方。地老话是一种保存了较多古汉语、同时又保留了较多古越语的方言,罗定境内也有少量分布。讲新民话的人,现在也通常被认为是“客家人”,博白网站介绍的当地“客家人”均采用“中原贵胄”之说,姑且不论这是否中肯,但从文化认同方面和梅州、惠州等地客家没什么两样。
原来客家的定义、范畴是有许多不准确的地方,可以探讨,但不应像你这样搞恶意的攻击。
9、看法不同不奇怪,谁都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用语不文明,就不好了。很多年前,广东省就有一位主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官员是畲族知识分子,工作就是倡导文明新风尚。你以广东人自居,广东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否有你的一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12 14: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客家人”与“客家话”的产生

jf01:
1、“客家人中有汉人和少数被同化的畲人”,可能确实这样,但汉人是包括了汉越融合以后的汉人,客家话的“白读”为什么有接近闽语的地方?就是和闽有深刻关系。客家话中最有客家特色的发音,与普通话的差距比粤语和普通话的差距还大。过去有一种流传很久的说法:粤方言是与普通话差别最大的汉语方言,实际上,这样说不是忽视了闽方言的存在?
2、“江西屙屎,广东食饭”是“广东本地人”“高高在上”地说客家人的?闻所未闻。在你眼里广东本地人就是“广府人”,和梅州人隔得那么远,怎会扯到赣粤交界地区去?这类的说法,肯定只在梅州一带流传,是广东这边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潇洒”而说的。类似的例子在湘粤交界的金鸡岭也有。例如,说金鸡的头向着广东,屁股对着湖南,把湖南人气坏了;另一种说法是:口向着湖南,吃湖南的米,下蛋给广东,精神大胜利。两种说法都好像很有根据一样,使人都搞不清东西南北了。你是梅州人?却对广东风情不了解,令人费解。
3、“民间也有很多从江西搬过来的各种家族故事,这些以后在说吧。”我们“广府人”还有许多从北方搬过来的家族故事,你为什么就......判断的标准就是讲什么方言?当然,任何传说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从大的方面可以判断出某种移民的因素,也可以看出在文化认同中何种文化占主流。
3、“在客家人眼里被同化的畲人的老房子跟广府人的房子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小家庭的形式。”?此说纯属想当然。山区的房子和平原的房子差别很大,因为地理条件是不一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也有较大差异,例如,我从广州回家乡,越往西,房子越大,房子越大的地方证明地皮越不值钱。什么时候我们家乡不再把建房子叫作“起大屋”,也来个一小栋一小栋的,我们的土地资源就真正珍贵起来。全国人民“都是小家庭的形式”,人口越稠密的地方,越是寸土寸金。
4、“真正汉人的文化是大家族形式,如四合院围龙屋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而四合院内已没有很强烈家族的文化,这是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你是真正汉人,我们都是“假汉人”?客家围龙屋不可能等同于北京城里的四合院。在北方,北京四合院是独一无二的、很有特色的民居。客家围龙屋也是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是客家地区经济文化的某个阶段因地制宜的产物,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客家民居都是围龙。在客家地区,绝大部分的民居都是单家独户的小家庭,汉族民居也是以单家独户为主,如果按照你的以民居形式确定民族成分的“真正汉人”论,还有多少汉人?“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之说只能说明你的一种心态,如果是受南方少数民族影响,多没面子呀。
5、“我从小就是在大家族里长大的,很清楚什么是宗族,什么是真正的汉族文化。在小时候看一些连环画里面描绘的传统的汉族家族文化就跟身边的一模一样”?汉族的宗族意识都很强,在历史上凝聚作用是有的,但也有负面影响,就是残酷的宗族械斗。在南方(包括客家地区)尤为突出。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这种负面影响才逐渐消除。我的姓氏在北方属于绝对的大姓,在广东比较少,我们家族是不是从北方来,我不清楚,但在我们老家属于很大的姓。什么是大家族,我还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汉文化?不是小人书连环画。如果你觉得跟身边的一模一样,不奇怪,因为我们的文化都是汉文化,而且是存古较多的汉文化。我小时候看的《西游记》,里面很多明清俗语就和我们的日常用语很接近。

[ 本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3-6-12 14:46 最后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12 15: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客家人”与“客家话”的产生

謝謝貓哥這麼耐煩!

我看到這些破貼,頭都大.根本不想仔細地批駁.

對,在強調一次,轉貼必須交代來源,這樣才符合規範.

把自己的胡言与專家的看法雜在一起,有害的,這就是欺騙的伎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3-6-12 19: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3-6-12 19: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12 20: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客家人”与“客家话”的产生

越南人了解一些中國的歷史,不奇怪.再說,上面的言論謬論很多,第一篇明擺著別人寫的,你不註明

來源,怎麼談得上對中國了解呢?

要知道,在中國人看來,自己誇耀自己的,多半是半桶水!

這有甚麼安寧不安寧的呢? 你乖乖發帖,我們也願意看.如果搗蛋啊,站長就鎖定你.

中國也有專門捉摸越南的專家.


[ 本帖由 yanxiuhong9 于 2003-6-12 20:18 最后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3-6-13 19: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3-6-15 12: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15 12: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客家人”与“客家话”的产生

上面的 已經發瘋了.

我暫時不去刪除. 留著,好讓人家看清楚你的嘴臉.

我們網站得到大眾支持,這是明擺的.

侮辱其他族群的 是你,本論壇歷來尊重其他民系,只有你,到處侮蔑客家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6 23: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