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6-2-8 20:54:17

客家音樂書目

壹、台灣客家

一﹑學位論文

東 曉子
1982《台灣在住客家人no 民謠 no 研究》東京藝大樂理科畢業論文

楊佈光
1984《客家民謠之研究》文大藝研所碩士論文

內容與楊兆楨所著《客家民謠九腔十八調》大同小異。

鄭榮興
1983《台灣客家八音之研究'由苗栗陳慶松家族的民俗曲藝探討之》師大音研所碩士論文

迄今唯一研究台灣客家八音的碩士論文﹐介紹客家八音的起源、嗩吶的演奏技巧、陳慶松家族以及其弟子從事的曲藝活動等。

陳雨璋
1985《台灣客家三腳採茶戲賣茶郎之研究》師大音研所碩士論文

迄今唯一研究台灣客家戲曲的碩士論文﹐介紹三腳採茶戲的發展、 劇本、演出方式以及唱腔和伴奏。考證不同的演出版本﹐討論曲調的來源並比較山歌、小調的即興程度。另外還做了客家音樂的文獻回顧。

謝俊逢
1988《台灣客家音樂文化 no 研究》日本東海大學院藝術學研究科修士論文

古旻陞
1992《台灣北部客家民謠之民族音樂學研究》文大藝研所碩士論文

談客家山歌的歌詞、曲調與伴奏現況﹐有注意到旋律與字音的配合﹐台灣、大陸山歌的比較﹐並討論小調在其他地方之共用情形以及變遷問題。

方美琪
1992《高雄縣美濃鎮客家民謠之研究》師大音研所碩士論文

迄今唯一以南部客家民謠為主之論文。介紹美濃風土人情、美濃客話之特色。稍提及客家山歌演唱場合之演變以及伴奏情況﹐美濃與台灣北部客家山歌之相異處﹐並提出一些客家山歌變遷的問題。

楊熾明
1992《台灣桃竹苗地區與閩西客家民歌之比較研究》師大音研所碩士論文

分別介紹閩西與桃竹苗地區的客家文化、語言與民歌。前者為作者赴大陸田野工作並參考當地文獻寫成﹔後者則參考既有文獻而成。比較部份著墨較少﹐主要是附會王耀華台灣客家歌謠源自閩西之說。

曾瑞媛
1993《桃竹苗地區客童謠之研究》師大音研所碩士論文

搜集了相當多的客家童謠﹐談論其節奏特點。旋律部份則是針對近十年來樂人重新配曲出版的有聲資料﹐談論到旋律與字音配合的問題。亦稍提及客家童謠推展之情形。


二﹑期刊、報紙論文

王金連
〈客家山歌〉《文獻專刊》3(1).台灣省文獻會.台北
5〈客家山歌輯註〉《文獻專刊》3(1).台北
談論歌詞而無音樂的討論。

王耀華
6〈閩台客家民歌之比較〉《中華民俗藝術年刊》76.77:11-48.台北
比較幾首台灣與閩西客家民歌﹐根據其相似性推測台灣客家民謠可能源自閩西。

古軍
1967 〈漫談客家山歌〉《台灣風物》17(3).台北

何穎怡
1995〈陳家八音團的過去與現在〉《台灣的聲音》2(1):40-41

簡述陳家八音團的歷史以及其所錄製的有聲資料.

沈文台
1985.1.26-28 〈唱得滿山茶葉青'台灣「採茶戲」的一頁滄桑〉(上)(中)(下).《台灣新生報》

周達生
1980〈客家山歌me gu tsu te 〉,《民博通信》9:10-19.

1982〈客家文化考'衣、食、住、行o中心 ni〉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研究報告

東 曉子
1986 〈台灣客家山歌no 旋律no 同一性'言語聲調 to 民歌no 關係中心 to si te 〉《東洋音樂研究》第52號.

作者摘要(譯自music search):透過分析得知客家山歌的旋律配合客語(四縣腔)的六聲﹐為一種"歌唱的語言"。使用語言非六聲客語(即使用其他次方言)的人所唱的客家山歌其性質會有所改變。在缺乏客家戲劇傳統的情況下,客家山歌的重要性是做為突顯客家人有別於福佬語系的表徵.

邱春美
3〈客家說唱文學「傳仔」之研究〉《大仁學報》13:159-178
從文學的角度討論流行於客家地區以講唱為歷史故事為主的「傳仔」,未談論音樂。

阿Q之友
1953.7.31 〈桃園客家民謠小集〉《台灣風物》3(1).

范光治
8〈茶山絕響的客家民謠'客家民謠研究及其他〉《今日中國》64.台北

高鳴
1982 〈台灣客家民歌淺談〉《民族民間音樂研究》3.廣州.

涂敏恒
1988.4〈客家童謠專輯〉《三臺雜誌》18期:69-75

張振坤
1985〈台灣客家山歌、小調〉《民族民間音樂》2.廣州.

張紹焱
1982.1〈台灣客家山歌介紹〉《師友》175:8-12.

張奮前
12.27〈客家民謠〉《台灣文獻》18(4).台北
將客家民謠分成山歌、童謠、流行小調、佛曲、竹枝詞介紹,但只針對歌詞。

梁詩
1970.3.15.〈客家歌謠研究〉《中原月刊》73

郭嘉雄
6〈採訪龍潭客家民謠演唱述感〉《史聯雜誌》18期:48-92
報導式文章,從中可略見龍潭地區客家民謠活動概況。

陳建中
11.〈客家人與客家民歌〉《中原文獻》11(11)
1981.10.18;1982〈從民歌的沒落看客家民謠的去向〉《中央日報》;《民俗曲藝》16期.台北91

3.〈談客家民謠〉《民俗曲藝》5期.台北
1991.11.29.〈細說客家民謠〉《民生報》

陳彰
1968;1976.5〈客家山歌韻味長〉《藝文誌》35、36《廣東文獻》6(1).台北

7.10〈漫談台灣山歌調〉《古今談》53
以上兩篇只談歌詞。

曾瑞媛
〈客家童謠的析評〉《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文建會
為作者碩士論文之精簡版.

湯武雄
1979.5〈台灣客家俗謠與鄉土音樂〉《師友》143期.台中

馮輝岳
1983.4〈客家童謠中的啟蒙教育〉《國教世紀》28(5):10-12

黃玉滿、劉純曲
1993.6〈客家歌謠演進及特色〉《商業教育》16期:36-46.

黃軍書
9〈廣東客家歌謠舉隅〉《廣東文獻》2(3):72-74
只談歌詞。

楊兆楨
1975〈台灣客家民謠「九腔十八調」之研究〉《東海大學民族音樂學報》2期.台中

1985.9.29〈中國民謠的瑰寶'客家民謠〉《台灣日報》;民俗曲藝2期

楊振良
5〈曲藝格局和地域淵源'以客家山歌「白蛇傳」為例〉《民俗曲藝》71期:94-106
以香港所出客家講唱「白蛇傳」為例﹐認為它無論在歌詞、曲調或格局上皆不如蘇杭講唱﹐乃因客家人地理的封閉性﹐缺乏文化發展的條件之故.而台灣客家山歌在格局上又不及廣東客家山歌.結語並強調台灣現存民俗曲藝應放在中國曲藝大範疇上省察.

楊偉珊
1990 〈天倉日到竹東欣賞九腔十八調的客家山歌〉《聯合報》

溫萍
1987〈兩岸山花相映紅'談台灣客家山歌〉《星海音樂學報》2期.廣州.

劉茜
1992.4,5,6〈客家民謠採風錄〉《客家雜誌》23,24,27

4〈客家民歌概況〉《國教月刊》41:22-52
介紹台灣、廣東、福建、江西的客家民謠,有譜例與解說,主要是參考研究文獻而成,有附參考資料。

蔡春玲
1987〈客家山歌韻味長〉《史聯雜誌》11(12).

鄭榮興
〈台灣客家戲劇的現況與展望〉《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文建會
簡述客家戲劇發展的歷史及當前面臨的困境,強調客家戲純樸的價值,並提出振興之道.

1995〈八音傳奇陳慶松與其曲藝〉《台灣的聲音》2(1):42-4

簡介陳慶松的生平與其演奏的曲目.

1.1〈客家八音在台灣社會的功能〉《復興劇藝學刊》19:43-56
為其碩士論文之精簡版.

賴勇春
1972.1.9〈台灣客家民謠研究應邀遊日領隊羅美炯談觀後感〉《台灣日報》

謝俊逢
9;11〈台灣客家民俗音樂所代表的意義及其價值(上)(下)〉民俗曲藝55:33-44.56:92-105
介紹客家搖籃曲、童謠、民謠,除了提出客家山歌記譜法以及有待探索的問題以外,主要內容與其《民族音樂論集》中客家音樂部份大同小異。

6〈台灣客家老山歌與賽夏矮靈祭歌研究〉《復興崗學報》43:359-384
收錄於《民族音樂論集》中。

鍾肇政
1994.12.1〈客家山歌的黎明〉《省交樂訊》36

鍾肇政等
1995〈客族音樂專題〉《台灣的聲音》2(2):6-47

鍾肇政的〈歌仔戲到宜人京班〉、葉日松的〈敲醒我記憶的八音〉及鍾鐵民的〈看戲的日子〉是以回憶文學的方式描述他們與傳統音樂、戲劇接觸的經驗。徐亞湘的〈桃園縣的客家採茶戲班〉概述其現況並介紹現有的六個採茶戲班,〈客家採茶戲名旦'阿玉旦〉則根據其女黃玉滿的口述描寫她的生平。紀慧玲的〈苗栗陳慶松家族的傳奇〉,透過對團長鄭榮興的訪問了解到榮興採茶劇團、陳家八音團崛起之因以及當前面臨的困境.范揚坤的〈客家採茶戲足影〉將客家戲分成"落地掃"、"改良戲"、"採茶戲廣播節目"及"文化場"四個時期略述其發展。古旻陞的〈「客家戲劇」觀念溝通篇〉陳述客家戲發展的各種看法,認為客家戲受車鼓戲影響頗深。

羅美炯
1966.4.30〈湖口鄉鄉歌〉《松陽族訊》77期

饒四海
1988〈客家民謠的種類〉《三臺雜誌》17:15-22

———
1966〈客家人之山歌〉《今日之中國》5(12)

———
1983〈台灣民歌'茶山對歌〉《嶺南音樂》6期.廣州

岸邊成雄;呂炳川
1979〈台灣漢民族 no 音樂〉邦樂期刊,日本,Vol.xviii.151.

Liao Yen,L-fen(顏綠芬)
1992〈Das Volkslied der Hakka-Chinese auf Taiwan〉collection:Von der Vielfalt musikalischer Kultur:Festschrift fr Josef Kuckertz'Zur Vollendung des 60.Lebensjahres.Source:Anif/Salzburg:Mller-Speiser,269-282

Tran,Quang Hai
1983〈Record reviews: Taiwanese music〉《Yearbook for traditional music》Vol.XV:192-197.USA.

討論台北民音樂中心及民俗藝術基金會發行的有聲資料,其中客家音樂的部份包括苗栗客家八音和賴碧霞的台灣客家山歌。

———
1996〈籌設「客家戲劇科」研究評估報告〉《復興劇藝學刊》18:19-33

全面介紹客家文化及其戲曲文化的歷史背景和現況。評估工作由鄭榮興任召集人,經六個月田野調查與七次評估會議後﹐一致認為「客家戲劇科」有成立之迫切性,最快1997年可招生.

劉信成
1997〈從台灣戲曲之現況談「客家戲曲」之危機〉《復興劇藝學刊》19:57-65

客家戲採茶戲為台灣三大劇種之一﹐但在長期受漠視之下﹐已面臨嚴重危機﹐納入正規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註:幾乎每期《客家雜誌》與《中原月刊》有關於客家音樂的報導﹐在此不一一列舉。



二﹑書籍

刘家丁编
《客家流行歌曲》吉声影视音乐丛书,1992年出版

邱从容编
《客家创作流行歌曲》汉兴传播有限公司 1994年出版

李宝珍编
《客家创作流行歌曲 龙阁文化公司 1996年出版

吳增錦\r
《客家山歌》台灣

沈吟
1950《台灣客家戀歌'夢五更》台灣風光(華報營業部).台北

卓清雲
《客家山歌》

胡泉雄
(初);1980(再);1983(五)《客家民謠與唱好山歌的要訣》育英出版社
本書為作者為推廣客家山歌而寫﹐提出唱好客家民謠﹐尤其是老山歌、山歌仔、平板的要訣﹐如即興能力、裝飾音及虛字的運用等﹐並收錄二十多首歌謠。

1981; 1982(五)《客家山歌的意境》育英出版社

1983《山歌萬里揚》育英出版社

徐進堯
1984《客家三腳採茶戲的研究》育英出版社.

徐運德編著\r
1991《客家童謠集》中原週刊社.苗栗.

張國文
1981《客家山歌研究專輯'老山歌、山歌、平板》苗栗縣立興華國中.苗栗.

張國文編集
1988《苗栗客家山歌》北京大學民俗學會民俗叢書專號2.民族篇72輯.台北東方文化複印.

莊伯和
1987《客家民謠》中國時報.台北.

許常惠(編)
1996《客家三腳採茶戲》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楊兆楨
;1979;1982;1984《客家民謠九腔十八調的研究》育英出版社.台北
第一本針對台灣客家音樂談論的書﹐介紹客家民謠的種類與音階、調式、曲式及表演方式﹐分析其曲調與歌詞﹐並收錄40幾首海峽兩岸客家山歌。

1982《台灣客家系民歌》百科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和前一本內容大同小異。

楊佈光
1992《賴碧霞的台灣客家山歌》.

楊道周
《客家山歌》.台灣.

賴碧霞
《台灣客家山歌'一個民間藝人的自述》百科文化事業出版公司.台北
介紹客家山歌的種類以及作者所見客家民謠發展概況並提出學唱山歌之法,主要篇幅是歌詞曲的搜錄。

《台灣客家民謠薪傳》樂韻出版社.台北
與前一本內容大同小異。

———
1983《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編輯委員會.苗栗.

———
1991《客家採茶戲'婆媳風雲》文建會.

———
1994《台閩粵贛客家山歌研究》中國民族音樂學會.台北.

———
1994《海峽兩岸客家民謠之研究》文化.台北.

Schumacher, Rdiger
1992《Von der Vielfalt musikalischer Kultur: Festschrift fr Josef Kuckertz'ZurVollendung des 60. Lebensjahres.》Anif/Salzburg:mller-Speiser.


四﹑其他相關音樂書籍(內含客家音樂部份)

王正雄
1989.《台中縣音樂發展史田野總報告書》

林二、簡上仁
1992.《台灣民俗歌謠》眾文圖書公司.台北

———
1991.《台灣區民俗藝術音樂類調查研究報告》國立藝專

———
1994.《八十三年全國文藝季精華錄》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張絢
1996《屏東縣音樂發展概況》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許常惠
《台灣音樂史初稿》全音樂譜出版社
將台灣客家系民歌研究情形分光復前與光復後介紹﹐並整理前人的研究簡介客家民謠的種類與特色。

《現階段台灣民謠研究》樂韻出版社
許常惠主編
1978《中國民間音樂》

謝俊逢
1994《民族音樂論集》全音樂譜出版社

有兩篇與客家音樂有關。〈台灣客家傳承的民間音樂文化〉以民族音樂學的方法闡釋客家傳統曲藝在客家社會的意義﹐並批評各種對客家山歌不恰當的觀念﹐對於客家音樂的未來展望也提出意見。〈台灣客家老山歌與賽夏族矮靈祭歌的異質性〉是首篇涉及客家音樂與原住民音樂比較的文章﹐藉由分析二鄰近民族的音樂結構﹐比較他們的社會現象、生活節奏及心理共感覺之差異。

簡上仁
《台灣音樂之旅》自立晚報.台北
1990《台灣民謠》台北


四﹑其他相關書籍(內含客家音樂部份)

徐正光主編
1991《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正中書局

楊國鑫
1993《台灣客家》唐山.台北

集結作者在三台雜誌經由田野工作搜集資料而發表的文章﹐分成歷史民俗、語言、歌謠、人物四類。其中歌謠部份除了介紹民謠、採茶戲及民歌手之外﹐也整理研究文獻。人物方面尚有流行歌曲的介紹。




貳、大陸客家

一﹑期刊

Thrasher, Alan
1988〈Hakka-Chaozhou instrumental repertoire: An analytic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reativity〉Asian music,U.S.A,Vol.xix/2(spring-summer)1-30.

客家與潮州器樂的風格和旋律有明顥的連續性。傳統樂曲的創作是以既有的樂曲為基礎變化而成。曲目可分為鬧樂、戶外音樂和室內音樂。室內音樂又可分為老八板及拍數多於老八板者。有一些老八板的曲牌體為器樂曲目之基礎,其旋律變奏包括音高的改變,調式轉換以及曲長的擴增。

王卓模

1981.7〈閩西民間音樂初探〉《福建民間音樂研究》1輯

李勤科
1987〈梅縣地區客家山歌初探〉《民族民間音樂》3期.廣州

1987〈梅縣客家兒歌初探〉《民族民間音樂》3期.廣州

李葆興
1928〈梅縣的童歌〉《民俗週刊》39期.廣州

沙漢昆
1990.1〈發展客家山歌的一些設想與實驗〉《星海學院學報》

林幹
1929〈梅縣兒歌〉《民俗週刊》66期.廣州

1929〈梅縣的情歌〉《民俗週刊》66期.廣州

秋霞
1929〈梅縣童歌〉《民俗週刊》48期.廣州

張騰發
1936.9;1937.1〈客家山歌的社會背景〉《民俗》1(1)-(2).廣州

莫日芬
1981〈淺談廣東客家山歌〉《民族民間音樂研究》4期.廣州

曾新芳、曾煥億
1991.3-4〈梅州客家山歌歌曲化的探討〉《民族民間音樂》

華嚴生
1990.2〈廣東採茶音樂的分佈與背景〉《星海音樂學報》

黃詔年
1927.3.24〈評"客家情歌集"〉《中央日報副刊》3期.武漢

劉宗濤
1985〈閩西山歌的鄉土美〉《龍岩師專學報》1期.龍岩

謝高
1987.3〈梅縣地區宗教音樂與民歌的關係〉《民族民間音樂研究》

羅宜輝
1958〈客家情歌〉《民間文學集刊》4集.北京

蘇元淯
1988.2〈古樸典雅的客家大鑼鼓〉《人民音樂》

鐘祿元
1987〈漫談客家山歌〉《文史雜誌》1期.成都

費師遜
1988〈論客家音樂與潮州音樂中的支架結構〉星海音樂學報2期.廣州

嚴章謀

1983〈論贛南民歌與贛南採茶戲音樂的淵源關係〉《文藝論稿》1:75-81.贛州地區文藝學會



二﹑書籍

———

《永定民間音樂》

———

1956.4《客家愛情山歌》廣東人民出版社.廣州

———
《贛南採茶戲音樂》江西贛州地區劇目工作室
方陸
1983〈贛南民歌的發展歷史與民歌分類〉《文藝論稿》1:51-57.贛州地區文藝學會

尤龍、穌浩峰
1978.3《談閩西山歌》福建省龍岩地區文化局創作組

牛郎搜錄
1970.3《客家山歌》北京大學民俗叢書

丘峻(編)
1970《情歌唱答》中山大學民俗叢書

丘展蘭
1983〈興國山歌的曲體結構〉《文藝論稿》1:102-104.贛州地區文藝學會

江城、師丹
1955.12《客家情歌》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

李金髮(編)
1970《嶺東戀歌》北京大學民俗叢書

李承道
1983〈贛南民歌中的調式交替和離調轉調〉《文藝論稿》1:98-101.贛州地區文藝學會

袁大位
1983〈淺談贛南山歌的藝術特點〉《文藝論稿》1:58-65.贛州地區文藝學會

秦庚云
1983〈論贛南民歌語言的反覆美〉《文藝論稿》1:85-93.贛州地區文藝學會

黃家泉
1983〈論興國山歌的傳統及其藝術特點〉《文藝論稿》1:66-74.贛州地區文藝學會

郭慧君(主編)
1986《粵北採茶戲誌》

張乾昌
1929《梅縣童歌》民俗叢書.廣州

溫萍
1992《客家山歌探胜》海天出版社.深圳

———
1979《閩西山歌》福建龍岩文化局

劉佐泉
1991《客家歷史與傳統文化》河南大學出版社

鍾敬文
1991《客家情歌》上海文藝出版社

羅英祥
《論客家山歌在海外聯誼中的特殊作用》

羅香林(編)
1970《粵東之風》北京大學民俗叢書

———
1983《福建民歌概述》中國民歌集成福建卷編委會



--------------------------------------------------------------------------------
資料提供:劉新圓


来源(台湾大学客家社):http://club.ntu.edu.tw/~hakka/about/music.htm

[ Last edited by huangchunbin on 2006-2-8 at 20:57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音樂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