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客家電視開播談無線電視公共化 /羅世宏
從客家電視開播談無線電視公共化 /羅世宏日期2003-07-31 22:08:00 | 文章主題:評論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導、堪稱省內及全球首家客語電視頻道,正式於本月初開播。南部地區已有8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配合定頻在第17頻道播出,涵蓋了雲嘉及高屏等地區的客家鄉鎮,但仍有許\多收視戶不是無法透過自家有線電視看到,就是只能在第18、52、87或甚至是更後面的頻道,才找得到這個新的客家電視頻道。
這個客家專屬頻道從構想到實現,可說是峰迴路轉戲劇性十足。先是年初遭在野黨揚言以刪除預算杯葛,繼而被要求向立院委員會詳細報告規劃情形始可動支預算而延宕原訂三月開播的時程,到今年五月台視以2億多元得標負責製播該頻道所需節目,旋即以不到一個半月的籌備時間正式開播。這個客家族群首度擁有的專屬發聲管道,對客語推廣教學、客家文化存續和族群認同凝聚有所助益,論者也莫不表示肯定,更有人似乎有點興奮過度,不倫不類地歡呼這是「四百年來第一個客語電視台」,忘記了電視這玩意的歷史還不到一百年咧!
甫成立的這個客家專屬電視頻道,據報載將佔用今年度客委會預算約三分之一,也就是三億多元(含節目製播和信號上鏈成本,與英國威爾斯語的電視台S4C的年約40多億元新台幣的經費相比,「便宜」許多)。其經營方式採取的是委外經營,訊號傳送方式是由台視製播節目,透過衛星電視業者上鏈,再由各地有線電視系統傳送到收視戶。目前得標的台視,製播全新的客語連續劇和綜藝節目,由客委會保留部分時段自行規劃政論、新聞節目,或是是將舊有節目(如《流氓教授》)改用客語配音播出。
這個新的客家電視台的節目品質及收視反應,由於開播未久,尚難評估。這篇短論肯定客家電視台開播的意義,但更強調多元語言、在地文化,以永續發展的方式去善用廣電媒體資源。
根據客委會的說帖,客委會在設立客家電視頻道一事上,似乎是抱著先玉成其事,接著且戰且走、以觀後效的態度。這種施政魄力,有其值得肯定之處,畢竟若無客委會積極作為,客家電視頻道在三、五年內可能是「生」不出來的。
不過,雖有作育造化之功,令人比較擔心的是這個客家電視頻道很可能「活」不久,因為客委會打算先由政府逐年編列預算挹注客語頻道,並計畫在數年後將釋出委外經營,使之成為完全私營的商業電視頻道。就此,筆者呼籲政府不宜有短線操作心態,而應積極整合客語、福佬語與原住民語族群的電視節目文化需求,集中公部門有限的預算用在刀口上,將現有華視和台視公共化,結合現有的的公共電視組成公共電視集團,以頻道壓縮、信號數位化、無線電視定頻和雙語播出等方式「永續」經營,讓台灣各族群透過接觸多元的語言與文化有更多的分享與對話的機會,才是確保台灣各族群傳播公民權利的根本之計。
来源http://www.twmedia.org/modules/news/print.php?storyid=7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