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头鱼露香飘50载(转)
37岁的陈伟忠看着已制成的鱼露由过滤器滴进收集缸,专注的神情里充满了希望。这位澳头鱼露厂的法人代表兼技术总监说:“我们家与澳头鱼露结下了三代深厚情缘。我爷爷、我父亲都已作古,他们的所有梦想和希望都与鱼露有关,我不仅继承了他们的事业,也继承了他们的梦想和希望。”上世纪50年代初,惠阳县水产供销社想依托大亚湾丰富的渔业资源在澳头创办一家鱼露厂,便慕名前往汕头找鱼露师傅,结果便找上了陈伟忠的爷爷陈两为。当时陈两为已是汕头鱼露厂很有名的鱼露酿制师傅。经协商,汕头鱼露厂同意陈两为帮助惠阳县水产供销社创建澳头鱼露厂。这一来,陈两为一家三代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陈两为来澳头时年近40,他儿子陈政藩那年17岁。父子俩一道加入了“澳头鱼露”的事业。历经近30年的努力,“澳头鱼露”不仅在大亚湾畔家喻户晓,而且声名驰誉广州、香港、汕头,并远播到东南亚一带。在上世纪80年代,“澳头鱼露”更是达到发展的鼎盛时期,年产量在4万担(200多万公斤)以上。
令人遗憾的是,到了80年代后期,由于渔民们纷纷转产转业,渔业荒芜了。鱼露所需原料无以为继。最后不得不于1992年停产。陈伟忠说:“此间,父亲与他的搭档陈积良将原澳头鱼露厂的设备和设施部分租了下来,继续生产‘澳头鱼露’。鱼的原料少,鱼露自然也酿制不了多少,算是惨淡经营,以待时机。”
上世纪80年代末,渔民陆续重操旧业。1996年底,陈伟忠和陈建文(陈积良的儿子)分别继承父业,在澳头妈庙虎爪租了一块地皮建起了新澳头鱼露厂。陈政藩和陈积良一有时间便前去指导。来他们档口买鱼露的人很多,都是几十年延续下来的老关系、老客户,分别来自广州、深圳、东莞。
据陈积良介绍,现建在虎爪村的澳头鱼露厂规模不大,有30多个池子,年进鱼露原料3000至4000担(约15万至20万公斤),陈建文说,这个量基本上满足当前民间对“澳头鱼露”的需求。陈建文说,大亚湾市场的鱼几年前已不能满足澳头鱼露厂的生产所需,厂里所用的原料很大一部分是从汕尾购进的。
如今,鱼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贵,加上鱼露的生产周期比较长,至少需一年半时间,陈伟忠说,尽管困难很多,他还是希望香飘50余载的“澳头鱼露”,在他们这一代人手中能继续传承下去。 (余汶真 李向英) 澳头鱼露?
没听过:P
页:
[1]